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開始讀《西游記》第一回吧!別急,我等你讀完。”沙先生說。
“好吧!要不是遇到您,我絕對不可能讀這本書!”說著我隨手翻開了書,比較快速地瀏覽了第一回后又說:“讀完了!這沒什么啊?哪有密碼?”
沙先生說:“你看這頁的這首詩。”我順著他的手勢,對著自己手里的書看到了那首詩。為了說清問題,我把那首詩摘錄了下來。后面凡是這樣的情節都是這樣處理的,所以為了敘述簡單,我在本書后面就直接摘錄不解釋了。而且也不啰唆地說頁碼了,因為《西游記》版本很多,頁碼都不一樣,有興趣的讀者可直接找本《西游記》對照著看,我保證引用的《西游記》內容是真實可靠的。
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圣任縱橫。
沙先生說按照這首詩的本義和美猴王出世完全聯系不上,和全書的內容也聯系不上,這其實是作者在發感嘆!沙先生還說如果你像我一樣了解書的作者,那個討厭的家伙,你就會看懂這首詩了。“三陽交泰”說的是《周易》里面的泰卦,卦辭是小往大來,意思是說書里的這群主角其實也都是從小長大的,都是人生父母養的!“日月精”說的是這些人確實都是大明朝的精英,日月為明啊!“借卵化猴完大道”中的“大道”不是什么取經,是國家政治,“假他名姓”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所有的名字都是假的。“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說的是如果不聯系當時朝廷發生的事情,是無法看出來其中的密碼的,而如果了解朝廷大事的人看起來,那就很容易看出其中的重大事件密碼了。“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圣任縱橫”說的是作者要將《西游記》傳給后代,而不是給當代。因為那個作者他答應過沙先生,不要向世人透露朝廷的重大機密,但他寫了這本書,其實從后果的嚴重性來看,他已經泄密了,而且是后果極其嚴重的泄密!
我有些摸不到頭腦問:“這就是您說的密碼?太牽強了吧!不過是一首詩而已,什么都沒說啊!”
“要知道作者將所有的秘密其實都藏在這些詩詞當中了,情節也有一點機密,但若沒有詩詞當作鑰匙,秘密就沒有了!”沙先生哀嘆著說。再看下面這首詩: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這不過就是一首議論人生的詩,和《紅樓夢》中的“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差不多呀!也有秘密嗎?”我問。
沙先生說:“你說得也對,不過等你明白全書的秘密之后你就不這樣看了。我知道他那句‘官居宰相望王侯’和‘繼子蔭孫圖富貴’說的就是我,《西游記》中的猴子和豬哪有宰相和子孫,但我可曾經是大明朝的宰相啊!而且我的子孫在我的安排下可真是了不起,我先不告訴你我的兒孫是誰,免得你現在不信,后面會說清楚這個秘密的。”
沙先生繼續說:“你再看那菩提祖師給孫悟空起名字說他的門中有十二個字作為輩分,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作者為什么這么寫呢?用諧音法來看這十二個字,就會變成:廣大智慧、真如姓海、應吾愿覺。意思再明白不過,是希望廣大智慧的讀者,一定可以發現真相,那孫悟空的原型人物原本姓海,希望后世讀者能夠察覺。”
“孫悟空姓海?大明朝姓海的大官我知道的只有一個叫海瑞的啊!”我說。
“不錯,你還知道海瑞,就是那廝!孫悟空就是海瑞,但孫悟空又不完全是海瑞。”沙先生說。
“海瑞是大清官,中國人民都知道啊!孫悟空又是海瑞又不是海瑞,您說得夠亂啊!”我說道。
“孫悟空不是會分身法嗎?這是全書唯一一個會分身法的神仙,孫悟空的其中一個分身就是海瑞,另外的分身在后面會說。”沙先生解釋說。
“作家把一個人的事跡寫成幾個人,幾個人的事跡寫成一個人,這也是常用的創作方法,我這樣理解對嗎?”我問。
“那廝寫《西游記》的目的很陰險,他只是想把密碼隱藏得深一些而已,畢竟他答應了我不會輕易泄密,但他食言了,不過我查過歷史,《西游記》出版的時候那廝已經死了,我在歷史上也已經死了。”沙先生說。
“您說的那廝就是《西游記》的作者嗎?”我問。
“這種淺顯的問題你以后少問行不行,別侮辱大家的智商,也別老打斷我的思路,行嗎?”沙先生的回答讓我有些不好意思。
“你說說這《西游記》第一回都說了些什么內容?”沙先生又問。
“美猴王出世,發現水簾洞,然后漂洋過海拜師學藝,遇到菩提祖師,起名為孫悟空,不就是這點兒事情嗎?”我說。
“菩提祖師住在哪里?”沙先生問。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我找到了原文邊指邊念。
“靈臺、方寸——都是‘心’的別稱。‘斜月三星’,是心字的形狀:斜月像心字的一勾,三星像心字的三點。也就是說菩提祖師在心山心洞里住,那他講的是什么學?”沙先生問。
“心學啊!”我隨口答道。
“你知道啊!”沙先生有些驚訝地說。
“我知道什么啊?”我問。
“心學啊!”沙先生說。
“我隨口一說而已,心山心洞講心學,這不是順口答音嗎?”我說。
“我說的呢?你這個沒文化的家伙怎么可能知道心學!”沙先生說。
“我真蒙對了?心學是什么?是關于宗教的嗎?”我問。
“心學是了不起的學問!是陽明先生學說,我們這些舉子進士出身的人沒有不學習心學的,只不過嘉靖皇帝后來禁止學了,所以我們都私下里學。那廝從來不提他學習過心學,但這孫悟空卻明顯是學習心學出身,還說什么以后不許提曾經向菩提祖師學習過心學!真能忽悠!”沙先生說。
“大明朝也用‘忽悠’這個詞嗎?”我笑著問。
“我這樣說你能聽懂,你們現代的電視節目我都研究10年了,什么流行語我不知道?說不定你聽完我的故事就會成為我的粉絲!”沙先生也笑著說。
“在下洗耳恭聽沙教授教誨!”我說。
“田戈同學,給你個任務,今天晚上回去好好研究一下陽明學說,就是我剛才說的那個心學大法師,你就當他是菩提祖師的原型,這樣你就有興趣了。”沙先生說。
“我也能學會長生不老、七十二變、筋斗云、分身術嗎?”我笑著問。
“照那廝的說法,你當然可以學會!孺子可教嘛!”沙先生好像對今天的開端很滿意,所以情緒顯得很不錯。
“學生回去一定好好學習心學,但現在師父您是不是可以和在下喝聽啤酒呢?”我邊說邊打開了兩聽啤酒。
“好,那就喝一聽!”沙先生興致不錯,我也很高興,因為我真的開始覺得《西游記》確實不是簡單的神話小說了。喝完了啤酒,我開車回家,雖然是酒后駕車,但其實我和沙先生就住在一個小區,我是懶惰,否則幾百米的路根本不用汽車。
回到家,我翻開《西游記》第一回,反復看那首描寫菩提祖師的八句詩: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用互聯網搜索了“陽明先生學說”,結果發現世界上原來還有王陽明也叫王守仁這樣一位明朝的大哲學家,上學的時候沒聽說過,畢業后接觸的又都是機械工廠,誰知道這個大哲學家是誰啊?根據網上資料,陽明先生的心學對后世影響極大,至少在孫中山蔣介石走紅的年代都是自稱為陽明先生心學信徒的,至于日本和東南亞,據說信徒更多。而陽明先生本人生前既是大學問家,又是打過大勝仗的軍事家,還有就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既被生前學術界瘋狂追捧過,可謂門徒遍天下,又被死后封殺過,然后再平反。如果說500年來誰是“歷劫明心大法師”,稍有文化的就會說那肯定是“王陽明”啊!我看完王陽明的介紹,雖然對心學也只記住了“知行合一”四個字,但對王陽明的名氣印象極為深刻,于是我幾乎可以確定《西游記》里的菩提祖師形象就是照著王陽明來寫的。
看完這些材料,已經將近半夜,想到明天的工作和明晚與沙先生的碰面,我決定強制自己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