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禮器碑——隸書極則

書法賞析

《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是中國東漢時期的重要碑刻,現存于山東曲阜孔廟。

該碑立于東漢永壽二年,也即公元156年,碑身高1.5米,寬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文記述了魯相韓敕修飾孔廟、增置各種禮器、吏民共同捐資立石以頌其德事之事,碑側及碑陰則刊刻有捐資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錢數。

▲禮器碑

《禮器碑》書風細勁雄健,端嚴而峻逸,方整秀麗兼而有之。是一件書法藝術性很高的作品,歷來被推為隸書極則。明帶郭宗昌在《金石史》曾評價稱“漢隸當以《孔廟禮器碑》為第一”“其字畫之妙,非筆非手,古雅無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謂‘星流電轉,纖逾植發’尚未足形容也。漢諸碑結體命意,皆可仿佛,獨此碑如河漢,可望不可即也”。

而清代的王澍在《虛舟題跋》中則評價稱“隸法以漢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為奇絕,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唯《韓勑》無美不備,以為清超卻又遒勁,以為遒勁卻又肅括。自有分隸以來,莫有超妙如此碑者”。

此碑字口完整,碑側之字飄逸多姿,縱橫跌宕,為書家激賞,攻漢隸者,多以《禮器》為楷模。整體而言,該碑書法瘦勁寬綽,筆畫剛健,用筆力注筆端,如干將莫邪,鋒利無比。而其結體則寓欹側于平正中,含疏秀而嚴密內。

《禮器碑》的線條質感,與同為東漢時期的《張遷碑》《曹全碑》有著一定的差異。它屬于平正端莊一路,碑文中字的筆畫,有的細如發絲,堅挺有力;有的則粗如刷帚,卻又不顯呆板。而盡管線條起伏變化多端,但《禮器碑》通篇看來又不失和諧,在力量感的表現上非常成功。

此外,此碑書法轉折變化豐富,或提筆暗過,如“龍”字;或提筆反折而下,如“目”字;或用斷筆,如“復”字;或提筆向上,然后反折而下,如“沼”字;或折后作向勢,如“皇”字等。而從碑的結體上看,《禮器碑》以取橫勢為主,上下密而左右疏,結體大都呈梯形狀。對此,王澍在《虛舟題跋》中寫道:“此碑書有五節,體凡八變,碑文矜練以全力赴之,故力出字外,無美不備。銘文則矜意稍鮮,清超絕塵,幾欲筆不著紙。文后九人韓敕大書姓字,文如薤葉,獨為矜重;后八人比于銘文,無復矜意,而清圓超妙,動手自然,碑陰與文后八人,風韻略似,而天機浮動。”

趣味鏈接蠶頭雁尾的隸書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在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是相對于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于東漢。隸書的出現是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到東漢時,隸書的撇、捺、點等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明顯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要市| 秦皇岛市| 西昌市| 广丰县| 彝良县| 天峻县| 板桥市| 大英县| 洪泽县| 嘉义县| 慈溪市| 曲沃县| 昭觉县| 浪卡子县| 灵山县| 沙洋县| 云南省| 工布江达县| 镇雄县| 柳林县| 华蓥市| 昭苏县| 宜宾市| 炎陵县| 德安县| 当涂县| 伽师县| 梓潼县| 龙海市| 临湘市| 新巴尔虎左旗| 乌鲁木齐市| 安徽省| 台南县| 崇信县| 崇阳县| 苍梧县| 英超| 简阳市| 沐川县|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