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的法則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人生的主角
萬人幸福之道
讓人隨時隨地都能夠獲得幸福,且任何時候都不失偏頗的“萬人幸福之道”,簡單說來就是以下三點:
明朗:即樂觀、開朗。
愛和:即和諧的人際關系。
喜動:即愉快地工作。
更進一步來說,還有一點:
純粹:即坦誠、直率的心境。
就是順其自然,毫不拘泥,不要心存不滿,經常保持一種澄凈、一塵不染,毫不松懈的心態。
做到以上幾點并且能堅持不懈的話,便會徹底地領悟到:人生在世竟然如此快活;從前那些“人生苦短”的想法竟然如此愚蠢。實際上,人世是一片美不勝收、歡樂無邊的凈土。有時候,我覺得這個世界如同是一個以地球為舞臺、以宇宙為幕布的劇場,演繹著各種有趣、怪異的情節。而我們自己就是這場大戲的主角,盡情地舞出精彩人生。
感恩之心是幸福的入場券
倘若你覺得與幸福無緣,便要從明天開始,去感謝你的身體,從臉部直到每一根發絲。
但這是所為何故呢?因為如此便是在感謝賦予你身體的人。那么,究竟是誰人賦予了你生命?那便是你的父母。所以,要對你的父母心存感激。
對我們自己的身體心存感激的同時,還要對欣然面對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切。你身邊發生的事情,不管是什么,都欣然面對。
如此,你便會坦蕩如水。流水雖會一時渾濁,但隨著時間流逝,終究會清澈見底。
當你試著以這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話,不幸便會離你而去了。
這時你便會覺得,天地都只為你一人的幸福而動。人生便是一出上天導演的大戲,主角便是你自己。這出戲的背景,是運轉不息的地球和宇宙,而你,站在舞臺的正中央。
所以,不要總是忿忿不平,不要總是牢騷滿腹。當你滿心歡喜、竭盡全力去打拼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地球作為你人生舞臺的背景,正以你為中心,運轉不息。讓我們以一顆感恩之心去面對一切吧!
平常心
所謂平常心,便是心無所想,不存雜念,不拘泥于物、不深陷于欲,不對任何人懷恨在心,沒有扭曲、也沒有隱瞞,有時候,甚至是悄然無聲的。仿如清凈無垢、萬里無云的天空;又似是拭擦干凈的明鏡、清澈見底的溪水——平常心便是如此的心境。
這就是所謂的“真心”、“本心”、“常心·恒心”還有“至心”(至高無上之心)。
若能夠以這樣的心態去面對身邊發生的一切,便可以清清楚楚地了解事態的進展,以及它是怎樣一件事(其深層意義如何),該怎樣去做,甚至事態的發展方向等都一目了然了。
如此,每天都會出現在生活當中的諸多現象與事物,一一去實踐、去嘗試,久而久之,范圍逐漸擴大,面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狀況,便都能夠應對自如了。
順其自然
日本有這么一句諺語“倘若無理能走遍天下,那道理就得隱居山林”。所以說,在現實當中,無理行事必然遭受挫折,只有遵循道理才會有好的結果。
暴力是無理行事的極端,就是“一口氣得出結果”。這樣做乍一看好像是走了捷徑,解決了問題。但實際上問題并沒有最終解決,所以這片大地上才會爭端不斷,戰亂不休。
道法自然。自然中沒有無理,沒有強行。雖然自然界的枝枯葉朽,人世間興衰無常,成敗難以預料,看似無常,但實則世間的一切全都在遵循一定的規律推移、變化。
絕對遵循自然規律,要用無比寬廣的胸懷去執行這一大道方針。用具體的例子來概括就是:“好的、是的”這一句話。說一聲“好的”然后準備包容一切,當你能夠毫無偏見地去包容天地萬物的時候,你便已經達到了所謂的圣人才能達到的境界。
這便是明朗的極致,愛和的至境。明朗與愛和,將一切無謂的紛爭徹底根除。
終于,你進入了至高無上的境界,真正的幸福也離你不遠了。
心唯有“誠”
人,原本就是由真誠組成的物體,從外表看來有棱有角,內心卻滿是熱血與真誠。
日本人都有一顆火熱、真誠的心。最有代表性的東西,便是日本的國旗。
有些人看似其貌不揚,甚至有些邪惡猥瑣,卻有一顆火熱的心,在骨子里是一個高尚的人。又比如某些容器,雖然表面粗糙,卻是金玉其中。
對公司老板來說,如果下點功夫去培養一下那些與眾不同的員工的話,就能使其成為優秀的人才。
一切的一切,都在每個人的心里。“誠”是代代相傳、繼承下來的東西。其實,每個人的心底,都充滿著“誠”這種物質。
于是乎,我們應大聲言“是”,運用“誠”這個武器大膽突進。以坦白、率直的情懷去面對,“誠”便會躍然而現。
率直
無為的實踐。不在乎生活上的一切,沒有迷惘、沒有煩惱、開朗豁達,如兒童般天真爛漫,如天使般純真無邪。人類誕生之初,日本人的祖先移居到這個島上時,就是如此,動植物的生活亦是如此,只是遵循自然的法則,沒有一點造作。
歸于率直、純情無垢。我們需要的僅僅是一種如玉般純潔無瑕的心態。
我活著。活著便要呼吸。呼吸便是與宇宙的交融互通。其過程如同與一家大銀行交易,而這家大銀行擁有無限的資產。
事實上,我已經不是小我,我的生命已經與宇宙相通,已經沒有任何疾病能夠威脅到我的生命,既無惡習,亦非窮困潦倒,更加沒有煩惱。
當這種感覺漸漸地變得切實起來,你就會覺得你身邊發生的一切變化簡直都是奇跡。
如流
擯棄心中的虛偽、憂慮與自尋煩惱,心有所想便付諸于言,心有所悟便付諸于行——心言一致、志行相協。不隱藏真心,對自己誠實,這是通常意義上的正直。
不單單要對自己誠實,還要體察身邊其他人的情況,心系他人。不該說的話斷然不說,毫無價值或是徒費氣力的事,就應該把它拋到九霄云外。
讓頭腦、喉嚨與胸腹都變得空空蕩蕩、清澄透明、豁達無礙,如海一般深邃、天空一般廣闊。不畏懼,也不逃避退縮,知足、長樂。無須忍耐,更無須忍氣吞聲,只要與人和氣,專心工作就足夠了。
就算被踩了腳也毫不介意,甚至反過來向對方道歉。正因為知道法律的神圣,才甘于貧窮,粗茶淡飯也甘之如飴,反正不會營養失調,更不會因此而喪命。
放下矜持、讓自己能夠順應萬境,自由奔放、坦坦蕩蕩,如行、如流。持而不執、至而不止,這才是正直的最高境界。
原態存在
“存在”的“存”與“在”二字都是“有”的意思,萬物皆以其固有的形態存在。事物在時間與空間交匯的宇宙間的某一點上,以其本來面目示人——我們稱其為“有”。
可是,存在的方式何在呢?存于“完”,在于“全”,沒有絲毫不足,更沒有任何多余,筆直而又充盈。
事物以其本來面目示人,我們便稱之為存在。道教稱之為“無”,佛教稱之為“空”,而在實踐倫理的世界中,我們稱之為“明朗”。如玉般透澈,像萬里無云的晴空一樣純正,清澈且美麗,就這樣,一切的一切,皆是為了存在而存在。
花朵在花的世界,以花朵的形式存在;石頭在石頭的世界,以石頭的形式存在,花就是花;石就是石。男人就是男人,所以作為男人出現;女人就是女人,所以作為女人出現。父盡父責,母盡母職,所以能夠為人父母。
萬物萬象,萬事萬端。但凡顯界(有具體形態的世界)的事物,悉數以其本來面目存在于世,除此之外,更無其他。所以,存在即為絕對。
一切皆為善
一切皆為善。以善為善則無不滿不忿,無不滿不忿則充盈富足。如此,我們的人生也將變得充實起來,我們肉體作為其載體亦隨之充盈,與此同時,作為我們肉體依托的環境亦隨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世間萬物,其本質是完全,其表象是完美。是人,用完美的眼光審視它,完善它。真正的人,應該有一個完整的人生藍圖。人生,就是將我們生存著的這個世界完全接受,并融入其中。
當人們試圖將已達至境的事物裝扮得更加完美時,不幸便因此而生了。
看看野地中的鳥吧,不紡亦不織,光著身子,卻從未沒聽說野鳥會被凍死。再看看大海里的魚吧,無田地亦無谷倉,也未見過魚會餓癟了肚子被沖上海灘。在完美大自然的懷抱中,既沒有饑餓,也沒有寒冷。
在美麗的大自然這個舞臺上,不會有拖欠工資的事情發生,也不會有分配不公,人人都心懷坦誠,就如同十五的滿月,圓圓滿滿,毫無缺憾。
我的心靈才是至寶中的至寶
天地間只有人心才是唯一的。
衣服要妥善保管,人的身體,每天也離不開吃飯飲茶,這樣才能維持其機能。那么,對心靈的保養、磨練,亦不應該有絲毫松懈。
僅僅是供給心靈養分還遠遠不夠,還要對其進行修整、磨練,不能有絲毫怠惰。我們的心靈也許會模糊不清,也許會暗淡無光,甚至還有可能出現損傷。然而這一切,沒有回頭路可走,我們能做的,只有坦然處之。
古往今來,天上人間。難道不是只有心靈才是唯一的至寶么?用物、用錢都難以換得的東西,難道還不是我們唯一的寶物么?
進一步說來,就算是不精心滋養,不用心呵護,也萬萬不能使其玷污、受損。
我們的祖先經過了千百年,傳了一代又一代,而我們還要將我們的心靈傳給我們的兒孫,世世代代、萬年億年,與日月光華同在。我們的心靈雖然屬于我們自己,卻又不完全屬于我們自己。我們擁有心靈這個至寶,卻又不好好珍惜,這是何等的不負責任!
不獲皆因不取
事物總是以其本來的面目呈現于世,成其能成之器,為其能為之事。
不成功皆因不為;無有皆因人不使之有;而不獲皆因人不取之。
賺錢與否也是取決于人們是否讓你賺錢,如果你不顧及對方的感受,即使賺到了錢,也是一時之利,過不了多久,到手的利益也會離你而去。如果即使蒙受損失也能坦然面對,那么總有時來運轉的那一天,到時候即便你不想盈利都很難。
敬人,則人敬己;藐視他人,則為人所不齒;自恃之人,往往遭人輕視。
怨人,則人怨己;愛人,則被人愛;厭人,則為人所惡。
站在一個視野足夠遼闊、且時間足夠久遠的視點去審視這個世界,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的功過得失評價系統竟是如此的公平細致,然而這一切,都不是人類所能左右的。
進則善
動物依靠天賦行動,我們稱之為本能。
人類的有些活動也是憑天賦本能而為之,其中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部分我們稱之為“本性”。
是本性,決定我們到底是向左還是向右,前進還是倒退,決定我們是與充滿喜悅的光明面相向而行,還是跌入滿是悲傷的黑暗面。
前行則歡樂無限,無盡的一面盡是那至美無尚的幸福天地;后退則是無盡的悲傷困苦,無邊無際的將盡是那無窮的悲哀與愁苦。
前進好似建設。萬眾一心,在一個無限光明的場所,無休無止,沒有止境,也沒有任何阻礙,最完美的“善”不過如此。后退是一種破壞,其中滿是無限的悲傷,且停滯不前,是絕對的“惡”。
這兩種對立縱橫交錯,因而人世間的萬事萬象、無限變換都包含其中,呈現其美,編織著形色萬物。
悲喜、晴陰、明暗、軟硬,千變萬化,永遠不會滯留于過往,上天導演的大戲無限地延續著。
改造環境
在倫理的實踐當中,絕對不會因為宗教信仰、思想、身份、職業與年齡等的不同,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更不會因為以上的不同而產生任何障礙。上天賦予我們勞動與快樂的權利,在倫理實踐中我們每個人都機會均等,不會有什么彼此厚薄。
如今,折磨并困擾人類幾萬年的苦難,一轉成為幸福之門,發出耀眼的光芒。
勞動,曾使人肉體疲憊、過勞、早衰,但勞動又恰恰是人們無上的快樂與健康的源泉。
我們心中的魔性(任性與自我中心),一方面折磨著我們,使我們痛苦;另一方面,它又是帶著古怪的面具,鼓勵著我們的后援團隊。
至今為止,我們總是試圖改變別人,糾正別人的錯誤。可是不管再怎么努力,就如同是迎風揚土,很難見到成效。但如果先從自己做起,對方便會因你而改變。特別是對孩子來說,父母就如同是言傳身教的活偶像一般,而孩子自己,就像是一名出色的演員,努力演繹著自己的心靈。
改變自己會引發身邊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包括你的生活環境,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動植物的生長——從此豬羊滿圈,五谷豐登,地球上就此又多出了一塊充滿歡聲的樂土。
宗教建立在倫理的基礎之上
宗教建立在倫理的基礎之上,必然如此。如果只有宗教而沒有倫理的話,就如同無根的浮萍,輕飄飄的沒有定所,便成了迷信,其命運也會如同電光朝露一般,轉瞬即逝。
宗教要是離開倫理,就會陷入邪道,迷失方向。應常以倫理為念,腳踏實地。倫理的實踐一日都不能敷衍了事,如果不能夠堅持不懈的話,什么永遠的救贖,信仰的虔誠,人生的幸福,都不可能實現。
所以說要評價一個宗教的好壞,在評價其宗教性(是否能拯救人的靈魂)的同時,還要看其倫理性(實踐性)。如果這兩方面都是圓滿、協調的,那么這便是一個好的宗教。再如何能夠拯救人們的靈魂,如果缺乏論理性的話,也是十分危險的。
宗教如果欠缺倫理性的話,就無法拯救人的靈魂,轉而成為邪教。剝離了倫理性的神啟、顯靈、奇事、神跡,都只不過是一些邪魔外道的妄想與亂舞罷了。
倫理實踐十條
倫理是通過實踐來實現的。真正的實踐,必不離率直,而真正的率直,必不離大膽。
第一 敏于行 意識到的同時即付諸于行動。
第二 純粹 原原本本,不妄加推測。
第三 直行 行事直截了當。大膽、率直。
第四 不考慮結果 摒棄一切有關結果的疑慮。
第五 緊張 從始至終毫不松懈。
第六 一氣呵成 一氣而成、全力而為。
第七 堅持到底 一步不退、毅然向前。
第八 敗不餒 不達目的絕不輕言放棄。
第九 不喜不悲 敗勿悲、成勿喜。結果如何非人力所能左右。
第十 慎終 善后工作要到位。劃上一個漂亮的句號。
生命的腳步
究竟什么決定了你人生的腳步,是什么決定你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還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呢?一般說來是取決于“小我”的努力與付出。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取決于“大我”胸中理想的大小。理想再高,也不會有人取笑你;希望再大,也不會有人干擾你。
人生最后的價值,是由你的現實生活距離你的理想到底有多遠來決定的。面向大我,忠于小我,大我與小我互通的修養便叫做“生命的修養”。
———第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