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人身保險合同

一、人身保險合同常見專業術語解析

(一)現金價值和現金價值表

保單的現金價值,也叫退保金、解約金,是保單在指定時刻所具有的價值,換句話說,就是客戶如果在這一時刻選擇退保,他所能取回的錢。

現金價值表上的數字表明,當投保人不想繼續這份合同時,公司應支付的退保金。一般來說,在保額一定的情況下,年輕時風險小,需要的保費少,年老時風險大,需要的保費高,但實際上,在期交業務中保險公司會采用一個均衡固定的保費。這樣,在年輕時交的保費比應該支付的保費要高,表面上看,保險公司多收了保費,但實際上,保險公司是將年輕時多交的保費單獨提存起來,并按照一定的利率進行積存生息,用于彌補年老時保費的不足。現金價值表就是按照這種方法積存生息的結果。

(二)保單貸款

以壽險保單的現金價值作擔保,從保險公司獲得的貸款。這類貸款的一次可貸款金額取決于保單的有效年份、保單簽發時被保險人的年齡、死亡給付金額。如果被保險人到期不償還貸款,貸款本金及利息將從壽險保單的死亡給付中扣除。一般情況下,具有現金價值的保單才可以進行保單貸款。具有儲蓄性質的長期人壽保險,如兩全壽險、終身壽險、養老保險、萬能壽險以及分紅壽險等,投保一年后,保單就開始具有現金價值,交費時間越長,累積的現金價值也越高。這些保單通常都可以進行保單貸款。

(三)單利和復利

單利是指按照固定的本金計算的利息。

復利的計算是對本金及其產生的利息一并計算,也就是利上有利。即上期的利息在本期也生息,如按年計息,第一年按本金算出利息,第二年計算利息時,要把第一年利息加在本金之上,然后再計算。如此類推,直到合同期滿。

復利計算的特點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和單利相比,復利是更符合利息定義的計算利息方法,現代經濟生活中,復利的運用十分廣泛。

(四)保單失效和復效

保單失效是指保單生效后,投保人未按規定及時交納分期保費且超過了寬限期,導致保單效力暫停。在停效期間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不負責任。

保單復效是指停效保單自停效之日起兩年內,投保人根據保險合同約定,辦理有關手續后,使保單恢復效力。

(五)退保

退保是指在保險合同沒有完全履行完畢時,經投保人向保險人申請并辦理相關手續,解除雙方由合同確定的法律關系,保險人按照《保險法》及合同的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

(六)寬限期

寬限期是指自首次交付保險費以后,每次保險費應交日起60日內為寬限期。在此期間交付逾期保險費,并不計收利息。如果被保險人在寬限期內死亡,保險合同仍有效,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并支付保險金,但在支付的保險金中扣除應交的當期保險費。寬限期一般為60日,但如果保險人催交保費則自催告之日起為30日。

(七)減額交清

減額交清是指在保險合同具有現金價值的情況下,投保人可以按合同當時的現金價值在扣除欠交的保險費及利息、借款及利息后的余額,作為一次交清的全部保險費,以相同的合同條件減少保險金額,合同繼續有效。此項功能僅限于標準體,它是投保人在失去交費能力時可以采取的措施。

(八)猶豫期

猶豫期也稱冷靜期,是指投保人收到保險合同并書面簽收后的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投保人可以提出解除保險合同的申請,保險人扣除工本費后退還其所交保險費。猶豫期一般為10日。

(九)自動墊交保費

自動墊交保費是投保人與保險公司約定的一項保險條款。當投保人沒有按時交納續期保險費,而保單當時已經具有足夠的現金價值時,保險公司以現金價值自動墊交保險費,從而使保單繼續有效。相當于投保人向保險公司貸款交納保費。

二、人壽保險合同中的常用條款

人壽保險是人身保險中的重要險種,其合同的常用條款是人壽保險合同中對某些事項的規定,這些規定由于經常被使用,逐步規范化和固定化。這些條款有些在保險合同中明示,有些則在保險法規中有明確的規定。

(一)不可抗辯條款

不可抗辯條款又稱不可爭條款,是指自人壽保險合同訂立時起,超過法定時限(一般為2年)后,保險人不能再以投保人在投保時違反如實告知義務(如誤告、漏告、隱瞞某些事實)為理由,主張解除保險合同并拒絕給付保險金。

最大誠信原則要求投保人在投保時如實申報有關保險標的危險的情況,如果投保人隱瞞真實情況,保險人一旦查實,可以據此主張解除保險合同,不承擔保險責任。但是,人壽保險合同的期限一般長達幾十年,如果允許保險人在保險合同生效多年之后,以投保人在投保時違反最大誠信原則為理由解除保險合同,那么保險人就有可能明知投保人在投保時隱瞞了一些真實情況,但仍予以承保,如果不發生保險事故,則按期收交保險費,如果發生了保險事故,則主張解除保險合同,拒不履行給付義務。在保險合同中列入不可爭條款之后,保險合同成立滿2年后即成為無可爭議的文件,即使保險人再查出投保人在投保時隱瞞了真實情況,也不能據此主張解除保險合同,從而保護了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利益。不可爭條款也適用于因效力中止而復效的保單。

在我國,不可爭條款的效力是有條件的,例如,保險人在有權解除合同的情況下,自其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30日不行使而消滅。

拓展閱讀1-2

不可爭條款的產生

從歷史上看,不可爭條款是為了度過“誠信危機”,重塑保險公司的誠信形象而出現的。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葉,英國的壽險市場還普遍實行嚴格的保證制度,即保險合同的效力取決于投保人的告知與保證義務的履行。這意味著在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索賠時,只要保險公司發現投保人有違反保證或者不如實告知的行為,即使這個行為對保險風險沒有實質性的影響,保險公司都可以以此為由解除合同,拒絕賠付。因此,在當時的英國,保險事故發生后,一旦發現投保人有不如實告知的事項,即使是已經生效數十年的長期保單,保險人也會認定保險合同無效,拒絕向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履行給付義務。這使得購買了保險的善意被保險人無法得到預期的經濟保障,由此而出現的合同糾紛案層出不窮,與日俱增,保險公司也因此被稱為“偉大的拒付者”。這種現象直接導致了保險公司的信任危機,威脅到了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

為了重塑保險公司的誠信形象,1848年英國倫敦壽險公司出售的產品中首次應用了不可爭條款。即合同生效一定時期之后,保險公司就不得以投保人誤告、漏告等為理由拒絕賠付。這一條款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投保人的普遍歡迎,極大地改善了該公司與消費者的關系,為公司贏得了信任。其后該條款被其他公司紛紛效仿,在壽險業得到了極大的推廣。1930年,不可爭條款首次成為法定條款,由美國紐約州保險監督管理部門在該州保險法例中加以規定,要求所有壽險保單必須包含此條款,以約束保險人的行為,保護保單持有人的利益,防止保險公司不當得利,最終保護整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其后不可爭條款通過立法的形式,成為了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壽險合同中的一條固定條款。

(二)年齡誤告條款

年齡誤告條款主要是針對投保人申報的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而作出規范的條款。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1.真實年齡不符合合同約定的年齡限制的年齡誤告規范

我國《保險法》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投保人申報的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并且其真實年齡不符合合同約定的年齡限制的,保險人可以解除合同,并按照合同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由此看出,保險人在投保人誤告被保險人的年齡時有解除合同的權利,而該解除權同樣被限制在合同成立之日起的兩年內。

2.真實年齡符合合同約定的年齡限制的年齡誤告規范

如果投保人在投保時錯誤地申報了被保險人的年齡,保險合同并不因此而無效,但在保險有效期間或保險事故發生時,若發現年齡誤告,保險人可以按照投保人實際交納的保險費和被保險人的真實年齡調整保費或調整給付保險金數額。

投保人在投保時誤告被保險人的年齡,可能會造成兩種后果,一種是造成多付保險費(也稱溢交保險費),另一種是造成少付保險費。在保險期限、保險金額相同的條件下,投保死亡保險、兩全保險,被保險人的年齡越大,應交納的保險費就越多,如果被保險人的實際年齡大于申報年齡,就會少交保險費,如果被保險人的實際年齡小于申報年齡,就會多交保險費。

我國《保險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投保人申報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致使投保人支付的保險費少于應付保險費的,保險人有權更正并要求投保人補交保險費,或者在給付保險金時按照實付保險費與應付保險費的比例支付。”“投保人申報的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致使投保人實付保險費多于應付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將多收的保險費退還投保人。”

(三)寬限期條款

寬限期一般為2個月或60日,自應交納續期保費之日起計算。寬限期條款是分期交費的人壽保險合同中關于寬限期內保險合同不因投保人延遲交費而失效的規定。寬限期條款的基本內容是:當投保人未按時交納第2期及以后各期的保險費時,在寬限期內,保險合同仍然有效,如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仍予負責,但要從保險金中扣回所欠的保險費。人壽保險合同中列入寬限期條款后,如果投保人停交保險費,保險合同不是自應交而未交之日起失效,而是自寬限期結束的次日起失效。

我國《保險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合同約定分期支付保險費,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險費后,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投保人自保險人催告之日起超過三十日未支付當期保險費,或者超過規定期限六十日未支付當期保險費的,合同效力中止,或者由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的條款減少保險金額。被保險人在前款規定期限內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給付保險金,但可以扣減欠交的保險費。”

(四)自動墊交保險費條款

保險合同生效滿一定期限之后(一般是1年或2年之后),如果投保人不按期交納保險費,保險人則自動以保險單項下積存的現金價值墊交保險費。對于此項墊交保險費,投保人要償還并支付利息。在墊交保險費期間,如果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要從應給付的保險金中扣還墊交的保險費及利息;當墊交的保險費及利息達到現金價值的數額時,保險合同即行終止。自動墊交保險費條款適用于分期交費的壽險合同。只有當保險合同中列有自動墊交保險費條款,投保人又未對此提出異議的條件下,保險人才能以現金價值墊交保險費。否則,只有經投保人簽章委托,保險人才能以現金價值墊交保險費。

(五)中止、復效條款

人壽保險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在一定期間內,由于失去某些合同要求的必要條件(如欠交保費等),致使合同失去效力,稱為合同中止;一旦在法定或約定的時間內所需條件得到滿足,合同就恢復原來的效力,稱為合同復效。

保險合同復效后,保險人對于失效期間發生的保險事故仍不負責。顯然,只有分期交費的人壽保險合同才有可能列入復效條款。復效申請必須在自保險合同失效之日起2年內提出,投保人在提出復效時應提供復效申請和可保性證明,并補交保費及利息。

我國《保險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合同效力中止的,經保險人與投保人協商并達成協議,在投保人補交保險費后,合同效力恢復。但是,自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滿兩年雙方未達成協議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保險人依照前款規定解除合同的,應當按照合同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

(六)不喪失價值條款

不喪失價值條款,又稱不喪失價值任選條款,是指保險人在合理的范圍內,允許投保人自由處理其保險單現金價值的一種合同約定。

當投保人沒有能力或不愿意繼續交納保險費時,保險單項下已經積存的現金價值可以作為退保金以現金形式返還給投保人,也可以作為躉交保險費將原保險單改為減額交清保險單或展期保險單,而究竟如何處理,由投保人任意選擇。不喪失價值條款有三種處理方式供投保人選擇:

1.申請退保

申請退保即把保險單下積存的現金價值扣除退保手續費以后,作為退保金,以現金的形式返還給投保人。

2.把原保險單改為減額交清保險單

把原保險單改為減額交清保險單即原保險單的保險責任、保險期限均不變,只要依據現金價值數額,相應降低保險金額,此后投保人不必再交納保險費。這種處理方法實際上是以現金價值作為躉交保險費,投保與原保險單責任相同的人壽保險,保險期限自停交保險費起至原保單滿期時止,保險金額由躉交保險費的數額而定。

3.將原保險單改為展期保險單

將原保險單改為展期保險單即將原保險單改為與原保險金額相同的保單,保險期限相應縮短,此后投保人不必再交納保險費。這種處理方法實際上也是以現金價值作為躉交保險費,投保人壽保險,保險金額與原保險單相同,保險期限則由躉交保險費的數額而定。

(七)保單貸款條款

人壽保險合同生效滿一定時期(一般是1年或2年)后,投保人可以以保險單為擔保(把保險單抵存于保險人處)向保險人申請貸款,貸款金額以低于該保險單項下積累的現金價值的一定比例(通常為80%)為限。投保人應按期歸還貸款并支付利息。如果在歸還貸款本息之前發生了保險事故或退保現象,保險人則從保險金或退保金中扣還貸款本息。當貸款本息達到現金價值的數額時,保險合同即行終止。保單貸款條款一般在保險合同中有明確規定。

(八)保單轉讓條款

人壽保險單持有人在不侵犯受益人既得權利的情況下,可以將其轉讓。保單轉讓分為絕對轉讓和條件轉讓兩種。絕對轉讓是指把保單所有權完全轉讓給另一個所有人,條件轉讓是指把保單作為保單持有人的信用擔保或貸款的質押品。

人壽保險單的轉讓僅僅是一種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轉讓,并不改變保險人。但保單轉讓時,必須書面通知保險人,否則不產生法律效力。有的保險條款還規定,保單持有人須將轉讓文件的復制本存放于保險公司,且訂明保險公司對轉讓保單的有效性不負任何責任。通常,受讓人取得保單所有權后,一方面取得了權利,另一方面也要承擔原合同規定的一些尚未履行的義務。我國《保險法》中沒有關于人壽保險單轉讓條款的規定,各壽險公司的條款中目前也暫未出現此項條款。但實踐中多家商業銀行接受投保人持具有現金價值的壽險保單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

(九)自殺條款

自殺條款一般規定,在保險合同成立后的一定時期內(一般為1年或2年)被保險人因自殺死亡屬于除外責任,保險人不給付保險金,僅退還保單的現金價值,而保險合同生效滿一定時期之后被保險人因自殺死亡,保險人要承擔保險責任,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保險金。

法律上講的自殺,是指故意用某種手段終結自己生命的行為。從法律的角度看,構成自殺的必要條件有兩個:第一,主觀上有終結自己生命的故意;第二,客觀上實施了足以使自己死亡的行為。

如果把自殺死亡一概列為除外責任,不給付保險金,就會使受益人失去保障,有違保險的宗旨。但是,如果保險人對于被保險人自殺死亡一律給付保險金,則有可能使人壽保險成為以自殺圖謀錢財的手段,這不僅違背保險的宗旨,也違背社會公共道德。可行的辦法就是按照上述假設,規定被保險人在合同成立1年或2年內自殺死亡屬于除外責任,在合同成立1年或2年后自殺死亡,屬于保險責任。

根據心理學的調查,一個人在一兩年以前即開始計劃自殺,這一自殺意圖能夠持續兩年期限并最終實施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自殺條款的規定既可避免道德風險的發生,也可最大限度地保障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利益。

我國《保險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以被保險人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復之日起二年內,被保險人自殺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被保險人自殺時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除外。保險人依照前款規定不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應當按照合同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

(十)除外責任條款

除外責任條款是指保險公司不負責給付保險金或不承擔賠償責任的項目,也就是保險條款中記載保險公司不承擔保險責任范圍的條款。例如,在壽險合同中,被保險人因酗酒、斗毆、故意自傷、參加高度危險性活動或者戰爭、核爆炸等導致的死亡,保險公司通常不承擔保險責任。

(十一)受益人條款

受益人是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指定受益人須經被保險人同意。受益人可以是一人或數人,受益人為數人的,可以指定受益的順序和受益的份額,未確定受益份額的,受益人按照相等份額享有受益權。如果沒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沒有其他受益人的,或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或放棄受益權沒有其他受益人的,被保險人死亡后的保險金視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其繼承人依照繼承法的規定領取。

(十二)共同災難條款

共同災難條款是人壽保險的常用條款之一。身故保險金受益人受領壽險死亡保險金的權利,通常以被保險人死亡時受益人仍然存活為條件。如果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在沒有其他受益人的情況下,保險金則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處理。但是如果受益人與被保險人在同一意外事件中死亡,并且沒有死亡順序的明確證明,就會產生由誰來受領保險金的問題。對于這種情況,按照我國《保險法》規定,應推定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如果推定被保險人先于受益人死亡,則使得保險金可能被受益人的繼承人所得,這違背了投保人為自己的利益或者為被保險人的利益投保的初衷。

(十三)紅利任選條款

分紅保險的紅利有多種處置方式可以選擇。有領取現金、累積生息、抵交續期保費、自動增加保額等。其中,累積生息是指將紅利留存在保險公司,按保險公司每年確定的約定利率儲存生息,并于投保人申請領取或保險合同終止時給付。抵交續期保費是指紅利用于抵交下一期的應交保險費,如果抵交后仍有余額,則用于抵交以后各期的應交保險費,但不計利息。自動增加保額是指將現金紅利作為保費交給保險公司,在合同原保額的基礎上增加相應的保險金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定日县| 大新县| 五莲县| 个旧市| 宿松县| 柯坪县| 奉贤区| 锦屏县| 南皮县| 珠海市| 凤庆县| 全州县| 鸡西市| 嘉禾县| 弥勒县| 日喀则市| 温泉县| 林口县| 辽阳市| 阿坝县| 波密县| 上思县| 茶陵县| 西峡县| 勃利县| 紫阳县| 石河子市| 长宁县| 竹山县| 唐山市| 曲周县| 武定县| 樟树市| 娱乐| 米脂县| 宜都市| 永济市| 仁寿县| 阳泉市|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