第6章 鼻子
書名: 羅生門作者名: (日)芥川龍之介本章字數: 3579字更新時間: 2017-11-24 17:56:41
內供因鼻子苦惱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鼻子確實長得礙事。首先,連飯都不能自己吃,不然鼻尖就會碰到碗里的飯。于是,內供吩咐一個弟子坐在自己對面,吃飯的時候,讓他用一寸寬兩尺長的木條替自己掀著鼻子。
說到禪智內供的鼻子,池尾一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足有五六寸長,從嘴唇上方一直垂到下顎,上下一般粗細,就像一根香腸一樣從臉中間垂下來。
內供已經年過半百,從過去當沙彌子到如今在內道場供奉,他始終為鼻子的事煩惱不已。表面上自然裝作不在意的樣子,因為他覺得作為一名一心向佛的僧人,不應該太在意自己的鼻子。而且,他還不愿意讓別人知道他為鼻子的事情耿耿于懷,平時談話中也最忌諱提到“鼻子”一詞。
內供因鼻子苦惱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鼻子確實長得礙事。首先,連飯都不能自己吃,不然鼻尖就會碰到碗里的飯。于是,內供吩咐一個弟子坐在自己對面,吃飯的時候,讓他用一寸寬兩尺長的木條替自己掀著鼻子。可是這樣的吃法,無論對掀鼻子的弟子還是被掀的內供都十分不易。有一次,有個中童子替這名弟子掀鼻子,中童子打了個噴嚏,手一抖,鼻子就杵到了粥里。當時,這事傳遍了整個京城。但這并不是內供為鼻子而苦惱的主要原因。老實說,他是由于鼻子傷了他的自尊心而苦悶。
池尾的百姓們都安慰禪智內供,說幸好他沒有留戀紅塵,不然按他們的標準,就因為那個鼻子也沒有一個女人愿意嫁給他。甚至有人說,他就是因為那樣的鼻子才出家的。內供并不認為自己當了和尚,鼻子給他的苦惱就有所減少。他的自尊心因被討論自己能否成家的事實而變得極為脆弱,因此他試圖從積極和消極的兩個方面來修復自己受傷的自尊心。
一開始,他想讓鼻子看起來比實際短一些。在無人在旁時,從不同角度照鏡子,專心揣摩。有時候,他覺得僅僅改變臉的位置還不夠,于是時而用手托腮,時而用手支著下巴,不停地照鏡子。可是,怎么都達不到讓鼻子變短的滿意效果。有時,越是絞盡腦汁,越覺得鼻子變長了,內供就嘆口氣,把鏡子收入匣中,不情不愿地對著桌子讀他的《觀音經》去了。
內供還總留心觀察別人的鼻子。池尾寺常有僧供在此講經,寺院里的禪房鱗次櫛比,僧徒們每天都在浴室里燒洗澡水。這里進進出出的僧人絡繹不絕。內供不厭其煩地仔細觀察他們的臉。他總想找個鼻子和自己差不多長的人來聊以自慰,哪怕一人也好。所以他既不看深藍的綢緞衣服,也不看白色的中衣。至于黃帽子和暗紅色僧袍,他已經看慣了,習以為常。內供不看人,只看鼻子,有鷹鉤鼻,而他這樣的鼻子卻一個都沒有。總是找不到,內供的心情逐漸懊惱起來,他和人說話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捏著垂下來的鼻尖瞧瞧。這種和年齡極不相符的、令人難為情的舉動,全都怪這鼻子。
最后,內供想在內典外典里找出一個和自己鼻子一模一樣的人,來慰藉自己的情緒。可是無論什么典籍都未記載目犍連和舍利弗有個長鼻子。當然,龍樹和馬鳴這兩尊菩薩的鼻子也和常人沒什么不同。內供聽人家講起中國的事情,提及蜀漢的劉玄德長著長耳朵,他想,要是鼻子的話,我心里還能好受點。
內供一方面這樣消極地自我安慰,另一方面又積極地想辦法把鼻子弄短,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他幾乎什么辦法都用上了。他喝過烏瓜湯,也往鼻子上涂過老鼠尿。可是不管怎么樣,他那五六寸長的鼻子依然耷拉在嘴前面。
一年秋天,內供的弟子進京辦事,從一個相熟的醫生那里學到了把鼻子縮短的方法。那名醫生是從中國遠渡重洋而來,當時在長樂寺做供僧。
內供還是像以往一樣裝作對鼻子滿不在乎,故意沒有說要馬上試試這個方法,可是同時他又以不經意的口吻念叨著每頓飯都麻煩弟子,心中有些不忍。其實,他心里期待弟子勸他試試這個方法,弟子也未必不知道他的想法。內供的這種策略非但沒有引起弟子的反感,反而贏得了弟子的同情。于是,弟子開始苦口婆心地勸內供嘗試新方法,內供也如愿以償,順水推舟地答應了。
方法很簡單,先用熱水燙鼻子,再讓人用腳踩鼻子。
寺院的浴室每天都燒開水,弟子馬上從那里打來燙得要命的熱水。如果直接把鼻子放進桶里的話,又怕蒸汽會燙傷臉。于是他們就在托盤上挖了個窟窿,蓋在桶上,把鼻子伸進窟窿里放入熱水中。盡管鼻子泡在熱水中,內供卻絲毫不覺得燙。過了一會兒,弟子問:“燙好了吧?”
內供苦笑一聲,因為只聽這句話誰都想不到說的是鼻子。鼻子被熱水燙得發癢,就像被虱子咬了一樣。
內供把鼻子從托盤的窟窿里拿出來之后,弟子就開始用力踩那還在冒熱氣的鼻子。內供側躺在地上,把鼻子伸出來,看著弟子的腳在眼前上下移動。弟子不時露出同情,低頭看著內供的禿頭,問道:“疼嗎?醫生說要使勁踩。可是,疼不疼啊?”
內供想搖頭表示不疼,但是鼻子被踩著,脖子動不了。于是,他翻著白眼,看著弟子那皸裂的腳,用似乎慍怒的聲音答道:“不疼。”其實,鼻子癢的地方被踩著非但不痛還有點兒舒服呢。
踩著踩著,鼻子上開始出現小米粒狀的東西,這時的鼻子活像毛被拔光等著烤的小鳥。弟子看到就停了下來,自言自語地說:“說是要用鑷子把這些拔掉呢。”
內供意猶未盡地鼓著腮幫子,任憑弟子處置。當然,他知道弟子是一片好心。但自己的鼻子被當做物品一樣被擺弄,心中還是有點兒不快。內供的表情就像被不信任的醫生做手術的病人似的,遲疑地看著弟子用鑷子從鼻子的毛孔里把脂肪粒取出來。脂肪粒的形狀猶如羽毛根部,拔出來有四分多長。
忙了半天,弟子終于松了口氣說道:“再燙一次就行了。”
內供擰著眉頭,面露不快,任憑弟子處置。
鼻子燙過兩次之后,果然比原來短了許多,和一般的鷹鉤鼻差不多。內供一邊摸著變短了的鼻子,一邊忐忑地照著弟子替他取出的鏡子。
鼻子——那垂到下顎的鼻子,竟然令人難以置信地萎縮了。現在軟軟地縮在嘴唇上方,上面滿是紅印,可能是踩過的痕跡吧。這樣一來,肯定再沒有人會嘲笑他了,鏡子里的內供對著鏡子外的內供滿意地笑了。
可是,內供整天都惶惶不安,擔心鼻子重新變長。不論是誦經還是吃飯的時候,一有空,他就伸手摸摸鼻尖。鼻子老老實實地待在嘴唇上方,并沒有耷拉下來的跡象。一夜之后,內供醒來先摸摸自己的鼻子,它依然很短。于是,內供感到像多年前抄寫《法華經》一樣,心情舒暢。
可是過了兩三天后,內供發現了一件怪事。有個來池尾寺的武士,臉上露出比以前更驚異的表情,話也不好好兒說,一個勁兒地盯著內供的鼻子看。不僅如此,過去曾失手把內供鼻子掉進粥里的那個中童子,在講經堂外和內供擦肩而過時,一開始低頭忍笑,后來忍不住笑出了聲。他給眾僧人派活兒的時候,他們當面恭恭敬敬地聽著,但只要內供一轉身,他們就偷偷地笑個不停。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止一次兩次了。
內供一開始以為是自己的容貌變了,可是這個理由似乎不夠充分。當然,中童子和雜役僧笑的原因必然在此。可是,同樣是嘲笑,和以前他鼻子長的時候相比,笑得可不一樣,如果說,沒看慣的短鼻子比看慣了的長鼻子可笑倒也罷了,但貌似還有些其他原因。
內供誦經的時候,時常停下來,歪著光頭,喃喃自語:“以前可沒笑得如此無所顧忌……”和藹可親的內供這樣講的時候,必定悵然地望著掛在旁邊的普賢菩薩像,想起四五天前鼻子還很長的時候,頗有“嘆今時之落魄,憶往日之繁華”之感。可惜內供才疏學淺,理解不了。
人人心中都有兩種互相矛盾的感情。當然,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但是當那個人想方設法地擺脫了不幸之后,人們又會覺得悵然若失了。夸張點兒講,他們甚至想讓那人重蹈覆轍。雖然很消極,但不知不覺中對那個人心中萌生了敵意。盡管內供不明白其中奧妙,但因為他從池尾寺眾僧的態度中,感覺出了旁觀者的利己主義。
內供的脾氣日益變差,不管對誰,說兩句話就罵。最后,連為他治鼻子的弟子都在私下說:“內供會因為犯嗔戒受到懲罰的。”那個淘氣的中童子尤其惹他生氣。有一天,內供聽見狗在狂吠不止,就隨手推門一看,中童子正拿著一根兩尺多長的木條,追打一只瘦骨嶙峋的長毛狗。光是追也就罷了,他還邊追邊喊:“看我們打你鼻子!喂!打你鼻子!”內供一把奪過木條,對著中童子的臉一頓猛抽。原來,那根木條以前是用來給內供掀鼻子的。
鼻子短了反而讓內供有些后悔不迭。
一天晚上,日落之后涼風驟起,塔樓上的風鈴叮咚作響。天氣一下子變涼,年邁的內供此時難以入睡。他在被窩里輾轉反側,突然感到鼻子癢得要命,用手一摸還有點浮腫,似乎還有些發熱。
內供猶如在佛前供奉香燭和花束一般,恭敬地按著鼻子嘟囔著:“非把鼻子弄短,不會出什么毛病吧?”
第二天,內供和往常一樣早早醒來。放眼望去,寺內的銀杏和橡樹的葉子一夜之間就掉光了,院子里仿佛遍地鋪滿了黃金。可能是塔樓上結霜的緣故,太陽也發出炫目的光彩。內供推開屏風,深深吸了一口氣。
這時,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再次襲來。
內供忙伸手摸摸鼻子,摸到的不是昨晚的短鼻子了,而是往日那一直垂到下顎的五六寸長的長鼻子。內供知道自己的鼻子在一夜之間恢復了以前的長度。這時,他又有種鼻子縮短時的那種愉悅心情。
“這樣一來,誰都不會嘲笑我了。”內供在清晨的秋風里晃著長鼻子,心里默默地嘟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