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建文帝:六百年生死兩茫茫
- 怪哉(第3期)
- 往來社
- 5510字
- 2017-09-19 13:02:54
文/劉見華
六百年來,明建文帝的下落,始終沒有定論,成為明史第一疑案。他似乎是自焚而死,但卻連大明史官們都不太相信他真的死了,說他僥幸脫逃了,卻又沒有確切的下落,在中國南方的任何一省,都能找到他的疑似蹤跡,浙江、福建、南、貴州、廣西、四川……唯一比較相似的是,他“出現”在各個地方的面目,大多是僧人。而真相,也許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1402年7月13日,大明王朝南京故宮里,建文帝朱允炆神色凄惶地推開奉先殿左側的密室。自從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十多年來,這間密室就再沒打開過,昏暗中透著令人窒息的霉味。但朱元璋在這里留下了一樁皇室絕密,他臨終時說,后世子孫若有大難時,可打開這個密室的一個紅色匣子。
匣子里裝著三張度牒,分別寫著“應文”、“應能”、“應賢”,里面還有袈裟、僧帽、僧鞋、剃刀,以及銀元寶十錠。顯然,曾經做過和尚的朱元璋,給子孫留的逃難之路,也是化身和尚。但吊詭的是,朱元璋還給出了很具體的逃亡路線,寫在第一張“應文”度牒上:“應文從鬼門出,其余人等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時分在神樂觀西房會合。”
如此詳盡,仿佛朱元璋親見朱允炆此刻的結局。更為吊詭的是,朱允炆身邊,正好有誓死追隨的大臣,分別是楊應能、葉希賢,那名為應能、應賢的兩張度牒,仿佛就是朱元璋在二十年前早為他們兩人準備的。
【陰溝出逃?】
朱允炆這個結局,記載于明人筆記《致身錄》中。當時,侍從程濟立即為建文帝剃去頭發,換上袈裟、僧帽、僧鞋,建文帝就成了和尚應文。楊應能、葉希賢也一起剃度改裝隨從。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嫡長孫,和父親朱標一樣柔弱溫和。朱標早逝,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儲君后,曾不無得意地說:“我安排你的幾個叔叔為你守護邊界,站崗放哨,你就可以在家里安心做皇帝了。”
那幾個叔叔,正是朱棣等幾個,鎮守邊塞的親王,特別是朱棣,雄才大略酷似朱元璋,并且手握30萬重兵。
聽完這話,朱允炆卻沒有笑,他一反以往的附和,抬起頭說:“外敵入侵,由叔叔們來對付,如果叔叔們要有異心,我怎么對付他們呢?”
一生精于政治算計的朱元璋,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一時竟然無語以對,然后說了一句朱允炆想不到的話:“你的意思呢?”
或許就是從那以后,朱元璋有了為朱允炆預留后路的準備。
南京,應天府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歷時21年,修建了35公里長的城墻,使它成為世界第一大城垣。中央衙門都在城內中央的皇城內,皇城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2公里。皇城內還有宮城,俗稱紫禁城,是百官上朝和帝后居住的地方。與后來北京的故宮一樣,紫禁城前為三大殿,殿后是后宮。
南京城下留有特別寬大的陰溝,高一丈二尺,將近4米;寬八尺,約2.6米,不下雨時,是沒水的旱洞,足以行走一人一馬。這陰溝連通著紫禁城與南京城外,本就是朱元璋考慮有一天大禍臨頭時潛出城外所用。
【“此事國史無考”】
然后,外面的人看到,宮里了燃起了熊熊大火,等到皇叔朱棣的兵殺進宮里時,只看到幾具焦尸,他們不能確定,那是不是建文帝。從那以后,這個年輕皇帝的最后下落,便成了一個謎,直到今天。
《致身錄》里說,朱允炆等9人,從陰溝出城后,從神樂觀乘船到了太平門,從此開始了流亡生涯。建文帝交代,今后互相以師弟稱呼,不必拘泥君臣之禮。兵部侍郎廖平建議,隨從不必多,更不可多,挑選沒有家室之累又有膂力的五人就足夠,其余的人遠遠地跟著,作為支援。當場決定楊應能、葉希賢稱為比丘,程濟稱為道人,這三人左右不離建文帝。
不過,按照《明太宗實錄》的說法,建文帝卻是死了。覺得沒臉見燕王,就舉火燒了皇宮自焚。燕王在進城時,看到皇宮起火,急忙派太監去救火,但已經來不及了。太監從火中把建文帝的尸體拖出來,燕王跪在尸體旁,哭著說,你為啥這么癡呆呢?我來就是為了清除你身邊的小人,你怎么不明白呢?于是將之禮葬,并罷朝三日。
但后人普遍認為,朱棣或有篡改史跡的行徑,因此這本明太宗實錄的確切性很值得懷疑,并且以天子禮葬的建文墓,后人也一直找不到。
三百年后,清代張廷玉主編的《明史》記載:“……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這第二句的話意思是說,朱允炆死于宮中大火,并且尸體在火堆中被找到了,八天后下葬。
在短短五十多個字中,便有三個相互矛盾的說法:一、不知所終;二、焚死;三、由地道出亡。
無疑,編者并不確定建文帝的真實結局。實際上,這個事從明代開始就是樁懸案。史載,明代萬歷帝和張居正曾談及建文帝出亡事,張居正的回答是“此事國史無考。”
【鄭和下西洋】
《致身錄》里接著說,朱允炆一行第一站來到了吳江縣的史彬家中。八月十六日,建文帝與兩位比丘、一位道人同行,其余人等星散。十月,來到襄陽的廖平家。得知朱棣派出的跟蹤也已經到了附近,大家商議后就決定前往云南。
無論此說法是否確切,與此同時,朱棣漫長的尋訪開始了。他顯然不相信朱允炆已死。一種最為常見的說法是,鄭和下西洋其實和建文帝有關。
按照大明朝廷的官方表述,下西洋是“揚我天朝國威,讓四方蠻夷歸服”。但《明史·鄭和傳》卻說,“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朱棣懷疑建文帝跑到了海外,所以派鄭和去尋找這個廢帝的下落。
在明朝遺民查繼佐所著、成書于清康熙年間的《罪惟錄》中,則有更驚人的記載:鄭和在福州的雪峰寺碰到過建文帝,建文帝勸鄭和造反,推翻明成祖的政權。鄭和跪拜建文帝,哭著說“我不能這樣做”。
如此說來,朱允炆應該落腳在福建,但實際上,后來南方各省幾乎都聲稱發現了朱允炆的最后落腳處,浙江、福建、云南、貴州、廣西、四川……
還是《致身錄》的說法最為奇詭,稱朱棣派了大臣胡濙前往西南地區,打著探尋道教宗師張三豐的幌子,其實是為了偵查建文帝的下落。消息傳來,建文帝決定遁跡深山。
后來,朱棣又派工部尚書嚴震以出使安南的名義,至云南秘密探訪建文帝的蹤跡。某一天,嚴震偶然在路上遇到建文帝,兩人相對而泣。建文帝問他:你準備怎么處置我?嚴震回答:皇上請便,臣自有辦法。夜間,嚴震自縊于驛站。建文帝見蹤跡暴露,再次躲進白龍山。
【流落西南四十秋】
長期的野外生活,使建文帝身心疲憊,顏色憔悴,面容枯槁。到了夏天,又患上痢疾,但因害怕被發現,不敢出山覓食、求醫,狼狽到了極點。這時史彬等三人趕來,境況頓時改善。幾天后,三人離別,抱頭痛哭一場。建文帝交代,今后不必再來,一則道路艱險,二則各地關口盤查嚴密。
永樂十年三四月間,一直隨從建文帝的楊應能、葉希賢相繼病逝,建文帝收了一名弟子,賜名“應慧”。永樂十四年六月,建文帝足疾發作,程濟進城覓藥,才得痊愈。此后幾年,建文帝奔走于云南、貴州、四川之間。永樂十八年十月,在程濟的陪同下,建文帝登上了峨眉山,賦詩一首,其中兩句為:“登高不待東翹首,但見云從故國飛。”流露了他此時此地思念故國的復雜心情。
永樂二十二年二月,建文帝東行。十月,在旅店遇到史彬。史彬關切地問起道路起居,建文帝說:“近來勉強吃了點飯,精神還不錯。”于是一同回到吳江史彬的家中。這時史彬的叔祖史弘從嘉興趕來,在客堂見到老和尚,問史彬:大師從何而來?史彬不答。史弘把史彬拉出,說:此建文皇帝也。
史彬矢口否認,史弘說,我曾在東宮見到過皇帝本人,史彬只得如實相告。史弘頓首后,哭泣著詢問近況。建文帝說:“賴各位從亡者給我衣食,得以周旋于險阻之間。二十年來,戰戰兢兢,今日想來,可以終老了吧!”隨后在史弘的陪同下,游覽天臺山,還到了寧波。
匆匆幾十年過去了,大明朝皇帝已經換了好幾個。政治環境的變換,是建文帝覺得再現真身的時候了。公元1430年,正在廣西的建文帝對程濟說,我決意東行。
建文帝有文才,流亡中經常詩興大發而賦詩,最著名的一首就是:
流落西南四十秋,蕭蕭白發已盈頭。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云氣散,朝元閣上雨聲收。
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
【“十必無”】
巧得很,同寓所的一名和尚,竊得建文帝的詩稿,跑到思恩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境內)知州岑瑛那里,大言不慚地說,我就是建文皇帝!岑瑛大為驚駭,馬上報告藩司。藩司下令把和尚與建文帝一并逮捕,飛章報告朝廷。當朝皇帝下詔:押解回北京。皇帝命御史在宮廷中審訊,那和尚稱:年九十余,且死,想葬于祖父陵墓旁。
御史說:建文君生于洪武十年,現在是正統五年,當六十四歲,何得九十歲?后來查實得知,這和尚名叫楊應祥,鈞州人。報告皇帝后,和尚被判處死刑,下錦衣衛監獄關押。
真的建文帝此時把實情告訴了御史,御史秘密上報皇帝,皇帝派曾經服侍過建文帝的老太監吳亮探望虛實。建文帝見到吳亮,脫口而出:你難道不是吳亮?吳亮說:不是。建文帝糾正道:“我有一天在便殿就餐,吃小鵝肉,一片肉掉到地上,你手里拿著壺,趴在地上把它吃掉了。還說不是你!”
吳亮伏地大哭。他知道建文帝左腳趾有黑子,查看后果然,想不到幾十年后能夠見面,痛哭流涕,不能仰視。于是,皇帝下令把建文帝迎入宮中西內養老,宮中人都叫他“老佛”。壽終正寢后,葬于西山,不加封土不樹碑。因為很難給他一個名分,所以成為一座無名墓。
這個故事如此完整,說的有鼻子有眼。但大學者錢謙益說它“十必無”,胡適評價“這完全是小說口吻,全無史料價值。”不僅那些不讀書的人,被它迷惑,連一些名士,明明知道它是假的,也因為可憐建文帝,而認同它。
【漠北密談】
不過,胡濙尋訪朱允炆一事,大體是真的。這個人是朱棣的密使,本是建文朝的進士。朱棣當了皇帝后,胡濙投靠了朱棣,被調任為戶科給事中,財政部下一名七品小吏。
然而,這個官職不過是掩護。據《明史》記載,胡濙于永樂五年(1407)受命以普查全國寺院度牒、尋訪仙人張三豐為掩護,密訪建文帝。而后,他在西北、西南與湖、湘一帶探尋了整整十年。
這十年中,連母親去世時,胡濙要求回去守孝都得不到允許,被強制“奪情”。直到永樂十四年,整整十年,胡濙一無所獲。回朝后,朱棣提拔其為禮部左侍郎。胡濙從七品一躍為二品,算是對十年辛勞的補償。
過了三年,胡濙又領命重新出去查找,范圍是江浙、湖湘。這一去又是幾年,直到永樂二十一年才星夜急馳趕回京城。他到京城時,朱棣正北征阿魯臺蒙古,駐軍宣府,離京城有四百里。胡濙又急忙趕到宣府,成祖已經休息,“聞濙至,急起召入”(聽說胡濙到來,馬上召見)。
當晚,兩人交談了幾個小時,“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釋”。也就是說,他們兩個單獨密談到后半夜,而朱棣從此打消了疑慮。他們到底談了些什么?可以肯定,胡濙的任務完成得非常完美,因為自此之后,他一直受到重用,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太師。
【郊外有尼】
若此說屬實,則胡濙最終已經尋訪到了建文帝的下落,或者建文帝此時已死,或者是處于一種讓朱棣絕對安心的狀態,也就是再無可能威脅到他的皇位。此間,最離奇的一種解釋是,朱允炆男扮女裝,以尼姑身份生存于世。而這一說法的推斷根據,竟是自唐以來流傳至今的神秘歌訣“推背圖”,它號稱“中華預言第一奇書”。
傳說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當時兩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風和袁天罡編寫的。李淳風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沒想到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泄,還是回去休息吧”,因此這本預言奇書得名《推背圖》。
《推背圖》共有六十幅圖像,每一幅圖像下面附有讖語和“頌曰”律詩一首,預言了從唐開始一直到未來世界大同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主要事件。
其中,《推背圖》的第二十八像,被解釋為暗示了朱允炆的下落。其文辭是:
草頭火腳 宮闕灰飛
家中有鳥 郊外有尼
頌曰:
羽滿高飛日 爭妍有李花
真龍游四海 方外是吾家
草頭火腳是個“燕”字,這句意思是說燕王攻入南京,南京皇宮內燃起了沖天大火,最后化為灰燼。
“家中有鳥,郊外有尼”,意思就是家中進來了一只燕子,郊外出現了一個尼姑,也就是意即燕王攻下南京,進入了皇宮,而在此之前,建文帝早已剃須改容,以尼姑身份流落江湖。這種說法認為,朱允炆出逃時只有25歲,長得很秀氣,男扮女裝應該不難。
于是,最終結局就是“真龍游四海 方外是吾家”。而正因為他化身為尼,朱棣在得知真相后,才如釋重負,不再追究建文,朱允炆得以善終。
【里貝里是建文帝后裔?】
其實,清朝中期以后,關于建文帝自焚死亡的說法,因為疑點重重,漸漸沒人再信;出逃雖然大致可斷定,但關于出逃后的情況又有許多附會、偽作。《致身錄》之后,民間關于建文帝的傳說越來越多,幾乎到處都有建文帝的行蹤,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五十多種說法。
甚至,有消息稱,遠在法國的球星里貝里,也宣稱是建文帝的后人,因為“他的家族一直流傳著祖宗曾經做過和尚、乞丐的故事”。
并且,據說里貝里的祖宗有一位是當了皇帝不久后,被親人奪位而逃亡到波斯,后來來到了法國,家中至今保存著一些不知名的中國文物,而且極像是中國古代皇宮的用品。
2010年,中國明史學會在南京主辦了一場“明建文帝蹤跡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大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日本關西學院、臺灣東海大學、東吳大學、臺灣師范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研究機構的學者,江蘇、福建、四川、貴州、山東、湖南等各處與建文蹤跡傳說有關的地方文化旅游工作者,一些傳說是建文帝后裔的家族成員,共50余人出席了會議。
與會人員組成有些“奇特”,一半是來自國內外的著名學者,一半是野史愛好者和自稱建文帝的后人。這種學術界與民間傳說研究者共同參與的研討會,還是頭一次舉辦。
在這次會議上,建文帝又多出了幾個遺蹤。一些被認為是建文帝的后代提出了建文帝改姓何并隱居湖南湘潭,或改姓讓居于山東,或改姓黃居于福建等觀點,而另一些研究者則新提出了建文帝的最終隱居地點,諸如福建寧德上金貝村、貴州安順、四川達縣中山寺、青海瞿曇寺……
這是一個處處有蹤跡的人,或許,真相仍沉默在歷史深處。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刻字劍氣長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