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兒3:增補版
- 當年明月
- 2485字
- 2019-01-03 09:01:29
◆準備與抉擇
在這短短的幾天中,王振一直做著青史留名的美夢,而其他的人也有著各自的行動。
首先是大臣們。當他們聽說這個如同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后,頓時炸了鍋,紛紛上書反對,帶頭的是吏部尚書王直。
吏部就是人事部,由于主管官員任命職權,故而位居六部之首,吏部尚書也有了一個專門的稱呼——天官,可見其威望之高。
在王直的帶領下,百官聯合上奏折反對出征,但可惜的是,王振是司禮監,并且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反對無效。
除了這些人外,兵部的兩位主官也上書反對,他們分別是兵部尚書鄺埜和兵部侍郎于謙。
鄺埜,宜章人,永樂年間進士出身。他為人清廉,十分正直,對于王振的胡作非為很是不滿,這次他上書反對,正是他一貫以來正派品行的表現。不出所料,他的反對也被駁回,但這并不是他勸阻行為的結束,事實上,作為一個從始至終參加了這次遠征的人,他把自己的忠誠保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這位于謙,正是我們后面篇章的主角,要說這位仁兄實在不是一般的強,他的能力和人望也不是一般的高,他得罪過第一號紅人王振,且從未認錯,居然就在王振眼皮子底下還能復官至兵部侍郎,而王振也拿他沒有辦法,可見其根基之牢固,背景之深厚。
這兩位兵部高級官員的抗議被駁回后,也只好去繼續他們的工作,為遠征做準備。按照規定,皇帝出征,兵部主要領導應該陪同,經過內部商議,最終做出了決定:
鄺埜陪同出征,于謙暫時代理兵部事宜。
這一決定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國運。
與他們相比,其余兩位輔政大臣的表現實在讓人失望,三楊已經死了,胡濙沒有什么能力,而真正應該起作用的張輔卻一言不發。
這就太不應該了,張輔率軍平定安南,曾身經百戰,不可能不知道這一舉動的危險性,此人是四朝老臣,王振也不敢把他怎么樣,如果要爭論起來,王振可能還不是他的對手,但年老心衰的張輔卻令人失望地保持了沉默。
雖然一言不發,雖然明知危險,但張輔最終還是與皇帝一起出發遠征,不是作為指揮官,只是作為一個陪同者。
你把兒子交給我,我就陪他走到底吧。
大臣們亂成一團,各有各的打算和行動。皇帝也有,皇帝也是人,在出差之前,他也要交接好工作,告別親人,這才能打好包袱上路。
朱祁鎮現在就面臨著這兩項工作。他首先把國家大權交給了自己的弟弟朱祁鈺。應該說朱祁鎮是一個品性溫和的人,他和他的弟弟關系也十分的好,而他的弟弟也十分規矩,對于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從不貪心,比如說——皇位。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朱祁鎮放心地將國家大權交給了他。
然而朱祁鎮不明白的是,世界是不斷變化的,事情會變化,人也是會變的。
當一個人習慣了某種權威和特權后,他就無法再忍受失去它們的痛苦。
權力在帶給人們尊嚴的同時,也會帶給他們自私。
交代完國家大事后,朱祁鎮去向自己的妻子——錢皇后告別。
正統七年對大明王朝而言并不是個好的年份,正是在這一年,張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奪取了國家大權,但這一年對于朱祁鎮本人而言,卻是幸福的,因為就在這一年,他迎娶了自己的皇后錢氏。
自古以來,幾乎是有多少皇帝就有多少皇后,而且皇后的人數只會多不會少。事實上,皇后一直以來都是不可忽視的一股政治力量,從武則天到慈禧,她們在歷史中擔任的戲份絕不比某些男主角少,當然,更多的皇后則是默默無聞,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也有一些皇后因為她們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權謀手段被載入史冊,名留青史。
參考消息 忠臣的勸諫
說是御駕親征,但這支臨時拼湊的軍隊的狀況卻不讓人樂觀:既不了解敵情,又缺乏作戰方略,后勤準備更是倉促,還沒到大同就斷糧了,再加上出居庸關連日陰雨,道路泥濘,人困馬乏,大批士卒生病餓死,路上到處橫著死尸。兵部尚書鄺埜和戶部尚書王佐恐出師不利,多次上書,請求打道回府。王振對此氣恨交加,有一次兩人又勸英宗返京,王振竟然令他們跪伏在草叢中,到了晚上方讓起身。
這位錢皇后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名字一直流傳下來,為后人傳頌。
但她與歷史上的那些皇后們不同,她不是靠自己的權術陰謀、政治手段讓人們記住她的。
她憑借的是最為簡單也最為真誠的東西——感情。
她用自己的真情打動了歷代的史官,于是她的事跡就此流傳下來,并感動了更多的人。
一個女人的傳奇,因真情而不朽。
皇后與皇帝之間有真的感情嗎?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疑問,在我看來,答案是肯定的。
至少在這位錢皇后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感情,沒有任何功利、純真的感情。
在那三千佳麗的深宮中,無數陰謀詭計每一天都在不斷上演,為了爭寵、爭權,原本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會變得比男子更加陰狠毒辣,有的甚至不惜殺掉自己的骨肉去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武則天)。
但這絕不是說她們可恨、可憎,事實上,她們是一群可憐的人。
在那權力決定一切的世界中,有了皇后和寵妃的名分,有了權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要想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消除所有的感情和同情心,變得冷酷無情。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在我看來,這些可憐的女人們的所作所為并不是自私,而是自保。
而在后人眼中,所謂后宮就是一筆算不清的爛賬,爭寵、奪位、爭嫡周而復始,不厭其煩,烏煙瘴氣。
這位錢皇后,就是烏煙瘴氣的后宮中盛開的一朵蓮花。
朱祁鎮十分喜愛他的這位原配夫人,也十分照顧她。錢皇后并非出生大富大貴之家,懂得生活不易,即使在做了皇后以后,她也沒有習慣養尊處優的生活,只是盡心盡力對待自己的丈夫,還經常動手做些針線。而朱祁鎮數次要給她的親戚封侯,都被她推辭。
在很多人看來,皇后衣食無憂,母儀天下,做針線不過是消遣。
但事實似乎并非如此,如果錢皇后知道,幾年以后,她竟然會用自己的針線手藝做活去換取東西,不知會作何感想。
總而言之,這個皇后并不一般,她不要官,也不要錢,除了一心一意對自己的丈夫,她似乎沒有其他的要求。
而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她對朱祁鎮的感情是真實的,經得住考驗的,在她眼中,這個叫朱祁鎮的人唯一的身份只是她的丈夫,無論朱祁鎮是皇帝,還是俘虜,或是被自己的親弟弟關押的囚徒,這個身份始終沒有變過。
在朱祁鎮向她告別,準備出征的那個晚上,沒有人知道他們之間說了些什么,但我相信,這位妻子會像所有普普通通的出征士兵的妻子一樣,囑托自己的丈夫要保重身體,注意安全,并說出那句曾被說過無數次,但仍然值得繼續說下去的話:
“我會等你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