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本胎教研究情況
在日本,胎教學說和人們的經驗結合在一起,以各種方式傳了下來,直到西方醫學進入日本,因尚未及時重新研究“胎教”的真正意義,才一度被誤解成“胎教是迷信”。
但近20年來,隨著日本經濟和科技的蓬勃發展,借助于現代先進的技術與設備,一些醫學專家及教育學專家,從胎兒醫學、教育心理學和超前教育學等幾方面,重新弄清楚了胎教的科學根據和施教方法,因而成為世界上在學術領域中提倡胎教最為熱烈的國家。
首先,日本的醫學專家,以胎兒鏡直接觸碰胎兒手腳等的刺激方法,觀察和記錄胎兒的聽覺、視覺與觸覺反應,證明了5個月以后的正常胎兒,可以聽到外面傳入子宮內的聲音,并可見到外面透入子宮內的光線,以及經羊膜鏡直接進入子宮內的光照會引起胎兒閉眼的動作。
英才造就工程是日本科學家阿部順一主持的項目。他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科研,得出“后代的智力明顯受到胎兒期間各種因素的影響”的結論,并對127名孕婦進行了科學的胎教指導,內容包括按他的規定進行體格鍛煉、欣賞音樂、閱讀書籍、排演短劇、互相交談等,實驗結果是令人興奮的。
(5)俄羅斯胎教發展情況
俄羅斯人歷來是十分關注胎兒教育問題的,歷史上曾經涌現過不少著名的兒童教育家,俄羅斯民間的育兒經驗也十分豐富。他們的孕婦常唱優美的俄羅斯民歌給胎兒聽,參加歡快活潑的民間音樂會、舞會,有教養的孕婦總會去音樂廳聽優美的音樂演奏,去藝術博物館看名畫,在家讀精美的小說、散文,這使得不少俄羅斯孩子具有較高的藝術素質,無論在音樂、繪畫、體操、舞蹈、文學等方面都表現出相當高的天賦,從而使這個民族在藝術上顯得得天獨厚。
◎胎教與環境
孕媽媽應該每天都學習一些關于胎教的知識和方法。胎教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是使胎兒在優良的環境中,即“優境養胎”。胎兒所生活的環境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母親的身體是胎兒生活的內環境;而母親生活的環境,包括父親的生活環境和父親的影響,是胎兒生活的外環境。
母親的身體健康,能使胎兒生活在良好的環境中。母親有豐富的營養供應,按時作息,經常進行有益的運動等等,都會使胎兒生活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這為胎兒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母親的修養、興趣、愛好、職業,以及母親與父親的融洽關系,都能影響胎兒生存的外環境。高尚的情趣、豁達的心胸、成功的事業、豐富的生活、幸福的愛情,都會使胎兒的外環境穩定,胎兒在子宮內就會感到幸福。知道這些最基本的方面,孕媽媽就可以每天根據自己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胎教方法了。
◎本周特別提醒:孕媽媽感冒怎么辦
如果孕媽媽感冒了,但不發熱,或發熱時體溫不超過38℃,可增加飲水,補充維生素C,充分休息,感冒癥狀就可得到緩解。如果孕媽媽有咳嗽等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一些不會對胎兒產生影響的藥。
如果孕媽媽體溫達到39℃以上,且持續3天以上,可分以下兩種情況來處理。
第一種情況:如果孕媽媽感冒的時間是處在排卵以后2周內,用藥就可能對胎兒沒有影響。
第二種情況:如果感冒的孕婦處在排卵以后2周以上,這一時期,胎兒的中樞神經已開始發育,孕婦高熱39℃如持續3天以上,就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就需要與醫生、家人共同商討是否繼續本次懷孕。如果孕婦在懷孕3~8周之后患上感冒,并伴有高熱,就對胎兒的影響較大。病毒可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有可能造成胎兒先天性心臟病、兔唇、腦積水、無腦和小頭畸形等。感冒造成的高熱和代謝紊亂產生的毒素會刺激子宮收縮,造成流產,新生兒的死亡率也會因此增高。
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安全有效的抗感冒藥物進行治療,自己千萬不可隨意服藥,以免對母體和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孕婦周記
懷孕第3周 受精卵在這一周“著床”
在本周,孕媽媽的身體內進行著一場變革,受精卵在這周著床,經過幾次的分裂后,胎寶寶的細胞就依靠卵子里的營養開始不斷生成。
從精子進入母體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即孕卵)的那一刻開始,就意味著一個新生命的萌芽與生長。
在懷孕的整個過程中,胎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完全依賴母親而生存。母親的子宮是他溫暖舒適的小宮殿,在這里,胎寶寶既可以不受外界干擾而得到一定的保護,又可以通過臍帶源源不斷地從母體吸取營養,并以驚人的速度生長發育,其過程奇妙而復雜。
(一)媽咪寶貝變化
◎胎寶貝:只有像針頭那般大小
受精是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過程,這一過程表現為成熟卵子由卵巢排出后,經輸卵管傘部到達壺腹部,此時如有精子進入體內,通過子宮頸和子宮,到達輸卵管與卵子相遇并結合成一個新的細胞——孕卵(受精卵),這一過程稱為受精。受精卵即合子,受精后還要經過3~4天的“蜜月”旅行才能從輸卵管到達子宮,在這個過程中由一個細胞分裂成多個細胞,并成為一個總體積不變的實心細胞團,稱為桑胚體。此時的子宮內膜在雌激素與孕激素的作用下,經過精心布置,像一個溫暖舒適的宮殿。
受精卵經過卵裂后形成人的胚泡,它能分泌一種蛋白分解酶,侵蝕子宮內膜,使受精卵植入其中,這在醫學上叫做“著床”,從此懷胎。
懷孕第3周的時候,孕媽媽體內的胚胎是很小的,只是一小群細胞,但它們生產繁殖得很快,如果借助儀器觀察的話,只有像針頭那般大小,而且這些細胞還根本看不出一個胎兒的模樣,這個時候,胚胎大約0.15毫米長,重1.505微克。
◎孕媽咪:能感到輕微不適及疼痛
在懷孕的第3周,孕媽媽還感覺不到任何變化,因為這時還不到下一次的月經,所以,在懷孕第3周的時候,很少有人會知道自己已經懷孕。子宮大小同懷孕前無異,還是雞蛋般大小。
如果在第3周末期,月經還是遲遲未來,或下體有少量的血水流出,警覺性較高的你,可以到醫院或自行做懷孕尿檢,如果結果是陽性,那么恭喜你了,你已經成功的懷孕了。
有些比較細心的婦女可以說出自己什么時候排卵,她們能感到輕微不適及疼痛,或陰道分泌物增多,受精卵種植到子宮壁上時,有些人會注意到自己少量的出血。
在這一周,如果想從懷孕的癥狀判斷自己是否懷孕,是很困難的。因為這時,乳房不會增大,體形也沒有變化,更不會有晨起不適的惡心現象,這一切將會在以后陸續出現。
(二)營養飲食健康
孕媽媽在懷孕后將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懷孕開始時,一個受精卵的重量大約只有0.5微克,而經過40周的孕育過程后,胎兒的體重將達到3千克左右。就是說,在短短的280天內,從一個受精卵到成熟的胎兒,重量迅速增加,而這巨大的變化,都是從母體吸收了營養的結果。
◎母體與營養
孕媽媽在懷孕期間,胎寶寶的重量約占3千克,胎盤約占0.6千克,羊水約占0.8千克,子宮增大約占0.9千克,乳房增大約占0.8千克,血液增加約占1千克。這樣大幅度的物質積累,全部依靠孕媽媽在懷孕期間的營養補充。同時,隨著胎寶寶的逐漸發育,孕媽媽和胎寶寶自身的能量代謝也在增強。
孕媽媽擔負著兩個人的營養,如果不能及時而均衡地攝取必要的營養素,就會直接影響到自己和胎兒的健康。所以,孕媽媽必須注意孕期的飲食營養。
在未懷孕時,女性每天約消耗1500千卡的能量,而在懷孕后,由于胎兒、胎盤、乳腺等的需要,每天消耗熱量將增加到2700~3000千卡。孕期營養的重要性一方面表現在保障母體的健康,充分的營養供給可以使孕媽媽精力充沛、心情良好,有利于適應懷孕帶來的生理變化和種種不適,還為順利生產、產后哺育和體能恢復做好充分準備。另一方面則表現在對胎寶寶生長發育的影響。
胎兒營養是胎寶寶發育的關鍵,而胎兒營養是依靠胎盤來輸送的,胎兒生長需求的主要能量物質是葡萄糖,其次是氨基酸。胎兒在母體內是一個獨立的機體,其消耗的能量全部來自母親的飲食,母體物質通過血液經胎盤輸送給胎兒,同時將胎兒的代謝產物通過血液送到母體。孕期營養對胎兒發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般發育、腦發育和胎盤發育。
◎胎兒與營養
懷孕期間充分合理的營養將直接影響到胎兒的發育。資料表明,懷孕期間因營養不良造成的流產、早產、死胎、新生兒死亡、畸形等的概率要比營養正常者高得多。
研究結果表明,人類腦細胞的分化和增殖的旺盛時期是在懷孕的最后3個月和出生后1年左右。由于腦組織的發育過程在很多方面是不可逆的,一旦形成將伴隨終生。所以,在懷孕期間一定要保證母體營養,使胎兒的腦發育正常,通過孕婦的合理飲食,促進胎兒的大腦組織的正常發育,為胎兒出生后擁有良好的智力奠定基礎。醫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孕期營養不良對胎兒的腦改良有遏制作用。
孕期營養的重要性還表現在保證胎盤的正常發育。胎盤連接母體與胎兒進行能量提供和廢物排除的通道。胎盤組織不僅被動轉運營養物質,同時進行正常代謝和主動轉運,充足的孕期營養是胎盤正常代謝和發揮功能的前提條件,如果孕期營養不足,胎盤的功能出現障礙,可能導致流產、早產、死胎和低能兒的出生。
每對夫妻及其家庭成員都應該充分認識孕期營養的重要性,要為孕婦提供一個良好的營養計劃,充分合理地為孕婦安排飲食,這是生出健康寶寶的前提,要克服習慣、偏見或者經濟狀況等原因,切莫讓追悔莫及的事情發生。
◎初期的三餐建議
懷孕初期是胎兒細胞分化、器官形成的階段,腦和神經的發育尤為迅速,同時又是母體生理變化的適應期,母體會有嘔吐等早孕反應。因此,這一時期適宜的飲食和營養對孕媽媽的健康和胎兒的發育都至關重要。早期胚胎的發育離不開氨基酸,氨基酸不足會引起胎兒生長緩慢和身體過小,甚至致畸。所以孕媽媽每日應多攝取40克的蛋白質,才能維持母體的需要。懷孕早期孕媽媽要多食用易吸收的禽畜肉類、乳類、蛋類、魚類和豆制品類。孕早期因妊娠反應,孕媽媽應少食多餐,食物盡量清淡可口。
孕媽媽三餐建議
(1)三餐定時:最理想的吃飯時間為早餐7~8點、午餐12點、晚餐6~7點,不論多忙碌,都應該按時吃飯。
(2)三餐定量:三餐都不宜囫圇或合并,且分量要足夠,注意熱量攝取與營養的均衡,平分在各餐之中。
(3)三餐定點:一邊吃飯一邊做別的事,例如開會或看電視都是不好的習慣;如果您希望將來寶寶能專心坐在餐桌旁吃飯,那么您就該在吃飯的時候固定在一個地點。
(4)進食過程從容不迫,保持心情愉快,且不被干擾而影響或打斷用餐。
(5)以天然的食物為主:孕媽媽應盡量多吃天然原始的食物,如五谷雜糧、青菜、新鮮水果等。烹調時也以保留食物原味為主,少用調料。另外,少吃所謂的“垃圾食品”,讓胎寶寶在母親肚子里就習慣此種飲食模式,加上日后的用心培養,相信母親能減少對孩子炊食習慣的擔心。
◎本周健康食譜舉例
脆爆海帶
【原料】水發海帶150克,面粉25克。
【調料】香油、料酒、蒜泥各5克,醬油8克,精鹽、醋各2克,白糖3克,水淀粉10克,植物油300克。
【制法】1.水發海帶擇洗干凈,切成斜角塊,用面粉掛糊,放入六成熱的油內炸至面糊略干后撈出;待油燒至八成熱,再放入炸至外殼色澤黃亮,撈起。
2.鍋內留油15克燒熱,倒入用醬油、精鹽、白糖、醋、料酒、蒜泥調好的味汁,燒開后用水淀粉勾芡,倒入海帶,翻炒均勻,淋入香油,盛入盤內即成。
這道菜外脆內嫩,味道濃香,含豐富的碘、鐵、鈣、蛋白質、脂肪等多種營養素。
肉片滑熘卷心菜
【原料】卷心菜400克,瘦豬肉150克。
【調料】花生油30克,醬油6克,精鹽4克,味精2克,水淀粉20克,料酒5克,蔥、姜末各3克。
【制法】1.卷心菜洗凈,切成1.5厘米寬的長條,再斜刀切成菱形塊;瘦肉切成小薄片,加水淀粉拌勻上漿。
2.炒鍋上火,放入花生油15克燒熱,先下肉片稍炒,再加蔥、姜末翻炒,待肉片變色,加入料酒、醬油炒勻裝盤。
3.鍋中再放入花生油15克燒熱,下卷心菜,用旺火翻炒,放鹽,快熟時倒入熟肉片,翻炒均勻,用水淀粉勾芡,放味精,炒勻即成。
這道菜菜脆肉嫩,味道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鋅等多種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