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傳奇

1905年,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為日本軍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將領,他率領裝備處于劣勢的日本艦隊在日俄戰爭中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成為了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

由于他在戰爭中的優異表現,日本天皇任命他為海軍軍令部部長,將他召回日本,并為他舉行了慶功宴會。

在這次宴會上,面對著與會眾人的一片夸贊之聲,東鄉平八郎默不作聲,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面只有七個大字:

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

參考消息 天機不可泄露

王守仁原名王云。據說他的母親懷胎十四個月未產,后來家人夢見仙女駕彩云送子而來,這才分娩,于是爺爺王倫給他起名叫王云。但是,王云到了五歲還沒有開口說話,一家人盡管著急卻都不明所以。一天,王云在外玩耍時,見到了一個古怪的和尚。那和尚盯著他看了半天后,長嘆了一聲:“好個孩兒,可惜道破!”說罷便揚長而去。王倫知道這件事后,猛然醒悟:難道孫子的名字起得不好?不論是不是,暫且改了名字:守仁。說來也怪,剛一改名,小孫子便開口說話。從此,“王云”這個名字就徹底被棄之不用,成了歷史。

成化八年(1472),王守仁出生在浙江余姚。大凡成大事者往往出身貧寒,小小年紀就要上山砍柴,下海撈魚,家里還有幾個生病的親屬,每日以淚洗面。這差不多也是慣例了。可惜王守仁先生的情況恰好完全相反。

王守仁家是遠近聞名的大地主,十分有錢,而且他還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祖先——王羲之。是否屬實不知道,但以他家的條件,就算是也不奇怪。

王家的先輩們大都曾經做過官,據說先祖王綱曾經給劉伯溫當過跟班的,最高混到了四品官,后世子孫雖然差點兒,但也還湊合。而到了王守仁父親王華這里,事情發生了變化。

成化十七年(1481),十歲的王守仁離開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了北京,因為他家的墳頭冒了青煙,父親王華考中了這一年的狀元。

這下王家更是了不得,王華的責任感也大大增強,畢竟老子英雄兒好漢,自己已經是狀元了,兒子將來就算不能超過自己做個好漢,也不能當笨蛋。于是他請了很多老師來教王守仁讀書。

十歲的王守仁開始讀四書五經了,他領悟很快,能舉一反三,其聰明程度讓老先生們也備感驚訝,可是不久之后,老師們就發現了不好的苗頭。

據老師們向王狀元反映,王守仁不是個好學生,不在私塾里坐著,卻喜歡舞槍弄棍,讀兵書,還喜歡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寫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有詩為證: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在先生們看來,這是一首荒謬不經的打油詩,王華看過之后卻思索良久,叫來了王守仁,問了他一個問題:

“書房很悶嗎?”

王守仁點了點頭。

“跟我去關外轉轉吧。”

王華所說的關外就是居庸關,敏銳的他從這首詩中感覺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玄妙,他第一次認識到,自己的這個兒子非同尋常,書房容不下他,王華便決定帶他出關去開開眼界。

這首詩的名字是《蔽月山房》,作者王守仁,時年十二歲。這也是他第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此詩看似言辭幼稚,很有打油詩的味道,但其中卻奧妙無窮。山和月到底哪個更大?這個十二歲的少年用他獨特的思考觀察方式,給出了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

他的這種思維模式,后世有人稱之為辯證法。

 

王華作出了一個不尋常的承諾。當時的居庸關外早已不是朱棣時代的樣子,蒙古騎兵經常出沒,帶著十幾歲的兒子出關是一件極其冒險的事情。但王華經過考慮,最終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不久之后,他就為自己的這個決定追悔莫及。

在居庸關外,年少的王守仁第一次看到了遼闊的草原和大漠,領略了縱馬奔騰的豪情快意,洪武年間的偉績,永樂大帝的神武,那些曾經的風云歲月,深深地映入了他的心中。

一顆種子開始在他的心中萌芽。

 

王華原本只是想帶著兒子出來轉轉,踩個點而已,可王守仁接下來的舉動卻讓他大吃一驚。

不久之后的一天,王守仁一反常態,莊重地走到王華面前,嚴肅地對他爹說:

“我已經寫好了給皇上的上書,只要給我幾萬人馬,我愿出關為國靖難,討平韃靼!”

參考消息 王守仁的偶像

從居庸關回來的當晚,王守仁就做了個夢,夢見自己拜謁了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祠廟,有感于馬援“馬革裹尸”的豪言,他居然在夢中賦詩一首:“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云埋銅柱雷轟折,六字題文尚不磨。”字里行間,洋溢著他對馬援的追慕和對建功立業的渴望。一晃四十年過去了,嘉靖七年,王守仁廣西平叛歸來,在歸途中意外路過一處伏波廟,他不顧重病在身,執意前去拜謁。當年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已垂垂老去,王守仁遂嘆道:“四十年前夢里詩,此行天定豈人為!”感慨中,再也沒有了當年的躊躇滿志。沒過多久,他便溘然長逝了。

據查,發言者王守仁,此時十五歲。

王華沉默了,過了很久,才如夢初醒,終于作出了反應。

他十分激動地順手拿起手邊的書(一時找不到稱手的家伙),劈頭蓋臉地向王守仁打去,一邊打還一邊說:

“讓你小子狂!讓你小子狂!”

王守仁先生第一次為國效力的夢想就這樣破滅了。但他并沒有喪氣,不久之后他就有了新的人生計劃,一個更為宏大的計劃。

王華的腸子都悔青了,他萬萬想不到,自己這個寶貝兒子還真是啥都敢想敢干。

也許過段時間,他就會忘記這些愚蠢的念頭。王華曾經天真地這樣想。

也許是他的祈禱產生了效果,過了不久,王守仁又來找他,這次是來認錯的。

王守仁平靜地說道:

“我上次的想法不切實際,多謝父親教誨。”

王華十分欣慰,笑著說道:

“不要緊,有志向是好的,只要你努力讀書,將來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用了,出兵打仗我就不去了,現在我已有了新的志向。”

“喔,你想干什么?”

“做圣賢!”

這次王華沒有再沉默,他迅速作出了回復——一個響亮的耳光。

完了,完了,一世英名就要毀在這小子手里了。

 

王華終于和老師們達成共識,如果再不管這小子,將來全家都要敗在他的手里。經過仔細考慮,他決定給兒子談一門親事。他認為,只要這小子結了婚,有老婆管著,就不會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了。

王華是狀元,還曾經給皇帝當過講師,位高權重,王守仁雖然喜歡鬧事,但小伙子長相還是比較帥的(我看過畫像,可以作證),所以王家要結親的消息傳出后,很多人家擠破頭來應征。

出于穩妥考慮,也是不想這小子繼續留在京城惹事,王華挑選了江西洪都(南昌)的一個官家小姐,然后叫來了剛滿十七歲的王守仁,告訴他馬上收拾行李,去江西結婚,少在自己跟前晃悠。

王華給王守仁安排這么個包辦婚姻,無非是想圖個清靜,可他沒有料到,他的這一舉動將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

愣頭愣腦的王守仁就這么被趕出家門,跑到了江西洪都。萬幸的是,他的禮儀學得還算不錯,岳父大人對他也十分滿意。一來二去,親事訂了下來,結婚的日期也確定了。

這位岳父大人估計不常上京城,沒聽過王守仁先生的事跡,不過不要緊,因為很快,他就會領略到自己女婿的厲害。

結婚的日子到了,官家結婚,新郎又是王狀元的兒子,自然要熱鬧隆重一點兒,岳父大人家里忙碌非凡,可是等大家都忙完了,準備行禮的時候,才發現少了一個關鍵的人——新郎兒。

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結不成婚還在其次,把人弄丟了怎么跟王華交代?

岳父大人滿頭冒汗,打發手下所有的人出去尋找,可怎么找也找不到,全家人急得連尋死的心都有了。直到第二天早晨,他們才在城郊的一所道觀里找到了王守仁,大家都十分激動。

可是失蹤一天的王守仁卻一點兒都不激動,他驚訝地看著這些滿身大汗的人,說出了他的疑問:

“找我干啥?”

 

原來這位兄弟結婚那天出來閑逛,看見一個道觀,便進去和道士聊天,越聊越起勁兒,就開始學道士打坐,這一坐就是一天。直到來人提醒,他才想起昨天還有件事情沒有做。

無論如何,王守仁還是成功地結了婚,討了老婆成了家,他的軼事也由此傳遍了洪都,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怪人。

參考消息 王守仁的書法心得

王守仁在岳父家住下后,百無聊賴,開始練習起書法。不過,他練字的方式十分奇特:看得多,想得多,真正動筆的次數卻很少。但讓周圍人納悶的是,沒過幾天,這位新姑爺的書法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升。于是便有人向他請教書法之道,王守仁也不謙虛,侃侃而談道:“我剛開始學習書法時,對著古帖臨摹,卻只能學到字形,收效甚微。之后我再不肯輕易下筆,而是凝思靜慮,擬形于心,直到貫通其法,之后再提筆落紙,便如有神助了。”

王守仁不是一個怪人,那些嘲笑他的人并不知道,這個看似怪異的少年是一個意志堅定、說到做到的人,四書五經早已讓他感到厭倦,科舉做官他也不在乎,十七歲的他就這樣為自己的人生定下了唯一的目標——做圣賢。

有理想是好的,可是王兄弟挑的這個理想可操作性實在不高,畢竟之前除若干瘋子、精神病自稱實現了該理想之外,大家公認的也就那么兩三個人,如孔某、孟某等。

王守仁自己也摸不著頭腦,所以他出沒于佛寺道院,希望從和尚道士身上尋找成為圣賢的靈感。但除了學會念經打坐之外,連圣賢的影子也沒看到。他沒有灰心喪氣,仍然不斷地追尋著圣賢之道。

終歸是會找到方法的,王守仁堅信這一點。

或許是他的誠意終于打動了上天,不久之后,它就給王守仁指出了那條唯一正確的道路。

 

弘治二年(1489),十八歲的王守仁離開江西,帶著他的新婚妻子回老家余姚,在旅途之中,他認識了一個書生,便結伴而行,閑聊解悶。

交談中,他提出了心中的疑問:

“怎樣才能成為圣賢呢?”

這位書生思慮良久,說出了四個字的答案:

“格物窮理。”

參考消息 許仙

王守仁在大婚之日去的道觀,乃南昌名勝西山萬壽宮,是專為奉祀許遜而建的。許遜,東晉南昌人,曾拜著名道士吳猛為師,盡得真傳,后前往四川任旌陽縣令,因不滿官場黑暗而棄官。相傳他回家不久,恰逢鄱陽湖水災泛濫,他便鑄鐵為柱,下施八索,勾鎖地穴,力斬興風作浪的孽龍,最終消除了水患。之后,他在西山結廬而居,修煉長生之術,最終在其一百三十六歲那年大功告成,全家四十二口拔宅升空,雞犬也同日升天。當地人感念他的恩德,便親切地稱他為“許仙”、“許真君”,并修建了鐵柱觀。到了宋代,宋徽宗御賜匾額“玉隆萬壽”,鐵柱觀遂改名為萬壽宮,并一直沿用至今。

“何意?”

書生笑了:

“你回去看朱圣人的書,自然就知道了。”

王守仁欣喜若狂,他認為自己終于找到了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胶南市| 比如县| 久治县| 湾仔区| 库车县| 山丹县| 加查县| 米林县| 祁阳县| 辽源市| 中宁县| 平果县| 浑源县| 宁强县| 墨竹工卡县| 巫溪县| 湖北省| 邵东县| 廊坊市| 桂平市| 河北省| 长寿区| 宁晋县| 封丘县| 娱乐| 大方县| 太谷县| 武义县| 会宁县| 临朐县| 枣阳市| 谷城县| 青冈县| 嘉祥县| 凭祥市| 水城县| 巴南区| 永善县| 宁城县|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