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清涼山上
  • 菩提洲
  • 2370字
  • 2019-01-02 22:42:20

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于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大方廣佛華嚴經·諸菩薩處品》


根據《首楞嚴三昧經·卷下》的記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于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師利菩薩乃是古佛再來,為了利益眾生而示現為佛陀弟子。

同樣根據許多佛典經論記載,南瞻部洲有五大圣地,即是中土的金剛座,東方的五臺山,南方的普陀山,西方的鄔金剎土,北方的香巴拉國。五臺山是印漢藏一致公認的清涼圣地,文殊道場,千百年來為僧俗所尊崇。根據《大方廣佛華嚴經·諸菩薩處品》等經文,文殊師利菩薩和他的一萬眷屬于此居住,并于此演說無上甚深微妙的佛法。

五臺“左鄰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長流一帶;北陵紫塞,遏萬里之煙塵;南擁中原,為大國之屏蔽。”(明鎮(zhèn)澄《清涼山志》)其五座主峰巍然矗立,傲視蒼穹。北臺葉斗峰是華北地區(qū)最高山峰,被稱為“華北屋脊”。

文殊菩薩的剎土,以世間任何語言都很難描摹。比如在極樂國度,花香寶樹,珍池德水,殿宇樓臺,都是阿彌陀佛法身妙智所現,具足恒沙功德。五臺清涼圣境亦然,其功德遠非凡智所能度量。

凡夫妄識很難窺見凈土的景致,更不用說以淺薄文思詳盡描摹了。而五臺山,即便在凡夫俗子的眼簾中也呈現出了超脫凡俗的浩然景象。明朝僧人鎮(zhèn)澄應塔院寺主持圓廣之請,撰修了五臺山第一部比較完整詳實的志書——《清涼山志》。其中這樣描述:“縈紆盤踞,無非梵行之棲;隱顯環(huán)幣,盡有真人之宅。雖寒風勁冽,瑞草爭芳;積雪夏飛,名花競發(fā)。白云凝布,奪萬里之澄江;杲日東升,見一陂之大海。此其常境也。”眺望五臺穹頂,千峰相連,綿延無際。在群山巍峨懷抱、云嵐幽然繚繞之中,清泉細流湍出,嘉木瑞草裝點,寺宇樓閣散布其間,佛塔殿堂綻放清奇異彩,盡漢唐遺風、宋元古韻、明清情致,一派佛國氣象,圓融無礙。

與極樂凈土相若,五臺具足了七寶蓮池和八功德水。滹沱河與清水河發(fā)源于此。此地山山有靈泉,如:清涼泉、甘露泉、卓錫泉、龍泉、玉泉、般若泉等;澗澗有溪流飛瀑,匯聚而成池,如:黑龍池、太華池等。五個臺頂都有天池,池水似明鏡般澄澈碧透。

五臺的山體地質古老。地質學的研究表明,北臺頂地質構造的絕對年齡在25億年以上。流轉的時空中,五臺巋然不動,似乎從未改變,在這靈山凈土,永恒仿佛剎那。

五臺萬壑競秀,崇山峻嶺之間形成眾多的峽谷,皆收攝瑞氣,吞吐祥云,清幽莫測,如:紫霞谷、華嚴谷、鳳林谷等。此外,五臺的石窟巖洞可謂窮微極妙,難以測度,如:羅延窟、金剛窟、佛母洞和觀音洞等。

于斯地,一切皆是文殊菩薩法身妙智所現,所以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有無邊的妙用。見聞接觸,無不清凈業(yè)障,增益道心。于斯地,無須高深的修證就可以對禪門偈語有所領悟:“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在五臺,內教各流派和諧發(fā)展,源遠流長,可謂漢藏交融,顯密并存。其間高僧代出,這里不再贅述。然而不能不提的是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以下簡稱法王)。

法王是過去佛之化身、未來佛之源泉、現在佛之補處,十方三世諸佛智悲的本體、三寶總集、五濁黑暗中一切眾生的怙主、一切成就者之王。他與文殊菩薩,與五臺山有著極其殊勝的因緣。

1987年,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有一萬名弟子追隨法王的腳步,一同來到了五臺山。布谷鳥兒于秀麗枝頭唱歌的時候,法王在這里為弟子們廣傳妙法。隨后在善財洞閉關時,法王現量見到了文殊菩薩。其后在那羅延窟,法王晝夜置身光明境界中,他的智慧心里自然流露出《文殊靜修大圓滿——手中賜佛》等法要,如甘冽清泉潤澤眾生。亦是在這里,法王如意寶撰寫了很多發(fā)愿文與道歌,其中的大部分如今已經成為佛弟子們每天念誦的功課。時至蕭瑟秋風起,枯黃落葉飄的季節(jié),布谷鳥飛走了,法王如意寶也返回了雪域高原。他自在平緩的步履一如往昔,而與來時不同的是,追隨法王如意寶歸藏的弟子中多了不少漢僧。他們和法王如意寶一起回到了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這在歷史上從未有過。自此以后,五湖四海的漢地修行者絡繹不絕地走入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法王,精進地聞思修持浩如煙海的顯密教法。正如祖師們所授記,法王如意寶弘法利生的事業(yè)驚天動地。如今,五明佛學院早已是佛法再弘之重鎮(zhèn)。法王三十余年來傾盡心力培養(yǎng)的弟子們,正承續(xù)著法王利益眾生的不朽事業(yè)。

大恩根本上師希阿榮博堪布是法王的心子。希阿榮博堪布(以下簡稱上師)在喇榮五明佛學院聞思修行二十多年以后,于德格玉隆地區(qū)建立了扎西持林寂靜地。作為他的弟子,我對法王如意寶有著無上的信心,因而與文殊菩薩有著殊勝的因緣。五臺山,一直是我心中最向往的地方。《月燈經》上說:“哪怕只是朝著五臺山的方向走七步,也有很大的功德。”更何況這一次,我們是循著法王如意寶的芳轍,追隨希阿榮博堪布仁波切的步履,來朝禮文殊師利菩薩。在上師身邊,透過圣者沒有執(zhí)著和分別的心,我們感悟五臺山的一切,無論是幽微的花草,還是壯闊的山河,都空靈澄澈、自在靜謐。

一路隨行,風過若菩提,水流似真諦,上師為弟子們講解甚深法要并賜予了諸多與文殊菩薩有關的灌頂和傳承。依上師教言,弟子們在這里虔敬地發(fā)愿圓滿普賢行愿,一遍又一遍。當上師講述法王的故事、感念法王和大圓滿傳承祖師的恩德時,師徒們往往一起哽咽動容,揮灑清淚。在這里,我們一邊護持自己的心念,一邊聽著上師慈愛地反復叮嚀:“在圣地一定要時時觀清凈心,認真發(fā)愿。一定要保持內心很安靜。師兄之間一定要團結和睦,不要生起煩惱。”

感動無法盡述,融化在每位弟子的心間,便是楊枝甘露。點點滴滴中,上師的加持無處不在。此番圣境之棲,每一個弟子的感受可能不盡相同,卻都無時無刻不在清凈業(yè)障,增益信心。

臺懷鎮(zhèn)地處由五臺山五大高峰東臺、西臺、南臺、北臺和中臺形成的環(huán)抱之中,故名“臺懷”,五臺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臺懷鎮(zhè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安化县| 仁化县| 峨眉山市| 平乐县| 寻甸| 上饶市| 阿克陶县| 仙居县| 莱阳市| 腾冲县| 东源县| 南投市| 泽库县| 玉门市| 景宁| 梓潼县| 神木县| 桓仁| 乡宁县| 扎兰屯市| 大连市| 伽师县| 镇平县| 团风县| 普兰店市| 依兰县| 特克斯县| 揭东县| 巴林右旗| 迁安市| 清水河县| 怀集县| 呼和浩特市| 祥云县| 来凤县| 图木舒克市| 贞丰县| 肇州县| 富民县|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