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簡單面診消百病全書
- 于雅婷 高海波
- 2446字
- 2019-01-03 08:17:07
頭面部穴位速查圖集
四白穴
主治
1.四白穴對眼睛保健、治療近視較有療效。
2.還可以有效治療目赤痛、目翳、眼瞼動、口眼歪斜、頭痛眩暈等。
3.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神經系統疾病,如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等。
4.對角膜炎、青光眼、夜盲、結膜瘙癢、角膜白斑、鼻竇炎等,也有一定療效。
取穴技巧
先以兩手中指和食指并攏伸直,不要分開,然后中指指腹貼兩側鼻翼,食指指尖所按的位置即是。

絲竹空穴
主治
1.能夠有效治療各種頭痛、頭暈、目眩、目赤疼痛等疾患。
2.對眼球充血、睫毛倒生、視物不明、眼瞼跳動等癥狀,也具有明顯的療效。
3.可以使面神經麻痹、牙齒疼痛、癲癇等病癥,得到很好的調理和改善。
取穴技巧
正坐,舉雙手,四指指尖朝上,掌心向內,拇指指腹向內按兩邊眉毛外端凹陷處即是。

頰車穴
主治
1.頰車穴對于口眼歪斜具有特殊的療效。
2.對于治牙關不開、顏面神經麻痹、聲嘶沙啞、下頜炎、頸部痙攣等病都有良好的效果。
3.對腮腺炎、下牙痛等病癥,也具有良好的保健和治療功效。
取穴技巧
正坐或仰臥,輕咬牙,雙手拇指、小指稍曲,中間三指伸直,中間三指放于下頜頰部,中指指腹壓在咬肌隆起處即是。

百會穴
主治
1.有開竅寧神的作用,能治療失眠、神經衰弱。
2.有平肝息風的作用,能治療頭痛、眩暈、休克、高血壓、中風失語、腦貧血、鼻孔閉塞等疾患。
3.還有升陽固脫的作用,能治療脫肛、子宮脫垂等疾患。
取穴技巧
正坐,舉雙手,虎口張開,拇指指尖碰觸耳尖,掌心向頭,四指朝上。雙手中指指腹在頭頂正中相碰觸處即是。

下關穴
主治
1.此處穴位具有消腫止痛、聰耳通絡、疏風清熱、通關利竅的作用。
2.能夠有效治療耳聾、耳鳴、聤耳等疾病;對于齒痛、口歪、面痛、牙關緊閉、面神經麻痹都有良好的療效。
3.下頜脫臼、顳下頜關節炎、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等,也可用下關穴進行治療。
取穴技巧
正坐或仰臥、仰靠,閉口,手掌輕握拳,食指和中指并攏,食指貼于耳垂旁,中指指腹所在位置即是。

攢竹穴
主治
1.能夠治療癲癇、頭暈、頭頂痛、鼻淵、目赤腫痛、小兒驚風等疾病。
2.在現代中醫臨床中,經常利用這個穴位治療高血壓、鼻炎、中風后引起的偏癱等疾病。
取穴技巧
正坐輕閉雙眼,兩手肘撐在桌面,雙手四指指尖向上,將兩拇指指腹由下往上置于眉棱骨凹陷處,則拇指指腹所在的位置即是該穴。

太陽穴
主治
1.此穴有清肝明目、通絡止痛的作用。
2.可以治療眼睛疲勞、牙痛等五官科疾病。
3.還可以治療偏頭痛、神經血管性頭痛、三叉神經痛、目赤腫痛、視神經萎縮等。
4.對初期白內障也有療效。
取穴技巧
食指指腹置于耳郭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兩眉梢后的凹陷處即是。

印堂穴
主治
1.此穴有清頭明目、通鼻開竅作用。
2.可以治療頭痛、頭暈、鼻炎、目赤腫痛、三叉神經痛。
3.還可治療頭痛、失眠、高血壓,鼻塞、流鼻水、鼻炎等鼻部疾病,目眩等眼部疾病等。
取穴技巧
取正坐、仰靠或仰臥姿勢,食指指腹放于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

啞門穴
主治
1.經常按摩此穴,可以通陽開竅,對音啞、頭痛、頸項強急、脊強反折等有一定的療效。
2.對于癲狂、癔癥、嘔吐、失眠、精神煩躁、癱瘓等病癥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取穴技巧
正坐,伸右手過頸,置于后腦處,掌心向頭,扶住后腦勺,四指指尖向頭頂,拇指指腹所在處即是。

腦戶穴
主治
1.經常按摩此穴,可以行氣祛濕、清熱散結,對面赤、目黃、面痛、失音等病癥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多被用于輔助脊椎療法。
2.對于癲癇、頭暈、頭痛等病癥,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取穴技巧
正坐,伸兩手過頸,置于后腦處,掌心向頭,扶住后腦勺,四指指尖向頭頂,拇指指腹所在處即是。

風府穴
主治
1.經常按摩此穴,可以清熱祛濕、疏風活絡,對頭痛、眩暈、咽喉腫痛、目痛、鼻出血等病癥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多被用于輔助脊椎療法。
2. 對于中風不語、癲狂、癔癥、半身不遂等病癥,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取穴技巧
正坐或俯臥,伸雙手過頸,置于后腦處,掌心向頭,扶住后腦勺,四指指尖向頭頂,拇指指尖所在位置即是。

強間穴
主治
經常按摩此穴,可以明目安神、鎮驚止痛,對目眩、心煩、失眠、腦膜炎、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癲癇、癔癥等病癥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多被用于輔助脊椎療法。
取穴技巧
正坐或俯臥,伸雙手過頸,置于后腦處,掌心向頭,扶住后腦勺,四指指尖并攏向頭頂,中指指尖所在位置即是。

前頂穴
主治
經常按摩此穴,可以清熱瀉火、息風鎮驚,對頭暈、頭頂痛、目赤腫痛、癲癇、鼻炎、中風、小兒驚風等病癥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多被用于輔助治療。
取穴技巧
正坐,舉雙手過頭,掌心朝下,手掌放松,自然彎曲,指尖下垂,約成瓢狀。雙手中指指尖觸碰處即是。

神庭穴
主治
經常按摩此穴,可以滋陰明目、醒腦開竅,對頭暈、嘔吐、雙眼昏花、急性鼻炎、淚腺炎、神經痛、失眠等病癥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取穴技巧
正坐,舉單手放在額頭,掌心朝下,手掌放松,自然彎曲,指尖下垂,約成瓢狀。中指指尖觸碰處即是。

水溝穴
主治
經常按摩此穴,可以清熱開竅、寧神定志,對休克、昏迷、中暑、顏面水腫、暈車、失神、急性腰扭傷、口臭、口眼部肌肉痙攣等病癥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多被用于輔助脊椎療法。
取穴技巧
正坐,伸左手( 或右手),置面前,五指朝上,掌心朝內,彎曲食指置于人中溝中上部即是。

迎香穴
主治
1.經常按摩此穴,對于嗅覺減退、面神經麻痹或痙攣、膽道蛔蟲病等均有很好的療效;
2.配印堂、合谷,主治急慢性鼻炎、鼻塞;
3.配四白、地倉,可治療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
取穴技巧
正坐,雙手輕握拳,食指、中指并攏,中指指尖貼鼻翼兩側,中指指腹所在之處即是。

翳風穴
主治
1.按摩此穴,對于耳鳴、耳聾、口眼歪斜、口噤、頰腫、牙痛、瘰疬、暴喑、牙痛、耳中濕癢、耳紅腫痛、視物不清等均有療效。
2.還可治療面癱、腮腺炎、顳下頜關節痛。
取穴技巧
正坐或側臥,耳垂微向內折,于乳突前方凹陷處取穴。

地倉穴
主治
1.常用于治療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
2.配頰車、合谷等主治口角歪斜。
3.配頰車、內庭等主治三叉神經痛。
取穴技巧
正坐或仰臥,輕閉口,舉兩手,用食指指腹垂直下壓唇角外側兩旁即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