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和諧信息生態環境研究概述(1)

和諧信息生態環境是人們對信息生態環境構建的一種理想追求。當信息生態趨于和諧時,就能夠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并進一步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進步及人際心理的健康發展。而當信息生態趨于失衡時,它就會導致社會和人際心理的不和諧,甚至導致兩者的對抗,引起社會信息環境的紊亂、失序?!澳壳靶畔⒐芾韺嵺`領域面臨的最大問題和困惑是信息供需失衡及信息污染問題。各信息群落的信息供需不平衡主要表現是信息冗余、虛假信息、信息安全存在隱患、信息壟斷等問題;信息污染的主要表現是虛假信息、不道德信息、計算機病毒等問題。對于信息管理領域來說,要從信息生態理論出發,構建和諧的信息生態系統以解決上述問題……新思維帶動新進步,信息管理研究領域的學者應將信息科學方法、生態學方法和系統科學方法結合起來,發展信息生態理論,使信息相關學科得到融合,推動全社會的信息化建設,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1】??梢钥隙ǎ畔⑸鷳B學研究既是對傳統信息管理研究的深化與發展從而能夠助推信息學本身的進步;更為重要的是,信息生態學的研究成果還能夠襄助整個社會和諧環境的構建,從而具有超越學科自身的價值。

第一節 構建和諧信息生態環境的理論背景

和諧信息生態環境是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保障,對它的訴求既取決于信息學自身(內部)發展的內在邏輯,也跟對社會和諧(外部)的認識有關。

一、從信息管理到信息生態的學科邏輯變化

和諧信息生態環境訴求的內部邏輯是從信息管理到信息生態的變化。

20世紀60、7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尤其是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資源已經成為與物質和能量鼎足而立的、直接關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三大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信息的發展又表現出明顯的“俱分進化”(章太炎語)的特點,它一方面給人類帶來了福音,直接導致了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到來;另一方面,也給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眾多新問題,諸如信息爆炸、信息超載、信息壟斷、信息侵犯、信息霸權、信息污染、信息焦慮、信息強迫等,不一而足。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對人類社會文化信息可持續協調發展的新的挑戰”【2】。

由此,引發了人們對于人類自身、信息環境和社會組織乃至天人關系等各種“關系”——信息生態——的“宏大”思考。作為一種“生態”,信息生態強調從系統論和整體觀的高度來分析、解決信息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信息生態學,實為信息科學與生態學相結合而生成的、與傳統信息管理研究同中有異的研究范式。

誠然,信息學的最初形態是信息管理學,信息生態學是以信息管理學為基礎、充分借鑒生態學的一般理論、方法和原則而發展起來的交叉學科。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現代信息學研究大致經歷了一個從信息管理到信息生態的變化過程。具體而言,這個變化過程又可劃分為四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信息管理取代數據處理,成為提高生產力和組織運作效率的一門學科和實踐行為。20世紀80年代中期,信息管理又被知識管理所取代,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信息生態研究取代了前三者,開始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它除了包含數據處理、信息管理和知識管理的部分研究內容外,又吸取了其他許多相關學科的精華,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新的研究內容、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3】。

總體而言,信息管理學與信息生態學兩者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

(一)信息管理學與信息生態學之間的聯系

信息管理學與信息生態學之間存在著從前者發展到后者的承繼和交叉關系。信息管理為組織存貯并提供結構化的信息資源,這些信息資源通過為組織提供信息價值從而助推組織的良性運作。信息生態學則為組織的信息管理理念和行為提供目的論意義上價值理性。換言之,信息管理是要為組織積累和補充有效信息,而信息生態學則是要生成具有指導意義的遠景規劃和理想目標。顯見,信息管理將信息作為一個客觀的事物予以“管理”;信息生態學則認為信息并不是獨立的客體存在,而是與人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因而不是一個純粹的客體對象。相反,它是一個應時變化、與世偕行的發展過程。

信息生態學在理念上的這一“突破”,無疑正是以信息管理學的相關成就為前提和背景的。

(二)信息管理學與信息生態學之間的區別

信息生態是對信息管理的超越,它是指“存在于一個特定區域環境中的人、實踐、價值和技術所組成的一個系統,是整體系統中的知識存在”【4】。顯然,信息生態不再像信息管理那樣僅僅聚焦于信息之個別、孤立和單一的特征。

就信息生態對信息管理的超越而言,張福學具體分析了信息生態和信息管理之間的區別【5】,見下表:

【信息管理】

目的:為人們利用信息、認清機遇和將這些信息與機遇轉化成為知識與行動增添必要的背景、協同和信心

研究重點:研究的重點是文化、信息培育、軟系統、模式認知、建立模型以及信息的產生和應用

作用框架:以社區(community)為導向,使我們能夠發現社區發展和維持聯系網絡所必須采取的措施,以及有效行為的信息能力是從何處產生的

兼容與合作:重點在于對有關政策的交流,這些政策能夠確保所有員工對信息的解釋達成共識,并對信息的內容含義有一個共同的理解,提倡合作,不進行硬性控制

本質特性:與智力能量有關,具有“波”的特性:信任、信息創造、信息、對話、意見、創新、創造性、含義詮釋

【信息生態】

目的:為人們提供可資利用的信息和機遇

研究重點:研究的重點是信息對象、知識產權保護、信息結構、檢查和改進信息流程、各種規則條例等

作用框架:以底線(bottomline)為導向,使我們能夠發現自己在信息的評估、組織、描述和從信息中獲益諸方面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兼容與合作:重點在于知識的分布和存取政策,以及保證它們之間能夠相互兼容的各種措施

本質特性:與智力物質有關,具有“粒子”特性:各種規則、信息傳遞工程、優秀實踐、專利、文獻建設、常見問題(FAQs)、計量學等

其中有兩點值得特別強調:

第一,在信息生態學研究中,信息技術雖然依舊是追求的目標,但已不再具有唯一性,而是更多地考慮到技術與人的價值的有機整合。其核心是要強調,沒有離開人而獨立發揮作用的技術?!霸谝粋€信息生態中,最引人注意的并不是技術,而是利用技術的人類行為,引進信息生態這一概念的目的就是要跳出技術框架,將研究的中心放到工具、人及其實踐活動之間的聯系上”【6】。

第二,效益不是唯一維度。信息管理意義上的研究是西方現代科學理性思維的產物,重視客觀規律,強調信息技術的作用,追求信息資源生產與消費配置的效益;信息生態意義上的研究是西方后現代人本哲學的產物,重視主觀價值,強調社會、經濟、文化乃至心理等非技術因素的作用,追求信息資源生產與消費配置的公平??傮w上,信息管理和信息生態分別回應有關信息的“是非”和“應否”問題,是迄今人類關于信息的兩大主要認識成果。畢竟,對于人類的知性而言,存有(sein)和應當(sollen)之間的界限不可逾越。由于信息管理重視客觀規律,否定人的價值,因而遭到了信息生態研究的顛覆【7】。

二、整個社會從效益原則向和諧追求的變化

和諧信息生態環境訴求的外部助力是整個社會從效益原則向和諧追求的變化。

和諧社會是指社會系統中的各組成因素的內部以及各組成因素之間處于一種彼此依存、相互協調和彼此促進的理想狀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強調和合,也就是今天講的“和諧”。無疑,這一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現實價值。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8】胡錦濤同志又說:“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9】

可以認為,構建和諧社會長期以來一直是中華民族的追求目標,也是當今特定語境下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實踐。

(一)和諧是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放眼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業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然而,影響世界和平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如何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正成為世界大多數國家共同關心的核心問題之一。正如俄羅斯學者阿列克謝·馬拉申科指出:“人們不愿看到沖突的存在,可世界總是處于沖突之中,而且沖突多半是在不同文明之間發生的?!缃?,文明的兩極化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發展趨勢。隨著全球化的深入,這種趨勢不僅不會消失,而且還會加強。”【10】

可以肯定,和諧世界與和諧社會的理念是和諧文化的有機構成部分,它適應并支持了當今世界的發展現狀,對于我國而言,這也是積極應對外來文化侵蝕、防范文化沖突的一種嶄新的思維?!爱斍?,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趨勢日漸顯現,和平、發展、合作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11】。因此,構建多元文明的共生、共存就顯得格外迫在眉睫。正是在這一背景下,2005年9月,胡錦濤同志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提出了和諧世界的理念,倡議世界各國努力構建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積極響應與廣泛好評。

(二)和諧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國內來看,我國目前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盡管在總體上,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環境日趨和諧,但不容否認的是,仍存在著許多不和諧的因素。為此,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全面建設惠及十三億人口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薄?2】報告中,第一次把“社會更加和諧”與經濟、政治、文化、科教、人民生活等五項指標并列,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六大目標之一。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我們擁有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有利條件?!薄稕Q定》還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秉h的十七大報告又進一步指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薄?3】黨的十八大也把“和諧”列為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顯見,社會和諧的理想訴求,一方面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精髓所在;另一方面,也是對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性回歸和認識深化。

眾所周知,人類是在與多種環境要素綜合作用的互動關系中生存的,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不僅要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且要達到人與信息環境及社會環境之間的和諧共生。只有構建和諧的信息生態環境才能實現信息生態系統的協調和平衡,促進人、信息環境乃至人類社會的和諧相處,進而使整個信息生態系統向有利于人類發展的方向健康和可持續地發展。構建和諧信息生態環境,就是要構建一個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信息生態系統;就是要改變現實中的信息生態系統的失衡及社會信息生態環境的不和諧的現狀。誠然,“信息生態系統的發展戰略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是整個發展問題的核心,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人與人(社會)的協調,最終實現信息生態的可持續健康發展”【14】。

綜上,隨著時代的發展,那種以沖突為導向及以效益為導向的國內外大環境,正在以反思的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和諧”訴求正成為人類需要嚴肅面對的重要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尤溪县| 桑植县| 湖北省| 祁阳县| 东阳市| 墨玉县| 北京市| 界首市| 阳新县| 龙门县| 犍为县| 江北区| 上饶县| 襄城县| 大关县| 雅安市| 邓州市| 三原县| 澜沧| 阿拉尔市| 千阳县| 缙云县| 曲沃县| 稷山县| 阿尔山市| 张家口市| 曲麻莱县| 萨迦县| 株洲市| 博罗县| 河曲县| 天等县| 武城县| 出国| 饶平县| 宝山区| 偃师市| 达日县| 平阴县| 克拉玛依市| 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