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權力精英的特權

本書十分生動地描述了投資民主化的歷史變遷。簡單來看,投資民主化意味著發達社會中存在很大比例的人群能夠參與企業投資。而社會中所發生的數項重大變革推動了這一進程,諸如現代公司制和公共市場催生了集體所有制,工業革命后投資剩余日漸增加,養老概念的發展激發中人們對儲蓄的需求,日益完善的監管環境有助于市場的公平競爭,經濟政策的變革為市場失敗提供了優化的安全網。

本章主要分析古代和近代的投資環境,重點包含三個領域:歷史早期的基本投資渠道,投資機會與收益的分布極端不均衡,早期復雜的投資工具、戰略與目標。

現代公司制是近代歷史上出現的一種公司形式,所有制共享、永續存在、公司可轉讓并且負有限責任,這反映出其所有權結構的全新特點,不完全依賴精英家族或者身份地位。在充分了解這種新所有制形式的本質特點前,我們必須意識到,很多年來,農耕土地在古代和近代時期一直是人們主要的財富儲存方式、收入來源,以及利潤積累工具。從美索不達米亞直至埃及、希臘和羅馬,農耕土地是早期文明史上的基本投資工具。

盡管借貸是近代時期另一種主要投資類型,但是資本的局限和高利貸的猖獗阻礙了借貸的進一步發展。此時,貿易主要基于交易價值和要素流動性而非使用價值,對投資的影響力和價值貢獻尚未彰顯,一直處于“沉睡”狀態,直至集體所有制的誕生,貿易才煥發生機并蓬勃發展。

雖然我們在本章會介紹現代公司制以前的其他形式,但是我們并非要分析因果關系,也不是為了詳細解釋每段歷史變遷。我們希望讀者理解,投資是隨著歷史發展而演進的,現代體系并非“注定的”,還有其他的所有者結構和投資模式可供選擇。這意味著,盡管投資開展方式多種多樣,但投資——現在投入資源為了獲取預期回報——一直是貫穿于整個歷史和文化中的永恒話題。

農業用地和所有權

在許多國家,土地與頭銜、身份、命令或規則密切相關。古代,土地投資者一般擁有非常高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地位。富人們認為農業代表著貴族階層,能與低階層人們進行貿易,可想而知,人們偏好利用土地和囤積地產來積累更多的財富。盡管土地并不一定是回報最優厚的投資方式,但是比其他很多貿易和商業活動風險低,因此土地所有者通常能接受較低的資本回報。

土地投資也是財富代際轉移的主要機制。例如,在公元前2000年中葉的阿臘坡哈(Arrapha)古城,將土地所有權轉移給家族成員之外的其他人是非法行徑。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渴求突破政策約束,多種多樣的方法應運而生。有跡象顯示,在部分地方,土地所有者已經愿意出售土地。Marc Van De Mieroop, The Ancient Mesopotamian Cit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146.

土地所有者控制著土地資產,但他們通常不直接參與運營。許多人除擁有土地之外還擁有固定職業,因此被動型股東(passive ownership)通常成為主流。例如,被雅典和羅馬所征服的一些殖民地中,軍人多擁有土地,但他們沒有時間管理,也缺乏管理經驗。古代的土地所有權基本由身份、軍事條款、君權神授等非經濟因素來決定,土地所有者本人缺乏資產管理的相關知識,不得不依賴有才干之人。因此,作為精英階層的土地所有者通常會雇用社會等級較低的人(包括奴隸),來管理自己所擁有的土地資產。

美索不達米亞的農業

歷史上最早記載的投資管理始于美索不達米亞,這個處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文明搖籃,即今日伊拉克、敘利亞、伊朗和土耳其的部分區域。美索不達米亞,用希臘語簡單翻譯過來表示“兩河之間的土地”,這里曾經滋養了不同的文明。蘇美爾——位于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區域,是人類最早文明的起源地,它有很多著名的早期發明,包括車輪和文字系統,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在美索不達米亞,大部分土地屬于神廟或者國家,但土地私有化已經初現端倪,可循的歷史記錄中我們發現在美索不達米亞,部分富有的城市人已經成為郊區土地的遙領地主(absentee owners)。Jane R. McIntosh, Ancient Mesopotamia: New Perspectives(Santa Barbara, CA: ABC-CLIO,2005),3,62-65, and 349-350; Van De Mieroop, Ancient Mesopotamian City,146-147.

隨著美索不達米亞戰爭結束,神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最終成為權力中心。Benjamin Foster, “A New Look at the Sumerian Temple State”,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24, no. 3(October 1981): 226-227.比較特別的是,神廟在北方的重要性明顯弱于南方。國家與神廟的土地所有權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土地必須用于農業生產;二是土地可以作為對政府官員的補償。Maria deJ Ellis, Agriculture and the State in Ancient Mesopotamia: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s of Land Tenure, Occasional Publications of the Babylonian Fund 1(Philadelphia: University Museum, 1976),10.龐大的農業規模使得國家集中所有權具有突出的優勢。例如,古代蘇美爾人由于當地氣候不佳,而且河水泛濫時有發生,因此必須要灌溉土地,而大范圍的勞作需要集合全部的勞動力。統治者鼓吹土地是屬于神的財產,他們才能說服人們參與集體勞動。Foster, “Sumerian Temple State”, 226.然而現實中,正是土地而非神靈,為經濟體系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無法查證在古代,土地租賃是否曾經出現過。然而,在烏爾(Ur)第三王朝,農民可以向神廟或者政府申請租賃土地。W. F. Leemans, “The Role of Landlease in Mesopotamia in the Early Second Millennium bc”,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18, no. 2(June 1975):136.公元前約2250年至公元前2000年,強大的宗教體系被強大的國家體系所替代,政府取代神廟對經濟實施嚴格控制。Foster, “Sumerian Temple State”, 226.

此外,美索不達米亞見證了公共資產管理的誕生。政府為了鞏固神廟和國家土地的所有權建立了更先進的官僚制度支持,這種制度一定程度上能決定公共土地租賃的時間和方式。該制度建立了投資經理人必須遵守的條款和規定,以便減少欺詐。公共投資經理人在蘇美爾人的拉格什城邦工作,這里有剩余土地,并配備一流的水資源。這塊土地暫時從公共土地中剝離出來用于租賃。農民用銀錠繳租,作為對國家提供土地和水資源的回報。G. van Driel, “Capital Formation and Investment in an Institutional Context in Ancient Mesopotamia”, in Trade and Finance in Ancient Mesopotamia, ed. J. G. Dercksen(Leiden:Nederlands Instituut voor het Nabije Oosten,1999),32-37.

阿卡德(Akkad)文明是公元前約2330年興起發展的高級文明,持續了近200年。隨著阿卡德王朝的衰敗,以及烏爾第三王朝的崛起,大部分地方分割變成軍事統治,每個地區必須向國家納稅(古稱gun mada)。McIntosh, Ancient Mesopotamia,130 and 351.軍隊首領通過各種方式實施土地管理,譬如雇用勞動力或者奴隸開展農耕,雇用管家對耕作進行監督,或者向農民出租土地。Ibid.,130.

巴比倫位于新月沃土的中部,是蘇美爾和阿卡德文明融合發展后出現的新文明。巴比倫與亞述連年征戰,亞述位于美索不達米亞的高地,曾經發動了多次征服侵略戰爭。據歷史記載,在古巴比倫(公元前18世紀至公元前17世紀)之前,就已經出現土地私有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南部很多家庭也開始簽訂購買與遺贈土地的協議,而在烏爾第三王朝初期變得日益蕭條的土地租賃也重獲生機。關于土地租賃的文字資料大概出現在公元前1850年,而相關實踐可能始于更久遠的年代。我們查閱了大型城鎮留下的歷史資料,深入了解當時富人的農業活動。盡管資料顯示土地所有者可以選擇自己耕作,或者把土地租給佃農,或者使用奴隸,或者雇用勞動力,但是我們卻無法掌握這些土地耕種安排的相對頻率。Leemans, “Role of Landlease”, 136-139.

從古巴比倫時期至波斯帝國晚期,土地租賃逐漸頻繁,關于農地租賃的歷史資料浩如煙海,而且相關實踐也隨之進步,譬如可租賃的土地面積日益擴大。同時,強制勞動越來越少,這極可能是因為這種安排在收成欠佳時成本過高。A. Leo Oppenheim, Ancient Mesopotamia: Portrait of a Dead Civilization(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7),85; Van De Mieroop, Ancient Mesopotamian City,147.富人們更多選擇雇用佃農來實現耕種生產量最大化,因為佃農能自己保留部分收成。而且,土地所有者利用這種模式輕而易舉地把未開墾的土地變成肥沃的耕地。土地所有者與佃農之間簽訂協議,第一年只要開墾相當面積的土地,就可以免繳第一年租金,而第二年的租金也較低,這激發了佃農的勞動熱情,而這種熱情很少能存在于工資制結構中。V an De Mieroop, Ancient Mesopotamian City,147-148.

在很多方面,農民薪水制與佃農制度相當于現代金融薪酬結構的前身,類似當今社會中貨幣經理的固定工資和績效獎勵。在古代架構中,無論投資多少,受托人均能領取相應的回報,而委托人則保留所有投資盈余。對于委托人而言,向受托人支付一定比例的報酬能激勵他們更好地耕作。

希臘時期的地產管理

希臘人非常看重地產管理,甚至對其賦予了哲學術語。在希臘早期著名的經濟學論著《經濟論》(Oeconomicus,亦譯成《家政論》或《論稅收》,用希臘傳統文字完成于公元前4世紀)中,色諾芬(Xenophon)描寫了一段蘇格拉底關于地產管理的對話。


我有一次聽到他(蘇格拉底)對管理家務發表看法,他是這樣說的:

“告訴我,格里托布呂斯(Gritoboulus), ”他問道,“管理家務是不是也是一種知識,跟醫藥、鍛造和木工一樣?”

“至少對我而言,是的。”格里托布呂斯回答。

“正如我們知道如何描述這些工作一樣,我們能不能描述什么是家務管理呢?”

格里托布呂斯回答說:“我的理解是,所謂好管家至少應該是把自己的房子管理得很好。”

“但是如果一個人將另一所住宅交給這個管家。”蘇格拉底問,“如果他愿意的話,他不能像管理自己的家一樣,管理這個房子嗎?對于木工而言,他們除了為自己工作外還可以為別人做木工活,那么同樣地,依此類推,有技能的管家也應該可以。”

“至少對我而言,是的,蘇格拉底。”

“那么,是否可能,”蘇格拉底說,“有技能的人,即使本身并不富有,但也可以管理別人家的房產,就如同建筑師可以為別人蓋房子并獲取酬勞一樣嗎?”

“是的,眾神之王宙斯會準許,他會得到很多酬勞。”格里托布呂斯回答說,“如果他愿意當管家,他能夠完成工作,并為這個家帶來生產剩余,使財產增值。”Xenophon, Oeconomicus, trans. Carnes Lord, in The Shorter Socratic Writings: Apology of Socrates to the Jury, Oeconomicus, and Symposium, ed. Robert C. Bartlett(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6),39-40.


這段談話主要是關于地產管理,因此希臘時期的土地所有者自己不耕種土地并不奇怪。色諾芬《經濟論》中的另一個人物,伊斯庫馬庫(Ischomachus)的觀點,曾被一位學者解釋為:“農耕是最令人愉快的工作,掌握起來并不困難;你可以把它全部交給管家。雖然你要早起監督,在房子周圍檢查確保仆人們都在干活,但是晨檢結束后,剩下的時間就屬于自己,可以去城市,與其他紳士走動,甚至與蘇格拉底交談。”Humfrey Michell, Economics of Ancient Greece, 2nd ed.(Cambridge: Heffer, 1957),38.這段解釋讓我們非常清楚地感受到,希臘的土地所有者大部分身份尊貴,是社會的上層名流。亞里士多德進一步對希臘社會的極端分層做了描繪:“這個時期不但各個領域的社會架構體現出寡頭政治,而且窮人階級,無論男人、女人還是兒童,都是富人的奴隸。”除了雇用管家外,還有一些擁有多處房產的富人使用奴隸耕種土地,而且還讓部分優秀的奴隸當管家來監督其他奴隸工作。與美索不達米亞人偏愛佃農制不同,希臘土地所有者很少出租他們的土地。Ibid.,41-44.

通常,耕地上能生產出大麥、小麥、葡萄、無花果,而無法耕種的土地上可以飼養牛羊。從可耕地面積看,現代希臘只有約22%的土地可用于耕種,因此我們不難推算出在古代估計也是類似的比例。然而,我們也發現當時還有一些非常優秀的人對土地開展專門投資。譬如,伊斯庫馬庫的父親經營了一個中轉銷售機構。也就是說,他先購買有問題的地產,對其進行改造,然后將它們賣給那些希望擁有豐饒土地,但不會購買改造前土地的潛在買主。Ibid.,39-41.

羅馬時期的地產管理

古羅馬時期,地產管理提升到新的高度,因為隨著帝國城邦迅速擴張,個人擁有多處地產司空見慣。在東征時期(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50年)以及后來的格拉古后羅馬(Gracchan)時期(公元前150年至公元前80年),對房(田)產的投資成為很多家庭積累財富的主要渠道。羅馬時期的精英階層擁有大量地產、農場和牧場,這些財產有的屬于軍事或政治獎勵,有的則是購買用于投資。伴隨羅馬帝國的開疆拓土,人們在其他領地包括亞洲、希臘、高盧、西班牙和非洲的投資也大量增加Tenney Frank, Rome and Italy of the Republic, vol. 1 of An Economic Survey of Ancient Rome(Paterson, NJ: Pageant,1959),208-214,295-299, and 376-402.。通常,羅馬的精英階層是遙領地主,資產管理對他們的財富影響最大Jean Andreau, Banking and Business in the Roman World, trans. Janet Lloyd(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18.。雖然家庭成員能承擔管理職責,但是他們也會雇用代理人、財務和財產管理人為其管理位于農村的大片土地。代理人還常常管理各類支付活動、借貸活動和大額采購。Ibid., xv and 18.有時,財務經理可能是土地所有人的奴隸,還有一些奴隸為多個主家提供服務,相當于職業經理人。Ibid.,26-27 and 64-70.

有時,權力精英階層也會相互幫助進行財務管理。例如,著名政治學家西塞羅(Cicero),曾經接受艾蒂科斯(Atticus)的幫助,艾蒂科斯是銀行家,本身也是貴族。但是艾蒂科斯有時會離開羅馬。每當此時,盧修斯·欽丘斯(Lucius Cincius)會負責打理西塞羅的財務。然而,我們沒有發現有任何歷史資料能證明,他們提供財務管理幫助有任何的酬勞。一些管理人提供財務管理服務并不收取費用,他們只是希望證明有能力做好這種高級工作。譬如,科尼利厄斯·內波斯(Corunelius Nepos)曾解釋道,艾蒂科斯之所以選擇當代理人是為了證明,他不參與國家政治并非因為懶散,而是因為更喜歡其他工作。艾蒂科斯不僅為西塞羅,還為加圖· 霍騰休斯(Cato Hortensius)、奧盧斯· 托爾夸圖斯(Aulus Torquatus)和許多羅馬騎士提供財務管理。Ibid.,18-19.

在羅馬共和國時期(與希臘時期一樣),地產管理人通常是奴隸或者是被解放的奴隸。而發展至羅馬帝國時期,擔任地產管家——至少為當地名流擔任地產管家——是更尊貴、更體面的工作。譬如,奧里利烏斯 阿庇安(Aurelius Appianus)是公元3世紀羅馬統治期埃及亞歷山大城的議員。Dominic Rathbone, Economic Rationalism and Rural Society in Third- Century a. d. Egypt: The Heroninos Archive and the Appianus Estat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xviii and 44.他擁有多處地產,其中一處地產在遙遠的外部城邦(Arsinoe)。他雇用了一個名叫阿利皮烏斯(Alypios)的全職管家,對其他下級主管發布指示,而這些主管分別負責該處地產的相關具體工作,包括管理農耕、養護地產、監督其他長期工作的工人等。收成和銷售等重要事項的決策權上收由高層級的管理團隊決定。阿利皮烏斯不僅僅管理和監督該處地產,而且他本身還是大片土地的所有者,并且可能是該城邦的議員。非常有趣的是,從歷史資料看,我們并不清楚該城邦的地產管理是否能獲得酬勞。為該地產服務的普通工人可能隸屬于某個村莊,而村莊也是他們管理團隊的所在地,村莊為普通工人支付工資。由于領取工資在當時被認為有失身份,因此高級管家通常會獲取其他形式的回報,如經營管理地產所帶來的更高社會地位與權力。Ibid.,58-87.

羅馬帝國的發展推動了其他類型的土地投資管理,其中公元1世紀埃及歐斯埃(Ousiai)的地產管理令人印象深刻。歐斯埃是羅馬帝國在埃及的地產,由君主、家族以及心腹擁有,還有部分屬于王室夫人或兒童。出租土地、經營糧倉、制作瓶裝酒、生產橄欖油以及出售牲畜為他們帶來可觀的收入。但是,土地所有者居住在羅馬,因此需要把地產托付給行為自律的、善于打理的管家。此處地產的管理并不簡單,有許多小塊土地分布在非常遠的地方,格局紛繁雜亂。這里的管家多數是自由公民,但也有奴隸擔任管家的情況,譬如我們發現,有一位在俄克喜林庫斯(位于上埃及,開羅以南)看管家畜的名叫切林圖斯(Cerinthus)的奴隸就曾擔任管家。盡管歷史記錄并不明確,但是我們可以推斷出這個管家可能是從羅馬派去埃及的,而他被選中很有可能是由于他十分忠誠,而且能力出眾。D ennis P. Kehoe,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on Estates in Roman Egypt during the Early Empire(Bonn: Habelt,1992),16-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句容市| 黄平县| 旬阳县| 清原| 邹城市| 南涧| 舞阳县| 邳州市| 神农架林区| 龙陵县| 历史| 高要市| 威宁| 观塘区| 二连浩特市| 洪湖市| 茌平县| 土默特右旗| 青州市| 汉川市| 西华县| 延寿县| 沿河| 南投县| 柞水县| 简阳市| 尤溪县| 铜川市| 贵州省| 闽侯县| 鸡泽县| 孝感市| 新河县| 铅山县| 兴业县| 泾川县| 海门市| 茶陵县| 三江| 宜都市|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