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企業的一種識別標志、精神象征以及價值理念,更是企業產品品質優異的核心體現。創業者想要從“0”到“1”打造自己的獨特品牌,必須要事先對品牌有一個充分的了解。雖然固有的品牌類型有很多,但是一味地跟風并不是什么好事。創業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即便是借用固有的品牌形式,也要創造出與眾不同的類別來。
品牌對于一家企業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對那些初創企業來說,一個優質的品牌往往體現著這樣一些優點:是產品或企業核心價值的體現、能夠區分競爭對手、是識別商品的分辨器、是企業的“搖錢樹”、能夠驅動生意等。因此,打造一個優異的品牌,是創業者必須要認真對待的事情,更是創業者實現從“0”到“1”的質變過程的前提。
1.創業者如何打造公司品牌
打造公司品牌是每一家企業都要做的事,那些有遠見的創業者都會將打造品牌放在產品銷售之前。品牌之所以被稱為品牌,通常是因為相對于普通產品而言,它更有優勢。只有一款高質量的產品,才會更受客戶的青睞。所以,創業者從“0”開始創業的第一步,就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如此才能上升到“1”,甚至是“1+N”。
廣州寶潔公司有三種品牌的洗發水,分別是“飄柔”“潘婷”以及“海飛絲”。雖然同為洗發水,但它們各有各的用途,也占據了各自的市場,使企業的名字迅速紅遍了全中國。
廣州寶潔公司在對這三種洗發水的經營中,運用了多品牌營銷策略。這種策略就是企業在對自己的產品進行營銷時,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品牌來稱呼同一款產品,以達到擴大銷售量的目的。比如它以洗發水的功能作為噱頭,迅速向市場推出不同功能和牌子的洗發水,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創業者要從“0”開始打造自己企業的品牌,除要有高品質的產品外,還要注重品牌的推廣,如此才能被眾人所知。現在推廣的方式有很多種,如網絡、電視、報紙等。其中,網絡推廣的效果最好,成本也最低。
另外,故事營銷也不失為打造公司品牌的好方法。一個好的品牌故事,會讓消費者在聽完之后,產生了解這家公司的欲望。因此,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根據公司的發展歷程為自己的公司創造出一個膾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品牌故事有著品牌的發展歷程,是創業者實現從“0”質變到“1”的最好體現。
當然,要想打造品牌,產品的售后服務還是不容忽視的。要知道,一個好的售后服務,可以為企業塑造出意想不到的良好口碑,讓客戶主動為企業做宣傳,這對于打造品牌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這一點,小米運用得最靈活。當初雷軍在創建小米的時候,就特別關注產品的售后服務,而且一直堅持到現在。可以說,小米能夠發展得如此之快,就是因為它特別注重客戶這個強大而又免費的宣傳渠道。所以,創業者打造品牌,必須要做好產品的售后服務。
如今,科技的發展讓很多創業者對產品和技術產生了迷戀,他們都在標榜自己在這兩個方面的實力,卻往往忽視了對品牌的宣傳。這就導致創業潮中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創業者們都喜歡向別人介紹自己畢業于哪家學校、曾經任職于哪家公司等,卻不知道在創業者中,最容易失敗的就是那些技術型人才。因此,面對一個初創企業,打造公司的品牌才是關鍵。
例如,OnLive的創始人和CEO——Steve Perlman,曾是WebTV的創始人、蘋果QuickTime的主要研發者,以及Mova面部識別技術的持有人。他被行業人員稱為“硅谷標志性開發鬼才”,強大的技術能力幾乎無人能敵。但由于他本人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打造企業的品牌,最終導致OnLive破產。
一個“鬼才”技術人員,擁有豪華資歷的創業者,哪怕只和各大媒體保持友善的關系,都會對自己的公司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可Steve Perlman更喜歡的卻是技術上的事,而忽視了品牌宣傳。可見,一個創業者如果不會打造公司品牌,將會導致多么可怕的后果。
具體而言,創業者要實現從“0”到“1”的轉變,打造出公司品牌,大概有這么幾種方式:“品牌定位”“尋找配置源”“放煙花”“搶座位”。
創業者在打造公司品牌之前,一定要給自己的企業定位。也就是說,企業一旦選定了目標市場,就要設計出與目標市場相應的產品和品牌形象,以爭取獲得客戶的認同。但品牌定位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產品的價值,品牌又是企業宣傳產品的基礎,以及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主要依據,因而品牌成為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品牌定位也就成為市場定位的核心。
總而言之,品牌定位就是創業者為自己的品牌確定一個合適的市場位置,以便能夠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比如雪碧的清涼口感,就可以讓人們在炎熱的夏日第一時間想起它。
成功的品牌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能夠以一種專一的形式將自己的功能和消費者的需求相連接,以便將品牌信息準確地傳達給消費者。因此,創業者從“0”開始,就要將品牌的定位通過一定的手段傳達給消費者。
一個優異的品牌定位是創業者創業成功的前提,它為企業搶占市場起到導航的作用。如果創業者不能對品牌進行定位,必然會使產品失去自有特色,被其他雷同的商品所掩蓋。所以,品牌定位是宣傳產品的基礎。品牌傳播依賴于品牌定位,沒有品牌定位,品牌傳播就無法具體實行。總而言之,經過品牌定位所確定的品牌形象,才有可能永久駐留在消費者心中,這就是品牌經營的最終目的。
很多創業者都會覺得自己沒有相關的資源來打造公司的品牌形象,其實這并不足以成為創業中的難題。現在的網絡如此發達,很多商業網站都會留下投稿作者的聯系方式,甚至每個網站都留有免費為創業者做報道的電話號碼,這些資源完全可以很輕松地找到。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便捷,很多地方每年都會舉行多次商業活動,創業者完全可以從網上查到,然后報名參加,并在此過程中宣傳自己的公司。
不過,在尋找這些資源的時候,創業者要準備足夠全面的信息,盡量讓媒體對自己的企業有一個全面、客觀的了解。在找到“配置源”后,創業者一定要增強自己的吸引力,把項目的創意介紹出來,以提高對方興趣度。
另外,在搭建資源時千萬不能貪多。因為建立得太多,創業者往往會應接不暇,反而失了分寸。應該主動出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媒體資源,然后與之展開合作。
很多創業公司創業資金并不多,資源也不雄厚,能用來傳播的故事更少。如果此時還要把很少的包裝費分配到很長的時間去用,那么可能會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小投入沒產出。而在品牌推廣上,一直都是“低投入沒產出,高投入高產出”,所以一定要把有限的資源在短時間內爆發出來,這樣就可以提高企業的發展率。
比如突然爆紅的“小紅書”,它在品牌創建方面做得就非常好。它出了很多線下的推廣,像在電梯里打廣告,或者推出裸體美男等一些能夠吸引眼球的方式。另外,它的大紅色LOGO也非常醒目。
至于“搶座位”,創業公司在垂直領域的競爭都非常激烈,每一個創業者都會有很多競爭對手,此時要做的就是盡量坐上最前面的位置。比如找了一家媒體為你寫稿子,但這家媒體同時也在幫別的創業者做宣傳,那么你就一定要爭取被他們寫在最前面;再如,你去參加一個商業論壇會,去的企業家有很多,你要做的就是作為企業代表發言,讓大家都認識你,然后,他們自然就會去關注你的公司了。
而且,創業者在“搶座位”時,一定要將公司的名稱和行業相關聯。比如滴滴打車租車,在細分行業和強調公司的時候,盡量建立起這種關聯,如此就能搶占最快速的傳播形式。
當年牛根生離開伊利時,伊利已經是全國乳制品行業的龍頭。據說牛根生創辦蒙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租下了從內蒙古呼和浩特到機場的廣告牌,并打上“蒙牛,內蒙古第二大乳業品牌”這樣的廣告語。當時大家只知道伊利這個第一,但通過這種宣傳方式,蒙牛的知名度很快就飆升上去,以至當時在內蒙古幾乎無人不知除了伊利之外還有一個蒙牛。
2.創業者如何做好品牌公關
公關是門講究實戰的技能和學問,創業者要做好品牌公關,就必須了解它的特點。總結起來,公關有四大特點,分別是:公眾利益性、雙向性、媒體傳遞性、快速應對性。
“公眾利益性”指的是品牌公關的出發點,原本就是為了保護公眾的利益。企業的所有公關活動都要站在廣大公眾的立場上,從公眾的心理需求、好惡、關系以及素質等方面考慮,然后進行決策。因此,企業公關活動絕對不能發布一些虛假的信息來欺騙公眾,傷害公眾的利益。否則,企業的品牌形象就會毀于一旦,這無疑會置企業于死地。
“雙向性”就是指品牌公關不是人們常說的簡單的企業信息單方面的傳播,而是企業與公眾之間的雙向傳遞,具體表現是:企業帶著自己的目的,主動且明確地通過媒體向公眾傳遞自己的信息,并對反饋過來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而公眾則主動接受企業所傳播出來的信息,并作出相應的反饋,這樣兩者之間就形成一個牢固的相互交流的關系。“雙向性”所建立的基礎就是企業的公關活動,它迎合了公眾的需要。
“媒體傳遞性”是指,企業公關傳遞信息的橋梁就是媒體。品牌公關只有借助互聯網、電視、報紙、廣播等媒體進行宣傳,才能增強公關效果。因此,企業必須借助媒體的傳播力量,才能順利地將企業的理念和價值趨向傳遞給廣大公眾。一旦離開了媒體,企業的公關信息將無法傳遞出去,公關活動也就失去了作用。因此,品牌公關具有很強的“媒體傳遞性”。
“快速應對性”的意思是說,品牌公關往往是沒有任何預兆的,突發性比較強的。比如市場上瞬息萬變的信息、新聞媒體的評論、公眾的反饋意見等都可能引發企業的公關危機,促使企業快速有效地實施公關應對策略。同時,快速的應對能力也是衡量一個企業公關水平的重要標準。
被公認為當代國際象棋史上最著名的棋手加里·卡斯帕羅夫,先后在1985年和1989年戰勝了美國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所研發的計算機,但卻在1997年與名叫“深藍”的計算機交手時遭受慘敗。
卡斯帕羅夫對自己的這次失敗一直耿耿于懷,但是他更無法忘懷的是自己居然被IBM的公關謀略所利用。原來,IBM的公關人員在賽后對媒體宣稱:“這次比賽的目的主要是為IBM打公關戰,它提供了一次展示IBM技術的機會,所有的主要媒體都做了相關報道,這件事對于IBM來說,是一個絕好的宣傳機會。可以說,不管‘深藍’是贏是輸,最后的贏家一定都是IBM。”
確實是這樣的,當人機大戰的時候,誰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無意識中已被IBM公司所吸引,并認可了它的產品。據說,盡管IBM為此次比賽花了將近500萬美元,但是與它在“人機大戰”中的受益程度相比,IBM卻省下了將近1億美元的廣告費。
IBM在策劃這一公關戰時,對傳播策略運用得非常熟練。當初在策劃時,它充分利用大多數人員異常關注這場比賽的心理,給媒體提供了一次熱點新聞,這樣就制造了一個免費宣傳自己的機會。如此,不僅它為自己節省下一筆巨大的廣告費,而且宣傳效果還出奇地好。
其實,IBM的公關人員真的可以稱得上是曠世奇才。因為從比賽結果來看,如果卡斯帕羅夫輸了,人們肯定會認為IBM太了不起了,這或許就是IBM展示自己的真正目的;而倘若計算機輸了,IBM可以繼續研制更高級別的產品,準備再戰象棋大師。另外,之前的幾次比賽也給人們留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印象,那就是IBM一直在不斷進取,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從這兩個結果中,人們很輕易地便可以發現品牌公關謀略的神奇之處。
那么,創業者該如何做好品牌公關呢?
第一,塑造自己的角色。
創業者做好品牌公關的首要方式,就是要塑造自己“變革者”“救世主”的形象,只有這樣,人們才能牢牢記住你。比如滴滴快車,它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紅遍大江南北,主要原因就是它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出租行業,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不但拯救了那些閑賦在家的私家車,還給一直苦于打車難的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便利。
不管是做“變革者”還是“救世主”,一個重要的前提都是創業者所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滿足客戶的實際需要。千萬不能異想天開,生產出一些根本不實用的東西,否則,即便你的公關攻略再完美,也只是紙上畫餅而已,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還會增加客戶對企業的厭惡感。
當然,塑造自己的角色并不是胡亂來一套,而是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經過合理的分析,制作出一套完美的策略。如果明明是開餐飲的,卻將自己公司的角色定位在建筑領域,那肯定是非常錯誤的。另外,塑造的時候也要量力而行,不能明知不可為還要為之。比如一個創業者全部的啟動資金加起來只有100萬,而通過其他方式集資也根本不可能,可是為了宣傳自己的公司品牌,硬是要拿兩200萬出來,這肯定不現實。因此,創業者在做品牌公關的時候,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的能力去做。
第二,宣傳“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近幾年一直備受人們關注的話題,創業者要想在公關策略上更勝一籌,可以將自己公司所具備的“工匠精神”作為宣傳焦點。
“工匠精神”就是擁有極致、認真、專業、勤奮、專注、踏實等品質的行業精神,如果創業者的公司能夠具備這樣的精神,那么從“0”突破到“1”的階段將不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以這些作為宣傳點,顧客將會更加忠誠于公司的產品,對公司的印象也會加深不少。現在很多企業以及個人,他們在宣傳自己的時候,不會再鼓吹什么“特異功能”,或者“獨家秘方”,而是會緊緊抓住自己在產品和技術上花費了多少精力,投入了多少心力,這就是突出“工匠精神”。而現在的消費者也根本不關心產品有什么秘密配方,他們所關心的是在做這件產品的時候,企業到底投入了什么。
創業者只要合理地抓住“工匠精神”這一議題來做宣傳,就足以撩動媒體和公眾的神經,受到的關注度一定會上升到一個較高的層面。
第三,給自己貼標簽。
大眾對很多新的事物都會比較陌生,因此創業者在做品牌公關宣傳自己公司的時候,可以找一個大眾比較熟悉的參照物來嫁接式地貼標簽。如此,大眾就會因為對參照物的熟悉度而增加對你的好感。
比如說,創業者創辦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那么完全可以將阿里巴巴或者百度拿來作為參照物,然后貼上與之相關的標簽,大力宣傳自己;而如果創業者創建的是一家與金融行業有關的企業,那么就可以貼上“中國股神巴菲特”等這樣的標簽,以加深企業在大眾心里的印象。
第四,制造更大的麻煩。
創業者在應對危機公關的時候,如果實在解決不了,不妨拋出另一個與事件相關的主要矛盾,制造出一個周期更長、更大的麻煩,如此便可以引導大眾更加客觀地看待問題,扭轉不利局面,爭取更多的支持者。即便不能爭取更多的贊同,也可以起到轉移大眾視線的作用。
當然,創業者在制造更大麻煩的時候,一定要在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之下進行,千萬不能超出它們的范圍,否則就是得不償失。另外,創業者一定要記住,從“0”到“1”的創業過程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即便其中出現了某些不可逆轉的危機,也不能輕易地選擇放棄,一定要靜下心來想一個解決的辦法,不管是改變商品質量,還是轉變經營方式,又或者是運用公關策略,都可以盡可能地去嘗試一下。
創業者制造更大麻煩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有人指出你公司的產品影響了某個行業的發展,那么你完全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為自己辯解。你可以說,就算自己企業的某個產品確實影響了這個行業的發展,但卻加速了另一個原來發展很不好的行業的進程。在如此宣傳的情況下,即便剛開始有很多人對你的公司表示不滿,但之后他們也可能會轉變態度。
3.品牌也有“性別”之分
如果有人突然告訴你品牌也是分“性別”的,你也無須驚訝,因為正如語言里的名詞分陰性和陽性一樣,品牌也可以分為“女性”和“男性”。比如大部分日用化妝品類產品、服裝類產品、生活類產品等,均是偏“女性”的品牌,主要打造的方向是性感和溫情;而大多數汽車飛機制造類、科技電子類、智能硬件等,均是偏“男性”的品牌,這些品牌的打造方式以酷為主。
其實,當創始人開始想讓自己的品牌被人們念念不忘的時候,他和品牌團隊的“痛點三部曲”就開始出現了。
第一步從起名開始發愁,給自己的公司取名確實并不簡單。一個簡單的名字不足以代表創業者當時的雄心和激情,且會顯得太過隨意。可即使絞盡腦汁想了個比較復雜的,結果卻不知道怎么跟別人解釋它的寓意,總覺得不管怎么解釋,別人還是聽不懂自己的意思。
然后,好不容易確定了一個適合的名字,才發現又有新的問題出現,那就是不知道該怎樣對外解釋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調性,并讓用戶記住它。因為很多創業者雖然知道品牌營銷的重要性,但都不太懂得如何去實行品牌營銷。等到花了好多精力終于找到了適合的品牌,準備大做特做時,才發現自己早已詞窮,唯一能提出來的標準就只有“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除此之外,什么切實的方法都做不出來。
最后,走到第三步的時候,才發現“品牌”這個概念的覆蓋面實在太廣,創業者似乎很難找到一個比較取巧的切入點。這種毫無頭緒的現實到了品牌負責人手里,就好像是在他面前放了一個西瓜,但是你卻沒有任何工具可以切開它,最后除了“砸爛它”,根本毫無辦法。這就會讓品牌負責人特別為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來的產品當然好不到哪里去。
那么,如何才能夠讓自己的品牌擺脫平庸、呈現高端呢?
這就需要從品牌的“性別”確認開始。確認自己要做的品牌的性別,可以幫助對品牌絲毫無概念無感覺的創業者們迅速建立感覺,找到品牌的主要脈絡,把虛幻的品牌名稱變成可以具體執行的工作。
假如你的品牌是一個人,他的性別會是什么?他是一個怎樣性格的人?他平時會有什么樣的裝束?他所處的生活環境里都是些什么樣的人?他的競爭對手都是什么樣的人?知道了這些,創業者讓自己的品牌脫穎而出便不是什么很難的事情了。
以銀行為例,大多數銀行品牌的“性別”都是“男性”。一方面,它們的服務流程、語言體系、儀式感等所傳達出的氣質,基本表現為“嚴謹、縝密、安全”;另一方面,從視覺設計上來看,不管是農業銀行的綠、工商銀行的灰,還是建設銀行的藍,或者其他銀行的黑、白、紅,都具有嚴謹冷峻的氣質,以及嚴謹剛強的風格。
這個時候,如果某一家銀行想從這些品牌識別上領先一步,其實也不難做到。拿平安銀行來說,它就像一個另類,它的橙色外衣決定了是一個摻雜在眾多男性之中的姿態婀娜、活潑開朗的少女,此時這個“女性”的銀行品牌就瞬間跳越了出來。
再如,在飲料這個領域,各種各樣的牌子都有,它們紛紛宣傳自己的飲料才是最溫潤、最可口、最好喝的,都想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年輕的“少男少女”,因此,飲料品牌的“性別”就是“女性”。然而,在眾多的女性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大叔”突然出現,它就是號稱喝了能穿墻的、由山東青島嶗山礦泉水有限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初精心研制的堿性飲品“嶗山白花蛇草水”。它的形象就像是一位“酷大叔”,它的品牌“性別”就是“男性”。那些喝慣了口味甘甜的水的人,現在以挑戰喝這種神水為樂,于是它的品牌想不火都難。
利用“性別”的特性打造品牌,其實是一種擬人化。這種方式可以讓一個完全不存在的品牌,慢慢呈現出實體的狀態。它可以幫助創業者先建立起對品牌的情感認知,然后再尋找品牌優勢,推導出這個品牌的性格特征。這種找到品牌特色的過程大概可以分成兩步:
第一,想象并認定“我是誰”。創業者先去想象品牌的“性別”,這個想象的過程不需要太過理性。大多數時候,之所以不能確定自己該做什么樣的品牌活動,其實是因為還不知道自己的品牌是什么“性別”以及性格,直到試著想出來自己的品牌是男是女,有什么樣的外貌,希望它長什么樣。
第二,堅定并建立性別優勢。在了解“我是誰”之后,還要在跟自己的競爭品牌的比對中迅速建立清晰的“性別優勢”。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者會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迷失自己的“性別”和性格,若是不能堅定地弄明白“我是誰”,那就很容易陷入搖擺不定中,最后大家還是對你的品牌沒有任何印象。
等到這兩步都完成之后,就可以基于對這個品牌性格的揣摩,去安排相應的品牌活動策略。
然而,創業者怎樣才能讓自己品牌有“格調”,從而實現從“0”到“1”的深度跨越呢?
所謂“格調”,就是品牌打造的核心,即女要性感男要酷,中性品牌看天賦。
對于偏“女性”的品牌,在打造的時候要盡顯品牌的“性感美”。例如“悅己鮮花”的配送品牌“花點時間”,就是典型的“女性”品牌。這類品牌強調服務性、細致性、美感度,因此,這類品牌的打造,講究的是能否走心,能否像一個完美女性一樣知性、細膩、溫柔、善良,有獨特的外形和魅力。
而對于偏“男性”的品牌,在打造的時候要盡顯品牌的“酷”。比如科技類產品的超乎想象、極致、個性等,就是打造的關鍵點。
另外,還有一類品牌,從“性別”上來看可以稱之為“中性”。像服務類、培訓類、金融類、媒體類產品等,幾乎都屬于這種品牌。對于這種“性別”的品牌,就要看它的創始人的特性、品牌推出的時機、品牌發展趨勢等天然條件適合往哪類歸了。其實許多時候,創始人的性別和特性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企業品牌。
那么,在具體實施上,品牌“性別論”有哪些使用原則可以參考?
(1)品牌性別不是絕對的,迅速“建立性別”的思考方式非常重要。
(2)“性別”的價值并沒有什么標準答案,只是為了讓人們在腦海里有個依據可以參考。
(3)絕對不能憑空捏造品牌的“性別”和性格,它一定要是對企業實際氣質的提煉。
(4)當競爭對手的品牌呈現為同一“性別”時,搭建“異性”品牌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男性”品牌和“女性”品牌的氣質一旦確定,就不要隨意調整。若是經常左右搖擺,那么品牌的格調就不可能有多高。
明了這些打造品牌的方向,創業者還要根據自己企業的具體細節進行量體裁衣。只有適合自己的品牌,才會讓消費者看起來舒服。
4.頂尖品牌是如何打造的
打造頂尖品牌對于創業者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家公司的創辦并不是擁有足夠的資金,以及一個龐大的團隊就可以了,它還要擁有專屬于自己的品牌。品牌一度代表的只是某種產品,比如蘋果電腦、奔馳汽車、海爾電器、肯德基和麥當勞等,但現在我們所談論的品牌還涵蓋了個人品牌、政治品牌和品牌管理。總之,無論怎樣,品牌的重要性都是無法被忽視的,它不僅是代表企業的一個標志,還是創業者實現從“0”到“1”的質變過程的一種保障。
法國著名奢侈品牌絲芙蘭,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進入美國市場。當時的美國消費者只能在商場里購買化妝品和香水,然而在琳瑯滿目的商場里,每家產品的銷售代表都在極力推銷自己的品牌,這讓消費者根本無法做出合理的選擇。于是,絲芙蘭便想出一個獨特的辦法,將所有的品牌都集中陳列在一個店鋪內,如此,消費者就能夠從容地瀏覽各種化妝品,還能隨意試用,這在銷售市場上絕對是一次巨大的創新。
絲芙蘭的執行副主席兼首席市場營銷官Julie Bornstein說:“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大品牌都不愿意在我們的店鋪里銷售,所以我們引入的都是新興的有巨大潛力的化妝品品牌。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營造出一種全新的流行趨勢。后來隨著這種模式越做越大,絲芙蘭最終贏得了那些大品牌的青睞。”
那么,創業者該如何打造頂尖的品牌呢?
第一,有目標地進行創新。
對于所有的品牌來說,如果做不到創新,就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災難。尤其是初創企業,如果只是一味地走老路子,復制別人的品牌,別說實現從“0”到“N+1”的突破,就是發展到“1”的高度也幾乎不可能。但如果有一個全新的品牌,就可以幫助自己的企業從萬眾叢中脫穎而出,甚至還能開辟出一條獨有的市場通道。
Bahram Akradi是頂級健身品牌Life Time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一位創新觀念十足的商人,他說:“如果創業者能夠通過不斷的創新來滿足客戶的需求,那么品牌就會發生質的突變。從來只有與眾不同的品牌,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
Life Time公司總部位于美國明尼蘇達州Chanhassen鎮,它創新地引入了一種顛覆整個健身行業的傳統模式,那就是針對每一名會員實行的無合約政策和退款保證。這種方式的實行其實也存在巨大的風險,因為好不容易爭取過來的會員可能隨時都會離開。但若是一直堅守著傳統的那種運營模式,確實可以套牢一些比較長久的客戶,然而卻會讓一些想進來還沒有進來的客戶充滿擔憂,害怕一旦成為會員,即便對服務再不滿意,也無法脫身。
Life Time還實行月度會員制,允許會員隨時中止或更改自己的會員身份。這一方式激勵了公司員工想盡一切辦法贏得會員的忠誠度,從而和顧客之間搭建起了一定的關聯性。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但是創新也不是毫無目的的,它是在有目標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品牌,然后通過時間的檢驗被顧客所熟知和認可。
第二,利用真實性。
最好的品牌往往是通過真實性來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它們可能在市場營銷以及預算上投入的并不是很多,甚至根本就沒有。也就是說,它們打造頂尖品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外界兌現自己之前的所有承諾。這些承諾可以是提供最好的產品價值,也可以是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務,總之就是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絕不欺騙消費者。而且,它們在兌現這些承諾的時候絕對是真心誠意的。
希爾頓酒店一位重要的負責人曾經說過:“打造頂尖品牌的關鍵就是要有針對性地行動,而且絕對不可以欺騙消費者。尤其是那些銷售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定價的行業,更應該全方位地去兌現自己當初所許下的承諾。否則,即便現在收攬了很多客戶,也開辟出了一個廣闊的市場,但是不久之后,肯定會一落千丈,失去之前所擁有的一切。”
另外,還要在一些細節方面做足工作,讓消費者享受到最高端、最全方位的頂級服務。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任何企業都可以通過真實性將自己的品牌打造成最頂尖的品牌。
第三,重視消費者。
消費者是企業生存的命脈,任何一家企業如果受不到消費者的青睞,別說實現從“0”到“1”的質變,就是生存都很困難。因此,打造頂尖品牌絕對不能忽視消費者。
迪拜的麗思卡爾頓酒店是世界著名的大酒店,之所以這么有名,除了擁有最豪華的配置外,還因為他們對每一位進來消費的顧客都特別重視。一次,該酒店的一名服務員在無意中聽見一位顧客提起自己的妻子因為坐著輪椅沒辦法下樓去海灘看看,言語之間滿是惋惜。沒想到當天下午,這對夫婦就驚奇地發現,酒店居然為他們搭建了一個直達海灘的木質通道,這讓他們感動萬分。
創業者始終要明白一個道理,廣大的消費者才是企業的衣食父母,如果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么企業就失去了生存下來的物質食糧。所以,重視消費者也就是重視企業本身。
頂尖品牌的打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如果所用的方式偏離了軌道,那也是在做無用功。所以,創業者一定要有針對性,找到其中的關鍵點,而重視消費者,就是其中不能被忽視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第四,樹立遠大的目標。
創業者必須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如此才能一方面促進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為打造一個頂尖的品牌指明方向。雖然這個目標可能不太好實現,但是漫無目的地亂闖一定會讓企業陷入絕境。只有明確目標,才能讓企業在一個清晰的指引下一路向前,最終實現從“0”到“1”的質變過程。
比如許多世界著名的企業,雖然早已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為了將自己的品牌提升到更高層次,即便他們原本是新興的科技企業,也會保留一些古老的工藝流程,甚至會把自己的設計理念提升到和技術同樣的高度。因此,無論是初創公司,還是品牌價值數億的大企業,都需要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如此才能保持對品牌始終充滿激情。
正如法國著名奢侈品牌絲芙蘭,它的目光始終放在一個高度的位置。它的顧客試用完產品如果覺得不適合,可以輕松地離開商店,而不會遭遇強行推銷,并且他們還會被歡迎再次光顧。這樣的行為其實就是崇高目標的體現,而不是為了短暫的收益逼迫顧客購買不喜歡的商品,然后只能獲得一個惡性的評價。
5.趣味性——塑造出品牌的獨特魅力
品牌最講究的就是趣味性,只有具備了很強的趣味性,一個企業的品牌才會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并且在內涵和形式上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獲得客戶永久性的支持和青睞。如此,品牌才能實現從“0”到“1”的完美突破。
比如銷售人員在銷售一件僅有物質層面內涵的產品與銷售一件趣味性十足的品牌時,他們自己所體會到的感覺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的重點在于產品的降價、折扣以及促銷;而后者所關注的是與其消費者之間的溝通以及交流,展示出來的是超過物質層面的內涵上的情感、心靈以及歷史等。正如蘋果電腦、佳能相機、ZIPPO打火機、古馳服飾、哈雷機車、雀巢咖啡等,它們在營銷層面無不令消費者產生擁有的沖動,而不是將眼光只放在值多少錢上。
百事可樂的CEO曾經說過: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之間的競爭,誰勝誰負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怎樣讓這場競爭變得趣味性十足。趣味性可以體現在品牌的每一個環節上。
首先體現在命名上,一個好的名稱對于品牌的打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五糧液是全國有名的白酒典范,但是它卻推出了五糧液礦泉水這個品牌;長沙活力28洗衣粉原本也是眾所周知的產品,但該公司卻推出了活力28純凈水,這些都是品牌命名的一種不當延伸。
相反,法國推出的一種名為“毒氣”的香水品牌,還有巧借鄭板橋的“糊涂詞”而命名的“小糊涂仙”,都打破了傳統的單調局面,有著特殊的趣味性。
其次體現在品牌訴求上,獨特的渲染模式也是體現品牌趣味性的核心。
比如,20世紀80年代中期有一個名叫“來福靈”的農藥品牌幾乎無人不知,它的渲染方式就是用一群害蟲高唱“我們是害蟲”;而由趙本山代言的“北極絨”保暖內衣所用的口號就是“地球人都知道”;就連農夫山泉也用“課堂上不要發出這種聲音”,對其特有的瓶蓋進行大肆渲染。
再次體現在包裝上,品牌的趣味性主要表現在材質、色彩、構圖與產品特性的一致上。
比如名酒水井坊在酒瓶的底部刻上一些古代老百姓的生活畫面,使酒瓶成為一件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物品,這與水井坊一直宣傳的“穿越歷史、見證文明”的口號相輔相成。另外,百事可樂原本是紅、白、藍的三色包裝,在90年代轉而用單色藍與可口可樂的單色紅相對抗,有效地配合了百事可樂品牌的新定位,樹立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最后體現在明星效應上,請明星做品牌代言人已成為一個廣告慣性,而且也能增加品牌的趣味性。
對于那些新上市或者知名度還不算太高的產品,找明星代言可以起到迅速提高社會知名度的效果。但是企業在選擇明星為自己的品牌代言的時候,還是要慎重些。
比如TCL王牌彩電和TCL電工的形象代言人,分別是劉曉慶和李嘉欣,一個高雅,一個高品質,但TCL究竟是什么類型的品牌,卻讓人很難弄明白。而另一個品牌立白,就運用陳佩斯傳達的“不傷手、立即白”的明星效應,達到了宣傳自己的目的。還有2004年可口可樂邀請葛優做其形象代言人,宣傳“冰爽”的銷售主張,這些產品都有效地借助明星效應,達到了傳達自身品牌個性的目的。
在當今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品牌想要觸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都必須擁有一定的趣味性。否則就很容易被消費者所忽視,進而難以實現從“0”到“1”的質變目標。
品牌的核心是具有趣味性,只有擁有一定的趣味性,這個品牌才能被公眾所接受。如果一個品牌毫無特色而言,那么,在眾多的商品中就沒有什么亮點,輕易就會被埋沒在大千世界中。因此,不管是在命名、包裝、品牌訴求上下功夫,還是在明星效應上下功夫,只要能增加品牌的趣味性,都可以試一試。
品牌之所以要有獨特的趣味性,最主要的原因是趣味性是最能打動消費者的一種方式,無論是幽默的廣告語,還是詼諧的外形,只要比較有趣,就一定能夠從眾多商品中脫穎而出。那些傳統的過于嚴肅的宣傳品牌的方式早已落后,早已不能迎合當代人的審美眼光及口味。
趣味性的目的主要有兩個:第一,讓自己的品牌受到大眾的歡迎;第二,能夠和競爭對手相對抗,然后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體系。
但無論是第一個目的還是第二個目的,都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壯大著想。因此,企業在講究趣味性的時候,一定要從企業本身的發展出發,絕對不可以偏離固有的軌道或者形式。否則就是適得其反。只要始終堅持從企業的利益出發,尋找到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方式來打造企業的產品,那么企業一定能夠很快就實現從“0”到“1”的質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