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圣賢之路

朱圣人就是朱熹。要說起這位仁兄,那可真算得上是地球人都知道,知名度無與倫比,連高祖朱元璋都想改家譜,給他當孫子。

可關于他的爭論幾百年也沒消停過,罵他的人說他是敗類,捧他的人說他是圣賢,但無論如何,雙方都承認這樣一點:他是一個影響了歷史的人。

朱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支持者認為,他是宋明理學的標志性人物,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

反對者認為,他是宋明理學的標志性人物,是禁錮思想的罪魁禍首。

其實朱熹先生遠沒有人們所說得那么復雜,在我看來,他只是一個有追求的人,不過他的目標有些特殊罷了。

他追求的是這個世界上最為深邃的秘密。

 

(提示:下面的內容將敘述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哲學問題,相信按本人的講述方式,大家是能夠理解的,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就去翻書吧。)

 

自古以來,有這樣一群僧人,他們遵守戒律,不吃肉,不喝酒,整日誦經念佛,而與其他和尚不同的是,他們往往幾十年坐著不動,甚至有的鞭打折磨自己的身體,痛苦不堪卻依然故我。

有這樣一群習武者,經過多年磨煉,武藝已十分高強,但他們卻更為努力地練習,堅持不輟。

有這樣一群讀書人,他們有的已經學富五車,甚至功成名就,卻依然日夜苦讀,不論寒暑。

他們并不是精神錯亂、平白無故給自己找麻煩的白癡,如此苦心苦行,只是為了尋找一樣東西。

傳說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種神奇的東西,它無影無形,卻又無處不在,輕若無物,卻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夠獲知這樣東西,就能夠了解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奧秘,看透所有偽裝,通曉所有知識,天下萬物皆可掌握!

這不是傳說,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這樣東西的名字叫做“道”。

 

所謂道,是天下所有規律的總和,是最根本的法則,只要能夠了解道,就可以明白世間所有的一切。

這實在是一個太大的誘惑,所以幾千年來,它一直吸引著無數人前仆后繼地追尋。更為重要的是,事實證明,道不但是存在的,也是可以為人所掌握的。

對于不同種類的追尋者而言,道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對于和尚們來說,道的名字叫做“悟”;對于朱熹這類讀書人而言,它的名字叫“理”。

和尚們夢寐以求追尋的“悟”,并不是虛無縹緲的,事實上,它是一種極為玄妙的快感,遠遠勝過世間所有的歡悅和一切精神藥品,到此境界者,視萬物如無物,無憂無慮,無喜無悲,愉悅之情常駐于心,佛法謂之“開悟”。

最著名的“開悟”者就是“六祖”慧能,之后的德山和尚與臨濟和尚也聞名于世。

窮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

此即所謂佛者之道。

 

而關于武者的道,大致可以用這樣一個故事來說明:

按照武術中的說法,兵器是越長越好,即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但據說五代年間,有一位高手用劍,卻是越用越短。到后來,他五六十歲,劍法出神入化之時,居然不用劍了,每逢打架都是光膀子上陣,卻從未被打敗過。

當我看到這個故事時,才真正開始相信小說中的一句常用語:

“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朱熹的道源自儒家,又叫做“理”,既不是開悟,也不是練習武術,這玩意兒是從書中讀出來的,而且還是能夠拿出去用的,一旦通理,便盡知天下萬物萬事,胸懷寬廣,寵辱不驚,無懼無畏,可修身,可齊家,可治國,可平天下!

 

唯天下至誠,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贊天下之化育;可以贊天下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此即儒家之道。

 

上面大致解釋了道的意思,如果某些文言看不大懂的話,也不用去找翻譯了,概括起來,只要你懂得三點就夠了:

一、道是個稀罕玩意兒,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

二、無論什么職業、什么工種,悟道之后都是有很多好處的;

三、悟道是很難的,能夠悟道的人是很牛的。

也就這樣了,能看明白就行。

 

說了這么多,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沒有解決,既然道這么好,那怎樣才能悟道呢?

還是按照職業來劃分,如果你去問一個已經開悟的和尚,得到的回答會十分有趣。

對于這個問題,守初和尚的答案是:麻三斤。

丹霞禪師的答案是:把佛像燒掉取暖。

清峰和尚的答案是:火神來求火。

德山和尚的答案是:文殊和普賢是挑糞的。(罪過罪過)

他們并不是在說胡話,如果你有足夠的悟性,就能從中體會到“酒肉穿腸過,佛祖心頭坐”的真意。所謂目中無佛,心中有佛,正是佛法的最精髓之處。

而佛家悟道的唯一途徑,也正隱藏在這些看似荒謬的語言中,簡單說來就是三個字——靠自己。

他們以各種聳人聽聞的話來回答問題,只是想要告訴你,悟道這件事情,不能教也是教不會的,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可以幫你。

可是高僧們的答案可操作性實在不強,一般人干不了,很難讓我們滿意,我們再來看看武者。

對于練武的人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更加簡單,丟給你一把劍,你就慢慢練吧,至于要練多久才能達到“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最高境界,不要問師傅,也不要問你自己,鬼才知道。

悟道經驗交流大會

畢竟一本幾十萬字的長篇武俠小說里,絕頂高手一般也就一兩個人,如果你沒有練出來,那也是很正常的,所以諸位一定要端正心態。

現在我們的期盼都寄托在儒家的朱圣人身上,希望這里有通往圣賢之路的鑰匙。

朱圣人確實不負眾望,用四個字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金光大道:格物窮理。

好,現在我們終于回到了起點,和王守仁先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那么這四個字到底有什么魔力,又是什么意思呢?

朱圣人還是很耐心的,他告訴我們,“理”雖然很難悟到,卻普遍存在于世間萬事萬物之中,你家耕地的那頭黃牛是有理的,后院的幾口破箱子是有理的,你藏在床頭的那幾貫私房錢也是有理的。

理無處不在,而要領會它,就必須“格”。

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不管你了,發呆也好,動手也好,愿意怎么格就怎么格,朱圣人不收你學費就夠意思了,還能幫你包打天下?

那么“格”到什么時候能夠“格”出理呢?

問得好!關于這個問題,宋明理學的另一位偉大導師程頤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貫通,終知天理。”

 

看明白了吧,只要你不停地“格”,用心地“格”,聚精會神地“格”,加班加點地“格”,是會“豁然貫通”的。

那么,什么時候才能“豁然貫通”呢?

不好意思,這個問題導師們沒有說過,我也不知道,但你只管放心大膽地去“格”吧,請你相信,到了“豁然貫通”的時候,你就能“豁然貫通”了。

好了,我們的哲學課到此結束,課上討論了關于佛學、禪宗、儒學、宋明理學的一些基本概念,相信這種講述方式大家能夠理解。

其實我并不愿講這些東西,但如果不講,諸位就很難理解王守仁后來的種種怪異行為,也無法體會他那冠絕千古的勇氣與智慧。

圣賢之路是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它有起點,卻似乎永遠看不到終點。它神秘、詭異,又深不可測,它比名將之路更加艱辛。在這條道路上,沒有幫手,沒有導師,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成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失敗,甚至不知道什么時候應該放棄。

然而,十八歲的王守仁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條道路,他最終成功了,在十九年后的那個地方,那個夜晚,那個載入歷史的瞬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汝州市| 达拉特旗| 磐安县| 巴南区| 鄄城县| 沭阳县| 微山县| 黎川县| 台南县| 盈江县| 台前县| 资源县| 邯郸县| 湄潭县| 新竹县| 东至县| 内江市| 永济市| 郓城县| 社旗县| 江川县| 沁阳市| 西林县| 开封市| 南漳县| 富锦市| 民权县| 嘉善县| 仙桃市| 南宁市| 元阳县| 陇南市| 二连浩特市| 新安县| 黑河市| 建水县| 洛宁县| 定州市| 罗城|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