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孩子不能瞎批評,小小游戲巧緩沖

子犯錯后,如果家長沒有掌握好批評的方式,不但不能解決矛盾,還會破壞親子關系。既要解決問題,又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心,懶媽也有妙招。

在帶王小妞的三年中,隨著組織多人游戲次數的增加,我接觸過上百個孩子。加上閱讀了很多親子教育類書籍,慢慢地,我發現了一些批評孩子的小技巧。

這些可能不能稱為“游戲”,那么就作為小技巧來分享給大家吧。

1、不傷自尊促成長,“合同游戲”賦責任

別看孩子年紀還小,但他們自尊心都挺強的。有些孩子怯懦不愛出聲,往往也不是單純因為畏懼陌生環境,或者不敢參與新游戲,而是由于被自尊心驅使,怕輸,怕丟面子。如果家長不了解這個情況就對孩子橫加批評,只會傷害孩子的心理,衍生出更多問題。

不過,孩子因為年幼,確實需要教育引導。有時候做錯了就是做錯了,不予糾正的話后果也會很嚴重。

批評,還是不批評,確實是個問題呀。

現在的教育理念大都是“多鼓勵,少批評”。這些午教育界更是呼吁“鼓勵和尊重個性發展”,對孩子的言行要求得稍微嚴格一些都會被質疑,更不用說批評了。但是,教育環境過于寬松,少批評或不批評,又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呢?

王小妞的爸爸就是信奉“讓孩子的個性自由發展”信條的家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就要求我除了孩子出現“人品上的偏差”,其他問題要盡量尊重孩子意見,少提要求、少批評,多鼓勵、多肯定、多配合。遵循這樣的理念,加上閱讀了無數鼓勵寬松教育的書籍,我自然是動用了渾身解數,盡量客觀具體、精準到位地表揚鼓勵孩子,可結果呢?

家里一直很民主、很寬松的氛圍,造就了王小妞太過自由散漫的個性,這也是我們亟須解決的問題。

因為對王小妞批評得太少,提的要求也不多,所以她對我的態度很隨意,并不像對待長輩那樣尊重,常常還會頂個嘴什么的。而日.她對于自已的想法也比較固執,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

比如一個五線譜的音符,即便我沒有專門學習音樂,對照五線譜表也能知道她彈琴彈錯,但我給她指出錯誤時她根本不信,非讓我拿著樂譜去請教學過音樂的鄰居阿姨。本來我性格大大咧咧,只要她沒有過分無禮,我也不會嚴厲批評她。但在外人看起來,我們之間的小爭執,她的任性堅持,就是沒有很好教養的表現了。

跟老公探討家里的“寬松育兒政策”衍生出的這些問題,他又說是因為我的批評太少,導致我與女兒的關系過于平等。他說:“因為在孩子眼中,你已經不是家長,而是朋友了,繼而才出現了對你要求過高的各利,表現。”真是怎么說都有理呀!

不過,這些現象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比如,帶孩子出去玩,其他家長可以圍成一圈聊天,我不能。在我安頓好王小妞和小朋友的團隊游戲后,我稍微一加入家長的圈子說會兒話,她就鬧情緒,找茬打架。她覺得我是她的朋友,我要走動,需要先和她打招呼。

再比如,我出的主意稍不合乎王小妞的心意,她就說我沒征求她的意見,大發雷霆,相當專橫,全然不顧我的感受。有時候當著別的家長的面兒鬧,讓我特別掛不住。而日.有時候情況特殊,為了幫朋友的忙或者顧全大局,不可能按她的喜好來辦事。有一次一個朋友臨時有事,把孩子放我家待一會兒,我沒來得及跟王小妞商議,這讓她非常憤怒。她覺得我該按她喜歡的時間去接待別人,如果不這樣做她就有權利發火。我提醒她,這樣會讓其他孩子的家長認為你很無理,要是大家都不喜歡你了,多不好啊!從那之后,我再發現她言行舉止有錯誤就馬上批評、糾正,但這讓王小妞很難接受,甚至出現了逆反心理。

所以說,教育理論再正確,在實踐中只要過了度就會產生矛盾。

老公知道我準備增加“批評教育”時提醒我,雖然我對王小妞的照顧還算細心,也很會按她的喜好來設計好玩的游戲逗她開心,但我在很多方面還是缺乏耐心,跟孩子談心的時候太少,造成很多時候沒有很好地疏導孩子的委屈,從而引起她的情緒和意見。老公說我更像一個好的老師,而不是一個好媽媽。

我反思了很久,其實真是這樣的。比如,有一次王小妞要拿著心愛的書到水邊和小朋友玩,說閑暇時可以看一會兒,我因為怕她把書掉到水里而一再阻止,但她仍然一意孤行。最后那書還是被小朋友不小心扔到水里去了。之后我雖然沒批評小妞,只是安靜地把書拾起來晾在石凳上,但我也沒安慰她,于是她就一再找茬跟我生氣。我回來對老公說了這件事,并且說:“我都沒批評她,她倒跟我找茬生氣。要是放我小時候,我媽早就兇巴巴地說:‘該!我都說了,是你不聽話啊!’我都沒在別人面前批評她,我比我媽高明多了。”

但老公說:“不管怎樣,孩子心愛的書壞了,她很傷心,需要安慰。作為母親,你可以說:‘沒關系,下次注意就好,回去我們再買一本。’也就難怪她拿你撒氣。如果是我,她也許不敢沖我發火,但你不同,她把你看成朋友,覺得跟你的關系更親密,所以在你面前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

因為我媽媽比較強勢,小時候我受了委屈她很少會寬慰我,也不會耐心地跟我講道理,所以,我不想讓王小妞再有這樣的缺憾,盡量努力用心地去帶孩子。但由于性格原因,我和小妞的溝通還是不夠溫情細致。我很重視公平,孩子們有了爭執會公正“裁決”,但很少會以母親的溫柔去照顧有時受了委屈的孩子,尤其有些委屈是孩子自己的失誤造成的。

于是我就開始嘗試在事前盡量把事情方方面面的原因、可能會發生的幾種狀態講述清楚,并提出相應的要求,也會把我的為難之處向她加以解釋,并對以前的一些疏忽向她道歉。這么做了一段時間之后,我發現,其實王小妞還算是個通情達理的孩子,如果讓她了解了一件事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會造成什么后果,她會配合得相當好。但前提是,一定要照顧到她的情緒,讓她感受到爸爸媽媽是因為對她的感受非常重視,才會教她避免犯錯。

不要低估小孩子的理解力。他們雖然年幼,但已經能夠明自基本的道理是非,會思考,也會有自已的判斷。像小妞,她已經懂得家里每個人的個性脾氣不同,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還懂得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她覺得爸爸是威嚴的代表,會對爸爸的話完全服從,就算有異議也會平心靜氣地說明理由;對姥姥,她一般以哄為準,萬一有分歧,她也會稍微讓步;而對姥爺的溺愛嬌慣,她是連撒嬌帶耍賴;對于我,她雖然會抱怨我有時候讓她受委屈,偶爾還敢對我發火頂撞,但畢競我有好玩的游戲能“引誘”她,她怕我不跟她玩,所以時不常地也會向我妥協幾次。

我趁熱打鐵,把一些為人處世的規則教給她,跟她“立規矩”。比如小朋友到家里來玩時,不能大聲喧嘩,玩具要讓客人優先挑選,發生吵鬧時要接受“一周內不許在家接待小朋友”的處罰。在學習上,學習日和周末可以自己安排做作業、洗臉刷牙上床睡覺的時間。如果違反規則,不做作業,則要提早睡覺并按我指定的時間去完成作業??

這些規則條款我們會打印出來,讓王小妞自已閱讀,并就細節加以討論,商定之后雙方簽字,立即實行。我告訴她,簽約之后“合同”就貼在冰箱上,必須遵守。

我的要求并不苛刻,只要她能當天睡覺前完成作業,就可以根據自已的喜好安排游戲時間;如果偶爾有一天沒完成作業,第二天就要按媽媽的規定來,她的這項“權利”就會被暫時性“剝奪”了。喪失這項權利是因為她自己不能把負責的事情做好,用現實說話,公正客觀,她就不那么驕橫對抗了。

在教育過程中,家長把要求提前跟孩子講出來,比等她犯錯之后再進行批評要好得多,孩子也更便于接受和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在后來的很多種游戲里,我不斷地向小妞強化一個意識,那就是:人所擁有的權利,是需要付出相應的義務才能換取的。

2、應時應景應需求,不在人前把火發

因為我們以前對小妞的“寬松教育”,導致了小妞自由散漫的個性,即使有能力也不會在考試時追求滿分。老師找我談她的學習態度問題,希望孩子能對自己的要求再高一點,嚴格一點。

我們以前是跟小妞說過,成績不重要,也不要求她考試一定要得滿分,她也知道我們對分數并不敏感,所以每次都會主動跟我們匯報分033數,還會自己分析出錯的原因。不過,要求寬松不代表我們想讓她消極對待考試啊!

后來老師告訴我,王小妞不是做得不好,而是目標感不強。具實她自我管理能力很好,只要扭轉觀點,很多事情根本不用管,只要給她設定好目標,她自己就能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

有了以前的經驗,我現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跟小妞盡可能多地講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以及“這樣做對她的利弊”。為了讓她明白前因后果,我需要參考故事書、漫畫書甚至電視劇中的情節,做各種形象的描繪和說明。

有一次,評選班干部時,王小妞只差兩票。回家的路上先是跟我抱怨好友沒投票給她,接著又十分感慨地說,有個平時關系很平淡的同學投了她的票,還鼓勵她,教她如何獲得更多選票。

我于是很平靜地告訴她:“生活中,并不是你喜歡的人都會喜歡你,也不是你不喜歡的人就肯定討厭你。你應該對大家都盡量好,這樣才不會錯過欣賞自已的朋友。”她認同地點點頭。

我又得知有個小朋友的選票遠遠超出她,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那個小朋友很遵守紀律,考試還總得滿分。我告訴她:“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會喜歡好的孩子,是不是?你自已缺兩票,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自已做得不夠好,所以不要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你考試不去爭取滿分,還偶爾不遵守紀律影響別人,大家也都看得到。各方面都很棒,能起到表率作用的人才能勝任班干部,否則,就算當了班干部,別人也不會服氣。只有平時多做準備,做得足夠好,機會是不會因為一兩票就跟你擦肩而過的。”

那次的批評效果很好,王小妞從那之后就比以前努力了很多。我很感謝小妞差的這兩票,也很慶辛及時地糾正了她的錯誤觀點。

有時候孩子們不接受家長的批評,可能是因為家長對她的要求不夠具體,也跟她想要的東西沒有直接聯系。如果家長知道她的需求(比如急于當上班干部,想在某個比賽中獲獎),借機會把正確的理念傳授給她,她接受起來就很容易。否則,頻繁的說教既無用,又會讓親子關系變糟。

王小妞也會和我提要求。比如,她覺得自己的英語已經很不錯,不想再去上英語課外班了。但她的班級里80%的同學都上英語班,她偶爾還會被老師點名,說她不夠努力。我告訴她,只要課前多預習,課后多復習,努力達到老師的要求,就可以不報課外班;但如果沒達到老師的要求,總讓老師點名批評的話,就只能去課外班補習,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成績不被同學們落下。她聽后立即點頭答應了。

批評得過多,會打擊孩子的自信;但提的要求太少,則不利于挖掘孩子的潛力。

另外,家長在批評孩子時要“市時度勢”。有這樣一類家長,在孩子們集體游戲時,自已的孩子出現了錯誤,他們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就去打孩子。大概是中國有“當面教子,背后教妻”的教育傳統吧。殊不知這種傳統已經落伍了,大庭廣眾下打孩子,只會引起孩子更大的憤怒,更嚴重的逆反心理,讓他們不樂意去改正錯誤,也無法引導他們知道為什么這種做法是錯的,從而避免再次犯錯。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下,孩子往往成為游戲活動的“麻煩制造者”,很少能跟其他伙伴一起長時間玩耍。這樣的孩子朋友很少,對他成人之后的交際會有很大影響。

我認識的一個孩子,家長的管理辦法就有點“簡單粗暴”,以至這個孩子行為上就有點崇尚用暴力解決問題,不講道理,不懂事。有一次玩足球游戲,因為給孩子們設計的游戲規則必須淺顯易懂,所以沒有設置“越位”或“后衛”等稍微復雜的規則。這個孩子就有點不服氣,開始以蠻橫的態度推操其他孩子,用以對抗不準確的游戲規則。我只得把他罰下場,并告訴他,因為游戲參與者都不懂專業規則,所以只能靈活機動地對成人世界的足球規則加以改變。只要這些規則對比賽雙方來說是公平的,大家就能玩得開心,這個游戲就是好游戲。

這個孩子站在場地邊上,看別的小朋友們很開心地玩了二十分鐘,最后不得不羞怯地向我妥協。

孩子有了思考能力后,做事自有他(她)的道理,家長們要了解他們行為背后的想法,加以正確引導,平心靜氣地跟他們溝通。打罵——尤其是當著別人的面打罵孩子,這種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既惡劣又無效。

3、嚴厲批評作用,好玩游戲來規避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比較棘手的情況: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與他人產生沖突。這個“他人”既包括自己家的親人,也包括孩子的老師。

我的觀點是,在同一個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應該保持一致,否則會讓孩子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有時候,孩子犯了錯,爸爸媽媽管教,爺爺奶奶護著,教育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

在家里,大家教育理念不一致還能協商處理,那么,與老師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時應該怎么辦?老師有時候批評孩子過于嚴厲,而家長想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或者不想影響孩子上學的熱情,不愿意讓老師批評孩子。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呢?

在王小妞上學前,老公和我一致認為一年級應該主要培養孩子求知的熱情,至于紀律問題,畢競平時對她的要求也比較多,加上又是女孩子,我們就沒有特別關注。我也知道,好習慣要從小培養,只是孩子剛入學,如果約束過于嚴苛,我們擔心她會厭學。

但是很快,我就被老師請到了辦公室,原因是王小妞在上課的時候畫畫。我只好跟老師說,回去一定好好管教她。

那天王小妞的眼神我到現在還記得。她站在不遠處,時不時地看我,眼中是從未見過的膽怯恐懼。這令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第一次被老師“請家長”,因為害怕,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措,簡直有到了世界末日的悲涼。而且回家之后還被媽媽一頓暴揍,從此更加怕老師、怕上學。我真的不希望王小妞如我一般。可怎么說也得讓孩子懂得尊重老師,完全不理會,不去批評也不好吧。要怎么開口呢?

想到這兒,我看了看充滿恐懼、默不作聲的王小妞,邊走邊把她摟了過來,溫柔地和她聊起天來。“怎么了?老師說你了,沒事兒的。”

小妞發現我態度依然溫和,表情隨即輕松了很多:“我就是上課畫了一個小人,老師就生氣了。”

我馬上接茬問她為什么要畫畫,她說今天上課的內容她都學會了,有點無聊。

我對她說:“上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還為了學習如何遵守紀律,并在集體中幫助別人。你雖然學會了老師在課上講的知識,但仍然要遵守課堂紀律。況且,老師管理的是全班37個同學,她需要對所有的同學負責,這是她的責任。如果班里那些還沒學會的同學被你影響,也不好好聽課,那么他們就學不會這些知識,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甚至留級。你的好朋友也許就因此不能再和你們繼續在一個班上學習了,他們也會挨家長的批評。所以你看,你是不是應該遵守課堂紀律呢?能不能理解老師對你的教育呢?”

王小妞聽完,笑著答應了。

就這樣,她既沒有因為老師的批評而傷害自尊,又明白了老師的要求。一直到一年級快結束為止,王小妞總是寫字、做小禮品送給老師,與老師聊天,特別喜歡老師。后來偶爾老師找我“告狀”,她也會很平靜地在旁邊一邊玩一邊等我,絲毫沒有心理負擔。我很慶幸保護了孩子喜歡學習的熱情,更不會因為老師向家長“告狀”而憎恨老師,也沒有影響孩子對畫畫的熱愛。我想,雖然我沒有像老師要求的那樣,對孩子嚴厲批評,但也取得了她想要的效果。不管我們和老師有多少教育理念上的分歧,家長一定要再三為孩子多作考慮,因為如果不能和老師更好地配合,傷害的還是孩子。

家里的長輩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即便有時他們的教育方法與我們產生了分歧,我們要盡量想辦法避免為此產生爭執。

我媽媽帶王小妞時,對孩子的衣服最關注舒適度,但不管搭配起來是否好看,有些配飾她會隨手亂放,經常找不到。于是我找出色彩學一類的圖畫書和服裝雜志,時常跟王小妞討論服裝搭配,玩“時裝模特大換裝”游戲,并指導她學會歸類、整理衣服。半年后,王小妞已經能自已搭配出時尚靚麗的衣服啦!這時她就會跟姥姥撒嬌,要求自己決定穿什么,自己整理衣服。她甜膩的撒嬌讓姥姥無法拒絕,也因為孩子細心的整理,東西再不會找不到了。這樣既避免了我們和老人因教育理念產生分歧而出現矛盾,又引導孩子進入了學會照顧自已的新階段,我的困擾自然就解決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渠县| 吴江市| 临海市| 永定县| 崇州市| 吉木乃县| 临沂市| 德江县| 工布江达县| 枣阳市| 宜宾县| 大荔县| 日土县| 土默特右旗| 武乡县| 滨海县| 南溪县| 鄱阳县| 桦川县| 鄂温| 皮山县| 舟曲县| 上犹县| 凌云县| 商河县| 公安县| 龙井市| 新乐市| 乌拉特前旗| 芜湖市| 佳木斯市| 柘荣县| 芷江| 马尔康县| 洞头县| 屏东市| 内江市| 彩票| 灌阳县| 攀枝花市| 湾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