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2)
- 反腐倡廉第一課2017
- 田力夫
- 3453字
- 2017-11-06 17:12:57
2016年,中央紀委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力度不減節奏不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作出“兩個沒有變”的重要論斷,即“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的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力度不減、節奏不變,持續保持遏制腐敗的高壓態勢。2016年,無論是全國“兩會”期間3名高官接連落馬,還是一年中3次出現“一日打兩虎”,都讓人清晰地感受到黨中央嚴懲腐敗的堅決態度和采取的有力措施。嚴肅查處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珉,對時任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進行立案審查,旗幟鮮明地詮釋了“零容忍”的內涵。從2016年查處的中管干部來看,既有省(區、市)領導干部,又有國家統計局、司法部、國臺辦等中央部門官員,還有中央企業和金融單位高管,充分體現出反腐無禁區的特點。
在堅持零容忍、全覆蓋的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中央紀委部署,突出懲治重點,嚴肅查處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收斂、不收手,問題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黨員領導干部,將三類情況同時具備的作為重中之重。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的腐敗現象,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6年發布的29份中管干部黨紀處分通報中,有17份出現“十八大后仍不收斂、不收手”等表述,不少領導干部被指“性質惡劣、情節嚴重”。在全國各省區市,紀檢監察機關緊盯一把手等“關鍵少數”,一些身處關鍵崗位或手握重要權力的領導干部因觸碰紀律紅線受到懲處。例如,河南省就有洛陽、焦作、三門峽3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先后落馬。
第二,把紀律挺在前面的成效得到呈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把嚴明黨的紀律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著力點,明確提出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要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大力發揮紀律的“底線”保障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健全完善制度,深入開展紀律教育,狠抓執紀監督,養成紀律自覺,用紀律管住全體黨員。
加強紀律建設,要把靠全黨、管全黨、治全黨作為總體目標,把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作為基本方針,把標本兼治作為基本方法,把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紀法分開作為基本要求,把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作為基本路徑,切實將黨的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嚴起來,執行到位。各級黨組織要強化日常管理監督,堅持抓早抓小、動輒則咎,發現問題及時談話提醒、警示誡勉,讓有問題反映的同志在民主生活會上講清楚。紀檢機關早發現早處置,對廉潔自律不嚴、檔案造假、個人有關事項報告不實等問題決不放過、依紀處理。
為什么要把紀律挺在前面?一是遵守黨的紀律是對黨員最起碼的要求。我們黨是肩負神圣使命的政治組織,這一性質決定了黨規黨紀必然要嚴于國家法律。黨員守住了黨紀底線,就不至于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如果所有黨員都退守到法律防線,只有違法犯罪的才受到懲處、多數黨員都“脫管”,全面從嚴治黨就會落空。二是有助于破解黨員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怪圈。過去一段時間,有人把全面從嚴治黨等同于反腐敗,認為全面從嚴治黨就是打“老虎”拍“蒼蠅”、查腐敗懲貪官;有人甚至認為“違紀只是小節,違法才去處理”。黨員在守紀方面出現問題時,有的黨組織睜只眼閉只眼,“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等到黨員黨紀防線徹底失守、從違紀滑下違法深淵,由好同志淪為階下囚,不僅對黨員個人及其親屬造成傷害,更是給黨組織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如果把紀律挺在前面,黨員“破紀”時能得到及時提醒、及時糾正,就不至于觸碰法律高壓線,即使算不上好同志,也不會淪為階下囚。把紀律挺在前面,正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
第三,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已成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的重要一環。懲治腐敗,從高層到基層,從國內到國外,必須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閉環,必須是無盲區、全覆蓋。如果留下缺口,就給腐敗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甚至讓有的貪腐者有恃無恐。曾經,貪腐猖獗的一大原因,就是有些人看好外逃這條通道。可以說,外逃避罪,助長了貪腐行為,銷蝕了國內嚴懲腐敗的成效,給遏制腐敗蔓延勢頭留下了漏氣孔。“要切斷腐敗分子的后路。”堅持問題導向、深刻總結反腐敗斗爭經驗,黨中央將國際追逃追贓納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總體部署。按照中央要求,著眼于有效震懾和遏制,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就“加大國際追逃追贓力度,決不讓腐敗分子逍遙法外”作出具體部署。此后,中央紀委歷次全會都將狠抓追逃追贓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予以部署,追逃追贓工作由此不斷換擋提速,成為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在反腐敗斗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追逃追贓工作匯報,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多邊還是雙邊場合,都主動設置反腐敗國際合作議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全面從嚴治黨、懲治腐敗的故事,占領道義制高點。2016年,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進一步加強組織協調,各成員單位密切協作,各地方相互協同、健全機制。發揮二十國集團反腐敗工作組主席國作用,推動杭州峰會通過《二十國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高級原則》、《二十國集團2017-2018年反腐敗行動計劃》,確立“零容忍、零障礙、零漏洞”國際合作三原則,在華設立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強化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雙邊執法合作機制,加強重大個案執法協作。深入開展“天網行動”,紅色通緝令頭號嫌犯楊秀珠、5號嫌犯閆永明等重點人員被緝拿歸案或投案自首。2014年以來,共追回外逃人員2566人、追贓金額86.4億元,“百名紅通人員”已有37人落網。全面加強防逃工作,新增外逃人數逐年下降。
三、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形成的成效:贏得民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反腐敗斗爭之所以能夠形成壓倒性態勢,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反腐敗得人心、順民意,是民心所向,就在于人民群眾為反腐敗提供了最深厚、最強大、最堅決的支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擲地有聲地宣示,“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無比清晰地顯示出毅然決然的使命擔當。“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三億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的賬。”根據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全國黨風廉政建設民意調查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召開前,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滿意度是75%,2013年是81%,2014年是88.4%,2015年是91.5%,2016年是92.9%,逐年走高。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順黨心、合民意,高度凝聚起了黨心民心,厚植了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因此要堅定信念信心,一以貫之地抓下去。
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顯著成效,贏得了人民群眾對黨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賴,厚植了黨執政的政治基礎,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了不起的政治成就。在全社會激發出風清氣正的“人心效應”,也形成了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勢。人民群眾對腐敗深惡痛絕,這從一些貪官落馬后群眾的反應就可以看出:季建業被雙規時,南京市民打橫幅、放鞭炮慶祝;蘇榮落馬,南昌市的鞭炮聲徹夜不息;谷春立接受組織調查時,群眾燃放的閃光雷照亮了夜空。反腐敗是清除黨的肌體上的毒瘤、病菌的行動,絕不會因此而影響人民群眾對黨的判斷。“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正是因為強力反腐,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更讓人感受到我們黨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決心和信心,更讓人感受到當代共產黨人的政治勇氣和責任擔當。
正如毛澤東同志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所指出的,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反腐敗這場不能輸的人心爭奪戰、這場只能贏的價值觀較量,已經形成了壓倒性態勢,也必將進一步帶動全社會人心向善、風氣向好,激蕩起民族復興勢不可擋的滾滾洪流。開弓沒有回頭箭,反腐沒有休止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肩負歷史使命,回應人民期待,順應時代潮流,一定能將這場必須贏的斗爭進行到底。我們要對黨中央在反腐敗斗爭上的決心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斗爭取得的成績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斗爭帶來的正能量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斗爭的光明前景有足夠自信。另一方面,我們要將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定不移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