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癌癥概述

一、癌癥的概念與簡介

癌是來自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的總稱。但人們通常將癌癥作為一切惡性腫瘤的俗稱。它是機體組織細胞在一些內在因素的基礎上受到外界致癌因素的刺激導致異常分化和過度增生而形成的一種新生物或組織。這種組織不受機體正常控制,無比例無限制地增生,奪取機體各種營養物質,侵蝕重要器官并使其喪失正常生理功能。惡性腫瘤一經形成,即使致癌物質(因素)消除,也會繼續生長。若把腫瘤細胞移到體外培養,其特性猶存。

癌是一類全球性疾病,且有地域性、種族性差異。中國河南林縣、新疆,伊朗里海沿岸和南非等是食管癌高發區。絨毛膜上皮癌在東南亞國家較多見,我國長江以南,沿海各地發病率較高。

近年來在全球的癌發病率中除原發于性腺的惡性腫瘤外,女性甲狀腺癌、膽囊癌的發病率高于男性,其他惡性腫瘤均為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小于5歲的小兒主要發生白血病、神經系統腫瘤和胚胎性腫瘤。惡性淋巴腫瘤發病高峰年齡段分別為20~30歲和50歲以后。睪丸惡性腫瘤多在20~40歲發率。由于環境、水源和食物污染和惡化,肺癌、肝癌、白血病的病死率明顯上升。我國肝癌的病死率明顯高于世界各國,預計我國肺癌、腸癌、女性乳腺癌等未來的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

隨著人類對腫瘤的認識和診治水平的提高,人們重視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保護,注重健康飲食防癌治癌,加之合理有效的綜合防治,腫瘤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也大幅度提高。就目前而言,大約有1/3的腫瘤通過定期健康體檢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而治愈的;重視環境自然保護、注重健康飲食、堅持適度鍛煉(勞動)、保持健康生活和心理等可以預防約1/3的腫瘤;約1/3的腫瘤經過合理治療則可以減輕患者痛苦并能延長壽命,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

腫瘤并非不治之癥,可通過現代基因預防技術,基因診斷和治療技術,通過現代影像學診斷技術,力爭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早原則),提倡綜合檢查、綜合診斷,以獲得最佳效果。

二、致癌相關因素

癌癥的發病因素分為內外兩種。內在因素是指人體內抗腫瘤能力的降低、家族性遺傳等;外界因素指物理、化學、生物、生活環境(水源、大氣污染、食品污染)等長期慢性刺激,簡述如下。

1.生物性致癌因素

如病毒、細菌、支原性、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阿米巴、瘧疾、杜氏利什曼原蟲、弓形蟲、隱孢子蟲、鉤蟲、蛔蟲、蟯蟲、鞭蟲、類圓線蟲、旋毛蟲、絲蟲、蠕蟲蚴等)感染。如黃曲霉毒素是引起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2.物理因素

如慢性機械刺激、紫外線、放射性物質、燒傷以及核爆輻射傷等。

3.化學因素

多環碳氫化合物(如煤焦油、瀝青、粗石蠟、礦物油、燃料、苯并芘、亞硝胺)、農藥及其在食品中的殘留物、滅鼠藥污染;其他有機化合物或無機化合物(如氧化亞砷、鎳、鉻化合物、六氯苯、多氯聯苯、氯仿以及藍綠藻產生的藻類毒素等)。

4.日常生活相關因素

①吸(嗜)煙(一支煙的致癌危險性相當于0.01~0.04毫戈的放射線,每天吸30支紙煙,相當于1.2毫戈的放射線劑量),在大氣污染嚴重的大城市,居民每天吸入空氣中苯并芘量超過20支紙煙的含量,并增加紙煙的致癌作用,每1000立方米大氣中苯并芘含量每增加1~6.2克,肺癌的死亡率可增加1%~15%。②酗酒,可增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患者患肝癌的危險性。③水源和大氣污染;農作物如糧食、蔬菜、水果以及花卉等農藥殘留量超標;禽蛋、肉、魚類的飼料添加劑、生長激素超標。④過燙食物、腌制食品、熏制食品、烤制食品、油炸食品、霉變食品、高脂食品或過氧化食品等。⑤性生活不衛生、性傳播疾病等。據臨床研究,患癌的1/3與吸煙有關,1/3與飲食有關,1/3與感染和水源大氣及環境污染有關。不良生活習慣被認為是癌癥發生的主要原因。除家族遺傳因素外,防治癌癥要靠綜合措施,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不能只靠一種食物、藥物、保健品能達到目的。應定期健康體檢,綜合防治才有效。

三、癌癥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是指患某種癌癥的危險性相對較高的人群,但并非所有高危人群都會患癌癥,也不是非高危人群就不會患癌癥。由于某些原因,在這些人群中,某種(類)腫瘤的發生率可高于普通人群的若干倍,例如以下人群。

(1)長期生活于特殊地區或生活在特定地區的居民,如河南林州(原名林縣姚村)為食管癌高發區;廣西扶綏和江蘇啟東為肝癌高發區;青海、寧夏和甘肅胃癌患病率相對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

(2)長期從事下列工作或與其他致癌物質接觸頻繁者(時間長、機會多),如長期接觸石棉、苯、鉻、鎘、鎳、砷、木屑、油漆、放射線、紫外線、烷化劑、芳香胺、多芳環烴、己烯雌酚、氯乙烯、4-氨基聯苯、雙氯甲醚、煤煙、煤焦油、農藥殺蟲劑、橡膠的工作者以及從事冶煉業、家具制造工作的人群。

(3)有癌癥家族史者和現有癌前疾病者。

(4)長期大量吸煙者、被動吸煙者,嗜酒酗酒者及有某些其他特殊嗜好者。

(5)其他情況:如患有乙型和丙型肝炎、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肥胖癥、不育等疾病,不哺乳;性交年齡過早,多個性伴侶,同性戀,有長期不潔性生活史;患有寄生蟲病,如慢性血吸蟲病等。

四、癌癥的早期癥狀

癌癥的發生發展是漸進的過程,總會有危險信號,只要早發現,就可以早診斷、早治療,將癌癥消滅于萌芽狀態。有人總結了癌癥的七大警報信號。

(1)大小便習慣的改變。

(2)經久不愈的潰瘍、息肉。

(3)異常的出血和分泌物。

(4)乳房或其他部位組織增厚,或出現腫塊。

(5)消化不良或吞咽困難。

(6)疣或痣發生明顯的改變(增大、發亮、疼痛等)。

(7)持續性的咳嗽或聲音嘶啞。

據臨床觀察,癌癥可有如下的早期癥狀。

(1)出現較長時間的燒心(胃燒灼感)、積食、胃不舒服、食欲差、胃脘痛、消瘦等情況,應警惕胃癌。

(2)如進食、飲水吞咽時胸內有食物停滯或噎塞感,必須及早排除食管癌。

(3)便稀與便秘交替,便血與黏液混雜,腹痛,要懷疑結腸或直腸癌(統稱大腸癌)。

(4)長期咳嗽、痰中帶血、胸痛,應懷疑是否患了肺結核或肺癌。

(5)排尿困難、尿中帶血、無痛血尿、腰痛,要排除是否患了腎、膀胱和前列腺疾患。

(6)乳房觸及腫塊,硬而不光滑,移動性差,乳頭回縮,要懷疑乳腺癌。

(7)舌和(或)皮膚的潰瘍長期反復,邊緣隆起,疼痛難以治愈,應懷疑舌癌、皮膚癌。

(8)白帶不斷、有惡臭味,子宮異常出血,小腹疼痛應懷疑子宮癌、卵巢癌。

(9)有乙肝病史或肝硬化者,有長期酗酒、吸煙史者,當甲胎蛋白升高或影像學上有腫塊(陰影)、肝區疼痛等表現時,患上臨床肝癌或小于2~5厘米的“小肝癌”的可能性大。

(10)長期不明原因的頭痛、偏頭痛或者固定的局限性頭痛,癲,尤其是長期不易控制的癲,部分患者有認識、情感等腦功能微細的改變或人格障礙,這些腦功能異常癥狀提示有患顱內腫瘤的可能。

當出現以上1種或數種情況或其他不明原因的癥狀時,應保持警惕,及時就診。

五、確診癌癥的主要措施

1.常規檢測

常規體格檢查和常規化驗,病理檢查,包括甲胎蛋白測定等,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約有75%以上的腫瘤發生在身體容易發現的部位,故可經常檢查而及早發現。

2.特殊檢查

對于某些難以確診的腫瘤,可利用以下現代診斷技術進行檢查。

(1)普通X線攝片 廣泛用于頭、頸、胸、胃腸、肝、腎、乳腺、泌尿系統以及四肢骨科腫瘤的診斷,可明確腫瘤的部位、大小,浸潤周圍組織的范圍,診斷準確率較高。

(2)CT(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 也屬X線檢查的范疇,可發現1厘米大小的病變組織,圖像清晰,分辨率高,診斷效果好,對腫瘤早期診斷有重要價值。

(3)磁共振成像(MRI) 成像分辨率高,尤其在胸、腦、肺、肝、膽等部位的成像清晰度超過CT,還能觀察到人體化學或生理變化。

(4)干板照相(靜電攝影) 對軟組織,特別是乳腺,其清晰度和對比度均超過普通X線平片,對乳腺癌及骨腫瘤的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

(5)放射性同位素診斷 對甲狀腺、腦、肺、肝等處的腫瘤的部位、大小的診斷有較大的幫助。

(6)超聲波 常用于檢查腦、眼、乳腺、肝、膽、胃、子宮等器官的占位性病變,及對胸水、腹水、血管腔腫物、斑塊的判斷,對身體無損傷、無痛苦,通常直徑2厘米的腫瘤即能探測出來。

(7)熱像圖 對乳腺癌早期診斷有一定意義。

(8)纖維電子內鏡檢查 可直視人體內食管、胃、腸、子宮等內膜病變部位、大小、性質。

(9)癌細胞檢查 包括脫落細胞檢查(如痰中找癌細胞)和腫瘤組織切片檢查,對腫瘤診斷有直接的生物學、組織學意義。

(10)35歲以上女性乳腺癌高危人群每年1次常規鉬靶檢查。年度健康體檢應鑒別甲狀腺結節是否癌變。

六、癌癥防治要點

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針對癌癥發表了一個著名的3個1/3的論斷,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通過大量分析資料得出一個結論,他們認為就目前而言,全球所有的癌癥患者有1/3完全可以預防而根本就不應發生;有1/3的患者利用現有的醫療技術和手段完全可以早期診斷而達到徹底的根治;還有1/3的患者,也就是中晚期患者,這些患者也完全可以運用現有的科技手段來減輕痛苦,延長生命。治療癌癥應重視靶向治療,同時應注意非腫瘤位點保護及癌癥末期患者姑息治療。

1.可預防的22種致癌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癌。

吸煙(吸煙10年,每天2包或更多)——肺癌。

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宮頸癌;長期大劑量應用雌激素——子宮內膜癌。

高飽和脂肪飲食的攝入——肺癌,大腸癌。

低葉酸飲食的攝入——宮頸癌。

過度飲酒、酗酒(任何酒精飲料)——口腔癌。

殺蟲劑中的滴滴涕(DDT)——乳腺癌。

經常大量食用牛肉(或“紅肉”)——結腸癌,直腸癌。

幽門螺桿菌感染——胃、十二指腸炎、潰瘍和癌。

低維生素E飲食的攝入——結腸癌。

低維生素C飲食的攝入——宮頸癌。

口服避孕藥(在40~44歲時)——乳腺癌。

長期使用黑色染發劑——淋巴癌。

膳食中缺少新鮮蔬菜和水果——肺癌。

慢性肥胖癥——結腸癌。

低糖攝入——結腸癌、直腸癌。

廚房油煙和被動吸煙(22年以上)——肺癌。

低硒飲食——肺癌。

低纖維飲食——結腸癌、直腸癌。

未生育過孩子——乳腺癌。

低豆類飲食——肺癌。

30歲后生第一個孩子——乳腺癌。

除了部分癌癥與家族遺傳因素相關外,約84%的癌癥與生活方式相關,如飲食習慣、吸煙、酗酒、嗜酒及新鮮水果、蔬菜攝入減少等,人們如對以上22種致癌因素有更多的了解,對各種致癌因素(包括生物性致癌因素,物理環境因素,化學因素,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致癌因素)認真防范,許多癌癥是可防可治的。

2.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1)不吃發霉的糧食及其制品,花生、玉米、大豆或其他豆類,面粉、植物油(酸敗)等霉變后,可產生黃曲霉素等強烈致癌(尤其是肝癌)物質。

(2)不吃或少吃熏制或腌制食品,包括熏肉、咸肉、臘肉、火腿、咸魚、燒烤牛羊肉、腌酸菜、腌咸菜等,這些食物中含有致胃癌、食管癌的化學物質,如亞硝胺、亞硝酸鹽等。

(3)不吸煙(嗜煙)或被動吸煙,香煙(紙煙、煙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是導致肺癌、胰腺癌及宮頸癌的重要致癌物質,最好戒煙;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防止被動吸煙。

(4)不酗酒,不飲或少飲烈性酒,濃度高的烈性酒(乙醇)會刺激口腔、食管和胃壁、腸壁黏膜的上皮細胞,誘發其癌變,若同時吸煙(被動吸煙)和酗酒(飲酒),會大大增加致癌機會。

(5)不接觸或少接觸工礦企業大煙囪冒出的黑煙、黃煙以及炊事油煙和車輛尾氣;被污染的空氣含有少量的致癌物質。

(6)不用洗衣粉、含氯清潔劑擦洗餐具、茶具或洗食品(蔬菜、瓜果等)。

(7)不用有害、有毒的塑料制品(聚氯乙烯)、含鉛報紙或印刷品包裝食品。

(8)不吃被農藥污染或農藥殘留超標的糧食、蔬菜、水果和其他農副產品,不吃用“生長激素”“激素”“膨脹劑”催生的禽類、畜類、魚類及各種農作物制成的食品。

(9)飲用新鮮清潔水,不喝過燙的開水、湯、粥,不吃過熱、過硬、燒焦和過咸的食品,更不能飲用甄腳水、鍋底水,因為反復煮沸過的水中含亞硝酸鹽較多,可誘發癌癥。

(10)不要過度曬太陽,強光下的紫外線可導致皮膚癌,并可降低人體免疫力。

(11)多吃未污染的新鮮蔬菜、水果,不暴飲暴食,控制豬、羊、牛等畜類肉的攝入量,適當增加禽類和水產魚類食物的攝入比例,保持體重在合理水平。

正常體重(千克,kg)=身高(厘米,cm)-110

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kg)/身高(米,m)2

西方人的BMI在18.5~24.9,中國人的BMI<24,應控制在23以內。

(12)不要經常吃有可能致癌的藥物,如激素類藥物,大劑量的維生素E。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激素替代療法須遵醫囑,有子宮的女性在服用雌激素的同時,還要遵醫囑用孕激素,防止誘發子宮內膜癌。

(13)有子宮糜爛的婦女,應定期及時檢查和治療,防止癌變。

(14)不論生活和工作環境是否裝有空調設備,封閉式環境的空氣污染都很嚴重,經常通風換氣對健康有益,沒有安裝空調的房間,宜每天開窗通風1~2個小時,使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15)房屋修建和裝修,不要用放射性超標的巖石、礦砂作為建筑材料,不用苯、四氯化碳、甲醛、二氯甲烷含量超標的材料裝修房間。裝修完畢后,一般通風約1個月才能安全入住。

(16)炒菜或油炸食品時,食用油溫不宜太高、太燙,為減少油煙對人體的損害,最好在廚房安裝抽油煙機,盡量少用煎、炒、油炸、熏烤等烹飪方法。提倡多用蒸、煮、燉、涼拌(必須保證清潔衛生,基本無污染)、水汆、湯菜等烹調方法。

(17)堅持飯前、便后洗手。炊事員應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不要把工作服穿戴(帶)回家中。炊事員應定期體檢,確保無傳染病。

(18)新添衣物、床上用品,尤其內衣內褲,應注意所含甲醛等有害物質是否超標,購買紡織品服裝、床上用品或其他生活用品應清洗干凈后再用。保持衣服(尤其內衣褲)清潔干凈。

3.盡可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癌癥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疾病,病期越晚,治療越困難,預后越差,故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極為重要,腫瘤早期常無特殊癥狀,甚至毫無癥狀,因而一般人不會主動到醫院就診檢查。一旦癥狀明顯時,往往已是癌癥晚期。應定期(每年1~2次)到正規醫院進行健康體格檢查,有利于早期發現腫瘤。

如果在出現臨床癥狀前將腫瘤檢查出來,可在“無病”狀態下治愈。事實上已經存在腫瘤但未出現癥狀即進行治療,無論對患者機體的損傷,患者及其親屬心理的傷害,還是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都比在出現臨床癥狀后才治療為好!目前手術治療仍是對許多實體腫瘤帶有根治希望的治療方法,然而,手術治療是以犧牲部分器官組織來取得療效,這種犧牲自然越小越好。腫瘤體積增大,需切除的范圍增大,手術風險亦隨之加大,所以手術治療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手術時腫瘤分期早晚。放射治療(包括伽瑪刀、適形刀、聚焦刀、細胞刀甚至激光)、變頻刀治療等,亦要求早期固定病灶,照射面積越大,放射反應越大,對正常器官或組織侵襲和損傷也越大,患者越難以接受,若癌癥全身廣泛轉移、播散,則失去了手術和放射根治治療的機會。化學藥物(包括中醫藥)治療也以早期應用為好,早期腫瘤細胞數目相對較少,變異增殖細胞對抗癌藥物比較敏感。晚期腫瘤患者的免疫抑制明顯,生物治療的效果也不理想。即使服用中藥,亦需要患者胃腸尚能接受且吸收良好,有些注射用中成藥也有輔助抗癌作用,但仍以正氣未衰者為佳。食物療法無論對滿足機體攝取營養需要,還是輔助治療,都是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或基因治療無法取代的。

根據臨床資料統計,Ⅰ期胃癌患者手術切除后5年生存率達90.9%,Ⅰ期乳腺癌患者手術后5年生存率為92.5%,宮頸原位癌和宮頸癌Ⅰ期行手術、放射藥物、食療等綜合治療后5年生存率為99.1%,早期食管癌患者手術后5年生存率為90.3%。鼻咽癌早期放療治愈率達90%以上。

早期發現腫瘤的措施,包括腫瘤普查、健康體格檢查、對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的隨訪以及對腫瘤早期癥狀的警惕等。每年定期體格健康檢查是維護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早期發現腫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津市| 枝江市| 改则县| 什邡市| 乌拉特前旗| 乌鲁木齐县| 厦门市| 册亨县| 苗栗县| 义乌市| 祁门县| 石台县| 新宁县| 儋州市| 八宿县| 双鸭山市| 洪湖市| 景宁| 革吉县| 南阳市| 蒙阴县| 大连市| 西盟| 阜康市| 开平市| 宁波市| 育儿| 务川| 惠水县| 巴东县| 鸡西市| 元氏县| 梅州市| 宜都市| 工布江达县| 金川县| 徐汇区| 汤阴县| 陵水| 崇仁县| 遂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