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是什么讓你變得焦慮(1)

【現在的你,是否在為明天煩惱】

我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說的是一位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里的落葉。在冷颼颼的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飛舞落下。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松些。后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后天就可以不用辛苦掃落葉了。”

小和尚覺得這真是個好辦法。于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猛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干凈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樣是落葉滿地。

老和尚走了過來,意味深長地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啊!”

仔細想想,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和小和尚一樣,企圖把人生的煩惱都提前解決掉,以便將來過得更好、更自在,徹底地無憂無慮。但實際上,很多事是無法提前完成的。過早地為將來擔憂,除了于事無補外,只能讓自己活得很累、很無奈。

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大學畢業前夕,我失眠了,不知道明天自己會在哪里,是在北京還是在上海。我也不知道我是否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新的同事會不會喜歡我、薪水夠不夠花、有沒有前途等。

我煩惱透了,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學長。學長笑著說:“你瞎操這份心,不如好好睡一覺。”我說我睡不著啊。學長說,那你看會兒《高等數學》。

學長不愧是經驗豐富,我抱著《高等數學》看了不到十分鐘,就睡著了。后來我發現,學長說得對,我真是在瞎操心,未來不是用來擔心的,而是用來實現的。我找了工作,留在北京,同事待我很好,我經歷了大學畢業后最愉快的一段時光。

每個人都會有對未來感到迷茫的時候,或許很難找到方向感,但我還是希望你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因為未來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你只需做到比現在更努力就好了。

還是在我焦慮的那段時間。有一天,讓我“別瞎操心”的學長,突然在QQ上給我貼了個丹麥民間的小故事。說的是一個鐵匠,家里非常貧困。于是鐵匠經常擔心:“如果我病倒了不能工作怎么辦?”“如果我掙的錢不夠花了怎么辦?”結果這一連串的擔心像沉重的包袱一樣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身體狀況越變越差。

有一天鐵匠上街去買東西,突然昏倒在路旁,恰好有個醫學博士路過。博士在詢問了情況后十分同情他,就送了他一條金項鏈并對他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千萬別賣掉它。”鐵匠拿了這條金項鏈高興地回家了。

從此之后,他經常地想著這條項鏈,并自我安慰道:“如果實在沒錢了,我就賣掉這條項鏈。”這樣他白天踏實地工作,晚上安心地睡覺,漸漸地他又恢復了健康。后來他的小兒子也長大成人,鐵匠家的經濟也寬裕了。有一次他把那條金項鏈拿到首飾店里估價,老板告訴他這條項鏈是銅的,只值一元錢。鐵匠這才恍然大悟:“博士給我的不是一條項鏈,而是治病的方法!”

我逗學長說:“你的意思是,讓我也買條金項鏈戴戴?”

學長回復我:“……就你這理解能力,這智商,根本不需要瞎操心啊。”

我打了個笑臉,然后跟學長說:“好,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謝謝老大!”

這個故事其實很簡單,說的就是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只要做好今天的功課。把握住今天,其實就是應對明天的“最佳武器”。

人生有無數的煩惱:大至生老病死,小至柴米油鹽……每一種人對待煩惱都有各自的見解和感悟。其中,我唯獨崇拜的就是大仲馬,面對煩惱他只平平淡淡地說:“人生是一串由無數小煩惱組成的念珠,懂得人生價值的人會笑著數完這串念珠的。”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字字珠璣地道出了人生的真諦——笑對煩惱!

【“成功焦慮”是種病,得治】

許多人都在尋求成功的門道,社會上各種學習班、培訓班比比皆是,似乎拿到證書、懂了電腦、會了英語就打開了成功之門。我有個師弟手上有一書包的證書,還都是“如假包換”的真證,可現在還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有一天師弟找我來訴苦,看到同一屆畢業的很多同學都成功了,買房子的買房子,出國的出國,創業的創業,他覺得自己太無能了,有時候都不想參加同學聚會。

我說你這是典型的侮辱同學聚會啊,同學能夠聚在一起,是因為有緣分、有交情。你覺得有的人成功了,你就認為自己失敗了,那你這心理素質還能干點什么?你只是暫時的還沒有成功,但是你患上了一種病。師弟問我什么病,我告訴他:“成功焦慮癥。”

什么叫成功焦慮?說白了就是很多人都渴望擁有多種“硬件”,例如學歷、地位、車子、房子等,渴望用這些“硬件”來證明自己成功。由于他們對成功抱有很高的期待,一旦不能如意或落拓失意,他們就可能陷入一種欲罷不能的焦慮之中,這就是所謂的“成功焦慮”,嚴重的還可稱為“成功焦慮癥”。

從一方面說,焦慮原本不是壞事,它可以視同為一種憂患意識,能使人警醒、催人奮進,具有進化的意義。比如說你發現身邊有個朋友經過自己的努力,事業突飛猛進,你可能也會向他學習,督促自己進步。

但什么事都有兩面性。如果這種焦慮發展到極端,就成了一種心理障礙,使人充滿了過度的、長久的、模糊的憂愁和擔心。這就變成了病,得治。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或正在有這種心理疾病,這沒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認的。電視上、網上經常會有各種一夜暴富的新聞,各種“A輪、B輪融資”的年輕創業者、開著好車的同學、發了財的學長……這些或許都是你對成功的定義吧。看著這些所謂的“人生贏家”,你一定也著急、寢食難安吧。

人都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我們可以容許不認識的人成功,但卻很難接受那些你覺得比自己基礎差、不如自己的人,活得比自己強。其實這是典型的“成功焦慮”癥狀。

我也曾無限渴望過成功,恨不得讓自己一下超過所有認識的人,希望所有認識我的人都向我投來羨慕的眼光。我有一段時間每天都看成功學的書,品嘗各種“心靈雞湯”“心靈鴨湯”,參加各種勵志小組。結果卻是弄得自己空會了一套理論,學了一堆口號,每天累得“賊死”,但一轉身發現,我還在原地踏步。

前谷歌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先生,曾經在中國幾十所高校做演講,每場演講結束后都會有半個小時左右的學生提問環節。

幾十場演講下來,李開復先生不無遺憾地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中國大學生對成功的渴望里有太多急功近利的色彩,因為幾乎所有提問都圍繞同一個主題:‘李老師,請問您認為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您個人具備的什么素質讓您如此成功?’似乎聽一次講座,我的一個回答就能讓他們脫胎換骨。”卻沒有學生在演講后對這位“成功人士”提出一個“務實”的問題。

成功學書籍在大學的泛濫流行,折射出我們缺少更高的價值取向:當自己的努力到達自己能力極限的時候,心力交瘁,一旦看到別人比我們優秀、比我們“證”多、社交又如魚得水,就心生妒忌甚至怨恨,已經等不及成功的如約而至,而渴望馬上找到成功的小技巧,讓它提前到來。

毫無疑問,“成功焦慮”不但無助于成功,反而讓成功成為遙不可及的夢。那么如何擺脫“成功焦慮”的陷阱呢?這病怎么治啊?

我覺得最有效的辦法一方面是沉下心,表面上要做到“無欲無求”,實際上“悶頭努力”。比如說當我們碰到同學、朋友的時候,我們要拿出熱情,不管是為了過去的交往,還是因為要以后多一個出路,總之人際關系還是要好好維護的。但是你不要表現得過于張揚,真的沒必要,這樣只會讓你和別人之間多一層距離,讓你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除非是,你已經有十足的把握要做某個項目,這個時候可以適當營銷一下,讓同學、朋友給你提供一些資源和幫助。但這種招數不能老用,用一次沒下文了,你在別人心中的可信度就大大降低了。

另一方面,你要暗下苦功。靜下心來去學習、工作和總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進步上,而不是總盯著那些“人生贏家”。多思考行業的運轉和創新,你就有創業的機會了。當你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時,你就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了。

我曾經發現自己溝通能力很差,過去我很羞澀,看到女孩都不好意思說話。這可不行啊,這樣我怎么能擺脫單身呢?于是我花了很長時間練習表達能力,練習膽量。后來我發現,練習表達的這一年,比我看三年成功學的書都有用。

【消除焦慮的三步程序】

生活在給你帶來快樂的同時,也一定會給你帶來煩惱。

我是這樣,你是這樣,別人也是這樣。

我曾經有位客戶大姐,有一陣就是處于一種焦躁不安的狀態。我本來是想好好談業務,結果大姐自己講個不停,什么吃飯不香、睡覺不實,一天到晚老想著心事,對什么事情都沒有興趣。一會兒想著單位要搞精簡結構,自己會不會下崗,一會兒又想著女兒今年要高考,擔心著她的前途……搞得我也跟著緊張,生怕哪句話讓大姐不高興了,業務談不成反而丟了客戶。

實際上,這位大姐體驗到的情緒狀態是一種焦慮。焦慮是一種類似于擔心害怕的情緒體驗。對于焦慮者來說,往往并不是已經身臨困境或危險的境地,而是預感到有什么不安的事情將要發生,或者對事情可能出現的各種后果把握不定。

即使大人物也難免患焦慮之病。曾任英國首相的格蘭斯頓每次講演前,都要失眠兩晚。他說,他一方面擔憂該說些什么話,一方面又要擔憂什么話他不該說。他是一個講演的高手,可是即使如此,仍不免在這方面浪費時間和精力。

所以我說焦慮是很多人的通病,挺正常的,你只要心里有事就很容易焦慮。而且不光是你自己的事,社會環境太過浮躁,別人也會讓你焦慮。比如你看新聞上面說,某富二代一晚上就花掉200多萬元,你心里想,200多萬元都夠我買房了,我還租房呢!唉,怎么辦啊,我什么時候才能月薪2萬元啊?我月薪2萬元的時候房價會不會20萬元一平方米……你一想得多了,自然就開始各種焦慮。

消除焦慮的方法有沒有呢?其實是有的。

美國有個著名的工程師叫利斯·卡利爾,有一回他把一件工作做砸了,覺得將會給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這一挫折猶如當頭一棒,把他給打懵了。他覺得心頭里翻腸攪肚,真是痛苦萬分,好長時期睡不著覺,頭發也掉了很多。

后來健康的理智提醒卡利爾,這種憂慮是多余的,他開始平靜下來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強迫自己平靜下來的心理狀態非常起作用。于是他開始研究這套方法,最終從一個工程師變成了心理學家。

這種方法非常簡單,任何人都可以學會,它總共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平心靜氣地分析情況,設想已出現的困難可能造成的最壞結果。面對當時的情況,卡利爾想再壞也不至于坐牢吧,頂多丟掉飯碗。

第二步:在對可能出現的最壞后果有了充分估計之后,則應做好勇敢地把它承擔下來的思想準備。卡利爾對自己說,這一失敗會在我一生中留下不光彩的一頁,從而影響自己的晉升,甚至丟掉工作。可是即使自己在這里把工作丟掉了,還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事干,這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當卡利爾仔細分析了可能造成的最壞結果,并準備心甘情愿地把它承擔下來之后,他心理狀態立即發生了神奇的變化!他感到輕松了,心理出現了好多天從未有過的平靜。

第三步:待心情平靜之后,即應把全部時間和精力用到工作上,盡量設法排除最壞的后果。卡利爾首先設法減少可能的損失,做了不少試驗,后來公司非但沒有損失,反而凈賺1.5萬美元。

想想看,卡利爾要是當初繼續苦惱下去的話,后來絕對不會取得這樣好的結果,因為苦惱只會破壞你集中思維的能力,你的思想會因為苦惱而不能專心致志,你也會因此而喪失當機立斷的能力。但如果你強迫自己正視現實,準備承擔最壞的后果,那么就可以打消一切模糊不清的念頭,使你有可能集中思想考慮問題。

因為焦慮本身常常是一種模糊不清、莫名其妙的擔心。因此有焦慮感的人,最好能把自己的擔心向親朋好友傾訴出來。我相信你身邊一定能找到這樣“倒霉”的朋友,甘當你的傾訴對象。

如果你覺得讓自己焦慮的事,還是不和別人說了,免得把別人也弄焦慮了,那你也可以把讓你焦慮的事寫在紙上,如此可以有以下的收效。

第一,心里混淆不清、令你心亂如麻的問題理出了頭緒。第二,原以為是重要無比的事情,卻可能讓你忽然覺得“不過如此”。第三,原以為是不大的事情,竟是關鍵所在。第四,由以上傾吐為開端,像卡利爾一樣,尋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一是勇敢地面對它,你可以冷靜地問自己,“這件事最壞又會壞到什么結果?”當你答復了這個問題后,你的焦慮就會消失了大半;二是制訂一個行動計劃來代替你的焦慮,比如當你規劃出一個有意義的生活目標,并全力以赴地實現它時,你很快就會把全部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努力之中。這時候,你還有那閑工夫焦慮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哈尔滨市| 阜平县| 苏尼特左旗| 曲阳县| 寻乌县| 寻乌县| 集贤县| 怀化市| 潮安县| 陆河县| 高安市| 瑞昌市| 同江市| 赣榆县| 溧水县| 忻州市| 临泽县| 岳池县| 台前县| 安平县| 棋牌| 思茅市| 电白县| 汉阴县| 宣汉县| 土默特右旗| 治多县| 江源县| 晴隆县| 集贤县| 桓台县| 武邑县| 河津市| 海宁市| 永川市| 金门县| 柞水县| 文安县| 太仆寺旗|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