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緒論

1.1 研發聯盟的知識產權風險問題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跨入加速發展階段,并呈現全球化發展趨勢。在高科技生產技術及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人力、資本、服務、技術和信息等各類生產要素已經突破地域和行業的限制,實現了跨國界的流動,世界市場轉向更深層次的相互影響、協作發展的開放式模式。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企業間展開了全球性競爭,原有的市場份額及市場壟斷格局面臨挑戰,企業必須不斷調整經營和競爭戰略;另一方面,為了在全球范圍內使得資源配置最優化,企業在驟然放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中,需要獲取更加充分的信息與知識,并為此尋求相互合作的機會。

以蘋果公司為例,該公司一直努力使自己的供應鏈更為多樣化,而三星公司依然是其關鍵供應商,例如,三星不僅為蘋果提供芯片,而且也是蘋果A系列SoC的獨家代工商,這款SoC在蘋果iPhone、iPod、iPod touch、iPad等產品上廣泛使用。但是,這樣廣泛的聯盟合作關系卻在一系列知識產權問題帶來的風險下,變得風雨飄搖。在芯片方面,三星要求蘋果在芯片供貨價格的基礎上另外支付2.4%的專利授權費用,而蘋果表示將會逐漸轉向英飛凌采購芯片,由于英飛凌被英特爾所收購,這樣蘋果就不需要支付額外的專利授權費。2011年4月,蘋果向美國加利福尼亞法院提交訴訟請求,指控三星抄襲其產品設計。三星隨后提出反訴,要求蘋果提供下一代產品的信息,以保證自己未來的設計專利不受侵犯。隨后,蘋果與三星的專利糾紛擴展到包括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德國等8個國家的法院,并涉及30多項專利,突顯出蘋果與Android手機開發商之間矛盾的日益升級。2012年8月23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對雙方“各打五十大板”。8月24日,美國的法院裁決韓國三星公司侵犯了美國蘋果公司專利,需要賠償10.5億美元。同時,該法院認定,蘋果公司并沒有侵犯三星公司專利,無需賠償。8月31日,日本東京一家法院做出一項判決,裁定三星移動設備并未侵犯蘋果專利。

面對現在智能機同質化的趨勢,此次專利戰的結果給其他手機企業(包括中國公司)敲響了警鐘,即要高度重視包括國際品牌專利在內的知識產權風險問題。蘋果與三星的訴訟大戰并不僅在于一個小小的芯片,而是涉及蘋果iOS與谷歌Android生態系統的對抗??梢?,知識特性、知識產權環境等方面問題帶來的知識產權風險正在成為品牌攻防的新武器,對于品牌及聯盟合作的穩定性具有決定意義。

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增強,市場環境變化越來越快,產品和技術生命周期越來越短,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培育和提升企業競爭力,在企業之間建立優勢互補的研發合作關系。研發合作使得企業擺脫了在內部開發新產品和研究新技術的慣例,更多地尋求與外部其他企業或組織建立合作關系,以解決內部有限資源難以滿足重大技術創新需要(Ruckman,2009)的問題,增強對由于技術變革速度加快、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及市場競爭加劇所帶來的不確定生產經營環境的適應性,并從專業化優勢出發,確定自己在全球價值網絡中的位置。在這一發展進程中,企業更容易獲取互補的研發資源,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提高創新速度,降低創新成本和創新風險,達到共同的技術創新目標。于是,企業間多種形式的研發合作日益成為企業發展的關注點,企業間關系也從簡單的競爭關系發展為復雜的競爭合作互動關系,并逐漸以聯盟為主導形成企業間研發合作的重要組織形式。據統計,美國、歐洲和日本的企業組建戰略聯盟的數量以平均每年超過30%的速度遞增(Collins and Doorley,1991),全球500強企業平均每家擁有60個主要的聯盟關系(Drucker,1995),而美國企業僅在2002年和2003年新建立的戰略聯盟數量就達到了5048個和5789個,其中,研發型聯盟占比超過50%(Dyer,et al,2004)。

以技術創新為目的的合作研發聯盟雖然在數量上得到了空前的增長,但不容忽視的是,其合作失敗率卻始終高達40%~70%,研發聯盟存在不穩定性。以制藥企業為例,1/3以上的制藥研發聯盟績效低下(Drug week Editors,2003),1/2以上的制藥研發聯盟歸于失敗的結局(Beamish, 1985,1999;Kogut,1988;Park,Ungson,1997)。美國麥肯錫咨詢公司研究報告顯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被調查的800多家參與戰略技術聯盟的美國企業中,只有40%的聯盟維持到4年以上,而合作10年以上的僅有14%(陳殿閣,2000)??傮w上,研發聯盟的不穩定率為30%~50%(Yan, Zeng,1999)。可見,研發聯盟并不是一種“穩定的合作模式”,并以非計劃性的主要變化或者分解為不穩定的主要特征(Inkpen, Beamish, 1997)。

針對研發聯盟的不穩定性,許多學者從聯盟的過程管理(Das, Teng,1999;Inkpen,Beamish,1997)、聯盟中的內在沖突(Das,Teng, 2000,2001)、聯盟成員間合作的獲得(Zeng,Chen,2003)等角度進行了研究,并且,基于交易費用理論的套牢問題(Doz,Hamel,1998)、技術共享和組織學習的溢出效應(Khanna,Gulati,Nohria,1998)、合作中的囚徒困境博弈過程(Parkhe,1993)以及社會困境(Zeng,Chen, 2003)等各種理論知識來探索聯盟不穩定的影響因素和維持聯盟穩定性的機制。其中,關鍵問題是,知識作為研發合作中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根本來源(Inkpen, Tsang,2005; Gravier, Randall,Strutton, 2008),已經成為研發聯盟穩定與否的核心資源和關鍵要素。作為研發合作的主要投入與產出,知識也勢必成為企業研發合作謀求利益的戰略重點。

然而,相伴而生的問題是,在合作過程中,將近80%的技術知識是以專利的形式被公開發表的,由于過期、否決、收回或者非擴展的原因,在專利文件中有超過90%的信息沒能受到保護(Ehrat,1997)。同時,技術競爭的過程中出現了技術同質性的發展特征,即在多領域中產生了共性技術,并由此發揮了巨大的溢出效應。溢出效應的存在不僅會對合作的整體效應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也會挫傷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進一步地,技術的同質性發展促生了多學科知識相互交叉、多種知識相互融合的復雜局面,同一技術軌道的知識創新將越來越難以實現,不同領域的科學技術反而能夠進行融合并拓展技術發展空間。因此,企業通過合作可以從不同的知識源獲取所需要的技術信息,并產生協同效應。企業間的協同效應既可以得自于縱向的上下游各環節間的技術融合,也可以得自于橫向的跨產業組織間的技術融合。技術融合產生了大量創新成果,并已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動力之一。然而,技術融合過程中的研發成本卻大大增加,并且,研發預算中用于知識產權管理的比例明顯提高。其中,在技術密集型企業,5%以上的R&D預算被用于培養和保持商業保護權利。

在合作研發活動中,每個參與合作的企業都希望能夠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希望通過合作獲得新的技術優勢,Inkpen(1998)認為聯盟形成的動機之一就是共同創建新的知識和進行知識轉移,并認為知識資源互補是研發聯盟形成的基礎。Doz(1996)指出聯盟的主要目標是學習及創造知識。但同時又必須進行適當防范,防止發生由合作導致的已有優勢的喪失。知識產權的無形特性及合作研發環境的開放性,使得合作伙伴在進行分享、控制、保持、創造知識產權時往往會遇到阻力和障礙,所以合作研發活動的知識產權問題變得比較復雜。在進行合作研發活動的過程中,企業必須向合作伙伴提供那些難以通過市場交易方式獲得的資源,如自有知識產權等,以保證合作研發的順利進行。這樣的資源共享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企業能夠很有效、恰當地保護自身資源不受侵犯,那么企業通過合作研發能夠獲得新的技術成果和競爭優勢;反之,如果保護不當,則有可能會喪失已有優勢,合作失敗。由此可見,合作研發中的知識產權問題是影響研發聯盟穩定性的關鍵問題。目前,已有相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知識產權風險的內容及其管理戰略、聯盟中伙伴間的知識產權沖突成因及其對策、聯盟中企業知識資產的保護等方面。但是,系統的就知識產權風險對研發聯盟穩定性影響進行的研究還比較缺乏,在影響因素、結構模型、作用機理等方面的探討不足,并且需要進行相應的實證分析。

基于此,本書認為,非常有必要對研發聯盟穩定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必須專門研究知識產權風險對研發聯盟穩定性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东县| 濮阳县| 白水县| 新营市| 疏勒县| 梁河县| 乐都县| 洛宁县| 宜阳县| 资溪县| 遂宁市| 城步| 莱西市| 元江| 娄底市| 大田县| 北辰区| 阿克陶县| 宾阳县| 通河县| 綦江县| 军事| 铜山县| 定陶县| 定结县| 昌黎县| 吉水县| 黄大仙区| 含山县| 墨脱县| 故城县| 洛浦县| 保亭| 朝阳市| 阳信县| 广南县| 龙里县| 桂阳县| 栖霞市| 淮阳县|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