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長壽翁養出來(3)
- 大國醫:長壽有“藥”訣
- 雷雨霖
- 4916字
- 2017-09-26 09:51:22
在五行上說春季屬于“木”,這個季節風多,尤其是南方那邊氣候干燥多風,吹來吹去,是干著吹,人體內的水分也就流失了好多出去。也就是說,在春天這個季節,補肝養血是必要的,相對的,也要防著肝火,所以能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又能清熱解毒的食品也是我們身體所需要的必需品。
我也不賣關子了,這道作用很大的菜就是豆芽。中醫認為經常食用綠豆芽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等,所以綠豆芽就成為人們飯桌上經常見的菜,多吃可以祛痰、祛火、除濕熱等,也可以起到清腸胃、潔牙齒的作用。我們鶴年堂以前經常炒給我們當作菜來吃,綠豆芽有多種做法,涼拌、清炒都行。
小小的豆芽原來還有這么多功效,首先它有清肝火的作用。春季肝火大,平時脾氣大的人,可以適當多吃些綠豆芽。其次,它也有生發陽氣的作用。春季萬物復蘇,整體呈現陽氣勃發的狀態,而豆芽主生發,所以,在春季吃綠豆芽,有利于身體陽氣的生發。
養生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整體概念,吃的方面我們注意了,也還要注意心情的調和。保持心情愉快、舒暢,只有使自己的情志與春季萬物生發之氣相和諧,人體的肝氣才會調和暢達,使周身氣血充足和暢,五臟平和,利于養生長壽。
清涼一夏,荷葉有妙用
現在好多人做荷葉粥做得都不對!
電視節目上經常有美食節目,別的美食我不敢說做得對不對,但是有一次看到電視上做荷葉粥,直接把荷葉切成絲放進鍋里跟粥一起煮,這是不對的。荷葉粥的做法當然是我在鶴年堂學的,應該說我現在會的養生菜式很多都是從鶴年堂學來的。我個人認為鶴年堂很多養生菜很合理,也不是空口無憑說的,我和我師兄們就是一直這樣吃過來的。每年大夏天,都會給職工熬點荷葉粥。離開鶴年堂之后回想以前,覺得鶴年堂其實一直替我們職工想著養生。
清晨,廚房里那些人早早起床去菜市場買菜,鶴年堂人多,飯菜分量也要多一些,去外面采購總要兩個人以上,外加一輛小推車。不過后來經過商量,還是跟合作的商販說送過來,這樣也免去了奔波,就可以多花些時間來做菜。
廚房重地大約有十幾個人,包括勤雜工。勤雜工管卸護窗板、擦地、掃院子,夜里打更也在勤雜工職務范圍之內,鶴年堂對防火的警惕性很高,兩個人打更,一人前半夜,一人后半夜,三更時打梆子三聲,還有兩只大黃狗跟著他前后跑。老周案上手藝也是不容小覷,饅頭烙餅抻面都不錯。廚房掌勺人是楊德林,外號叫楊麻子,手藝很好,一般的菜都做得快,而且很好吃。楊麻子這人好,到了哪個季節,就根據季節的特點變著花樣給我們做好吃的。
于是,我們有幸吃到正宗美味健康的荷葉粥了。荷葉是好東西來著,中醫學認為,荷葉性味苦澀,有生津止渴、清暑利濕、涼血止血等功效,而且有清心火、平肝火、瀉脾火、降肺火等作用。看了功效,而且根據荷葉的生長季節,不用深想就知道荷葉適合在夏天吃。
從中醫理論來講,夏天屬火,這個季節是自然萬物生長最為旺盛的時候,相應的也是身體陽氣聚集最為旺盛的時候,而陽氣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人們往往在夏天時一味追求涼意,殊不知這樣做會傷了體內的陽氣,寒邪就趁機入侵,身體受到耗損。
我們知道夏天炎熱,出汗是家常便飯,而中醫認為汗液是津液所化,與血液、唾液又是同一個源頭,有“血汗同源”之說。因此,夏天也要補充因為炎熱而從身體溜掉的“氣血”,補氣血,那就又從調元氣說起了。
鶴年堂以前就有一個硬木冰箱,放在店堂后院第一個小四合院里的西南角,很大,有兩個屜,下面擱著天然冰,上頭則擱著鮮藥,我們有時候也在這兒冰鎮點東西,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喜歡冰鎮點荷葉露之類解暑的飲料。鶴年堂的冰箱里邊總有鮮荷葉、鮮蘆根、鮮茅根、鮮枇杷葉等,鮮藥都是從藥農那里買來的,一買就買很多,總是把冰箱塞得滿滿當當,不用擔心會過期,因為冰柜里的東西是一天清,第二天都要換新的,藥農每天都會送過來,這樣才能保證新鮮度,也保證了藥效。
那時候的冰柜也不像現在的冰箱,冰也需要從別處買來,送冰的人一大桶一大桶地送到鶴年堂來,冰柜幾乎每天都要重新換冰。
楊師傅經常給我們做荷葉粥,煮好之后放涼了吃,吃了之后讓你在炎炎夏日不受暑氣的侵襲。我有時候會到廚房看看,也經常跟楊師傅嘮嘮嗑。有一次我過去,正好看見他在做荷葉粥,以前吃著很好吃,現在終于有機會看到如何做的步驟,就停下來觀看一會兒。
他也是用白米放進水里熬粥,熬得有些黏糊的時候,把火關了,掀起鍋蓋,拿起一張洗干凈了的荷葉,往粥里邊鋪上,干荷葉沒有這么大力量,必須得鮮荷葉。然后再把鍋蓋蓋回去,讓它燜在鍋里慢慢降溫,差不多半小時就行,如果不想喝燙的,想要喝溫度適中的荷葉粥,也可以再多燜會兒。
時間到了,掀開鍋蓋,清香的味道撲鼻而來,讓人忍不住想要拿起勺子舀一大碗吃起來。楊師傅把鋪在粥上的荷葉快速拿下來,一層綠色映入了眼簾,令人舒暢。這絕對沒有添加任何色素,純天然的,荷葉里頭所蘊含的力量都讓粥給拔出來了。
喝粥之前要先稍微攪拌攪拌,剛才的深綠色,在整鍋粥里變成了淡綠色,拿起勺子舀一口,吃在嘴里頭,清香的味道就在嘴里蔓延開來,清涼爽口,如果要形容這味道的話,我覺得有點像龍井茶的味道。有些人比較喜歡吃甜食,可以擱一勺白糖,那簡直是人間美食。夏天喝這粥正合適,解暑是一直就在說的功效,除了這個,老年人也可以多吃一些,起到降低血壓和血脂的功效。
后來我也就跟著楊師傅學了這一手,不僅這一道美食,還有其他很多美食我都是在這個廚房重地學的,可謂分量不一般。
每年一到夏天,鶴年堂會購進大量的西瓜,給職工祛暑,一車又一車運送進來,陣勢大得很,我們這些小職工有份吃,心里自然就高興了。買這么多西瓜最主要的原因是需要西瓜里的西瓜翠衣,外面的一層硬皮叫青皮,里面接觸瓜瓤的那層叫白衣,我們常說的西瓜翠衣是指中間那層。單買西瓜翠衣比買整個西瓜都貴,還不如買整個西瓜,同時也可以給職工帶來一些福利。
西瓜是夏天常吃的水果。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吃完含有大量水分的西瓜瓤之后,大都會把西瓜皮丟了。俗話說:“十斤西瓜三斤皮”,西瓜皮直接丟了非常可惜,其實瓜皮的清熱解暑功效比西瓜瓤更好。《本草綱目》中記載:瓜皮味甘、性涼、無毒,常用來治療口干口渴、咽喉干燥疼痛、瘡瘍紅腫。中醫把西瓜皮稱為“西瓜翠衣”,用于清熱消暑、生津止渴。它不像瓜瓤那樣含有非常多的糖分,所以適合各類人群食用。
咱們在家就可以儲存一些西瓜翠衣。每一次吃完西瓜就把西瓜皮留下,先清洗一遍,然后用小刀慢慢地把中間那部分給剔出來,這樣西瓜翠衣就出來了,家庭中西瓜翠衣有許多種做法。
做成菜肴是一種常見的做法,一般把西瓜翠衣切成條炒著吃,放適量的油和適量的鹽,進行適當的炒制,炒出來的西瓜翠衣爽口美味。
我平時在家也會做西瓜翠衣湯,用西瓜翠衣作為主料,然后放些排骨進去燉湯,這個排骨西瓜翠衣湯就有很好的消暑解熱效果。
就在前不久,我孫子買了榨汁機,我感嘆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進步,以前生活中的種種不便,現在用很小的機器就能解決,生活真的是越來越輕松,有了榨汁機做消暑飲料就簡單了許多。孫子教我把切好的西瓜翠衣放進去開動機器,一杯上好的消暑飲料就端上桌了,真是方便。
夏天天氣熱,很多地方不是一般的熱,所以防暑成了我們日常養生不能缺少的一件事情。其中,飲食消暑是最健康最科學的,我上面介紹的荷葉粥和西瓜翠衣都是很好的消暑食品,還非常便宜,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物美價廉”,這些小東西別看不值錢,用處大著哩。
每個季節如何養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吃上面也不一樣。春天過去了,夏天來了,吃什么也要變上一變,根據季節變化來順應自然養生,健康長壽便不成問題。如果你偏不接受這個自然規律,硬要跟大自然“擰”著干,受苦受累的只能是自己。因為“人”不管有多大本事,一樣無法掙脫自然的束縛,與其“逞英雄”,不如跟著自然的腳步來。
夏天飲食跟上去了,心理健康也必須跟上才行。因為天氣的原因,很多人在夏天很容易煩躁,現在是有空調了,可以解決因為炎熱帶來的一些問題,但我覺得空調也不是萬能的。在驕陽似火的日子里,煩躁就潛伏在深處,一不小心就被釋放出來了,心情煩躁就是“亂”,就是“逆”,就會使“神志”受傷。而且你不能總待在家里或是辦公室里,更何況空調吹多了,對身體也不大好。所以,心情方面還是要學會自我調節。
夏天的時候不妨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喜歡運動的就適當運動,只不過運動量不宜過大,如果過于劇烈,則會出大量的汗,本來夏天就喜歡出汗,再加上因為過量運動出汗,會多損傷心陰。喜歡畫畫唱歌或是其他的事情,也放寬心去做,心情好的時候可以做,心情不好的時候更要做,這可以轉移負面情緒。要讓我選擇的話,我會選擇唱戲,這可是我從小時候就種下的愛好呀,老了也改不了。
我以前聽過一句話:“一份愉快的心情勝過十劑良藥。”我覺得特別有道理,尤其對想要養生的人來說,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盡量不大悲大喜,否則會“火上澆油”。心靜自然涼,這樣養生才是最好的狀態。當一個人身體達到平衡點的時候,才是最健康的,這就是最高境界的“治未病”。
多事之秋更要“全副武裝”
農歷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節這一天,我們放假了。難得放假,我卻起了個大早,師兄師弟們也起了個大早,幫著廚房準備大擺桌,說話聲、笑鬧聲、腳步聲等充滿了整個鶴年堂,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我家離鶴年堂不是特別遠,但是如果我回去,就很奔波,通常情況下,我選擇留在鶴年堂里跟我的師兄弟們一起過。我已經很多年沒回家過中秋節了,以前當學徒的時候,鶴年堂有規定,學徒不滿三年基本上沒有休假,節假日也不能回家,三年之后就是個人自由了。那些離家比較近的師兄弟們一般會選擇回家過中秋節。
中秋節是鶴年堂要過的一個大節,農村也特別重視這個節日,秋收已經接近尾聲,一年辛勤勞動,過一個豐收年,要好好吃一頓來過節。鶴年堂按照慣例,過節職工放假一天,吃大擺桌,每人兩塊“自來紅”月餅,盧經理、二經理和三經理在柜房前廊子下放上桌子喝果子酒賞月,好愜意的生活。
我在丸藥房學習工作了3年之后就當上了丸藥頭,跟著師兄學,每個工種都要學會,只有通過親身實踐這條路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并能全面掌握工作的情況,這一年我19歲。剛當上丸藥頭,不免會比較操心一些,趕上放假了,我也沒回家,有時候也會去丸藥房隨便轉轉看看。中秋節這天,我洗漱完畢先去丸藥房轉悠了一圈回來,經過廚房,好些師兄師弟們在那里包餃子。
“雨霖,我們剛好在包餃子,你也過來一起包,順便嘮嘮嗑。”師兄翟鹿廣熱情地招呼我過去。
“那正好,平時沒什么時間,今天剛好放假。可以好好說說了。”平時雖然一直住在一起,也一起工作,在同一個屋檐下,說話機會是有的,但是有時候興頭上來了,也不得不打住,不然會影響工作。我先洗了手,拉了把椅子坐下,做好包餃子的架勢。
我問:“我們包什么餡的餃子呀?”我看裝在大盆里的餡料,白色伴有透明的菜跟肉碎攪拌在一起。
師兄說:“又是冬瓜餃子是也。”
每一年我們都要吃幾次冬瓜餃子,尤其在秋季,冬瓜非常成熟,從外面買進一大車,我當學徒那會兒,和其他學徒幾個人一起掏冬瓜籽,片冬瓜皮,然后交給斗房晾曬,做成藥入庫,基本上夠一年銷售,可想而知這工作量是多么大了。剩下的冬瓜肉就煮湯或者是炒菜,有多種做法,而我們鶴年堂常用的做法就是把冬瓜先蒸一下,蒸熟之后跟剁過的肉一起攪拌,作為包子餡或者是餃子餡。
跟夏天吃西瓜一樣,藥店就要冬瓜皮和冬瓜籽入藥,冬瓜肉剩下來,有口福的是我們。而且秋天吃冬瓜特別好,也養生。
秋天到了,氣候干燥到不行,還是得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冬瓜是個好選擇,包餃子更是新鮮,平時藥店不怎么包餃子,少吃的東西,一包大家都挺愛吃。藥店里吃餃子的確是少,因為吃餃子就要包餃子,包餃子就要弄餃子餡和餃子皮,況且藥店這么多人,包起來也費時,非常費時,但藥店里這么多人也得吃,而且冬瓜肉不吃也浪費,就包餃子,各部門都要出一些人來包餃子。
秋天氣候干燥,而人的肺部則“喜濕惡燥”,肺部又通過鼻與外界相通,因此,肺很容易就被秋燥所傷,出現口干、咽干、干咳以及氣息急促等癥狀。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此時不加以保護的話,很容易傷陰,進而導致陰虛,給病邪可乘之機。而且,從養生的角度來講,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須注意對肺部的潤養,從飲食方面入手則是簡單又健康的一種方式。前面我說的冬瓜便是很好的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