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轉病移:走出情緒困擾,喚醒自愈潛能
- 包豐源
- 1051字
- 2019-01-02 21:30:20
推薦序二
中醫很多著名醫家如張仲景、李東垣都是因為家庭或自身疾病,半路出家,全心專注中醫而成大家。包豐源老師也是由于家族親人的病逝,繼而奮發自學中醫及現代量子物理知識,通過十多年的潛心研究和實踐,逐步形成并創立了心智醫學的理論和治療體系。
中醫認為“百病生于氣”。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元素,其功能主要表現在推動、溫煦、防御、固攝和氣化等方面,而氣的運動又是臟腑經絡組織功能活動的具體體現。所以,氣機的失調是人體產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中曾有明確的闡述:“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薄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唬骸芭瓊巍薄跋矀摹薄八紓ⅰ薄皯n傷肺”“恐傷腎”。這是中醫針對情緒致病的最早的論述。它告訴我們,持久的、強烈的精神刺激會造成人體氣機的各種變化,而這種變化將會損傷臟腑功能,臟腑氣機失調產生疾病,或導致原有疾病的加重。
現代社會中,雖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工作節奏加快,競爭更加激烈,社會、工作、生活各方面壓力加大,由心理、情緒、精神導致的各種疾病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包豐源老師經過長期研究認識到情緒失調造成氣機的淤堵既是對心智能量的最大消耗,也是產生思想混亂、身體疾病、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家庭矛盾以及社會問題的根源。中醫雖然很早就提出情志致病的觀點,但客觀地說,在治療方法和治療手段上還是比較單一。
包豐源老師自2005年成立心智家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來,以“讓更多人幫助更多人”為使命,在愛因斯坦能量與物質轉換科學理論的基礎之上,通過潛心研究唯識學、量子力學,將東方哲學智慧與西方的科學實證進行了有效融合,勇于探索實踐,積累了大量案例,通過“喚醒法”“面對法”“呼吸法”“共振法”等改變潛意識的方法,有效釋放、清理病患的情緒“種子”,疏通產生疾病的能量淤堵點,達到通則不痛,無創傷改變、減輕疾病的目的。同時,幫助患者在回顧生命歷程的過程中轉變心智,重新審視疾病與生命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正確對待疾病,懂得敬天愛人,尊重生命,借由心智的提升達到增加免疫力、激發修復疾病的自愈力來提高身體健康狀況,改善生活質量,繼續精彩人生。
這本書是包豐源老師心智醫學的良心之作和心血結晶,是對中醫心身醫學的進一步發展和寶貴貢獻。在此,我祝愿包豐源老師和他的心智家園能夠幫助更多人超越心智障礙,為繼承發揚祖國傳統醫學做出更大貢獻!
高劍虹
北京朝陽醫院中醫主任醫師
2017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