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男孩篇:健康成長,成為真正男子漢(1)

【第1章】男孩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課

在本篇中,我們將為青春期男孩答疑解惑,也希望這本書能成為青少年朋友的良師益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告誡青少年: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在這里,我們愿將他的這段話送給你——成長中的青春期男孩。

青春期男孩常見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心理極不健康的一種表現,是一種病態的心理,是對許多不同種類的心理、情緒和行為失常的統稱。

它包括精神疾病、情緒障礙、變態行為、神經疾病、心理異常、精神反常以及神經系統障礙等。

步入青春期后的男孩,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記憶力強、情感豐富,是時代的希望所在。但由于青春期是男孩身心健康的定型時期,是走向成年的過渡階段,心理發展和生理發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處于心理斷乳期的青少年隨著生理的變化以及環境的影響,心理上很容易出現一些不健康的傾向,如孤僻、易怒、苦悶、固執、輕率等心理異常。有的與老師和周圍同學發生沖突;有的人為地制造與同伴的感情隔閡;有的則一味沉迷于個人的小天地里自我陶醉。也就是說,正值青春年華的少男,其人格的突出表現常以自我為中心,一切為自己著想,按自己的意圖和情緒辦事,與人相處較困難。特別是有些青少年早年脫離母親時產生并遺留在內心的極度痛苦并沒有得以消除和克服,所以常會以情緒激憤、貪食、厭食以及與他人發生沖突等方式表現出來,一部分人則會出現自傷行為。如有些青少年感覺恐懼或是覺得心煩意亂時,由于難以忍受,就會用牙齒咬自己,用火焚烤自己或者狂飲烈性酒,有的則用銳器刺戳自己的身體。

青春期男孩的心理障礙通常具有如下表現:

(1)對社會的正常現象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社會上的一切現象和活動都是虛偽的、騙人的,從而持否定態度,總想從反面去嘗試一下,企圖從中獲得個人心理的滿足。

(2)對周圍的人持懷疑或戒備心理。他們認為周圍人的言行都不可信,都是造作的,包括家長、老師都如此,是想了解自己的情況來懲罰自己。如有位14歲的中學生,父母晚上怕他著涼給他蓋被子,下雨天給他送傘到學校,有時找老師了解他的學習情況等。他不僅不感激父母的關心與慈愛,反而認為父母是在監視其行動和收集材料,是對他的不信任。在家里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父母未答應時,則認為父母對他不公平,從而憎恨父母,討厭父母。

(3)具有明顯的攻擊好斗心理,對人缺乏友善態度。他們做錯事不是去賠禮道歉,反而指責別人。如有位青年在人行道上騎車亂闖撞傷3人,他反指責別人擋了他的路,于是揚長而去。這種逆向性變態心理的人,一般都是缺乏同情心和喪失社會公德意識的,好斗心理強,破壞性很大。

(4)是非觀念淡薄,道德評價標準錯誤。少男們往往顛倒是非,對正確的東西看不慣、瞧不起,對錯誤的東西卻崇拜得五體投地,并極力效仿。如對電影、電視、錄像、小說中的黑社會人物極為崇拜,于是在社會上,在學校中尋找臭味相投的人,結拜金蘭,拉幫結派。有的搞所謂的行俠仗義,打抱不平,違反國家法律去盜劫,甚至還有殺人放火的。

(5)心理脆弱,意志消沉。產生這種病態心理的原因很多,其中長期得不到“愛”的溫暖,也就是長久地受到學校、家庭的嚴厲批評和指責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他們經常處于提防、戒備,擔驚受怕的環境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種變態心理。凡有這種心理障礙的青少年,都是關閉自己的心扉,對他人采取疏遠的態度,結果便出現沉默寡言、情緒消沉、心胸狹窄、心理承受力差的脆弱心理。

(6)性情暴躁,反復無常。遇到順境,有點成績時,便會趾高氣揚,目空一切,而遇到不順心或涉及自己利益時,便發脾氣,對任何人都冷酷無情。如有個13歲的少年在學校打傷了同學,老師教育他時先指出他近段時間學習上有進步,他春風得意,當談到他與同學關系處理不當而打傷人時,便滿臉怒容,大吵大鬧,結果離家出走,在外面混了幾天,衣食無著落后才回到家中。

(7)缺乏上進心,虛榮心強。有這種病態心理的人,一方面對他人的教育和幫助無動于衷,或自暴自棄;另一方面在生活和享受上追求時髦,總想超過別人,于是他們總是關心流行的發式、衣服的款式等。這樣的男青年的表現是留長發、袒胸露懷、吸煙、酗酒等,女青年則是涂脂抹粉,緊身細腰,挺胸露背,出入舞廳,而且過早地談情說愛。有的女青年甚至放縱自己,同時與幾個男生建立“戀愛”關系,引起爭風吃醋、互相斗毆,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8)想象具有空想性。凡是有心理障礙的青少年,總是空想聯翩,而當這種脫離實際的想象不能實現時,他們便會心理失控,表現為情緒低落,意志消沉,心理脆弱等不正常心理現象。

(9)需求意識具有低級性。很多少男們認為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因此,他們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追求的是吃喝玩樂,夢想的是金錢。他們對物質的占有欲很強,往往公私不分,不顧及他人利益;追求低級庸俗的精神享受。

當前青少年的種種心理障礙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以至于成為造成社會治安混亂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不能正確引導,那么到了大學或是走上社會后,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給自己和周圍人帶來傷害。所以,家長和老師們應該聯合起來,加強對有心理障礙的青少年的引導和教育,并向有關專家咨詢如何解決,做到治療與預防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以便更好地促進青少年學生的人格健康發展,日臻完善。青春期的孩子們應該自己多學習一些調控心理狀態的方法,做自我調整。

如何克服青春期嫉妒心理

所謂嫉妒,一般是指個人在意識到自己對某種利益的(潛在)占有受到(潛在)威脅時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嫉妒心理總是與不滿、怨恨、煩惱、恐懼等消極情緒聯系在一起,構成嫉妒心理的獨特情緒。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內容,在名譽、地位、錢財、愛情四個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還有的嫉妒者,只要是別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范圍之內。由于青春期孩子們的自我意識比較強,所以很容易有這種心理。一般嫉妒心理有以下幾個具體特征:

1.指向性

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往往產生于同一時代、同一部門的同一水平的人中間,主要是因為嫉妒心理是一種以極端自私為核心的絕對平均主義者。因為曾經“平起平坐”過,或是曾經“不如自己”過,如今成了“能干”者,使嫉妒者產生抵觸和對抗。

2.進攻性

古希臘斯葛多派的哲學家認為:“嫉妒是對別人幸運的一種煩惱。”嫉妒心理具有明顯的攻擊性,其攻擊目的在于顛倒被攻擊者的形象。本來關系密切,由于嫉妒使道德天平傾倒,不看別人的優點、長處,而總是挑剔別人的毛病,甚至不惜顛倒黑白、弄虛作假。

3.發泄性

一般來說,輕微的嫉妒僅表現為內心的怨恨而不付諸行動,絕大多數的嫉妒心理都伴隨著發泄性行為。主要有三種方式:言語上的冷嘲熱諷;行為上的冷淡,疏遠被嫉妒者;具體行為,或是攻擊性強的行為。

4.偽裝性

由于社會道德的約束,嫉妒心理被大多數人所不齒,使嫉妒者一般都不愿直接地表露出來,千方百計地偽裝,使人不易察覺。如本來是嫉妒某人的某一方面,卻不敢直言,故意拐彎抹角地從另一方面進行指責或攻擊。

嫉妒其實是人類的一種普遍情緒,關鍵在于怎樣處理。如果僅僅是因為想要比別人更好,只是一種羨慕式的嫉妒,或許還能使人意識到一種壓力,產生一種向他人學習并超越的動力,促使人去拼搏、奮進。我們應該將嫉妒的消極心理轉為競爭的積極心理,以自己的優勢勝過對方的劣勢。但是,如果面對嫉妒導致的焦慮和敵意,覺得別人使自己難堪,由此而產生痛苦,甚至向他人發出攻擊性的言行,就會成為個人成長和人際交往中的障礙,嚴重者還會導致人間悲劇。

產生嫉妒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容易產生嫉妒;二是在與他人比較來確定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也容易產生嫉妒。

如果別人的價值比重增加,就會覺得自己的價值在下降,從而產生一種非常痛苦的情緒體驗。尤其是比較對象和自己不分上下或不如自己時,這種情緒很容易轉化為對別人的不滿或嫉恨,在行為上表現出尋找對方的不足,或認為對方之所以成功只是由于外部原因,通過詆毀對方達到自我心理上的暫時平衡。即使是控制自己不表現出上述行為,但是原來輕松無拘無束的交往氣氛也會變得緊張起來。因嫉妒引起的人際關系疏遠、緊張乃至沖突的事例很多。青少年的嫉妒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工作嫉妒。學業優秀、人際交往能力強、深受老師喜愛的同學往往招致嫉妒。

(2)愛情嫉妒。雖然大多數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并不知道愛情的真諦,可愛情卻是他們最為關切和向往的事情。但愛情與嫉妒是一對雙胞胎。輕微的嫉妒可以促進情感,一旦爐火過盛,則容易把愛情之花燒得枯萎,甚至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3)才貌嫉妒。才貌是指天生的智慧及外貌。優秀的才能和俊美的容貌容易使某位男孩或女孩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而有的才貌較差的同學就難免生出嫉妒之心。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呢?

(1)充分認識嫉妒心理的危害性。嫉妒是社會生活的腐蝕劑,腐蝕人的品質、損害人的事業、形象和身心健康。要克服偏激、增強自信,待人力求不受個人心境、情緒的干擾。

(2)調整自我價值的確認方式。簡單地與別人比較往往會導致片面的看法。研究表明,自我價值確認越是傾向于社會標準(通過周圍人、社會流行觀念等),就越容易引發嫉妒;越是以自己的思考、內在的準則為參照,就越會減少嫉妒。能夠體現出個人價值的方面很多,而每個人的優勢和劣勢又不盡相同。所以,用統一的標準衡量人的價值是不準確的。人生更重要的事是不斷超越自己,而不是超過別人。

(3)“想開些”。人生總有不如意之事,如果正處在憤怒、興奮或消極的狀態下,能較平靜、客觀地面對現實,可以達到克服嫉妒的目的。

(4)自我驅除。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無論什么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現嫉妒苗頭時,即行自我約束,擺正自身位置,努力驅除嫉妒心態,可能就會變得“心底無私天地寬”了。

(5)減少自己的嫉妒心的同時有必要學會如何消解別人的嫉妒心。在與人交往時,尤其在不如意者和不如自己的人面前,應采取謙虛謹慎的態度,不要經常去談自己得意的事情,也不要過分夸大自己的成績;應有意識地暴露自己的一些不足和苦惱,避免激起他人心理失衡,以贏得更多的朋友。

青春期男孩的逆反心理

青少年朋友,你是不是發現自己曾經那么依賴的父母變得老土或不理解自己了呢?是不是感覺老師課堂上的表現經常很可笑?是不是老是感覺某個同學很不順眼?父母和老師們是不是經常訓斥你“不聽話”“不可教”呢?其實對于青少年,這是很常見的情形,并不是別人差勁,也不是你“不可教”,而是青春期逆反心理在作怪。男孩的逆反心理往往來得更為猛烈。

青少年歷來都受到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及家長的特殊關注。從十二三歲到十七八歲,是青少年生理上基本成熟,認識和情感有了飛速的發展,理想、信念、世界觀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由于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以及受自我意識覺醒等因素的影響,心理發展呈現錯綜復雜、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現十分突出:

(1)對正面宣傳做反面思考。有相當數量的中學男生對家長的勸導和老師的教誨,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們往往以社會上某些個別的不公正的事實來以偏概全地全盤否定正面宣傳。同樣,也有一些中學男生不能從全局出發,從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現實,片面地夸大社會的某些不完善之處。

(2)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有些經常打架斗毆、與老師公開對抗的中學男生往往被看作是夠膽的英雄,甚至有些小女生為此而喜歡上某個男生。哥們兒義氣等也是青少年常掛在嘴邊的口頭語。而樂于助人、愛護集體、愛護公物、遵守校規校紀的青少年,則經常被肆意諷刺、挖苦,造成在集體氛圍里“正不壓邪”的局面。

(3)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的無端否定。老師和家長都希望通過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來教育感染青少年,喚起熱情,以期達到激勵后進的目的。但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一些先進人物被說成是“出風頭”或“傻子”,無端懷疑這些先進人物的動機,進而否定他們的先進事跡。對于身邊的榜樣,則冠以“拍馬屁”給予排斥和嘲笑。

(4)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的要求進行消極抵抗。青少年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不符合現實生活。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應付、抵制、消極對抗的態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巴林左旗| 荃湾区| 文成县| 扶风县| 建宁县| 剑阁县| 阳原县| 郁南县| 开化县| 扶绥县| 皮山县| 高州市| 嘉黎县| 阳高县| 长海县| 上栗县| 绥德县| 赞皇县| 林西县| 巫溪县| 沐川县| 赣州市| 大余县| 许昌县| 商城县| 嵊州市| 阿拉善盟| 翁牛特旗| 河池市| 安溪县| 出国| 冷水江市| 芦溪县| 仁布县| 石城县| 东安县| 东城区| 福建省| 贺兰县|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