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前言 如果決策者是女性,會怎樣?(3)
書名: 理性的抉擇:女性如何做決定作者名: (美)特蕾澤·休斯頓本章字數: 3106字更新時間: 2017-11-16 15:57:36
【他選擇了坎坷的路,而她是在犯錯誤】
我是一名認知神經學家,在我過往的學術生涯中,我總會繞開性別問題。上大學時,作為一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我瘋狂學習一切有關語言、記憶、推理等方面的知識,唯獨對性別方面的課程避之不及。如果有人問我原因,我可能會禮貌地回答,我對女性問題不感興趣。但事實上,研究性別這一行為本身似乎帶著一種性別色彩,我的男性朋友中沒有一位研究性別問題,我想表現出我在智力方面和他們一樣強。對于這種想法,我現在會搖搖頭,但是在22歲時,我認為關鍵是要做了不起的事。在研究生院,我專攻三個由男性主導的領域——計算機建模、認知科學和認知神經學。通常實驗室里的男生很多,男女比例至少是6:1,但是我從不把女性稀少當成一個問題,指出偏見的存在無異于示弱。如果我努力奮斗,我也通常如此,那么它就成了我要解決的問題——我只需要更賣力地干活兒。我話不多,也很謙虛,但我從沒想過是不是因為我扎馬尾,我的科研素養就會被特別審視。實驗室里的每個人都在玩著名為“審視”的游戲。
我認為性別不是真正的問題,至少在專業領域不是。所以在經歷困惑之后——由于我一直認為這個問題并不存在,所以尤為困擾——我才開始思考,是不是大家對女性和男性所做決定的評判標準有所不同。
我和丈夫訂婚之初,兩人住的地方相距480多千米。我們各自都有前景不錯的工作,他在費城,為一個上好的工作機會而接受培訓;而我在匹茲堡,做的工作能使我進入更受矚目的項目。有些關系即使相距很遠,也會保持親密。但是我們的不行。我們很想在忙完一天后見見面,但那時離Skype(可以視頻通話的軟件)的出現還很遙遠。我們花了一年時間來研究我們的選擇,尋找空缺職位,一遍又一遍地討論各種可行方案,最終決定追隨我的職業。因為我的上司跟我說過,她想讓我在將來的某一天接替她的職位(也因為我在費城找到的唯一類似的工作,是讓我和復印機共用同一間辦公室,而不是和下一任CEO)。在婚禮舉行的前兩天,我的準丈夫將他的衣服、電腦、長號和他兒時的伙伴——好奇猴喬治,一起塞進車子,駛上了賓夕法尼亞州的收費高速公路,然后搬進了我的公寓。在出發去度蜜月時,我們堅信他回來后能找到工作。
他確實找到了工作,但讓他感到泄氣的是,這份工作一點都不適合他。他很努力地工作,決心充分利用當時的處境——我們甚至競投了一所小巧漂亮的殖民地風格的房子——但是不到一年,我們都認為,他需要變換職業路線。當時我們面臨一個可怕的選擇。在那一年中,我的工作得到了大量認可,我大幅度升職,而且我和他人合著了兩份項目申請書,我的老板還邀請我做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項目的帶頭人。但是在和丈夫深入討論和調查后,我必須承認,雖然離開這份工作我會難過,但我們應該像重視我的事業那樣重視他的事業,這樣才公平。我們在國內挑了一個我想居住的地方,他申請到了理想的工作,公司給他的待遇也很好。雖然我還沒有找到工作,但就像之前一樣,我同樣信心滿滿。
一年前,我的丈夫向同事宣布,他要辭掉工作追隨我,也就是說,要離開一個優秀的雇主,到一個尚無工作前景的地方。當時幾個關系好的同事告訴他,這個決定很偉大。領導們告訴他,歡迎他隨時回來,并且如果需要推薦,他們也很樂意替他說好話。在他的朋友、家人和同事中,沒有一個人質疑過他的決定,至少沒有人當面這樣做,也沒人說過,你確定要這樣做嗎?
當我們兩個人的情況掉轉過來,我追隨他,讓他抓住自己下一個重要的職業機遇時,發生了什么呢?我真希望自己能說大家對我像對他那樣,做出了相同的反應。然而,并非如此。我的上司告訴我,她覺得我對待自己的事業不夠認真:“有太多女人這樣做了,不要犯這個錯。”幾個熟悉的人以及好朋友都憂心忡忡地問我,是否確定自己做的是“正確的選擇”。我的上司為我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推薦信,表揚我的工作。然而,有一天她走進我的辦公室,關上門說,如果我要這樣做的話,她認為我還沒準備好接任她一直以來培養我擔任的管理職位。
我并沒有把這種情況歸結為性別歧視。我想當然地認為,他們的反應揭露了一個隱秘而令人不安的真相。也許那些關切的朋友在我身上看到了令人失望之處;也許這個選擇真的說明我對待自己的事業不夠認真;也許這說明了,到最后關頭,我還是會固守傳統,把丈夫的需要放在首位。我以為我們會輪流討論彼此的工作,但是也許夫妻之間總是這樣開始協商,直到自然而然地落入一種模式:他的事業,還是他的事業。最讓我感到不安的是我上司的評論。也許她是正確的,也許這真的說明我的決策能力存在一個至關重要的缺陷,我還沒準備好成為一個管理者。接連好多天,我夜不能寐,不停思考有什么萬全之策能讓我既保留上司的尊重,又能支持我的丈夫。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能力。當我后來找到一份很棒的工作,成為一名管理者時,我盡量淡化我的職位。我辦公室的門牌上寫的是主管,但是我避免別人那樣稱呼自己,總是用含糊不清的表達描述自己的崗位:“我在教學中心工作。”我擔心如果我說出自己的頭銜,有人會質疑我的領導能力。
我們之所以遭遇不同,可能是性別的原因,幾個月后我的丈夫先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說:“這是不是很有趣?一個男人決定把自己的事業放在一邊,去追隨他的妻子,沒有人質疑他;而當一個女性做同樣的決定,要去追隨她的丈夫,卻要經受審視。”這時,我才放下了之前的思維。確實,在我做決定時,感覺自己被冠以辜負女性、辜負自己的罪名。因為這個選擇,我讓自己之前做過的所有重要的決策都顯得站不住腳。但是,當我的丈夫做出自己的選擇時,大家認為他支持配偶的決定不畏艱難,令人欽佩,所以對他頻頻稱贊。我和丈夫描述了同樣的決定,人們懷疑我的決定,卻向他的決定致敬,這種現象只發生在我們身上嗎?抑或,這只是特例嗎?
與男性相比,決策對女性來說更麻煩,要接受這一點可能有些不容易。我們都愿意相信這是個正義的世界,也都想相信進步。我的朋友和上司對我的決定心存疑慮,也許是出于好意,是在擔心我,但值得思考的是,人們是否更容易評判女性的選擇。社會對男女決策的偏見,容易讓人們在評價女性決策時落入狹隘的、模式化的窠臼。這對社會來說很輕松,卻為女性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為什么女性尤其需要了解決策?】
優秀的決策能力不是單一的技能,它包括多種技能。你必須能分清輕重緩急,想出并仔細分析方案,然后測試你的想法,進而選出與優先考慮因素相匹配的方案,得到人們的支持,并且要為決策失誤可能導致的情況做準備。(35)無論男女,都能獲取以上所有技能,而在這本書中,你將看到其中某些技能對于女性來說其實更容易獲取。
不難看出機構組織對足智多謀的決策者都格外看重。在工作文化越來越呈現出全天候趨勢的今天,老板想要員工能展現出良好的判斷力,而不是事事都征詢上司的意見。但是,我們將在這本書中看到,擁有優秀的決策技能對職場女性尤為重要,因為女性往往要比男性更頻繁地證明自己。如果一位男性為公司做了一次英明的重要決策,他會因此受益良久,也許他能得到提拔。可是,大多數女性需要證明她并不是只能做一次聰明而富有戰略性的選擇,而且并不是運氣、時機或人際關系的作用使她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瓊·威廉姆斯(Joan Williams)和蕾切爾·鄧普斯(Rachel Dempsey)將女性所面臨的這種情況稱作“再次證明”歧視。(36)這也意味著突出的判斷力是女性應該具備且經常使用的技能。
許多女性還在努力掙脫這樣一種看法:比起男性,女性更難將一種行動路線貫徹始終。因為人們普遍對女性存在著誤解,認為她們天生優柔寡斷,面對選擇時不停糾結,不肯承擔做決定時應擔負的責任。在本書的第二章,我們將會看到女職員的同事可能將她表現出的合作意愿誤解為缺乏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