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場:團隊助動學習(Facilitation)的11項關鍵技能
- 李嘉骔
- 3606字
- 2019-01-03 10:35:51
1.4 Storyline:編故事的技巧
Framing不僅僅是一個骨架,還是有血有肉的機體,能引人入勝。一個好的Storyline能將一個強有力的框架發(fā)展為一個趣味橫生的故事。
我們如何來講故事呢?雖然“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個講故事的高手雖然有天賦使然,比如斯皮爾伯格等,但并不意味著我們普通人就沒有辦法提升講故事的能力。
《金字塔原理》中談到了講故事的結構,即SCQA理論,分別代表情境(Situation)、沖突(Conflict)、問題(Question)和解決方案(Answer)。
我們可以用以下的套路來講一個故事:
(1)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
(2)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xiàn)了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
(3)眾多人物紛紛登場,各顯神通,峰回路轉,高潮來臨……
(4)后來,勝負手出現(xiàn)……問題解決,結果……
也有人將編故事的套路總結成以上4步,本質上跟SCQA的流程差不多。
情境是最開始的部分。比如,故事可以這樣開始: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里,一輛飛馳的汽車戛然而止,車上走下兩個黑衣人……相信我們看到這樣的敘述后,頭腦會出現(xiàn)一個場景,也會好奇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
沖突是推動劇情的重要元素,也是吸引學員和聽眾的動力之源。故事可以這樣繼續(xù):高個黑衣人說:“老板,前面就是一條河,不算寬,你可以游過去,到對岸你就自由了。”矮個黑衣人拿出一個黑箱,撲通跪下了說:“這是1000萬,我不能說感謝的話,因為我不配,希望你收下。”高個黑衣人面無表情,轉身點了一支煙。誰知對岸出現(xiàn)了一聲清脆的槍聲……相信我們看到這個情節(jié)就更加好奇了,里面有很多違背常理的東西,人腦就是這么好奇,會追根溯源,搞清楚為什么會這樣,也想知道下一步會如何發(fā)展。
問題是沖突背后的原因,也是沖突發(fā)展的方向。故事可以這樣講:高個黑衣人迅速將矮個推入車中,車子駛向第二個等候點。在途中,高個收到一條短信,說對岸的障礙已經清除,請速往第二個等候點集合。矮個到達對岸后,與接頭人匯合,開始了他異鄉(xiāng)的人生。而矮個回來成為了公司的老板。原來矮個是高個父親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多年一起合作生意,與他父親之間有說不清的愛恨情仇,沒有能在危機時候出手援救高個的父親,后來雖然把高個撫養(yǎng)大,但是充滿了愧疚。這次由于仇家追殺,只能跑路,把家人和公司都托付給高個了……到這里,大家就明白之前一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了。
故事的結尾就是答案。大家肯定想知道,整個故事的結局是什么。仇家還是繼續(xù)追殺,公司還是面臨內外矛盾,當各種矛盾激化后,必然會有一個解決方案出現(xiàn),無論是槍戰(zhàn),還是對簿公堂,這就是結尾,也是答案。大家頭腦的疑問也會在這個結尾中找到答案。
看完故事后,可能會唏噓不已,這些就是上面這個故事的“留白”,也是大家的思索。
有些培訓就是一個個的故事,沒有任何的理論,學員就是通過一遍遍的讀故事,學會各種技能。佛教里面有許多的“公案”,比如蘇東坡和佛印的故事就是如此:
蘇東坡與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自然很高興。可他見佛印胖胖堆堆,卻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吃虧的倒是大才子蘇東坡。
蘇東坡取笑佛印,佛印卻不生氣,這會引起讀者的好奇,后來問題的解決,來自于佛印對于佛的領悟。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讓人有興趣不斷看,也能不斷引發(fā)許多思考,甚至我們會去轉述給其他人聽,這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故事。
菲爾德談到了劇本講故事的方法。他認為,所有的故事都一樣,它有一個明確的開端、中段和結尾。開端是背景介紹,中間是對抗和沖突,結尾必須告訴大家結局。
如果你去看電影或者聽故事,你時常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做出判斷──你是否喜愛這部影片或是這個故事。在交談中,可能有10秒的時間讓你開頭,如果你無法吸引他人,聽眾就會轉移注意力。如果在演講中,可能3分鐘是個極限,決定了聽眾是否聽演講。在兩天的培訓中,可能30分鐘決定了學員這兩天的投入程度。開頭部分是抓住對方的關鍵。
第二部分是故事的主體部分。稱為故事的對抗部分,是因為一切故事的基礎都是沖突(Conflict)。故事中人物的需求(Need),亦即在劇本中他想要達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標成為了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動力,一旦這個動力遇到障礙(Obstacles),就產生了沖突。在這個部分,一定要把人物的內在需求講清楚,把具體的障礙講清楚,也要盡量去渲染沖突。聽眾和學員的胃口就被吊起來了。
每個故事需要有一個有力的結尾,這是第三部分。那種模棱兩可、含義曖昧的結尾,現(xiàn)在已經過時了。聽眾很想知道,他們所關系的故事中的人物,他們的目標到底達到了沒有,他們最后成功了嗎?死了嗎?……
上面三個部分就形成了完整的故事。
在很多環(huán)節(jié)我們需要加入故事作為培訓或演講的素材,一方面我們自行編撰故事,另一方面即使有完整的故事,我們也需要用適當?shù)姆绞窖堇[出來。我們盡量可以用到上面介紹的方法。
比如在《專業(yè)銷售技巧》這門課程的FAB階段,為了說明FAB的重要性,我們需要講一個故事增強大家的印象,我們可以這樣講:
開始部分
一位新銷售人員,無比努力,為了孝敬父母,給女朋友實現(xiàn)承諾,起早貪黑,整天跟客戶泡在一起,最初銷量增長還不錯,因為客戶們都認可了他的人品。可是,銷量遇到瓶頸。
中間部分
父母和女友對于他最初的成就非常自豪,還經常向親友炫耀,認為他的銷量一定會越來越好,經理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客戶那里就是沒有變化,雖然他更勤快了,甚至有客戶認為他來得太多了。說到產品,他也總是能把產品的使用方法講得很清楚,可是客戶似乎無動于衷。壓力越來越大。
結尾部分
請教了經理和關系好的客戶后發(fā)現(xiàn),客戶只是為那些自己容易掌控的患者處方,對于另外的患者,他們無法說出產品對于那些患者的好處是什么。原來,問題就是出在了FAB這里。這位銷售人員請教了市場部,掌握了針對患者的FAB,也教會了客戶怎么說,后來銷量又增長了。
在培訓和演講中,一個簡單的故事就是這樣敘述的。當然,我們還可以加入很多素材,甚至一些名人名言。經常練習,會讓我們講故事的能力強起來。對于培訓和演講中的講故事,我們需要記?。?/p>
(1)用一個故事貫穿整個培訓;
(2)故事永遠比數(shù)據(jù)吸引人;
(3)聽眾喜歡從故事中自己得出結論;
(4)故事幫助聽眾建立證據(jù)的前后聯(lián)系;
(5)故事在前,論述在后。
對于如何講故事,以下講故事的高手們總結的經驗,在這些要素上下功夫,能幫助到各位培訓師提升編故事和講故事的能力。講故事的要素:
(1)共鳴;
(2)有趣;
(3)故事里面要有情感;
(4)故事中要有個明星。
共鳴是好故事最重要的特征。共鳴本身是一個物理學名詞,是指同頻率物體因共振而發(fā)聲的現(xiàn)象,后來也指人之間在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觸動而產生的情緒變化。人的情緒也是有一定“頻率”的,這個“頻率”可能來自于以往的經驗、性格、價值觀等,當情緒的“頻率”相近時,人更容易被觸動和感動,從而產生進一步的行為。學員很難去調整自己的“頻率”去適應講師,只有講師通過調整適應學員。如果講師講出來的故事,借用學員相關或者類似的經驗、符合他們的需要和愿望,學員將會被深深打動。在培訓的時候,將學員想象成傳說中的英雄人物,更容易引起學員的共鳴。沒錯,每位學員都是講師的英雄。想要與觀眾建立聯(lián)系,了解他們至關重要。那么,要了解和切實地走進學員的生活嗎?要知道,什么令他們歡笑、悲泣?什么凝聚、鼓舞他們?什么幫助他們在生活中取勝?把學員們看做各具個性的一群人,更容易引起學員的共鳴,讓學員們成為焦點。
有趣是好故事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團體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有趣,故事對于培訓場之所以有聚能的作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趣,因此能吸引學員。想象一下好萊塢的電影,為何大家趨之若鶩,原因就是有趣。一個令人著迷的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劇情,充滿張力的情緒和沖突,出人意料的結果,這些都構成了有趣的重要元素。多少加入一些冒險的因素,也會讓你的故事變得更加有趣。百家講壇上有個歷史老師,叫紀連海。他的演講非常生動,他除了將歷史變成故事來講以外,還專門學習過相聲。相聲這種語言藝術,可以將說話變得有趣。學會“抖包袱”,也能讓故事講得更加精彩。
故事里面要有情感,才能讓人感動?!独先伺c?!肪褪莻€漁夫打魚的簡單故事,最后讓海明威講得入木三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融入強烈的感情。在整個故事講述的過程中,老人與魚以及環(huán)境之間的斗爭,迸發(fā)出了“不屈服、不放棄”的情感,即使最后一無所獲,各位讀者仍然感慨萬分,這就是情感的力量。一個不能讓講者感動的故事,注定是不會讓聽者感動的。
故事里面要有明星。故事里面的明星其實就是學員自己。當這個明星與學員息息相關,命運又跌宕起伏的時候,學員就會將自身帶入進去。比如在《銷售技巧》的課上,我們可以講一個銷售明星的成長故事,這位明星可能是在座的每一位學員,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工作和生活上的成功,是我們共同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