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瀉下藥

  • 中藥學(xué)速記歌訣
  • 李興廣 馬家寶主編
  • 3733字
  • 2017-11-07 15:25:48

【含義】凡能引起腹瀉,或潤滑大腸,促進(jìn)排便的藥物,稱為瀉下藥。

【功用】瀉下藥主要適用于大便秘結(jié)、胃腸積滯、實(shí)熱內(nèi)結(jié)及水腫停飲等里實(shí)證。部分藥物還可用于瘡癰腫毒及瘀血證。

【注意】使用瀉下藥中的攻下藥、峻下逐水藥時(shí),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傷正氣及脾胃,故年老體虛、脾胃虛弱者當(dāng)慎用;婦女胎前產(chǎn)后及月經(jīng)期應(yīng)當(dāng)忌用。應(yīng)用作用較強(qiáng)的瀉下藥時(shí),當(dāng)奏效即止,切勿過劑,以免損傷胃氣。應(yīng)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瀉下藥時(shí),一定要嚴(yán)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現(xiàn)象發(fā)生,確保用藥安全。

第一節(jié) 攻下藥

大黃

性味苦寒是大黃,脾胃肝心與大腸,

瀉下攻積治便結(jié),瀉火解毒療瘡瘍,

涼血活血血瘀證,止血炒炭用之妙。

【性能】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jīng)。

【功用】

1.瀉下攻積——積滯便秘。大黃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實(shí)熱便秘尤為適宜。陽明腑實(shí)證,配芒硝、厚樸、枳實(shí);脾約證,配火麻仁、杏仁、蜂蜜;里實(shí)熱結(jié)而正氣虛者,配補(bǔ)虛藥;熱結(jié)而氣血不足者,配人參、當(dāng)歸;熱結(jié)津傷者,配麥冬、生地黃、玄參;脾陽不足,冷積便秘,配附子、干姜。

2.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配黃連、黃芩;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癥,配黃芩、梔子。

3.清熱解毒——熱毒瘡瘍、燒燙傷。熱毒癰腫疔瘡,配金銀花、蒲公英、連翹;腸癰腹痛,配牡丹皮、桃仁、芒硝;乳癰,本品配粉甘草共研末,酒熬成膏外用;口瘡糜爛,配枯礬等份為末擦患處;燒燙傷,可單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調(diào)敷患處。

4.活血逐瘀通經(jīng)——瘀血證。婦女產(chǎn)后瘀阻腹痛、惡露不盡者,配桃仁、土鱉蟲;婦女瘀血經(jīng)閉,配桃仁、桂枝;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配當(dāng)歸、紅花、穿山甲。

5.清熱利濕——濕熱痢疾、黃疸、淋證。腸道濕熱積滯的痢疾,單用大黃,或配黃連、黃芩、白芍;濕熱黃疸,配茵陳、梔子;濕熱淋證者,配木通、車前子、梔子。

6.此外,大黃可破痰實(shí)、通臟腑、降濕濁,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臥、大便秘結(jié)者。

【用法】煎服,3~15g;入湯劑應(yīng)后下,或用開水泡服;外用適量。生大黃瀉下力強(qiáng),久煎則瀉下力減弱。酒制大黃瀉下力較弱,活血作用較好,宜用于瘀血證。大黃炭則多用于出血證。

【注意】本品為峻烈攻下之品,易傷正氣,如非實(shí)證,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婦女懷孕、月經(jīng)期、哺乳期應(yīng)忌用。

芒硝

芒硝性味咸苦寒,善于清熱與軟堅(jiān),

功在瀉下大腸胃,內(nèi)服外用治當(dāng)驗(yàn)。

【性能】咸、苦,寒。歸胃、大腸經(jīng)。

【功用】

1.瀉下攻積、潤燥軟堅(jiān)——積滯便秘。實(shí)熱積滯,大便燥結(jié)者尤為適宜,與大黃相須為用,以增強(qiáng)瀉下通便作用。

2.清熱消腫——咽痛、口瘡、目赤及癰瘡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可與硼砂、冰片、朱砂外用,或以芒硝置西瓜中制成西瓜霜外用;目赤腫痛,芒硝置豆腐上化水或用玄明粉配制眼藥水,外用滴眼;乳癰初起,本品化水或用紗布包裹外敷;腸癰初起,配大黃、大蒜,搗爛外敷;痔瘡腫痛,單用本品煎湯外洗。

【用法】6~12g,沖入藥汁內(nèi)或開水溶化后服;外用適量。

【注意】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忌用或慎用。

番瀉葉

番瀉甘苦寒大腸,健胃通便效力強(qiáng),

消化不良大便秘,腸燥水腫腹?jié)M脹。

【性能】甘、苦,寒。歸大腸經(jīng)。

【功用】

1.瀉下通便——熱結(jié)便秘。本品適用于熱結(jié)便秘,亦可用于習(xí)慣性便秘及老年便秘。單味泡服,小劑量可起緩瀉作用,大劑量則可攻下;熱結(jié)便秘,腹?jié)M脹痛者,配枳實(shí)、厚樸。

2.瀉下行水消脹——腹水腫脹。單味泡服,或配牽牛子、大腹皮。

3.此外,臨床上番瀉葉小劑量(每日3g),代茶飲,用于中風(fēng)昏迷者,可通腸腑,緩解癥狀,以利康復(fù)。

【用法】溫開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

【注意】婦女哺乳期、月經(jīng)期及孕婦忌用。

蘆薈

性味苦寒有蘆薈,大腸肝胃病用對(duì),

瀉下清肝又殺蟲,濃縮干燥藥常備。

【性能】苦,寒。歸肝、胃、大腸經(jīng)。

【功用】

1.清熱瀉下通便——熱結(jié)便秘。熱結(jié)便秘,兼見心、肝火旺之煩躁失眠,配朱砂。

2.清肝火——煩躁驚癇。肝經(jīng)火盛的便秘溲赤、頭暈頭痛、煩躁易怒、驚癇抽搐等癥,配龍膽、梔子、青黛。

3.殺蟲療疳——小兒疳積。蟲積腹痛、面色萎黃、形瘦體弱的小兒疳積證,配使君子等份為末,米飲調(diào)服,或配人參、白術(shù);外用治療癬瘡。

【用法】入丸、散服,每次2~5g;外用適量。

【注意】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及孕婦忌用。

第二節(jié) 潤下藥

火麻仁

性味甘平火麻仁,歸經(jīng)脾胃與大腸,

滋養(yǎng)補(bǔ)虛潤腸燥,老年便秘碎煎嘗。

【性能】甘,平。歸脾、胃、大腸經(jīng)。

【功用】

潤腸通便、滋養(yǎng)補(bǔ)虛——腸燥便秘。火麻仁適用于老人、產(chǎn)婦及體弱津血不足的腸燥便秘。單用有效,以米雜之煮粥服。臨床與郁李仁、瓜蔞仁、紫蘇子、杏仁同用,或配大黃、厚樸。

【用法】煎服,10~15g,打碎入煎。

郁李仁

辛苦甘平郁李仁,歸經(jīng)大小腸與脾,

行氣潤腸能通便,利水消腫可煎嘗。

【性能】辛、苦、甘,平。歸脾、大腸、小腸經(jīng)。

【功用】

1.行氣潤腸通便——腸燥便秘。腸燥便秘,配火麻仁、柏子仁、杏仁;產(chǎn)后腸胃燥熱,大便秘結(jié),配樸硝、當(dāng)歸、生地黃。

2.利水消腫——水腫脹滿及腳氣浮腫。可配桑白皮、赤小豆。

【用法】煎服,6~10g,打碎入煎。

【注意】孕婦慎用。

第三節(jié) 峻下逐水藥

甘遂

苦寒有毒是甘遂,肺腎大腸逐水回,

逐飲又能消散結(jié),醋制散用無后悔。

【性能】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

【功用】

1.瀉水逐飲——水腫、臌脹、胸脅停飲。甘遂善行經(jīng)隧之水濕,瀉下逐飲力峻,藥后可連續(xù)瀉下,使潴留水飲排泄體外。正氣未衰者均可用之。

2.逐痰涎——風(fēng)痰癲癇。甘遂為末,入豬心煨后,與朱砂末為丸服。

3.消腫散結(jié)——瘡癰腫毒。甘遂末水調(diào)外敷。

【用法】入丸、散服,每次0.5~1.5g;外用適量,生用。內(nèi)服醋制用,以減低毒性。

【注意】虛弱者及孕婦忌用。不宜與甘草同用。

京大戟

有毒大戟性苦寒,肺與脾腎病多阻,

瀉水逐飲入丸藥,消腫散結(jié)善治臌。

【性能】苦,寒。有毒。歸肺、脾、腎經(jīng)。

【功用】

1.瀉水逐飲——水腫、臌脹、胸脅停飲。京大戟偏行臟腑之水濕,多治水腫、臌脹之正氣未衰者。或與大棗同煮,去大戟不用,食棗。

2.消腫散結(jié)——癰腫瘡毒、瘰疬痰核。熱毒癰腫瘡毒,可鮮用搗爛外敷;頸項(xiàng)間癰疽,配當(dāng)歸、白術(shù)、生半夏;痰火凝聚的瘰疬痰核,可用大戟與雞蛋同煮,食雞蛋。

【用法】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適量,生用。內(nèi)服醋制用,以減低毒性。

【注意】虛弱者及孕婦忌用。不宜與甘草同用。

芫花

芫花有毒辛苦溫,肺腎與脾常病飲,

瀉水逐飲殺蟲用,祛痰止咳飲停胸。

【性能】苦、辛,溫。有毒。歸肺、脾、腎經(jīng)。

【功用】

1.瀉水逐飲——胸脅停飲、水腫、臌脹。配甘遂、京大戟、大棗。

2.祛痰止咳——咳嗽痰喘。可單用或與大棗煎服。

3.殺蟲療瘡——頭瘡、白禿、頑癬及癰腫。皮膚病可單用研末,或配雄黃用豬脂調(diào)敷。

【用法】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0.6~0.9g;外用適量。內(nèi)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注意】虛弱者及孕婦忌用。不宜與甘草同用。

商陸

苦寒有毒是商陸,歸經(jīng)肺脾腎大腸,

瀉下逐水排水濕,鮮品消腫外療瘡。

【性能】苦,寒。有毒。歸肺、脾、腎、大腸經(jīng)。

【功用】

1.瀉下逐水——水腫、臌脹。商陸能通利二便而排水濕。水腫臌脹、大便秘結(jié)、小便不利的水濕腫滿實(shí)證,單用有效;或與鯉魚、赤小豆煮食;或配澤瀉、茯苓皮;亦可將本品搗爛,入麝香少許,貼于臍上,以利水消腫。

2.消腫散結(jié)——瘡癰腫毒。鮮商陸根,酌加食鹽,搗爛外敷。

【用法】煎服,3~9g。醋制以降低毒性。外用適量。

【注意】孕婦忌用。

牽牛子

苦寒有毒牽牛子,瀉下逐水腎大腸,

瀉肺逐痰平飲喘,去積殺蟲服安康。

【性能】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

【功用】

1.瀉下逐水——水腫、臌脹。以水濕停滯,正氣未衰者為宜,單用研末服;或與茴香為末,姜汁調(diào)服;病情較重者,配甘遂、京大戟。

2.瀉肺氣、逐痰飲——痰飲喘咳。配大黃、檳榔,為末服。

3.去積殺蟲——蟲積腹痛。蛔蟲、絳蟲及蟲積腹痛者,配檳榔、使君子,研末送服。

【用法】煎服,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藥性減緩。

【注意】孕婦忌用。不宜與巴豆、巴豆霜同用。

巴豆

辛熱大毒是巴豆,峻下冷積胃大腸,

逐水退腫兼利咽,祛痰外用能蝕瘡。

【性能】辛,熱。有大毒。歸胃、大腸經(jīng)。

【功用】

1.峻下冷積——寒積便秘。寒邪食積,阻結(jié)腸道,大便不通,腹?jié)M脹痛,病起急驟,氣血未衰者,單用巴豆霜裝入膠囊服,或配大黃、干姜制丸服。

2.逐水退腫——腹水臌脹。巴豆配杏仁為丸服。

3.祛痰利咽——喉痹痰阻。喉痹痰涎壅塞氣道,呼吸困難,甚則窒息欲死者,可單用巴豆,去皮,線穿納入喉中,牽出即蘇;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嘔吐,排出痰涎,可使梗阻癥狀得以緩解;痰涎壅塞、胸膈窒悶、肢冷汗出之寒實(shí)結(jié)胸者,配貝母、桔梗;小兒痰壅、乳食停積甚則驚悸者,配膽南星、朱砂、六神曲。

4.外用蝕瘡——癰腫膿成未潰、疥癬惡瘡。癰腫成膿未潰者,配乳香、沒藥、木鱉子等熬膏外敷,以蝕腐皮膚,促進(jìn)破潰排膿;惡瘡,單用本品炸油,以油調(diào)雄黃、輕粉末,外涂瘡面即可。

【用法】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數(shù)制成巴豆霜用,以減低毒性。外用適量。

【注意】孕婦及體弱者忌用。不宜與牽牛子同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镇远县| 谢通门县| 南安市| 禹城市| 三河市| 麟游县| 武宁县| 清原| 湘潭市| 天长市| 双柏县| 朝阳县| 临桂县| 卓尼县| 贵溪市| 乐平市| 阜南县| 惠州市| 西吉县| 塔城市| 松桃| 无为县| 伊春市| 余姚市| 东阿县| 巢湖市| 宝应县| 金山区| 韩城市| 灵川县| 繁昌县| 客服| 海门市| 青浦区| 凉山| 自治县| 永胜县| 罗定市| 承德市| 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