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長壽翁養出來(5)
- 大國醫:長壽有“藥”訣
- 雷雨霖
- 4007字
- 2017-09-26 09:51:22
冬天的膳食切忌黏硬、生冷的食物。冬天人體主要的任務就是貯存陽氣,而生冷、黏硬的食物屬陰,要是吃了,很容易使脾胃受損,不利于陽氣的保存。不過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適當吃些冷食,像是臟腑熱盛上火或者發熱的時候,就可以適當地進食冷食清熱降火。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吃冷食不宜過多、過量,不然會損傷脾胃。
水果和蔬菜很大一部分是性味甘寒的食物,像是白蘿卜、大白菜、雪里紅等。白菜,是“百菜之王”,在過去,老北京人會儲存它,專門等到冬天的時候吃。冬季偏重補陽,補陽的食物大多含熱量偏高,吃了之后體內很容易積熱,常吃會導致肺火旺盛,所以最好選擇一些“甘寒”的食品來中和一下,比如說在進補的熱性食物中添加“心里美”,既清熱又去火。
冬季很多人喜歡吃燉牛肉,牛肉和羊肉都屬于熱性食品,在吃牛羊肉的時候,最好配著豆腐、青菜吃會比較好。燉牛肉的時候,最好加一些白蘿卜。蘿卜味辛甘,性平,有下氣消積化痰的功效,正好和牛肉的“溫燥”中和一下,沒有那么燥熱了,不僅補氣,而且還能幫助消化,一舉兩得。
冬天,是養精蓄銳、休養生息的季節,自然萬物都是如此,別看冬眠的小動物們很懶,這只是表面現象,其實它們在用特別的方式養精蓄銳、貯存能量,這樣才能度過漫長的冬天,等待春暖花開的時候。大自然中不論植物還是動物,都符合這樣的生長規律,這也是人類重要的一條養生原則。
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特點,最好的養生要跟著季節的規律來,所以每個季節養生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只要把握住了其中的規律,以及各個季節的注意事項,那么長壽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多關注養生方面的知識,對身體健康很有益處。掌握了很多養生知識,就可以知道春天吃什么好,夏天吃什么好,秋天吃什么好,還有冬天應該怎么吃。身體出現了小病小痛,自己也知道吃什么,怎樣去調理,很多小病小痛就被遏止了。而我是藥行出身的人,膳食懂一點,醫藥也懂一點,未病先防,每天都健康一點點,一步一步走向長壽。
醫藥不分家,未病先防
想要進鶴年堂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我父親托人把我送過去,但這并不是說有了關系就保準兒能夠進去,還要通過面試和筆試。介紹人把我帶到經理面前,我給經理鞠了一躬,經理仔細地打量我,到現在我還能感受到那時候緊張的心情。后來我聽人家說,原來經理是要看五官端不端正。然后經理備好筆墨紙硯,要我在條案上寫上我自己的姓名、年齡、地址,也是后來才知道原來是想看看我字寫得怎么樣。
到這里,面試還沒完呢,經理問我讀過什么書?我把讀過的書一本一本列舉出來。開蒙三小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也讀過《弟子規》《名賢集》《千家詩》《六言雜字》《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我讀了半本,還讀過“尺牘”。聽到我讀過“尺牘”,經理還挺意外的,問我怎么讀起“尺牘”來了,“因為我要給老家寫信。”經理繼續問:“你給父母寫信抬頭結尾怎么寫呀?”我說:“開頭就是‘父母親二位大人尊前敬稟者,兒雨霖叩稟’。”經理哈哈一笑,說:“這小孩行呀,還會寫信呢!”然后就讓我回去聽信兒,過兩天就來信說錄取我了。
在鶴年堂,學了不少的中醫藥知識。我是鶴年堂第105名弟子,盧經理負責給我們培訓,要我們讀藥書、寫字,提高文化水平,并給了我們三本書:《藥性賦》《四百味》《湯頭歌》,三年學徒期間這些書得背下來,光看不行,得念出來,掌柜也要求我們要有瑯瑯的讀書聲,要我們像在學堂或私塾里念書一樣,搖頭晃腦,大聲朗讀。丸藥目錄必須閱讀,熟知分門別類,這是藥店的基礎知識。還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必須熟知牢記。每天晚上都有二三十人的瑯瑯讀書聲,真似一個學校的大教室。經理經常會過來檢查你有沒有認真在念書,會不時地在旁邊督促。
丸藥目錄,又稱北平西鶴年堂參茸醪醴丸散膏丹價目表。這本價目表共有六百多種,分門別類,品名、主治、價格,不要求背誦,因為全背下來太難啦,只要看數十遍記住主要門類,如:風寒門、傷寒門(合并為風寒門)、瘟疫門、暑濕門、燥火門、補益門、脾胃門、眼目門、婦科門、痰嗽門、瘡科門、小兒門、咽喉口齒門、各種藥酒門,等等。多記主治,治什么病的,必須說出主要內容,常用藥品必須要知道價錢。
除了會看會讀之外,掌柜的也很注重我們寫,每天都要交作業,要三行小楷和一篇臨帖,掌柜的給批改,好字畫圈,壞字打叉,還在下面寫批語,進步了的話,掌柜會在下面寫繼續努力,寫不好,他也不會罵你,會在批語里邊鼓勵你。掌柜很負責任,經常會抽查。就是在這三年間,我學到了很基礎的醫理知識,為以后在藥行業繼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自己本人覺得很受益,學徒期滿后,自己選讀什么《黃帝內經》《傷寒論》等醫書,好多師兄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讀不一樣的書,后來從藥行業轉到追求醫學方面的師兄弟也挺多的。藥行的人以藥為主,也要懂醫,因為醫藥是一家,一般人管藥店里的人叫半個大夫。在藥店學習念藥書是自愿的,為的是將來在社會上求生。
我好多師兄都當了大夫,他們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我自己是深有體會,經常看到師兄弟們業余時間在念藥書、醫書。我自己呢,也看了幾本醫書,通過耳聞目睹,也長了許多知識。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那份想學的心,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永無止境的。直到現在我90多歲了,還是堅持不斷學習,學多了又沒有壞處,所謂技多不壓身,何況也算是給自己更多的機會。
1949年調動工作,我跟經理說我要上前面抓藥。當時我的想法是前面抓藥工資高一些。我年輕,手腳快,藥方子抓得很快,又是根據“占字”拿提成,工資跟以前相比,翻了一倍呢。我為什么要說這件事呢,就是想說明學得多,機會也就多了。上前柜給人抓藥,并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給人家抓藥的,得對來抓藥的人負責,只有懂得一定的醫理知識,別人的方子一拿來,心里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有用藥不對的地方,能夠一眼看出來,然后提醒來抓藥的人。假如是任何醫理知識都不懂的人怎么能夠看出來呢,別說一眼了,就算是十眼,也看不出藥方里邊不對的地方,且有些人直接來問病吃藥,不懂醫理的話就不能準確給人家發藥。
不論是學徒時候,還是在丸藥房當丸藥頭的時候,我都利用空閑時間一直看醫書,對醫理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當我向經理毛遂自薦的時候,經理一口就答應下來了。人吶,是藝多不壓身,多學多讀點,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能用上。
我想起我當學徒還沒出師那會兒,年終盤點,要打盤點表,我還沒進鶴年堂那會兒就已經學會打算盤了,是我父親特意找人在家里面點著煤油燈,讓我在燈光下學打算盤,一個冬天就學會了“九歸”,算盤打得倍兒熟。當時學的時候也沒有想過是不是用得上,學了總是對的。知道我會打算盤,掌柜的就讓我上柜房打算盤,師兄們大多挺羨慕我。柜房上仨算盤,一個人念錢數,三個算盤打,就我一個是小徒弟兒,人家都是老先生,每次一打完都是我先報數,我那時候的心情是驕傲的,也由此明白了多學一點總是有用的。
《四百味》是本藥書,名字是四百,實際上有720種藥,主治功效四個字就概括出來了。千金子解毒行水,南百合潤肺止嗽,金銀花清火敗毒……
我讀《六言雜字》,這本書頭一句就是:“自古人生在世,俱秉五行陰陽。”當時我不了解里面的深意,到藥店才知道中醫學講究五行學說。五行學說民間順口說金木水火土,醫學上的順序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臟與五行的關系:肝主木,心主火,脾主土,肺主金,腎主水。我不能說我已經參透了里面的深意,中國五行學說歷來博大精深,又有何人能參透呢?但我以前做學徒時念這些覺得非常有趣,而且五行能跟人體的五臟六腑牽扯上,太神奇了。
念完了藥書,也知道大概藥用了,然后學“認斗子”。拉開藥斗子,里面有一小票,小票上有產地、品名、別名、功用,見到當歸,“當歸補陰而養血”,一味一味地認藥、認斗子(現在的藥斗子里沒小票,以前就是干了活也學到了知識)。一種一種藥和念的藥書上面對照,當歸也分當歸頭、當歸尾,功效不同。至少得認一個月,稀奇古怪的什么都入藥,海里面的海星、海馬、海膽。指甲草籽兒,叫急性子,花打籽兒之后,太陽一曬“啪”就開了,籽兒就蹦出來,所以叫急性子。抽葫蘆就是葫蘆瓢,冬瓜皮、浮小麥這些都入藥。核桃中間的叫分心木,補腎養精止汗,腎虛的人泡水喝,時間長了就有補益作用,很多家里扔的都可入藥。當學徒的時候800多種藥,現在1000多種,又加上200多種新草藥,這些藥都得認識,還得知道別名兒,比如金銀花,也叫忍冬花、二寶花、雙花。
人說,先生,我家里有人感冒了。你必須得問男女年紀、是否有孕,根據這些給人發藥。一種病最少要掌握三種藥,一種人吃了不管事兒還有下一種可以換。我年輕時候抓藥,人問:“我小孩脫肛,”少見,把我問住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道不能瞎說,問閘柜的(柜臺經理),說吃混元丹。一種病三種藥,要是都不管事,再問大閘柜。一般病可以自己發藥,重病就都要推了,對患者要負責任。
具備了這些條件才能去抓藥。先得學,老先生在旁邊看著。過去抓藥是單擺服擱,按方子順序,一味藥一味藥單擺著,一味藥一包,都是單包。藥斗子里有小票,抓藥先把小票擱紙上,再倒藥,順序按方子上寫的。拿過方子,先審方,看有沒有反藥、畏藥、禁藥,方子用“鑒方子”(木頭棍兒)壓著,抓完藥讓大閘柜的檢查,查過蓋戳。一小包一小包包好再包大包,包成一口印。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還做了宣傳,我穿長袍給抓過藥,現在也沒人知道怎么包一口印了。在柜臺里抓藥的好多術語現在也幾乎沒人知道,小包的紙,叫一錢、二錢、三錢、一兩,門票叫官紙,再大叫中聯兒,最大叫四聯兒。瀝藥的藥篦子,也有叫小笊籬兒的,幾服藥給人幾藥篦子。抓鮮藥,紙上得擱蠟紙,免得洇濕了。貴重藥擱紅棉紙,如冬蟲夏草、沉香之類。鶴年堂藥最全。
我正式抓藥3年,年輕愛干活,抓藥經常得狀元,拿了獎金請大伙聽戲看電影。后來工作常調動,但47年的工齡,沒離開過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