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你的溝通技能(第四版)
- (英)艾倫·巴克
- 1376字
- 2019-01-03 08:34:10
了解彼此
在上述簡短對話中,你該如何幫助我更加準確地理解你的答案?首先,你可以自問:
“我這樣說會產生什么影響?”
讓我們在這里稍作停頓,并思考這一問題。
我給對方帶來了哪些影響?
若想提高溝通技能,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問這一問題。我們給他人帶來的影響也就是我們向他們所傳遞的信息。道理很簡單,但卻不易學會并記住。與對方所理解的內容相比,我們想要傳遞的信息遠沒有那么重要。甚至只要對方能夠關注我們在做什么(或沒做什么),我們不需要刻意也能產生溝通。
正如保羅·瓦茲拉威克(Paul Watzlawick)所說的那樣:我們無法做到不溝通。
下面讓我們回到之前的交談。我能通過解讀你作答時的情境來猜測你想表達的內容,同理你也可以揣測你的語言及行為會對我產生何種效果,繼而做出相應的調整,使我能更容易地理解你。比如你可以給出更多細節,或者用行動來表明你的意圖。
當然,這一刻,你同樣在關注著我。你注意到了我的語言及動作并對它們的含義進行最佳猜測。
我們之間就這樣產生了微妙的互動,如同跳舞一般:我們默默地關注對方。我們開始模仿彼此的姿勢姿態,聲音變得和諧,連說話的語調、節奏也變得合拍。我們甚至能說出對方想說的話,或是一人說出上半句對方就能接出下半句。
我們之間建立了默契,并發自內心地認為彼此開始相互了解。
建立默契
在形容默契時,我們常用的并非“鐵路”“包裹”和“快遞”這樣的描述,這里說的并非傳遞信息。取而代之的是用音樂語言,你可能會覺著我“在你的波段上”。我會感覺彼此“合拍”,也許有“和聲的感覺”或是“在同唱一首歌”。
這里提到的是一種不同的溝通模式。
多數默契都會自發形成,但也可以人為建立。這時默契不單是一種令人愉悅的行為,還能成為一種溝通技巧。
為了培養建立默契的技巧,我們需要思考自身的如下行為:
■肢體行為;
■聲音行為;
■語言行為。
我們絕對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有句著名的銷售短語叫作“眼球效應”(the eye buys)。若一個人的言談和肢體語言不吻合,人們會相信肢體語言。因此,人為建立默契必須首先要在肢體語言方面展現出熱情、放松及坦率。
音調是第二個重要因素。我們可以調整音高(即語調的高低)、節奏(說話的速度)及音量(說話聲音大小)。若你語速很快且響亮,同時語調升高,聲音聽起來會讓人感覺你很緊張或有壓力。這種緊張情緒會感染他人,使他們同樣感到局促。若你的語調低沉,舒緩柔和,他人便會感到放松。
但建立默契不僅僅是協調肢體語言或語音語調,我們仍需配合對方的言辭,使對方感覺我們在“說他們的語言”。
練習
這是與陌生人建立默契的簡單方法,可在員工食堂、聯誼會、網絡會議或會談上進行嘗試。
■模仿對方肢體動作以創造“鏡像感”。
■提三個問題——但在完成下面兩步之前不應超過三個。
■從你剛了解到的情況中尋找一些亮點來贊揚對方——要婉轉。
■從你剛了解的信息中尋找彼此觀點一致的地方。
■重復上述四個步驟直至交談漸入佳境。
此處向克里斯·戴斯(Chris Dyas)致謝。
大多數人剛開始與陌生人交談時都會有壓力,有時甚至不知說什么。很多人都愿意學習“打破僵局”這項技巧。
關鍵在于減少會面時的緊張感。你可以找到彼此的共同立場,并就這一立場提出問題。不過不能讓對方感到被排斥或是像在接受盤問,因此要避免:
■只談論自己;
■直接詢問對方的情況。
這兩種方式都會使交談變得更緊張,效果跟什么都不做一樣。因此,掌握談話主動權,使對方放輕松,你也會很快放松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