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認真地活過每一天
- 幸福的法則
- (日)丸山敏雄
- 6212字
- 2017-11-04 15:57:20
敬之以禮
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吃在同一張餐桌上的人們,我們稱之為家人。據說有的人家,家庭成員之間平時根本就不會噓寒問暖。……從前,大人們總是教導孩子們“關系再好也要敬之以禮”。如果缺乏必要的禮貌和問候,就為以后的不和與混亂種下了禍根。
(1)早上起來梳洗停當,在祖上的靈堂前挑起長明燈,先拜祭先祖。然后對著去世父母的靈位,雙手合十,向他們道早安。
(2)接著,夫婦間畢恭畢敬地互道早安。
(3)早餐準備完畢,長幼有序,各就其位。飯前一定要畢恭畢敬的說一句“那我就不客氣了”。
(4)吃完以后,整理好碗筷,同樣要畢恭畢敬地說:“謝謝您的款待”。
(5)一天的工作結束,上床睡覺之前,同樣也要參拜祖上牌位,跟逝去的父母道晚安。
(6)夫婦之間也要互道晚安。
早起
只要下定決心,然后老老實實地照做,早起并不是什么難事。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所謂的努力與修行。睜開眼睛,爬起床來,然后便按部就班地開始一天的工作,絲毫都不會覺得辛苦。
戒煙其實并不難。只要下定決心,然后老老實實地照做,就是這么簡單。如果你這樣做了,不管你的煙齡有多長,煙癮有多大,就像完全沒那碼事一樣,說戒就戒了。
自由,就是讓你的心靈返樸歸真,率性而為。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坦然接受現實,有什么就用什么,你就會發現,原來生活是如此簡單。
對待辛勞與疾病,也需要坦然處之。如此,你會發現,平靜坦蕩的人生的至境便赫然對你敞開了。
意識到的時候就是最佳時機
意識到該去做某件工作的時候,便馬上著手,一氣呵成。意識到的時候便是最佳時機,而且也最在狀態。
那是我正熱衷于練習眼睛一睜開就馬上起床時的事。夜里突然醒來,起來看看表才半夜一點鐘。里里外外來回轉了幾圈,發現二樓有一側漏雨,還有后院倉房的門也掉下來了。
如此一來,我便發現,但凡夜間突然醒來,必然有事。譬如說忘記關窗戶,譬如說晾的衣服忘記收,譬如說發現了形跡可疑之人等等。
還有一件事情發生在白天。當時正和客人在二樓說話,突然就想跑去門口看一下,正巧看到家人正與一個不認識的男人爭吵,而此時我不在場的話,問題便沒有辦法解決。
根據上述經驗,意識到便立即執行,已經深入到我的意識當中,并且我也將之視為行動準則。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毫不遲疑,立即實施。
爽朗的回答——獻給身為人妻的女性朋友
人生無法重演,亦無法彩排,故而活在當下,便不得不時刻品味出人生的真意。
在此,我要向身為人妻的女性朋友們獻上一把通往幸福之門的精美鑰匙,有了這把鑰匙,你丈夫的好處便豁然展現在你的眼前了。
在回應丈夫的言語時,要懇切而真誠。
“好的!”——這一句滿是溫柔的話語,在丈夫的心中融化,使丈夫熱血沸騰,慢慢地在他的胸中聚集、凝結。
如此,你放出的真愛之箭便會正中靶心,這次輪到妻子的愛火燃燒,夫婦之間的愛便也更加坦誠而真摯。
一聲爽朗的回答,便是愛之的“真言”,是真話,亦是真心話。先試著從爽朗的回答開始吧!
同樣,當孩子叫你“媽媽”的時候,你也要試著爽快地回應他。
飯桌上體現出來的“和”之精神
和,就是排除障礙同心同德。與他人同喜同慶之時,才能顯現出“和”的真意。就像是取暖時要團坐在火盆周圍一樣,日本人在進餐的時候,也都是團坐在飯桌周圍。這其實也是一種“和”的實踐。
一同進餐是“和”之精神的一種表現。現在通過聚餐來加強工作的協調性,這可以說是“和”的倫理在實踐當中的應用。
其中有代表性的要算是“大嘗祭”了。“大嘗祭”就是在天皇即位時,舉行即位大典之后,即將即位的天皇與其祖先——天照大神共同進餐的祭祀活動。
所謂祭祀,就是通過與神共享美味,進而使神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為調和的一種儀式。
同飲一鍋湯,同食一鍋飯,如此平常,卻又如此意味深長。
眼前即為最佳
此時、此地、此季出產的便是佳品。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倘若吃的盡是本地土產,健康便有了十分的保障。特地從遙遠的他鄉購買的食物,除了好奇心得到滿足以外,于身體并無裨益。
食物只有應時、應季、大量產出的時節,才是最鮮美的時節,才最是油汪汪、讓人垂涎欲滴的時節。無論是農產品,還是海產品皆是如此,這就是所謂的應季食品。
烹飪的食材要精挑細選。煞費苦心地尋找上等食材,這本無可厚非,可要是因為沒有高級食材而牢騷滿腹,卻是大大的不該了。
聽精通廚藝的人說,有時候食材隨手拈來,反而能夠達到常人不可企及的高度,烹出一道好菜。我家用平常隨手可得的材料做出來的菜,味道也很不錯。
日常飲食便也如此,忙的時候風卷殘云;閑的時候細細品味,有的時候自然好;沒有的時候也不必牢騷滿腹。擺在面前的,就當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滿懷感激之情去品味便已足夠。
食即是愛
人類生活的兩大要素無外乎飲食與性。人類在地球上誕生以來,在幾十萬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高度發達的飲食文化與性文化。
最初,吃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漸漸地,隨著食物種類的增加,人們開始對吃的東西有了選擇性。
于是,在飲食方面經驗比較豐富的人就開始把烹飪當成一種藝術,以追求味與美的情操,將飲食文化提高到了一個相當的水準。
另一方面,人們開始對地點、時間、人物等方面有所選擇,在用餐上面制訂出相關禮儀,宴會便應運而生了。后來,人們在宴會上宴請賓朋,最后,人們將宴會的內容升華,使其出現在祭祀的儀式上。
進食不僅僅是為了攝取營養,還是人們在生活中加深感情的紐帶。甚至使其滲透到歌娛樂當中,成為一種文化活動。
所以,酒宴往往出現在各種活動與集會之后。
與自然相調和的日式住宅
日本的住宅,沒有一處不呈現出調和的狀態。據有關學者研究表明,日本的住宅中,有兩個房間肩負著特殊的使命,除此以外的房間沒有特定機能。另外,將日式住宅的拉門全部摘掉,就成了一個可以自由活動的大房間,這是日式建筑所特有的。
這里說的擁有特殊使命的兩個房間,分別是便所與浴室。
日式住宅的屋外,大抵都在庭院中種植花木。試觀日式住宅的結構,這便是向大自然無限靠近的典型之一。
日本人的祖先與自然和睦相處的愿望十分強烈。春天采摘野菜、賞櫻花;秋天采蘑菇、拾栗子,并不是說非要吃這些東西不可,他們這樣做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能貼近大自然。
在我的世界中傾盡所愛
這是發生在廣島附近一所學校里的事。那里距離遭受破壞性打擊的市中心有一段距離,幸虧如此,這所學校才得以保全。
在這里,學校沒有把孩子們關在校園里,而是面向全鎮開放。這不是鎮上的居民可以隨意進出學校的校舍與操場,而是整個小鎮,但凡有丘陵、松林、海岸、沙灘和碼頭之處,盡皆變成了學校的教室與操場,學校本身已經融入了整個小鎮。正因為如此,孩子們不僅可以在鎮子里自由玩耍,而且對鎮上的一草一木,每塊石頭都產生了感情,都會真心去愛護它們。而且孩子們對大橋、圍欄,還有他們從前不屑一顧的佛堂、佛像、墓地等都開始倍加愛護。
對孩子們來說,玩耍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他們熱愛這個世界。不給他們自由,便無法法喚起他們的愛心。于是,從一棟校舍開始的愛校之心,擴展到了整座鎮子,以至于孩子們能夠將鎮子上的的每一件事物都銘刻于心。
宗教教育
只有既不了解宗教,又不了解科學的人,才會認為宗教和科學是互相矛盾的。目不能觀味,鼻子無法嗅色。這就如同在宗教的領域很難領會知識的重要,在科學的領域不能帶有感情色彩一樣。
無論是顏色還是味道,說的都是事物。無論科學還是宗教,并不存在忠于真理與偏離真理的問題。忠于科學便是忠于宗教,反之亦然。
其實家庭中的宗教教育,本不是什么難事。只要對雙親敬愛有加,便是一個好的教徒了。于是充滿宗教情懷的、溫馨富足卻又不乏莊重嚴肅的家庭便誕生了。
在一個溫馨和美的家庭里,孩子們可以在這里接受內容豐富的信仰教育。在一個嚴肅的家庭中,以不滅的信仰為核心的教育,可以培養出孩子堅韌不拔的意志。
如此,孩子們擁有了堅韌不拔的意志與豐富的精神世界,普通的學校教育方能發揮其作用。
信仰教育是教育的基礎。
身體是生命的容器
身體不僅僅是骨骼與肌肉的組合,它真正的主人是生命。所以說肉體是生命寄居的地方,是生命的容器。
心沒有固定的形狀,那是因為它是以肉體的形式展現于世的。它還能夠借助肉體,作出各種表情、動作,發出聲音。
心的動向、性質與傾向,都由肉體如實地表現出來。心里感覺到冷,便縮成一團;感覺到暖,便舒展開來;感覺到恐怖,便臉色鐵青;感覺到羞恥,便滿臉通紅。臉紅、手足打顫等不僅僅是外在的表現,也是心理狀態的一種表現。
自己喜歡的事,整天做也不會覺得吃不消;勉勉強強去做,就立刻會感覺到疲倦。其實,這都是心在作祟,心里覺得累,身體自然就會疲憊。
心里如果沒有任何動靜的話,肉體上絕對不可能有任何動靜。
疾病為不和諧的生活亮起紅燈
疾病對人體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在警告你,你的生活已經脫離了正軌。這種警告,以痛苦的方式出現,以不愉快的態度表達出來——否則,就不足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這些無數的警告,都來自于人們不和諧的生活與思慮。什么是不和諧的思慮呢?不和諧的思慮就是任性、擔心、恐懼、憤怒、怨恨等并非是與人為善,而是自我中心的想法。為了制止人們這些不和諧思慮而發出的警告就叫做“疾病”。疾病上身是因為人的心靈發生了異變,不再處于正常狀態。
健康的紅燈并不是為了使人痛苦而出現,而是大自然為了人類生存的含淚忠諫,也是人類為了自身生存的苦斗。
發熱、咳嗽、痰、疼痛、癢,這些都是不和諧的心態在生活中的投影。得病的時候,要意識到我們的生命和浩瀚的宇宙相連,要毫不畏懼,并且抱著一定能痊愈的信念,那么再大的痛苦,也定會如同朝陽下的冰雪一般消融。
疾病是心的凈化機能在發揮作用
疾病是心靈歪曲與混亂的表現。無憂無懼的人才是健康的。
開朗是人的天性。看看孩子們,看看我們的祖先,都是明朗豁達的。
我們的祖先,無論有什么樣的苦難降臨,仍舊是聚集一堂,載歌載舞。就像《古語拾遺》中所描述的“多么快樂,多么愜意……”一樣,歷史已經將這些歡聲記錄了下來。于是他們便從實踐中得出這樣的結論:將喜悅不斷延續,一定會出現好的結果。因此,無論如何都不能夠有憂郁、悲傷和不安的情緒。這樣,他們才能夠鼓起勇氣,通過苦難賦予他們的考驗。
那么為什么說不用擔心疾病的侵襲呢?那是因為疾病本身便是心的凈化機能在發揮作用。有人說疾病能排出毒素,有“人體大掃除”的效果。
還有人提出這樣的主張,說得病是件好事,不如大家組織一個得病運動(類似之前的感冒運動)之類的如何,用這樣開朗的心情去對待疾病的話,疾病定會倏然離我們而去吧!
柳暗花明
明知道開朗是件好事卻很難做到,問題就在這里,而且越發讓人感到困惑了。停滯不前,四處碰壁,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看你自己出什么樣的絕招了。
下面是我一位朋友的親身體驗。朋友得了重病,甚至連陪護的人都交頭接耳地說已經不行了。這時他奮力起身,按下了錄音機的按鈕。他沉浸在世界名曲的優美旋律之中,就仿佛突然間被不知從何而來的光明籠罩著一般。一瞬間,他全身被那束光所環繞,并且光環逐漸擴大……他仿佛覺得疼痛不那么劇烈了,病情仿佛不斷好轉,那種感覺真是如沐朝陽。
那位朋友就這樣度過了危險期。越是接近臨界點,便越是痛苦,事實上,痛苦也是事態好轉的征兆。生活的苦惱,打開局面之前的苦悶,與病痛的生死相搏,這些都是以痛苦的形態表現出來的。發熱、咳嗽都是與病痛激戰而迸出的火花。越是接近臨界點,便越是驚險,黎明也就越來越近。
是時候了……。那位朋友的幡然領悟,就如同捅破了一層窗紙一般。于是,他痊愈了。
苦難是“幸福之門”
何為苦難?
苦難便如同野狗一般,你若對它心存畏懼,轉身就逃的話,它便會狂吠著追將過來;你若是冷靜下來,擺好架勢,泰然處之,它便會夾著尾巴逃掉。
苦難是對你在生活中犯下的錯誤的警告,倘若你再肯上前瞧個仔細,便會發現一個鐵門,門前燃燒著熊熊烈火,而門上寫著“此間為廣闊的幸福新天地的入口”。
譬如交通信號燈,遇紅燈即停。待到眼前左右穿行的車流過去以后,紅燈便會切換到另外的方向,綠燈便會出現。那正是我們前行的大道,前面便是幸福的天地。
苦難是停止的號令,是告知我們危險的慈愛之鞭。
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妄圖逃避、不愿面對、懼怕的痛苦、煩惱,以及無端而來的各種不幸,毫無例外地將成為人們生活的指針,是“通往幸福之門”。
心的延長
家里如果充滿平和、明朗與健康的話,那么連花木也會色彩鮮艷、充滿生機,而且長得郁郁蔥蔥。如果家里沒有一點活氣,每天爭吵不斷的話,花木蔬菜一定也會害蟲上身。
一個家庭和睦與否,倘若是在農村,就會影響到農地、作物、山林、原野、家畜以及收成;倘若是工廠,就會與機器、廠房、產品與銷路有著密切聯系;倘若是商店,就會影響到商品的進貨渠道以及銷路。
生產者的心境會影響到食品的味道、花的顏色、乃至家畜的肉質與色澤。
生產能力一般就是指生產的技能,可是不僅僅如此。
通過修心養性,突破自我這個狹小的空間,將心無限延長,愛護物品,進而將愛心傾注于器物,做到“物我如一”,對待物品便如同對待同胞兄弟一般,甚至是情同父母子女。就如有某些名人巨匠,將自己的作品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待,這樣,具有鬼斧神工的天才、偉大的藝術家便就此誕生了。
相信占卜的人
誰人都想預知未來、未卜先知,這是人之常情。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各色預知未來的方法,比如說卜卦、失物占卜還有前程占卜等等,此外,還有各種預言。
后退一百步,假設那些預言家和占卜師真的能預知未來。
告訴人們如此這般,這到底能有多少作用呢?是不是真的能夠幫助別人呢?
因為有未卜先知的本領,所以占卜師平素里很受人尊敬,或者,如果利用這個本事來賺錢的話,一定能賺到盆滿缽盈。
話雖如此,靜下心來好好的想一想的話,就會發現,占卜的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總之,上天不會讓我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的。比如說地震之類的都是突如其來,讓人猝不及防。有些事情,其中的無限奧妙只有上天才能知曉。
神的秘密,是不可觸及的禁區。特意跑去通過占卜來一探究竟的人們,就像把話劇舞臺的幕后,特意展示給趴在那里張望的孩子們一樣。膚淺之至。
何謂新年
在日語當中,與新(あらた)的語干(あら)相同的詞語,有顯(あらわれ)、粗(あらい)、荒(あらい)等,并且語意上與顯、粗、荒等有相近之處。
上述詞匯皆有“以其原本的狀態存在”、“不加任何修飾”,“由隨手可得的東西制成”,“顯出其本來面目,盡顯本性”的意思。
新,就是別來無恙、沒有變化、以其本來面貌存在、以及盡顯其本質之意。
也就是說,“新”的本意就是還其本來面貌、恢復原狀、改正錯誤、從迷惑中覺悟、確立其本質、毫不掩飾、率直、顯其本色。
新年就是日月回轉,回到原點。一年當中,總有些做得過火、做得不足的地方,還有歪曲的、薄厚不一的部分。回顧自己過去一年的生活,回復自己天真無垢的本性,然后再重新整裝出發,這就是新年的含義吧!
“全”盡存于“統”
空中仿佛什么都沒有,可實際上親子、夫婦、兄弟、朋友以及其他的關系都在空中結成無形的紐帶,連接在一起構成這個社會。這個無形的紐帶,我們稱之為緣。緣穿越所有的物質障礙,相互作用著。
雙親無法釋懷心中的愁苦,是緣于孩子的急性肺炎;院中的葡萄樹突然枯萎的原因,是因為那家的男主人與女主人意見不一等等。空間相隔,心與心之間的沖突糾葛,深刻而又強烈的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各個方面。
所有人的健康狀態都是與各自的精神生活緊密相關的,疾病是精神生活不自然的表現。
這個道理不僅僅局限于肉體與精神的交流上,其他的一切,譬如在環境、境遇、事業等方面,都會如鏡中的影像一般,如實地表現出來。
一切的現象,都會以表象的形式存在于一個統一體當中,而并非是以各自獨立的個體存在的。
———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