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暴力與權利

教皇革命具有全面變革的特性。它不僅構想了一個新天堂,而且也展示了一個新的塵世。正是這次全面的劇變產生了西方的法律傳統。

——【美國】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

公民權利就是人作為社會一分子所具有的權利。

——【英國】潘恩《潘恩選集》

從某一階段的共同利益中產生的要求,只有通過下述辦法才能實現,即由這一階級奪取政權,并用法律的形式賦予這些要求以普遍的效力。

——【德國】恩格斯《法學家的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只要有人被認為獨攬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執行的權力,那就不存在裁判者。

——【英國】洛克《政府論》

自從人們有了法律概念……權力的命令只在其符合法律時才是合法的。

——萊昂·狄驥

——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法律一停止,暴政就開始了。

——洛克

——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服從不依據法律下命令的人,就是對法律本身的侮辱,就是助長那侵奪法律權力的人。

——【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斷修改法律的執政者將必然被推翻。

——【法國】馬布利《論法律或法律原則》《馬布利選集》

服從法律之威力,而不屈于個人。

——亞里士多德

——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就專制政治來說,……必須采取的步驟,以及改進的唯一途徑,就是從意志的統治提高到法律的統治。

——【英國】密爾

領導政府的人們,要謹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憲法范圍內,避免在行使權力時一個部門侵犯其他部門的權力。

——【美國】華盛頓

在民主的國家里,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里,國王就是法律。

——【德國】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

——【美國】霍姆斯《普通法》

人們最看重的是特權,哪怕是主持葬禮特權。

——【美國】詹·拉·洛威爾《名人名言集》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通過政治學問的展覽櫥窗,人們會看見那里陳列著一種不易見到的、光彩奪目的、十分動人的作品。走近它一看,這種幻覺就會消失,人們便會發現它是這樣組成的:有些是不證自明的觀察結果,有些是自相矛盾的論述;有些是已經為人所共知的,有些則是無人能夠理解的。

——【英國】邊沁《政府片論》

日日而言政治學,人人而言政治學,則國其隧有救乎?曰嘻,僅矣,言而不能行,猶無價值之言也。雖然,理想者,實事之母,而言論,又理想之所表著者也。

——【中國】梁啟超《梁啟超法學文集》

法律在暴力面前是沒有發言權的。

——【古羅馬】西塞羅《論法律》

由于人類的天生弱點,賦有過大權力的某個固定集團都會沾染傲慢、驕傲和專制的作風。

——【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與審判》

法律造就君主——布雷克頓的這句名言很好地說明了這位中世紀法學家是怎樣設想君主和法律之間的關系的。

——【意大利】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選》

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我們可以有一種政制,不強迫任何人去做法律所不強制他做的事,也不禁止任何人去做法律所許可的事。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法律規定得愈明確,其條文就愈容易切實地施行。

——【德國】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把自己交給了一個立法者的絕對的專斷權力和意志,這不啻解除了自己的武裝,而把立法者武裝起來,任他宰割。

——【英國】洛克《政府論》

法律要成為法律,而不成為簡單的戒律。

——【德國】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法律的用語,對每一個人要能夠喚起同樣的觀念。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立法者們,你們要頒布正義的法律,公職人員們,你們要促使人們正確地執行法律;希望這將是你們的全部政策。

——【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當立法機關把執行他們所制定的法律的權力交給別人之后,他們認為有必要時仍有權加以收回和處罰任何違法的不良行政。

——【英國】洛克《政府論》

如果同一批人同時擁有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利,這就會給人們的弱點以絕大誘惑,使他們動輒要攫取權力,借以使他們自己免于服從他們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時,使法律適合于他們自己的私人利益。

——【英國】洛克《政府論》

君主們應該服從上帝和自然的法律。任何人和任何權利都不能使他們不受這個永恒法的約束。

——【英國】洛克《政府論》

分權原則是由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確定的,其目的是為避免專斷獨行的現象,而不是為了提高效率。它的目的不是避免摩擦,而是通過三個部門分享統治權力時不可避免的摩擦來使人民避免遭受獨裁的宰制。

——布蘭迪斯

——摘自路易斯·亨金《憲政、民主、對外事務》

法律的制定是為人們享受和平的、有德行的生活所必需的。

——【意大利】阿奎那《神學大全》《阿奎那政治著作選》

法愈疏而亂愈不作,所謂無法之法也。法愈密而天下治亂即生于法之中,所謂非法之法也。

——【明】黃宗羲《原法》

如果立法者一開始就不集中注意力去建立公民的財產和地位的平等,那么,他的一切努力都將徒勞無益。

——【法國】馬布利《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馬布利選集》

國家通過它的統治權,能夠改變法律的內容。

——【英國】拉斯基《國家的理論與實際》

一切法律都必須同國家的體制相適應。

——西塞羅

——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專制的國家沒有任何基本法律,也沒有法律的保衛機構。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民主國家乃是這樣的國家:在那里,主權的人民受自己制定的法律領導,自己去做所能做的一切事情,并借助自己的代表去做自己所不能做的一切事情。

——【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法制數變,國家之大患。

——【清】申涵煜《省心短語》

法敗則國亂。

——【戰國】《韓非子·難一》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

——【東漢】王符《潛伏論·述赦》

造成各個民族不幸的,并不是人們的卑劣、邪惡和不正,而是他們的法律不善。

——【法國】愛爾維修《十八世紀法國哲學》

如果沒有一個能夠迫使人們遵守法權規范的機構,法權也就等于零。

——【蘇聯】列寧《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

政治上的憲法,就是支配人事的大機器,也是調和自由和專制的大機器。

——孫中山

——摘自梁鳳榮《中國法律思想史》

一個階級當民主政治的決裁不利于它時,就威脅著要去(且不談實際要去)破壞憲法,它就是要使民主政治程序停頓,這對于文明生活上的精神收益是大有害處的。

——【英國】拉斯基《國家的理論與實際》

強力并不構成權利,而人們只是對合法的權力才有服從的義務。

——【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對人類的弱點來說,權的誘惑是太大了,在同一人的手里既有立法之權又有執法之權,就不免使他們不遵守自己所制定的法律。

——洛克

——摘自《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個人的權力或若干人聯合組成的權力,只應在法律有所不及的時候,方才應用它來發號施令,作為補助。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只有法律有權統治人。

——馬布利

——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在一切自由的國家里,法律應當特別保護社會自由和個人自由,使之不受當權者濫用權力的侵犯。

——【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權利的本質是參與法律的創立。

——凱爾森

——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依照部分人的利益制定法律的國家,不是真正的國家,他們所說的公正是毫無意義的。

——柏拉圖

——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在暴力的喧囂聲中,法律的聲音顯得太微弱。

——【古羅馬】馬略《名人名言集》

穩坐權力寶座的人很快就會學會思考安全問題,而不是圖發展這一治國的最大的課題。

——【美國】詹·拉·洛威爾《名人名言集》

法的功能不僅在于國家權力的穩定和合法化,而且在法治國家中,很大程度上在于一個國家權力的限定和削弱。

——【德國】N.霍恩《法律科學與法哲學導論》

我們的時代是權利的時代。人權是我們時代的觀念,是已經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與道德觀念。

——【美國】路易斯·亨金《權利的時代》

只有法律才能規定懲治犯罪的刑罰,而且頒布法律的權力只能屬于立法者。

——【意大利】貝卡利亞《論犯罪和刑罰》

個人、權力一類觀念絕不是普遍的自然生成的事實,它們實際是價值,是某種基本的文化立場或者態度。

——【中國】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的和諧》

與和平的目標密切相關聯的,是安全。法律規定了一些行為規則,人們可以據此規劃自己生活。人類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愿望,希望根據某種規則生活。

——【英國】彼得·斯坦、約翰·香德《西方社會的法律價值》

天賦的權利是每個人根據自然而享有的權利,它不依賴于經驗中的一些法律條例。后得的權利是以法律條例為根據的權利。

——【德國】康德《法律哲學》

國王的主要義務在于依據法律管理人民。國王并不享有無限的權力是我們的歐陸日耳曼先輩的憲法。這不僅符合自然、自由、理性和社會的原則,而且一直被視為英國普通法的顯然內容……

——布萊克斯通

——摘自凱利《西方法律思想簡史》

天賦的權利又可稱為“內在的我的和你的”;因為外在的權利必然總是后得的。

——【德國】康德《法律哲學》

在專制國家里,法律不過是君主的意志,而懲罰和獎賞與其說是犯罪或善行的結果,不如說是君主憤怒或寵愛的表示……

——【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專制國家是無所謂法律的。法官本身就是法律。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主張法治的人并不想抹殺人們的智慮,他們就認為這種審議與其寄托一人,毋寧交給眾人。

——亞里士多德

——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如果壓迫者們認為一切有利于暴政的法律合乎憲法,而不再承認那些抑制暴政的法律合乎憲法,那么我們就會陷入比起憲法使我們擺脫的那種壓迫更加不堪忍受的壓迫之下。

——【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因為所有這些被承認的權利在某種程度上或在某些時刻可能發生沖突。對法律活動來說,也許重要的不是承認權利,而在于如何恰當地配置權力,并因此給予恰當的救濟。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普通法上的權利一直同司法救濟相聯系,有“無救濟就無權利”之說法。

——【中國】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

每一個國家有三種權力:(1)立法權力;(2)有關國際法事項的行政權力;(3)有關民政法規事項的行政權力。依據第一種權力,國王或執政官制定臨時的或永久的法律,并修正或廢止已制定的法律。依據第二種權力,他們媾和或宣戰,派遣或接受使節,維護公共安全,防御侵略。依據第三種權力,他們懲罰犯罪或裁決私人訟戰。我們將稱后者為司法權力,而第二種權力則簡稱為國家的行政權力。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如果法律的地位在統治者之上或者統治者的地位低于法律,那么,這些國家就得到了拯救……

——【古希臘】柏拉圖

國家使空洞的法律權利成為實在的,因為它滿足了法律的要求。

——【英國】拉斯基《國家的理論與實際》

國家的法律和制度,就是法制。

——【中國】董必武《在軍事檢察院檢察長、軍事法院院長會議上的講話》

治國之有法,猶治病之有方也,病變則方亦變。

——康有為

——摘自梁鳳榮《中國法律思想史》

從來沒有政治法律的國家,任用何教,總是亡國。這咎不在佛教,在無政治法律。

——【中國】章太炎

權利和欺詐決不能共處。

——摘自《英漢法律詞典》

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如果司法權同立法權合而為一,則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專斷的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而為一,法官便將握有壓迫者的力量。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在任何置司法人員的財源于立法機關的不時施舍之下的制度中,司法權與立法權的分立將永遠無從實現。

——【美國】漢密爾頓、杰伊、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

把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授予同一群體,也就是授予其成員每天都在變化的一個群體,這絕非明智之舉。在我看來,這三大主權部門永遠應該區分開來,如此區分的目的在于它們相互制約。

——【美國】杰斐遜《杰斐遜文選》

一個立法權、一個執行權以及一個司法權,這包含了所謂的和理解的政府之全部。正是通過平衡這些權力中任何一個和其他兩個權力,就可能制約和限制人性中趨向暴政的驅動力。

——【美國】亞當斯《亞當斯演說集》

國王在萬人之上,但是卻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布雷克頓

——摘自考文《美國憲法的“高級法”背景》

由國王提名但不能由國王隨意撤職的人組成的特定機構,這種獨特和分立的司法權的存在構成一個維護公共自由的主要因素,除了在某種程度上普通司法既與立法權又與執行權分立,這種司法權是不能長久維持的。

——布萊克斯通

——摘自維爾《憲政與分權》

政府譬則發動機,國會譬則制動機。有發而無制,固不可也,緣制而不能發,尤不可也。調和之妙,存乎其人矣。

——【中國】梁啟超《梁啟超法學文集》

權力分立始終意味著,政府的每一項強制行為都必須得到某項普遍的正當行為規則的授權,而這種普遍的正當行為規則是由一個并不關注特定且即時性政府目的的機構制定的。

——【英國】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

如果行政者也是法官,他就有可能把他有義務實施的規則的含義加以扭曲以適合自己的目的。

——【美國】昂格爾《現代社會中的法律》

政令必行,憲禁必從,而國不治者,未嘗有也。

——【東漢】王符《潛伏論·衰制》

意志如果是國家的,就應該表現為政權機關所制定的法律,否則:“意志”這兩個字只是毫無意義的空氣震動而已。

——【蘇聯】列寧《矛盾的立場》《列寧全集》

如果一個國家,刑罰并不能使人產生羞恥之心的話,那就是由于暴政的結果。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想在君主政體或貴族政體之下建立公正合理的法律,簡直是可笑的事。

——【法國】馬布利《論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馬布利選集》

司法的任務是通過其判決確定是非曲直,判決為一種“認識”,不容許在是非真假上用命令插手干預。“學術自由”被用于實際的法律科學時,即成為“法官的獨立性”。因此,法院沒有義務,甚至沒有資格去服從行政機關及其首腦即政府的指示。

——【德國】拉德布魯赫《法學導論》

一個代議機構集政府治理與立法這兩項權力于一身,不僅與權力分立原則相抵觸,而且也與法律下的政府的理想和法治的理想不相融合。

——【英國】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

立法并不意味著掌控財政、批評行政或包攬在英國由議會所承擔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立法機關應當立法,亦即依照科學的法理學原理構造善法,但是必須尊重行政機關的獨立性,一如它欲求自己的獨立性受到尊重一樣。

——【法國】拿破侖《拿破侖文集》

跟其他憲法一樣,分權仍然是增強治能的:它能夠使交叉管轄的問題得到解決,能夠解開不明確的命令鏈并有助于克服致命的功能混亂。作為政治方面的勞動分工,由于專業化強化了對多樣化的社會問題的敏感度,所以分權是創造性的。

——【英國】霍姆斯《普通法》

一般理解的自治就是由地區性的代表們通過公開的會議而實行的多數人統治,這種統治要受個人自由的限制,而個人自由是先前由絕大多數人同意并由所有的人承認為公民資格的條件的。

——【美國】埃爾金《新憲政論為美好的社會設計政治制度》

在權力集中于一個組織——國家的情況下,如果要避免產生極端專制的流弊,就必須把那個組織里面的權力廣泛地分散開,并使下級組織享有大量的自治權。如果沒有民主、沒有地方分權,不取消法外處罰,那么,經濟權政治權的統一只會是一個新的、駭人聽聞的暴政工具。

——【英國】伯特·羅素《權力論》

從某種意義上講,聯邦制對人權的意義在總體上是含糊不清的。聯邦制能夠為宗教上、語言上或政治上的少數派發展其自治領地提供機會;但在另一方面,它無法在整個聯邦內保障同等的自由。

——【美國】路易斯·亨金《憲政與權利美國憲法的域外影響》

分權的“純粹學說”也可以這樣表述,為了政治自由的建立和維護,關鍵是要將政府劃分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門或三部分。三個部門中的每個部門都有相應的、可確定的政府職能,即立法、行政和司法的職能。政府的每個部門都一定要限于行使自己的職能,不允許侵蝕其他部門的職能。進而,組成這三個政府機構的人員一定要保持分離和不同,不允許任何個人同時是一個以上部門的成員。這樣一來,每個部門將對其他部門都是一個制約,沒有任何一群人將能夠控制國家的全部機器。

——【英國】維爾《憲政與分權》

分權學說的漫長歷史反映了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對一種政府體系的期望,在這種體系中政府權力的行使將受到控制。

——【英國】維爾《憲政與分權》

實際上,政府的職能確實在于統治,而議會的職能是:第一,登記政府的決策;第二,使個人或集體有發泄不滿的機會;第三,當政府變得不受歡迎時警告政府。

——【英國】詹寧斯《法與憲法》

作為美國制憲先賢的麥迪遜就極力主張分立,他認為:權力分立的目的在于防止專權暴政,為了防止專權暴政,各權力之間除了基本的區分外,更重要的還應相互制衡。“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防止把某些權力逐漸集中于同一個部門的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給予各部門主管人員抵制其他部門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個人的主動”。

——【美國】漢密爾頓、杰伊、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

用相反和敵對的利益來補足更好動機的缺陷,這個政策可以從人類公私事務的整個體制中去探索。我們看到這一政策特別表現在一切下屬權力的分配中,那里的一成不變的目的是按這樣的方式來劃分和安排某些公職,以便彼此有所牽制的——使各人的私人利益可以稱為公眾權利的保護者。在分配州的最高權力中,再也沒有什么東西比這些細心的發明更需要了。

——【美國】漢密爾頓、杰伊、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

人類在本性上,也正是一個政治動物。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只有在民主和憲法的框架以內,他們才會說我們的政治的名稱就是充分的實驗。

——【美國】尼爾·里默《憲法與1787年政治領域的一種創造性突破》

政治制度(不管這個命題有時是怎樣被忽視)是人的勞作;它們的根源和全部存在均有賴于人的意志。

——【英國】J.S.密爾《代議制政府》

政治的精華之點不在于它們可以完全制約社會中的壞人,而在于它們可以在某些方向而不是其他方向溝通政治行為,在于普通公民將不為好人或壞人的任性所左右,并在于政府人員發生變化時將具有某些確定的至關重要的活動的連續性。

——【英國】維爾《憲政與分權》

人們有足夠的理智來覺察一種政治制度的好處,卻沒有足夠的經驗來預見政治制度的危險。

——【法國】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等級區分的方式,常常是同民主政治的壽命和繁榮相聯系的。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國家的體制愈良好,則在公民的精神里,公共的事情也就愈重于私人的事情!

——【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任何制度,凡先前的總是比較粗糙,而后起的就可以更加周到。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我認為錢財就像政治體上的脂肪,它會使得政治體臃腫無力。

——【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節制權力這一問題是很早就存在的了。中國的道家認為這個問題無法解決,因而主張無為,儒家則相信通過某種倫理的和政治的訓練,可以使掌權成為溫和仁愛的賢人。在這同一時期,民主政治、寡頭政治以及僭主政治在希臘互爭雄長,人們曾想用民主政治阻止權力的濫用,但民主政治不斷成為政治煽動家博取一時人望的犧牲品,因而不斷地招致失敗……有一點是明白的,那就是民主政體縱然不是圓滿的解決辦法,但總是解決辦法的主要部分。如果我們把自己局限在政治條件方面,就找不到圓滿解決方法。我們還必須考慮到經濟條件、宣稱條件以及受環境和教育影響的條件。

——【英國】伯特蘭·羅素《權力論》

政治者,人類之產物也。而一國之政治者,又一國國民之產物也。凡人類有普遍性,故政治大體之良惡,其標準固不甚相遠。

——【中國】梁啟超《梁啟超法學文集》

政治科學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而是一種適當地利用某些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政治科學還是一種發生在社會上并對政治生活模式有非常重要后果的人類活動。因此,政治科學在社會上的活動模式是政治科學適當的研究對象。對政治生活的分析表明,總是有某種思想模式——無論是習慣的、教條主義的、意識形態的或偽科學的——必然要在形成政體的性質中起主要的作用。政治科學認為,系統地研究各種政體可能有助于改善政體的質量。因此,政治科學不能對它的影響被其他學科所取代或削弱而無動于衷,那些學科例如倫理學、學院派哲學或經濟學不像它那樣信守指導政治生活的承諾。

——【美國】埃爾金《新憲政論:為美好的社會設計政治制度》

革命本身產生了革命,而效果本身成了原因。

——【法國】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

任何暴力革命都不可能增進對法律的尊重。

——【英國】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聯邦制與民主制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地方民主制度高度發達的國家,聯邦結構和地方分權力量的影響力比起在由議會而非人民作出地方性決定的國家中的影響力要大得多。

——【美國】路易斯·亨金《憲政與權利美國憲法的域外影響》

一切權力合而為一,雖然沒有專制君主的外觀,但人們卻時時感到專制君主的存在。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因為人們將要害怕這個國王或議會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將暴虐地執行這些法律。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法律,則正確的說來,乃是它根據權利而命令他人的言說。

——霍布斯

——摘自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

西方歷史中周期地訴諸這樣的非法暴力來推翻既定的秩序,而且作為這種結果最終產生的權威已經創設了新的和持久的政府和法律制度。西方每個國家的政府和法律體制都源于這樣的革命。

——【美國】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

要知道一種巨大的歷史變革為什么會發生,一個人必須超越觀念與物質條件之間的相互關系而進入時間和環境本身,不僅要描述它們,而且要揭示它們的歷史意義、它們對于過去和未來的意蘊。

——【美國】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

因此,接受革命者所提出的適當而保持連續性的規則(即,關于官方行為方式和舊有法律將如何改變的規則),以及(出于相似的理由去接受)未受革命影響的、尚留存的法律制度結構的有效性通常是合理的選擇。

——【英國】菲尼斯《自然法與自然權利》

如果政府決議違反法律,法律救濟辦法是無法對它實施的。除非進行革命,成功的革命可以對任何人實施任何東西。

——【英國】詹寧斯《法與憲法》

革命的遺產要求打破秩序、跨越界限和消除限制——一方面是其本身作為一種目的,但一方面也是作為一種激勵本來是被動的人民的手段。相反,在憲法的遺產中,限制和自我約束是一種堅持的理想和期望。

——【美國】卡羅爾·愛德華·索烏坦《一般憲政論》

權力可以被定義為意圖結果的產生。

——【美國】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每個有權力的人都趨于濫用權力,而且還趨于把權力用至極限,這是一條萬古不變的經驗。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重要的是,即使是即時多數的權力也應當受到長期性原則的限制。

——【英國】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權力越是通過人類情感自然流露的那些渠道運轉,借助于暴力和可怕的強制方法的需要就越少。

——【美國】漢密爾頓、杰伊、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

如果在紙面上對各部門作出政制區分就足以安全地保證它們互不侵蝕權力的話,那么所有其他進一步的規定就確實多余了。但經驗已經告訴我們不要相信這種安全保證;它告訴我們必須引入各種權力和各種利益的平衡,才能保證紙面上的規定。

——【美國】漢密爾頓、杰伊、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

為了被統治者的福利,無論權力握在誰的手中,在運用權力的全部領域,都必須適用這種或那種制約,如果這不是完全必要的話,也至少是非常有利的。

——【英國】邊沁《政府片論》

影響力的平等概念是一個缺乏吸引力而又難以實現的目標。我們不愿讓財富來影響政治決策,那是因為財富是被不均等、不公平地分配了。但我們又出于某種理由需要在政治運作中存在不均等的影響力,如我們需要那些有真知灼見的或能言善辯的人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只要這種影響力不損害到我們整個社會變革,我們就無法取消這種不平等的影響力。由此看來,政治權力的權衡需要一種妥協和讓步,而不是非此即彼。

——【美國】德沃金《自由的法:對美國憲法的道德解讀》

在中國,權力始終伴隨著責任,即在負責的權力行使的范圍之內確保自然和諧。

——【美國】斯普林克爾《清代法制導論》

法律制度中真正有深遠意義的變化通常來自外界,人們往往是通過行使政治權力推進立法行動而實現這些變化的,同時這些變化愈深刻,權力在實現這些變化方面的作用也就可能愈大。

——【美國】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人類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起作用的那些能動力量,總是力圖滲透進法律用來保護現行制度和勢力范圍的防御性盔甲里面;換言之,權力總是不斷地爭奪和蠶食法律的實質。

——【美國】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司法審查的確立取決于接受這樣一種觀點,即制約平衡是防止權力不當行使所不可缺少的。

——【英國】維爾《憲政與分權》

自由的議會與自由的個人實是不可兼得。因此,要保障個人的自由或人身的自由,就必修用公眾意見所贊同的長期原則來約束一切權力。

——【英國】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偉大人物也幾乎總是一些壞人,甚至當他們施加普遍影響而不是行使權威時也是如此;而當你以自己的行為增強上述趨勢或由權威導致的腐敗真的出現時,情形更是如此。

——【英國】阿克頓《自由與權力》

國家,如果從它和其他人民的關系看,叫做權力,由此產生主權者的概念。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組成國家的人民的統一假定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那么,這個國家便構成一個民族。在公法的普遍概念下,除了個人狀態的權利外,又產生另一部分權利(法律),它構成了“萬國權利”(法律或萬國公法)或稱國際權利。

——【德國】康德《法的形而上學原理》

每個國家包含三種權力,人民的普遍聯合意志,在一種政治的“三合體”中人格化。它們就是立法權、執行權和司法權。(1)立法權力在一個國家中具體化為立法者這個人;(2)執行權力具體化為執行法律的統治者這個人;(3)司法權力具體化為法官這個人,他的職務是根據法律為每個人裁決,哪些東西歸他所有。這三種權力可以和實踐的三段論中的三個命題作對比:那主要的作為大前提,規定意志的普遍法則;那次要的根據作為小前提原則的法則,提出可以應用到一次行為的命令;而結論包括判決書,或者在具體案例中正在考慮的權利的判決。

——【德國】康德《法的形而上學原理》

雖然權力是由個人相互認同而構造起來的,但那并不是統治的權力所依賴的唯一的義務。統治權力所依賴的還有人們對掌握權力的人的義務。每個公民與其他公民訂約時是這樣說的:“我將我的權利轉讓給這個人,條件是你也同樣將你的權利轉讓給他。”因此,每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得不運用各種力量的權利就被全部轉讓給了旨在公共利益的某個人或會議。靠這種個人之間達成、彼此約束的協議,靠這種權利的轉讓(他們對統治者負有尊重這種權利的義務),統治的權力就是通過對公民而言的雙重義務而獲得的。一方面的義務是對其他公民的,另一方面的義務是對統治者的。因此,無論多少公民都不能合法地剝奪統治者的權力,除非統治者自己同意如此。

——【英國】霍布斯《論公民》

民主的理想,其最初的目的是要阻止一切專斷的權力,但卻因其自身不可限制及沒有限制而變成了一種證明新的專斷權力正當的理由。

——【英國】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如果只有統一,那就是專制,而如果只有分權,那就是無法無天。

——【英國】維爾《憲政與分權》

權力意志根植于支配他人并使他人受其影響和控制的欲望之中,而法律意志則源于人類反對權力沖動的傾向之中,即要求擺脫他人專斷統治的欲望。

——【美國】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權力必須是合法的或后來變成合法的。

——【意大利】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選》

權力服從法律的支配,乃是政治管理上最重要的事情。

——【意大利】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選》

沒有一種權力可能超出其法律限制而不受其他權力的制約和約束。

——【美國】杰斐遜《杰斐遜文集》

政府并不是從專制權力開始的。專制權力只不過是政府腐化的結果,是政府的終極點,它使政府又返回到最強者的權力上,而最初征服的建立乃是對最強者的權力的補救方法。不但如此,即使政府是從專制權力開始的,由于這種權力,按它的性質來說就是不合法的,所以不能把它作為社會上的各種權力的基礎,因之也不能把它作為人為的不平等的基礎。

——【法國】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凡是在一個習慣于自由的國家里面永遠當權的人,就會被人稱為或視為暴君。

——【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政府的一切權力——立法、行政和司法,均歸于立法機關并把這些權力集中同一些人的手中,正是專制政體的定義。這些權力將由許多人行使,而不是一個人行使,情況也不會有所緩和。一百七十三個專制君主一定會像一個君主一樣暴虐無道。

——【美國】漢密爾頓、杰伊、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

將各種權力集中于一個機構之中就是獨裁或專制,按照自由主義觀點,就是潛在的暴政。

——【英國】詹寧斯《法與憲法》

如果政府的專政是以暴力進行的,那么,在把政府交給法學家管理后,專制在法學家手里將具有公正和依法辦事的外貌。

——【美國】昂格爾《現代社會中的法律》

法律結束之處,正是暴政開始之處。

——【英國】洛克《政府論》

在專制政府之下則只有唯一的一個人,既無所謂法律,也無所謂規章,完全憑個人的意愿與愛好來支配一切。

——【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一個自由的國家可能得到一個救世主;一個被奴役的國家就只能再來一個壓迫者。因為誰有足夠力量,能夠把一個國家的專制君主驅逐掉,也就有足夠的力量使自己成為專制君主。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多數群眾也比少數人不易腐敗。單獨一人就容易因憤懣或其他相似的感情而失去平衡,終致損傷了他的判斷力。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如果我們的體制要想在本質上維持一種以“法律”統治的制度,那么,就必須對政府的機構行使某些形式的控制。如果我們放棄這一法律哲學,那么我們又何以防止單純的權宜之策逐漸墮落成專斷的統治?這不是一個查理一世、一個克倫威爾或一個希特勒的專斷,而是一個由意圖良好的、對一連串權宜決策將導向何處必定只有有限想象的有限裁斷能力的人們所組成的巨大機器的專斷。

——【英國】維爾《憲政與分權》

就支配的力量而言,君主無疑是受法律的約束的。君主的意志只有在受到合理的限制時才具有法律的效力。

——【意大利】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選》

國王以法律為他的權力的范圍,以公眾的福利為他的征服的目的,而暴君則使一切都服從于他自己的意志和欲望。

——【英國】洛克《政府論》

除了法和公平的命令,除了公共利益算計的要求,君主不應該合法地具有他自己的意志。

——【英國】薩爾茲伯利的約翰《論政府原理》

國王本人不應該受制于任何人,但他卻應受制于上帝和法,因為法造就了國王。因此,就讓國王將法所賜予他的東西——統治和權力——再歸還給法,因為在由意志而不是由法行使統治的地方沒有國王。

——【英國】布雷克頓《論英國的法律和習慣》

在一個安定的王國內進行統治的國王,一旦不依照他的法律來進行統治,就不再是一個國王,而墮落成為一個暴君,一切既不是暴君又不是背誓者的國王,都將欣然束身于他們的法律的范圍以內。

——【英國】洛克《政府論》

對于帝國而言,沒有什么比依照法律生活更恰當的了,而使君主統治服從于法比依法維系的帝國要更偉大。

——【英國】布雷克頓《布雷克頓筆記》

世界上有兩種斗爭方法:一種方法是運用法律,另一種方法是運用武力。第一種是方法是屬于人類特有的,而第二種方法則是屬于野獸的。但是,因為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所以必須訴諸后者。因此,君主必須懂得怎樣善于使用野獸和人類特有的斗爭方法。

——【意大利】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要防止濫用權力或權利就得確認權力或權利的行使范圍。

——摘自《英漢法律詞典》

如果國王的權力不是來自人民,他就根本不可能合法地擁有這樣的權力。

——【英國】福蒂斯丘《論英格蘭的法律與政制》

治權,尤其是君主統治權的出現,有助于法律的統一和系統化,即“法典化”,君主的權力越穩固,法典化的趨勢就越明顯。

——【德國】韋伯《論經濟與社會中的法律》

一個人,如果他沒有先做一個仆人,就永遠不能成為一個值得尊敬的主人。一個人不應該以統治得好,而應該以服務得好而感到驕傲——并且首先是服務于法律。

——【古希臘】柏拉圖《法律篇》

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不得損害別人。

——摘自《英漢法律詞典》

社會國家的實現,必然導致由公共權力對所有權及其他各種經濟權利帶來制約。自由權在這限度內,不免受公共權力的制約。因此,在自由國家權利宣言中的自由權和社會國家權利宣言中的自由權之間,存在著重要的不同。

——【日本】宮澤俊義、蘆部信喜《日本國憲法精解》

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

——【戰國】荀子《荀子·君道》

凡加入團體的人皆有一個管束他的上司,所以,如果國王沒有約束,就是說如果沒有法律來約束,那么這些法官和男爵們應當給國王施以約束。

——【英國】布雷克頓《布雷克頓筆記》

多數人組成的專制不只是一種民主制的瑕疵,而且是對民主制的否定。

——【美國】德沃金《自由的法:對美國憲法的道德解讀》

建立在公意無限至上基礎上的社會制度,包含著一種導向專制主義的危險。

——【美國】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法律乃善良公平之道。

——摘自《英漢法律詞典》

如果統治者的這種自利不受一種憲法的制約,那么隨之而來的就只能是派系之爭、混亂和暴政。

——【美國】羅伯特·摩根《摩根文選》

因此,要使一個新近當權的人能夠獲得巨大的榮譽,莫過于由他創制新的法律和新的制度。這些東西如果有良好的根據,而且本身有其偉大的地方,它們就使他贏得人們的尊敬和欽佩。

——【意大利】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暴君可以通過強制手段來確保法律的一時執行,而法律的最終實施卻必須取決于它符合公眾意志。

——【美國】龐德《普通法的精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赫章县| 湖南省| 安宁市| 封开县| 镇宁| 登封市| 蒲城县| 巴林右旗| 密山市| 陆河县| 万山特区| 公主岭市| 武隆县| 枣庄市| 玉环县| 宜宾市| 察雅县| 屏东县| 蒙自县| 蓝田县| 黄龙县| 化州市| 靖江市| 五寨县| 腾冲县| 明溪县| 奎屯市| 嘉祥县| 镇雄县| 峨眉山市| 新田县| 赤壁市| 石楼县| 布拖县| 中超| 嘉鱼县| 千阳县| 泽普县| 牡丹江市|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