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庫的產生:一冊筆記本的匯總效應
將筆記本充分運用于知識生產活動中的方式不僅限于上文中筆記本激發靈感的情況。能夠通過回顧已經模糊的記憶獲取思考線索,也是筆記本的優點之一。
常常閱讀書報的人們會明白,“在哪里讀過類似的話題,但是想不起來了”的事情時有發生。例如,在寫文章的中途,遇到財政方面話題的時候,假設我們突然發現“我最近讀過哈耶克對福利國家前途的一些論述,要是能介紹一下這個話題倒是正合適”,好不容易有了靈感,然而如果搞不清楚是在書中讀到還是在雜志和報紙中偶得,無法獲知出處的話,是無法正確使用的。即便在網上搜索,也不一定能找到。
這個時候,如果按照本書中介紹的方式,回過頭來翻翻過去幾個星期內的幾頁筆記,幾乎都能準確、可靠地找到相應的讀書筆記和詳細報道。
能給你留下深刻印象、讓你想以此為參考的信息大都是讓你感到振聾發聵的觀點,你會當場就記錄在筆記本中,所以肯定能在筆記本中找到。
記憶和筆記本能夠這樣巧妙協作,恐怕要歸功于平時做筆記、剪報或是劃重點的行為,它讓你能認真仔細地精讀書籍并融會貫通。因為在向筆記本上記錄的階段,你對內容印象很深,因此在創作的時候,就能意識到還可以用用當時學到的某些知識。
簡言之,因為你需要的信息就在筆記本里,所以你才會想到要參考它,筆記本中沒有的內容你甚至都想不起來。
這便是你想參考的內容幾乎100%都能在筆記本中找到的原因,而通過數碼產品則無法這樣順利。在存儲信息的時候,因為沒有經過書寫和粘貼這樣費力的工序,所以印象就不會那么深刻。結果,你就會越來越少有“在哪里讀到過”“在哪里見過”的感覺,或者很少感到在意。
做起來可能有些麻煩,但事情就是這樣的。并不是“將知識生產的素材匯集在筆記本中”,而是“(將對你造成極大觸動的信息)集中在筆記本中,就會讓它們成為知識生產的素材”。
正因如此,只要利用本書中的方法使用筆記本,在進行某項工作的過程中就能有以下收獲。
· 找到加速思考進程的線索
· 得到新視角和切入點
· 獲得靈感和想法
· 將想法變為成果
覺得自己總是沒創意或者想法簡單的人,請一定嘗試本書中推薦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