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高天流云,歲月匆匆

1988屆 馮立群

 

初春,再尋曾經的十九中操場。記憶中的那堵紅墻尋不見蹤跡了,那風起黃沙漫漫、雨來泥濘滾滾的大操場呢?映入眼簾的是漂亮的實驗大樓、精致的體育館、環繞校園的住宅樓。我們曾經奔跑的自由空間、摔打的泥土地已經被環保的鋼筋水泥覆蓋。

可是滲透在我們這些不惑之年的青年人的肌膚里、精神里的手球氣質,也會隨之一起覆蓋掉嗎?歲月可以帶走我們的年齡,卻帶不走我們一路留下的歡聲笑語,我們的祝福、無盡的愛意,仍然濃濃地留給我們成長的十九中手球隊。

多年來,我們這幫曾經懵懂無知的少年,在劉貴教練的諄諄教導下,已經長大成人,成為父母,也在繼續培養我們的后代;已經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耕耘,平淡但是快樂地生活著。每年的若干次聚會,是我們一起吹牛、戀舊、喝酒、撒歡的爆發,是再次聆聽師傅教誨的場所,是大家再次回憶那一起走過的匆匆歲月的機會。

我們的交往那么純真而持久,得益于我們有個好師傅劉貴教練;得益于我們曾經在手球隊的集體訓練。我的體會是,訓練不僅教給我們技術也教會我們做人。

“沒有播種,何來收獲?沒有辛苦,何來成功?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佩恩

一起在手球隊訓練的日子印證了佩恩的話:吃苦、挫折、競爭、團結,在我們正值青春期成長的時候需要種種人生的歷練。在劉貴教練、王桂生教練、汪宏駒教練的要求、帶領下,以及傳幫帶的言傳身教下,這些精神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里,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影響我們現在的生活。

吃苦是我們這撥孩子印象最深刻的,那時候,十九中手球隊剛剛成立,我們的訓練場地就是在籃球場內圈起一塊地方,大家摸爬滾打都是在土地上,一場訓練完畢,那叫一個臟。我們每年集訓,住在當時的體育教研室內,臨時搭起的上下床,密集而炎熱。練技術的時候,真刀真槍地在地上摔打,記得劉教練帶賈偉隊長和我練習魚躍前滾翻,劉教練蹲在場地里,手拿一根小柳條,柳條離地有一定的高度,每次的高度隨著我們練習難度的不同而改變,看到我們完成得不好,劉教練還要親身示范一下,那是直接在硬硬的土地上翻滾啊。我們現在這個年紀做這個動作還非常利索呢。吃苦是為了磨礪堅強的意志,戰勝對手的勇氣。十九中手球隊在身高上不占優勢、年齡偏低的情況下,連年拿取全國中學生、全國體校系統比賽的前幾名,和我們在平時吃苦的精神分不開。

現在習近平主席提倡青少年多參加體育鍛煉,和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在練手球的時候,不是簡單的體育鍛煉了,是身心的訓練。僅僅吃苦是不行的,我們在球隊中學習、切身感受到團結就是力量:我們十九中手球隊的身高不占優勢,劉教練為我們量身定制了6套戰法,開始可不止6套,經過實戰,我們后來保留了這6套戰術。每套戰術要求全隊配合一起作戰,有佯攻,有掩護,有牽制,有攻擊,最終目的是進球。每個環節都需要每個隊員爛熟于胸,不僅僅完成自己的位置動作,一定兼顧全隊的運作,確保全隊的整體性。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這幫人在一起還能演練一番,可見當時配合得多么熟練。這些訓練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都受益匪淺,明白團隊的力量、團結的力量。

走向社會,尤其是進入工作崗位后,面臨創業,而后是守業的種種壓力,良好的心理素質成就了我的成長。困難與折磨對于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這一切潛意識的形成,我個人得益于在手球隊內的成長。每次比賽就是一次競爭,一次面對面的直接對抗,這種競爭的氣氛,每每使參賽的我緊張得喘不過氣來,但是比賽的哨音一落地,什么叫緊張,那叫害怕,嗷嗷地沖進敵陣,和隊員一起沖鋒,目的就是贏球。所以,創業時的開場和比賽的開局何其相似,能夠從容面對,不失時機地攻城略地,冷靜地判斷形勢,改變戰術,再加上團隊的配合。我想這些都與青少年時期經常參加比賽有關,面對競爭我都能冷靜判斷、出手配合。

當然,不是什么比賽都是我們贏,不是每場比賽都是我們勝利。回想起在安徽寧國市的中學生比賽記憶深刻,當時是盛夏,體育館內悶熱異常,我們這些北方孩子還真吃不消,都有虛脫的感覺,有勁使不出,幾場比賽都輸給對手,球隊彌漫著沮喪、失落的氣氛。劉教練、王老師、汪老師等教練組并沒有給我們壓力,而是從生活中關心我們,使我們睡好、吃好、娛樂好,有效地調整了球隊的低落情緒。那次比賽的后面幾場,大家齊心協力戰勝對手,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有些記不太清名次了)。現在人們經常提到挫折教育,您應該讓您的孩子去參加比賽,和我們當年參加手球比賽一樣,隨時面對出現的問題——挫折、苦惱,在一個大家庭中經歷并克服各種困難。我想,那是人生中最好的挫折教育。十九中手球隊給我們提供了體驗挫折教育的機會,為我們健全的人格、完善的心理素質做好鋪墊。

在我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后,我們的子女也在成長,回憶在十九中手球隊成長的經歷,感觸很多。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讀書習字,直至大學畢業,乃至博士、博士后,更多地強調了分數,你分數達到了就可以了,不管其他的,國家培養出這些高學歷的人才是希望他們能回報社會。雖然我們沒有高學歷,但是我們都是快樂的、健康的人,一群充滿愛心的滿身正能量的健康人。

感謝母校十九中!感謝十九中手球隊的培養,感謝各位老師的培養!

 

【作者簡介】

馮立群,男,1969年12月出生。1982—1988年就讀于北京市第十九中學,在校期間是手球隊主力、學生會主席。大學就讀于北京大學中文系,1992年畢業后在西苑中學任語文教師。后下海創辦晶合公司,現任總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当县| 隆林| 日喀则市| 偏关县| 唐山市| 山东省| 通河县| 微山县| 冀州市| 连城县| 桂平市| 阜新市| 东安县| 泽库县| 乐山市| 武山县| 察雅县| 米易县| 沂水县| 鹿邑县| 澄江县| 怀柔区| 海阳市| 肇庆市| 石嘴山市| 赤壁市| 大同市| 定日县| 平邑县| 泸州市| 蒙自县| 黄石市| 宁夏| 保山市| 敖汉旗| 姚安县| 时尚| 无锡市| 云龙县| 志丹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