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往許都的路上,劉備的心很不平靜,一直在反思自己為什么會遭遇“徐州慘敗”。
他身無憑依,只能嚴守仁義道德,倒也獲益不淺,憑空得了徐州。但是,當他繼續循此行事,卻被不講仁義道德的呂布奪走了徐州。這就給劉備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到底是該繼續堅守仁義道德(聲望名譽)呢?還是要放棄仁義道德,不顧一切地追求現實利益呢?
一直到抵達許都,劉備還是處于迷茫與困惑之中,沒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在去往許都的路上,劉備的心很不平靜,一直在反思自己為什么會遭遇“徐州慘敗”。
他身無憑依,只能嚴守仁義道德,倒也獲益不淺,憑空得了徐州。但是,當他繼續循此行事,卻被不講仁義道德的呂布奪走了徐州。這就給劉備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到底是該繼續堅守仁義道德(聲望名譽)呢?還是要放棄仁義道德,不顧一切地追求現實利益呢?
一直到抵達許都,劉備還是處于迷茫與困惑之中,沒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