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科護理查房手冊
- 袁素娥 李春梅 楊莎
- 10字
- 2019-01-03 14:43:09
第一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病例1 病毒性肝炎(急性甲型)
【病歷匯報】
病情 患者女性,47歲,因尿渾黃15天、皮膚、鞏膜黃染10天于2011年5月4日步行住院。患者2011年4月20日開始無明顯誘因出現尿黃、稍感乏力、進食后感惡心,無發熱、寒戰、皮膚瘙癢、腹痛及陶土樣大便,當時未予以重視,未行診治。2011年4月26日開始,患者開始出現皮膚、鞏膜黃染,癥狀基本同前。遂入當地醫院就診,查肝功能:總膽紅素(TBIL)153.3μmol/L,直接膽紅素(DBIL)125.7μmol/L,谷丙轉氨酶(ALT)430U/L,谷草轉氨酶(AST)441U/L,肝炎標志物檢測抗HAV-IgM(+),診斷為“病毒性肝炎(甲型)”,予以相關治療后(具體藥物不詳),病情未見明顯好轉,現為求進一步治療,遂入院就診。起病以來,無醬油樣小便,無陶土樣大便,精神、睡眠可,食欲欠佳,體重無明顯減輕。既往史:原籍出生,無外地久居史,無血吸蟲病疫水接觸史,無地方病或傳染病流行區居住史,無毒物、粉塵及放射性物質接觸史,生活較規律,無吸煙史,無飲酒史。無冶游史,無性病史。患者半月前曾進食生毛蚶。月經史:既往月經規律,已停經半年?;橛罚哼m齡結婚,育有一子,家人均體健。
護理體查 體溫(T)36.7℃,脈搏(P)68次/分,呼吸(R)16次/分,血壓(BP)128/66mmHg(1mmHg=0.133kPa)。皮膚黏膜輕度黃染,未見肝掌及蜘蛛痣,無出血點,無瘀斑,無皮疹。鞏膜輕度黃染。腹部平坦,無腸型,無蠕動波,腹壁靜脈無曲張,腹壁柔軟,無壓痛、反跳痛。腹部未捫及包塊。膽囊未觸及,墨菲(Murphy)征陰性,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正常,無氣過水聲。
輔助檢查
(1)主要實驗室陽性檢查結果 見表1-1。
表1-1 病毒性肝炎(急性甲型)主要實驗室檢查陽性結果

(2)B超示肝臟彌漫性腫大。
入院診斷 病毒性肝炎(急性甲型)。
目前主要的治療措施 臥床休息;護肝(谷胱甘肽);保護胃黏膜(泮托拉唑);營養支持治療。
護士長提問
甲型肝炎病毒的特點有哪些?
答:甲型肝炎病毒(HAV)屬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嗜肝病毒屬,無包膜,呈球形二十面體,含單股正鏈RNA。負染后鏡下可見病毒有實心和空心顆粒兩種形態,實心者為完整病毒,具有傳染性;空心者則無傳染性,但具有抗原性。甲型肝炎病毒在體外抵抗力較強,耐酸、堿、乙醚和熱,60℃ 6h才能完全滅活,100℃ 5min可全部滅活。貝類(如牡蠣)中的甲型肝炎病毒在水中能存活數天至數月,置于4℃冰箱中,24~48h仍保持穩定;在余氯含量1.5mg/L的水中1h仍存活,5%~8%甲醛和70%乙醇能迅速將其滅活。
甲型肝炎的流行病學特點有哪些?
答:(1)傳染源
①糞便:包括急性臨床患者和亞臨床感染者。急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從糞便中排出甲型肝炎病毒的數量最多,此時傳染性最強,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從糞便中排出甲型肝炎病毒。
②血液:血液中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出現在黃疸發生前14~21天,此期患者的血液有傳染性,有報道其可通過輸血傳播,但黃疸發生后患者血液通常無傳染性。
(2)傳播途徑 糞-口傳播是其主要傳播途徑,通過日常生活接觸、水和食物三種方式傳播。一般情況下,日常生活接觸傳播是散發性發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因此在集體單位如托幼機構、學校和部隊中甲型肝炎的發病率高。水和食物的傳播,特別是食用水生貝類(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暴發流行的主要原因。
(3)易感性與免疫力 人群對甲型肝炎病毒普遍易感,兒童的亞臨床型感染病例比例要比成年人高。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甲型肝炎呈世界范圍內分布,非洲、南美洲、中東、東南亞及我國發病率高,北美和北歐等發達國家發病率低。我國甲型肝炎流行區呈北高南低、西高東低、農村高城市低的特點。時間分布上呈周期性、季節性,秋末冬初發病率高。人群分布方面,高流行區以低齡人群為主,其中嬰幼兒較多,5~14歲發病率高,14歲以后隨年齡增長而降低。低流行區發病年齡后移,成人發病比例高。
甲型肝炎的臨床癥狀有哪些?有哪些分型?
答:甲型肝炎初期,患者會出現疲乏無力、不思飲食,小便顏色加深,有時伴有發熱等癥狀,嚴重時鞏膜、皮膚發黃。臨床分為顯性感染和無臨床癥狀的隱性感染兩種類型。成人多表現為顯性感染,兒童或老年人隱性感染多見。
(1)急性黃疸型
①潛伏期:甲型肝炎潛伏期為14~49天,平均30天。患者在此期常無自覺癥狀,但潛伏期后期,大約感染25天后,糞便中有大量甲型肝炎病毒排出。潛伏期患者傳染性最強。
②黃疸前期:起病急,急性患者發熱畏寒,體溫在38~39℃。平均熱程3天,少數達5日,全身乏力,食欲缺乏,厭油,惡心,嘔吐,上腹部飽脹感或輕度腹瀉。少數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為主要表現,尿色逐漸加深呈濃茶色。本期持續5~7天。
③黃疸期:自覺癥狀好轉,熱退后黃疸出現,可見鞏膜、皮膚不同程度黃染,肝區痛,肝臟腫大,有壓痛和叩擊痛,部分患者有脾腫大。本期可有短期糞便顏色變淺,皮膚瘙癢。肝功能明顯異常。本期持續2~6周。
④恢復期:黃疸逐漸消退,癥狀好轉以至消失,肝脾回縮到正常,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本期持續2周至4個月,平均1個月。
(2)急性無黃疸型 較黃疸型少見。起病較緩,臨床癥狀較輕,僅表現乏力、食欲減退、肝區痛和腹脹等。體征多有肝腫大、輕壓痛和叩擊痛,脾腫大少見。轉氨酶升高。一般在3個月內恢復。
(3)瘀膽型 主要是急性甲型肝炎引起的肝細胞裂解導致膽汁分泌下降,血液中膽紅素水平上升和膽酸濃度增加,引起黃疸和全身皮膚瘙癢。起病類似于急性黃疸型肝炎,但消化道癥狀較輕。該病病程較長,黃疸持續2~4個月。
本型為黃疸型肝炎的一種特殊表現,臨床特點是胃腸道癥狀較輕,發熱時間較長,肝內梗阻性黃疸持續較久(數周至數個月),可有腹脹、皮膚瘙癢、一過性糞便顏色變淺,尿色深呈濃茶色,肝腫大、有壓痛。需與其他肝內、肝外梗阻性黃疸鑒別。
(4)亞臨床型 部分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但肝功能輕度異常。
(5)重型肝炎 該型較少見。成人感染甲型肝炎病毒者年齡越大,重型肝炎發病比例越高。
(6)暴發型甲型肝炎 本型占全部病例的0.1%~0.8%,病死率甚高,達50%。本型起病甚急,有發熱、食欲缺乏、惡心、頻繁嘔吐、極度乏力等明顯的消化道及全身中毒癥狀;黃疸逐漸加深,肝臟進行性縮小,有出血傾向,中毒性鼓腸,肝臭,腹腔積液,急性腎功能衰竭,以及不同程度的肝性腦病表現,直至出現深度昏迷、抽搐?;颊叨嘁蚰X水腫、腦疝、消化道出血、肝腎功能衰竭等死亡,病程不超過3周。
患者入院后應采取怎樣的消毒隔離措施?
答:應在標準預防基礎上進行接觸隔離(圖1-1)。

圖1-1 接觸隔離
主要隔離措施如下。
①安置患者于單間病房或同種疾病患者同室。
②嚴格落實手衛生制度。
③患者專碗、??辏渌钣闷穼S?,避免到公共場所進餐。
④患者排泄物、嘔吐物及吃剩的食物等,可用1200mg/L有效氯消毒液加蓋浸泡30min后傾倒,或倒入由次氯酸鈉機攪拌消毒的獨立化糞池。
⑤落實標準預防。標準預防是針對醫院所有患者和醫務人員采取的一級預防感染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標準預防是基于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
患者皮膚黃染應采取哪些皮膚護理措施?
答:患者由于膽鹽沉著,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可引起瘙癢,應穿著布質、柔軟、寬松的內衣褲,經常換洗,保持床單清潔、干燥??捎脺厮潦萌砥つw,不用有刺激性的肥皂。及時修剪指甲,避免搔抓,防止皮膚損害。如已破損,注意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預防感染。瘙癢重者局部涂擦止癢劑,也可根據喜好,轉移注意力,減輕瘙癢。
住院期間應如何指導患者進食?
答:指導患者進食優質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飲食,有利于肝臟修復,避免飲酒。
住院期間如何指導患者活動?
答:癥狀明顯及有黃疸者應臥床休息,恢復期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但要避免過勞,活動宜循序漸進。
護士如何做出院指導?
答:(1)休息指導 甲型肝炎患者出院后一般需要1~3個月的恢復時間,患者應經過全休、半休、輕工作這樣一個逐步過渡階段,以鞏固療效,防止病情反復。
(2)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根據食欲、病情、病期適當進食。一般要多吃容易消化、富于營養、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等。攝入足夠熱量及適量蛋白質,應減少脂肪的攝入。
患者家屬怎樣預防甲型肝炎?
答:患者家屬預防甲型肝炎應采取如下措施。
①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把好“病從口入”關。
②對一些自身易攜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螄、貝類、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型肝炎病毒的毛蚶等產品,食用時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絕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飲食習慣。一般情況下,加熱100℃ 1min就可使甲型肝炎病毒失去活性。
③加強營養,加強鍛煉,規律作息,提高機體免疫力。
④在醫師指導下可注射丙種球蛋白。注射時間越早越好,最遲不超過接觸感染后7~10天,免疫效果可以維持35天。
⑤在醫師指導下接種甲型肝炎疫苗,提高機體特異性免疫力,預防感染甲型肝炎。
⑥密切接觸的家屬應進行醫學觀察45天,如出現厭油、食欲下降、皮膚、鞏膜黃染等癥狀立即就診。
【護理查房總結】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在我國各地區發病存在差異,生活、衛生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為甲型肝炎高流行區,存在明顯的季節性和周期性。
(1)甲型肝炎主要經糞-口傳播途徑感染,不發生母嬰垂直傳播,抗HAV-IgM(+)是甲型肝炎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類食品時清洗干凈是預防甲型肝炎的關鍵。
(2)甲型肝炎臨床上可分為潛伏期、黃疸前期、黃疸期、恢復期。臨床表現為:發熱、嘔吐和乏力、皮膚、鞏膜黃染、肝功能異常等。主要治療措施是護肝、對癥支持治療。
(3)甲型肝炎為自限性疾病,恢復快,病程一般在3~4周,大多于3個月內恢復健康,一般不轉為慢性,個別免疫力低下或服用免疫抑制藥的甲型肝炎患者,其病程可延長至半年甚至1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