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動物干制標本制作
一、海綿動物標本制作
海綿動物標本制作方法比較簡便。先把動物用乙醇或甲醛殺死(乙醇濃度50%、甲醛濃度2%為宜),洗凈,再浸入75%乙醇或4%甲醛溶液中固定1d后取出,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干即可。
二、軟體動物介殼標本制作
軟體動物介殼標本指軟體動物的螺殼和貝殼制成的標本,具體制作過程如下。
(1)用熱水殺死動物,除凈貝殼內的軟組織。
(2)將貝殼沖洗干凈,用刷子刷除花紋(或螺紋)中的污垢。必要時可用3%雙氧水漂白,1~3h后,取出沖凈藥液,而后晾干備用。
(3)雙殼貝類應在貝殼洗凈后,趁殼未干時用線將雙殼閉攏纏緊,待陰干后把線拆除,此時雙殼已固定合攏。
(4)把已處理好的標本擺放在有玻璃蓋的木板盆中,盆的四壁和底部可襯以塑貼紙或其他襯料。擺放位置應以勻稱、美觀為原則,以使成品符合科學性、實用性和美觀性。例如可以根據分類要求,也可以根據大小、花紋圖案、特殊要求擺放。位置確定后,用乳膠逐個粘貼于襯料上。
(5)在每種標本旁的適當位置貼上標簽,寫上該種動物的分類和種名及有關采集項目。
注意:腹足綱前鰓亞綱類動物的厴是分類學中鑒別種類的依據之一,所以在制作這類動物的介殼標本時,必須用棉花、軟布等填充物將空殼填滿,然后把厴貼在殼口處,借此把厴和貝殼同時保存起來。
三、節肢動物標本制作
節肢動物具有較堅韌的外骨骼,絕大多數種類都可制成干制標本,且可長期保持它的色彩和形狀。但這類動物種類繁多,形態和習性各異,且許多種類有變態習性,因此,干制方法也有多種,現分別介紹如下。
1.成體干制法
這類動物的形體一般較大,外骨骼內的肌肉較多。應先將外骨骼內的肌肉去除后,再干燥拼裝。現以中華絨螯蟹為例,介紹制作過程。
整個過程可分為肢解剔肉、清潔防腐、通風干燥、粘接拼裝四個步驟。
第一步,先用開水將蟹處死。把五對胸肢小心地扳下,將每一只胸肢沿節處折斷(折時宜小心,盡量勿使外骨骼破損)。從斷口處用小勺或狹竹片細心地將肉剔出、剔凈。然后用流水將每一節沖洗干凈,沖洗時應注意把螯肢上的絨毛洗凈理順。接著,把蟹體的腹面朝上,扳開腹臍,先清除貼在臍上的腸內容物。再用探針在臍內的每一胸節處鉆一小洞。從洞中逐次挖、剔出蟹肉,也務須剔凈,也用流水沖洗干凈。再把蟹體翻轉、頭胸甲朝上,小心地從頭胸甲的后部往前連同口器扳開(注意不能扳脫離),清除里面的腦、胃、鰓、脂肪等軟組織,再用流水沖洗干凈。至此,頭胸甲內、胸節內和胸足內的軟組織已全部剔除并清洗干凈。注意操作時,五對胸肢拆開時就應始終按原生長順序放置,并做好記號,防止以后拼裝時互相弄錯。
第二步,把頭胸部和拆開的五對胸肢的各節順次浸入0.5%~1%的甲醛溶液中,8h后取出,進行防腐處理。注意藥液濃度宜低不宜高、時間宜短不宜長。以防止頭胸部、腹部的連接韌帶被固定,帶來操作上的不便。防止在頭胸甲或其他空腔內產生氣泡,致使防腐不徹底。如發現氣泡去除不易時,可用注射器伸入氣泡內將泡內空氣抽掉。
第三步,把經過防腐處理的蟹體和肢體依次取出,順次擺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任其自然干燥,或放在烘箱中烘干。
第四步,首先用乳膠將已干透的各節肢體按從遠端到近端的順序拼裝粘接。但暫不與頭胸部粘接。粘時要注意原來折斷的折痕應吻合,以防粘錯。其次將蟹體腹面向上。使蟹臍完全蓋住原來剔肉時鉆的小洞口,用乳膠把蟹臍粘在蟹體上。再翻轉過來,吻合頭胸甲和蟹體,在合攏處涂上乳膠黏合。再用細線把整個蟹體扎緊,放置1夜,使乳膠干透。
待五對胸肢和蟹體分別干透后,再用乳膠按自然形態順次把螯肢和四對步足按原生長位置粘到頭胸部上,至膠水干透后,方可取下。最后,把制好的中華絨螯蟹標本固定在標本盒內的適當位置,貼上標簽即成。
2.幼蟲干制法(環節動物亦可用此法)
幼蟲體壁的硬化程度不如成蟲,因此不能像成蟲那樣干制,一般采用“吹脹烘干法”制作,具體方法如下。
(1)取皮 將軀體完整的活幼蟲放在玻璃上或解剖盤中。腹面向上,頭部朝向操作者,尾部向后展直。用一圓玻璃棒(或圓木棍)從頭胸連接處向尾部輕輕滾壓,使蟲體內含物由肛門逐漸排出。逐次用力,滾壓數次,直到蟲體的內容物全部壓出,只剩下一個空蟲皮殼為止。注意操作時要輕、慢。不能急于求成,否則,用力不當可致脹破尾部、損壞標本。滾壓時還要注意不要壓壞蟲體表皮或體表的刺、毛等附屬物。
(2)充氣 用5mL醫用注射器(帶針尖),拉空針管。將針頭插入肛門但不宜過深。然后用一細線將肛門與尾部插針處扎緊,余線剪斷。
(3)烘干 將已插入針頭的蟲體連同注射器一起,移到烘干器上加溫、吹脹(見圖2-2)。烘干器實際上是一個放在酒精架上的煤油燈罩。把扎在注射器上的蟲體輕輕送進燈罩,即可點燈加熱。一面加熱干燥,一面徐徐推動活塞注入空氣。這時要注意邊注氣邊看蟲體伸脹情況,并反復轉動蟲體,使其烘勻。待恢復自然蟲態時即停止注氣。蟲體烘干后,立即移出燈罩。在尾部結扎細線處滴一滴清水,用小鑷子把扎線退下。然后用一粗細適當的高粱稈或牙簽等,從肛門插入蟲體。插入的深度以能支撐蟲體為度,然后在稈的外端插上昆蟲針,再用三級板固定蟲位,插上標簽即可。

圖2-2 烘干器
3.蛹的干制
蛹的體壁雖較硬,但體內容物含水量較大,必須去除。所以用剪刀把蛹體一側剪開,取出內容物。用吸水紙或脫脂棉把蛹體內的液汁吸干、擦拭干凈以后,塞進大小與蛹體相似的棉球,再用乳膠把兩部分粘好,待干透后,插上昆蟲針,貼上標簽就完成了。
四、棘皮動物標本制作
海星、海膽等棘皮動物的干制標本,制作過程也較簡單。先用淡水洗去動物體表的鹽分。然后,適當調整成自然、美觀的體態,放在陽光下直曬。使水分迅速蒸發,以防止腐爛。在晾曬過程中,應經常查看,及時糾正偶發意外,例如海膽的棘極易被碰掉,可以及時用乳膠重新粘上等。此外,也可把動物體放在烘箱或陰涼、通風處陰干。待干透后,把標本小心地移入標本盒,貼上標簽即可。
五、昆蟲標本制作
昆蟲標本按制作技術分為昆蟲干制標本和昆蟲浸制標本,對形體微小的昆蟲浸制標本,常制作成裝片,以便于用顯微鏡或放大鏡進行觀察,按昆蟲生活史分為成蟲標本、卵標本、幼蟲標本和蛹標本。若把同種昆蟲的上述標本集盒裝在一起,就稱為昆蟲生活史標本。
(一)昆蟲干制標本的制作
1.設備器材
(1)昆蟲針 插刺固定昆蟲的細長不銹鋼針,一般有七種型號,由粗到細為5、4、3、2、1、0、00各號,用以插固大小不同的昆蟲。
(2)三級臺 又叫刺蟲臺,用木塊制成,也可用硬質泡沫塑料代替。三級臺各級分別厚8mm、16mm、24mm,每級中央有一小孔(圖2-3)。

圖2-3 三級臺及其使用法
(3)膜翅板 用于蝶、蛾、蜻蜓等翅常展開的昆蟲固定翅用。常用2塊較軟的木板制成,長約30cm,兩邊木條寬約10cm,略向內傾斜,其中1條可活動,以便調節板間寬度(圖2-4)。

圖2-4 展翅板、展翅圖和四種不同針插方法
1,2—普通針插法;3—重插法;4—點膠法
(4)軟蟲器 對于干燥或半干燥的蟲體,展翅前必須軟化,否則在干燥狀態下展翅或整姿,必然一觸即壞,前功盡棄,無法利用。可用玻璃干燥器作為軟蟲器。在軟化器底墊上6cm厚的細沙,沙中浸入2%的來蘇兒(即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苯酚)。然后將放有材料的鐵紗網擱在干燥器隔板上,蓋上蓋,用凡士林密閉,置于溫暖處5d左右,干蟲即被軟化。
(5)烘干裝置 用于干制法保存的幼蟲,須進行烘干處理。一般由酒精燈、煤油燈罩、打氣球、玻璃導管組成。
(6)昆蟲盒 分為三種類型。
①分類標本盒 盛裝同目或同種的多種昆蟲用。上蓋為玻璃,盒底鋪有軟木層。
②生活史標本盒 上蓋為玻璃,內盛棉花。
③植物害蟲標本盒 與生活史標本盒一般相同。但昆蟲和被害植物放在一起。
2.制作過程
昆蟲采集回來以后,要及時制作成標本,以免時間久了,蟲體過于干燥,制作時容易損傷觸角和足等突出部分。如果過于干燥,就需要軟化之后再制作。
(1)不需要展翅的昆蟲,放置在三級臺上,選用粗細適宜的昆蟲針垂直插入蟲體內,再把針倒轉過來,插到三級臺的第一級的小孔中,并使蟲背緊貼臺面,其上部留針長度應為8mm(見圖2-3)。針插位置因種類而定,半翅目針插中胸小盾片中央,鞘翅目針插右翅鞘基部,鱗翅目和膜翅目針插中胸中央,直翅目針插前胸背板右面,其余昆蟲一般針插中胸和后胸。
(2)需要展翅的昆蟲,先要展翅后再針插。把昆蟲放在展翅板上,蟲身放在溝槽中,蟲翅平展于斜板上,使左右四翅對稱,用紙條壓住翅基部,紙條用針插固。當蟲體插固后,將其整理為自然狀態。待蟲體放置干燥后,移入標本盒。注意操作時應防止鱗翅目昆蟲鱗粉的脫落(圖2-4)。
(3)身體微小的昆蟲,不宜用昆蟲針插入蟲體。須將昆蟲用膠水粘在稍厚的等腰三角紙的尖端,再用昆蟲針插入三角紙底部中央,最后按昆蟲插法上三級臺。
(4)昆蟲上昆蟲針后,用鑷子小心地進行整理,使它的身體,特別是足、翅和觸角的姿勢合乎自然狀態。其后把標簽也插入。
(二)昆蟲浸制標本的制作
昆蟲的卵、幼蟲和蛹,一般都應該用浸制法制成標本。一些身體柔軟或含水較多或身體細長的昆蟲成蟲,用浸制法往往也比干制法好。
1.浸制標本的制作
不完全變態的昆蟲的卵和幼蟲,如蝗蟲的1~4齡跳蝻,完全變態的昆蟲的卵幼蟲和蛹,大都可以用50%~70%乙醇或5%~10%甲醛殺死及固定,然后改用新配制的70%乙醇或5%甲醛保存,表皮嫩薄的,用2份70%乙醇、1份5%甲醛和少許甘油(一般為1/20份)來配制混合液保存。
體內水分多的昆蟲幼蟲,可用熱水燙一下,待蟲體僵直后再固定。昆蟲幼蟲一般較小,可以連同一部分固著物一起處理。
固定時間因蟲體含水量而定。含水量較多的需時間較長。一般為1~6d。形體細小的昆蟲,不管是幼蟲還是成蟲,固定之后,可以制成永久裝片保存。保存液一般裝到指形玻璃管的2/3,昆蟲裝瓶后,塞緊木塞,用熔蠟封口,再貼上標簽。
2.浸制液的配制
(1)一般浸制液
①酒精浸制液 70%乙醇中加入少許甘油。可以浸制一般標本,缺點是由于脫水使蟲體收縮及褪色。
②5%甲醛浸制液 此液效果較好。缺點是有刺激性氣味,易使蟲體變脫。
③冰醋酸5份、乙醇(70%)18份、甲醛5份混合浸制液此液固定效果好,但易使蟲體變黑。
(2)保色浸制液
①綠色幼蟲浸制液 以CuSO410g溶于100mL水中,煮沸后投入綠色幼蟲,待蟲體色恢復原色時取出清洗,用5%甲醛保存。
②黃色幼蟲浸制液 用冰醋酸1mL、無水乙醇6mL和氯仿3mL配成,浸制1d后,用70%乙醇浸制液保存。
③紅色幼蟲浸制液 用硼砂2g、50%乙醇100mL配成,將幼蟲直接投入浸制液中保存。
六、昆蟲生活史標本的制作
植食性昆蟲,總是危害某些種類的植物。各種昆蟲的變態類型不同,各發育階段的時期和習性不同,越冬越夏蟲態不同,所以各種昆蟲的個體或群體生活史和一個年度所表現的生命活動規律極不一致。因此,制作生活史標本,對于農牧林業是必要的,對教學也是必要的。
生活史標本的材料,一般也可以野外采集,但往往不能確定其種類而鑒定困難。對采集不足的昆蟲,應該通過飼養得到補充。
昆蟲生活史標本制作,主要注意兩點:一點是把前面制作的同一種昆蟲的各種生態標本,連同被害植物部分一起安放在一個生活史標本盒中;另一點是標簽應較詳細地注明各蟲期、危害對象、采集地點和時間。
七、蝴蝶標本
蝴蝶作為資源昆蟲,其種類繁多,色彩斑斕,尤其是蝴蝶膜極為艷麗,翅膀上生長著一層極微小的形狀各異的鱗片,鱗片里含有多種特殊的化學色素顆粒,這些五顏六色的顆粒組合在一起便構成表面有很多橫行脊紋閃耀絢麗多彩的圖像。大部分蝴蝶,尤其是大型美麗的南方蝶類,深受人們的喜愛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科研價值和經濟價值。隨著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蝴蝶標本已成為工藝品市場的搶手貨,市場需求也日益增大。但因當今化肥、農藥等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蝴蝶特別是珍稀蝴蝶的品種及數量越來越少,而市場需求量則越來越大,人工飼養蝴蝶前景廣闊。
蝴蝶體分頭、胸、腹三部分。蝴蝶體的大小因種類各異,最大的展翅可達24cm,最小的展翅1.6cm。頭部有錘狀或棍棒狀觸角1對、復眼1對,口器特化成喙,虹吸式,不用時作螺旋狀卷曲。胸部有翅2對,翅及體表密被各色細小粉狀鱗片和叢毛。每個鱗片含有多種色素顆粒,五顏六色的顆粒組合在一起形成各種花斑,照射在翅膀鱗片表面上的光線反射出絢麗的色彩。此外,蝴蝶翅上的粉狀鱗片含有大量脂肪或防水的彩色“雨衣”,如果蝴蝶翅上的粉狀鱗片脫落,在雨天蝴蝶就不能飛。胸部有3對足,腹部無足。
蝴蝶的品種甚多,全世界有1.4萬余種,大部分分布于美洲,尤以亞馬遜河流域最多。我國有1300多種,分別隸屬于弄蝶、鳳蝶(圖2-5)、絹蝶、粉蝶、灰蝶、喙蝶、蜆蝶、眼蝶、環蝶、蛺蝶、斑蝶等科。

圖2-5 鳳蝶
蝴蝶中的鳳蝶就有紋鳳蝶、金鳳蝶、玉帶鳳蝶、白玉黑鳳蝶、綠鳳蝶、青城箭環蝶等。粉蝶成蟲體色多為白色或黃色,映襯有黑色也有個別紅點,前翅略呈三角形,后翅呈卵圓形,前翅臀脈一條,后翅臀脈兩條。其中某些種類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也有些種類如稻弄蝶(稻苞蟲)、菜粉蝶、稻眼蝶、芝麻蛺蝶及柑橘鳳蝶等是經濟植物的重要害蟲。
蝴蝶的生活習性各有不同,分布區域也不一樣。有些種類僅見于平原,有的在山區,各有各的發生地點。蝴蝶寄生植物豐富和生活適宜的場所,個體數量多。蝴蝶大多數種類都在白天晴天活動,早晨9時到下午黃昏時飛翔較多。有些蝴蝶,如枯葉蛺蝶白天非常活躍,很難捕捉,傍晚則集群過夜。山岳地帶,有日照的地方蝴蝶多,背陰處數量少。如在正午時,山頂是蝴蝶出沒的場所。
在炎熱的夏季,陰涼、多濕的地域也是蝴蝶活動的好場所。蝴蝶屬于完全變態的昆蟲,分為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具體到某一種蝴蝶,則發生期有很大的區別,有的1年只發生1代,如中華虎鳳蝶每年3月初羽化;有的1年多代,如菜粉蝶。
蝴蝶是屬于昆蟲綱、鱗翅目、蝶亞目(錘角亞目)昆蟲的統稱。其翅及體表密被各色鱗片和叢毛,形成各種花斑絢麗多彩,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蝴蝶標本已成為工藝品市場的熱門貨,且市場需求量也日益增大。
1.蝴蝶標本的采集時間、地點和方法
采集蝴蝶標本的時間應因地而異,如南方地區一年四季均可采到;其他地區在3~10月的晴天到有花卉的植物園采集。采集蝴蝶可根據蝴蝶的生活習性進行誘捕。一般采用捕蟲網采集蝴蝶較為方便適用。
(1)采蝶網 由網柄、網圈和網袋組成。網柄用長0.7~1m、直徑1.5~2cm的木棍或竹竿制成。網圍的直徑約30cm,由直徑5mm的粗鐵絲彎成圓形網圈,兩端折成直角,固定在網柄上,網袋用白色蚊帳布或白色尼龍紗縫制而成。它的長度是網圈直徑的2倍。使用捕蝶網捉捕飛行快速的蝴蝶時,手緊握網柄,將網口迎面對著蝴蝶,然后用網迎頭一網兜,當蝶落網兜后急速將網口轉折過來,封住網口,使網底疊到網口上方,使蝴蝶在網內不會逃脫,要求采集動作敏捷。棲息在花葉上的蝴蝶用捕蟲網橫掃兜捕法即可。采到不要用手觸摸蝴蝶翅膀,以免造成翅膀殘缺、鱗粉脫落。將網捕到的蝴蝶放在昆蟲毒瓶內。
(2)三角紙袋 采集鱗翅目(蝶蛾類)昆蟲,為了防止翅上鱗片脫落,將死的蝴蝶用鑷子從昆蟲毒瓶中取出放進三角紙袋包里,再連同三角包一起放入毒瓶里毒殺。三角紙袋是用優質光滑、半透明的薄紙或白紙(如硫酸紙、有光紙)做成的,有150mm×110mm和75mm×110mm兩種規格。紙包大小隨蟲體而定。紙包外面應寫明采集地點、采集時間和采集者姓名。裝進三角袋,要迅速放在室內通風處晾干,以免霉變。
2.蝴蝶標本的制作與保存
將采回來的蝴蝶采用以下方法制成標本。
(1)針插 從昆蟲毒瓶里取出毒死的蝴蝶要用昆蟲針(或大頭針)插起來。針插的部位是根據昆蟲不同的形態特點決定的。鱗翅目昆蟲應插在中胸中央偏右一些,這樣能夠保持蟲體的完整、平穩、美觀和整齊。針插方法是下針方向一定要和蝶體相垂直。蝶體插針上端要留出針長的1/5左右。
(2)展翅 在制作蝶類標本時要用展翅板將蝴蝶翅展開,先用針把蟲體固定在展翅板中央的木條上,把翅展開,使左右4翅對稱,然后用紙條壓在兩翅上,紙條兩端用針固定。再整理接觸角和足,放置在通風而陽光不直射的地方,待蟲體干燥后取下放在玻璃昆蟲標本盒里,盒底貼一層厚5cm的軟木或硬質泡沫塑料,便于插放標本,在玻璃昆蟲標本盒上面貼上標簽,注明蝴蝶品種名稱,并在盒內放入樟腦,以防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