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說:從1到N的投資法則
- 桂曙光等
- 1062字
- 2019-01-02 23:48:19
如何做好投資:讓子彈飛一會兒
改革開放之后,尤其是2000年之后,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大規模的家庭盈余,有盈余以后就要理財。人生需要規劃,財富需要打理。
在理財的時候,要關注三個維度:收益性、流動性和安全性(見圖1-1)。對于職業的股權投資人或者基金管理人來說,投資產品的缺陷就是流動性太差。銀行給企業的貸款,沒有長期資本的概念,而股權投資人在給企業提供長期資本時,股權投資的投資持有期可能是5年、7年,甚至10年以上。企業可以用股權投資人的錢做長期規劃,也正因為股權投資的流動性差,才能獲得高收益。

圖1-1
整個社會的發展,從過去的投資驅動型和要素驅動型,變成現在的創新驅動型,而股權投資就是給創新的引擎提供汽油。因此,就資產配置而言,股權投資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領域,但是要交給專業的、透明度比較高的投資管理人來操作,或者自己通過學習、參與,了解和掌握早期股權投資的門道。
在投資上要做到“思于人前,行為人后”,就是說可以想得超前一點,但在行動上可以慢一點,可以讓創業者去試錯,但是要想在前面。要留給創業者一些空間,哪怕他會犯錯誤,他既然敢出來創業,肯定是有點兒本事的,不能一犯錯就馬上把他訓斥一頓。在構建創業者、投資人關系的時候,投資人要從買方(投資人)的角度來反思,當然也要從賣方(被投公司)的角度來尊重產權、尊重投資人。
第一,要對投資保持敬畏之心。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在中國有一兩萬家股權投資機構,管理的資金規模大約為3萬億元,從業人員有幾十萬人,這是存量數據。另外,中國的上市公司有3000家左右(不包括新三板),每年新增IPO也就是一兩百家?,F在監管日趨嚴格,這么看來,僅僅從IPO的角度而言,能夠投資到一家上市公司、實現IPO退出的投資機構,少之又少。退出才是王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定要保持敬畏之心。
第二,要進入無我之境。有一些成功的企業家轉型做投資,他們對被投公司的控制比較多、獲得的股權也比較多,因而其中有些人太自信、太自我了。只有保持一種無我之境,才能保證做出的決策是客觀的、理性的。
第三,與風險共舞。風險是可以被管理的,不能一味地逃避風險,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從本質上來講,由于冒了風險,所以被投資的公司才應該在收益上體現風險溢價。
第四,修行哲學,領悟人性。做投資的人很多是理工科出身,“術”的層面非常優秀,但是往往在文、史、哲、美等方面比較欠缺。其實,做一線投資的人要讀一些有價值的人文修養方面的書,而不僅僅是研究財務模型、看行業研究報告……要成為投資大師,必須在哲學、人性方面有超出常人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