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祛寒濕看這本就夠
- 吳中朝
- 585字
- 2019-01-02 22:46:21
眩暈
中醫學認為眩暈多與氣血不足、肝陽上亢或痰濕中阻有關。輕者平臥閉目片刻即安;重者如乘坐舟車,旋轉起伏不定,以致站立不穩。氣血不足導致的眩暈可用灸法,以培補脾腎兩經,其癥狀為頭暈目眩、兩目昏黑、惡心欲吐、四肢乏力、面色白、心悸失眠等。
特效穴位:脾俞穴、腎俞穴、關元穴、足三里穴

方法一 溫和灸脾俞穴、腎俞穴
快速取穴:兩肩胛骨下角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所在的椎體為第7胸椎,向下數4個椎體(第11胸椎),在其下向左右兩側分別量取2指寬(食指、中指并攏)即為脾俞穴。

兩髂前上棘最高點的水平連線與脊柱相交所在的椎體為第4腰椎,向上數2個椎體(第2腰椎),在其下向左右兩側分別量取2指寬(食指、中指并攏)即為腎俞穴。

艾灸方法:用艾條溫和灸脾俞穴、腎俞穴,每穴每側各灸10分鐘,每日1次。

方法二 回旋灸關元穴
快速取穴:從肚臍向下量3寸處(4指橫寬)即為關元穴。

艾灸方法:艾條回旋灸關元穴,每次灸10~15分鐘。

方法三 回旋灸足三里穴
快速取穴:屈膝,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圈住髕骨外上緣,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所指處即為足三里穴,按壓有酸脹感。

艾灸方法:艾條回旋灸足三里穴,每次灸15~20分鐘。

中醫提示
眩暈可見于高血壓病、動脈硬化、貧血、神經官能癥、耳源性疾病及腦部腫瘤等多種疾病。患者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癥狀,感覺“飄飄蕩蕩”,沒有明確轉動感。眩暈的發作往往并無先兆,較難預防,應及早明確原發病,進行辨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