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勉為其難包青天

中國人骨髓里都有濃厚的青天情結。小時候看社戲,劇中蒙冤者想冤情得洗,無非遇上青天大老爺或皇上微服私訪,或他日的故人窮秀才高中狀元,出任八府巡按,于是陳冤得雪,好人出頭天壞人得到懲治。長大了才知道:青天老爺只是一種傳說,幻想是靠不住的,要制約權力,惟有制度。

一、在中國傳統的文化臉譜中,孔夫子代表著修養和學識,關二哥代表著忠義和正直,而包拯則代表著剛正不阿的執法者

民間傳說中,包拯原本就是文曲星下凡,臉黑的原因是因為同時下凡的武曲星狄青先行一步拿走了本應屬于包拯的白臉皮,而把黑面孔讓給了包拯。或許是覺得黑過頭也不好看,于是,戲劇臉譜設計者在他的額頭上加了一彎白色的月牙兒,才有些動感起來。

既然是應天命而生,按照所有故事發展的格式,包拯在歷盡劫難之后終于成為國之棟梁,在以包拯為男一號的傳奇故事中,其官職主要是開封府府尹,即首善之區的行政長官兼京城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

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包拯的破案團隊中,公孫策不僅是個文案師爺,也是一個稱職的傾聽者,不僅幫助其梳理思路,偶爾的無心之言往往為主角提供石破天驚的靈感。而展昭則是個盡職的保鏢,阻止邪惡勢力所有可能針對包法官本人的人身加害,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偵探,再加上絕佳的運氣,許多破案的線索竟然都散布于他周圍的活動路線上。在角色配備上,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的作用稍小了些,但法官包拯出庭時如果沒有他們手持水火棍分立,如四大金剛般怒視當事人,法庭的威儀必然減色許多。他們的另一個角色是充當劊子手,在法官包拯拍響驚堂木作出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后,請出御賜的鍘刀鍘人。

在民間傳說中,包拯不僅是陽世的法官,也是陰間的判官。白天審案,晚上睡覺的時候,大腦殼往陰陽枕上一靠,靈魂出竅就到了陰間辦案,額頭上的月牙印就是穿梭陰陽界的出入境簽證。正是有這種便利,包法官碰到關鍵證人已經死亡的疑難案件時,解決的方法就是睡上一覺,到陰間拘傳證人詢問事情的前后究竟,比《羅生門》中的通過法師做法傳召鬼魂出庭作證還要便捷。神通如此廣大,也難怪沒什么案件能難住他了。

于是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包拯法官所受理的案件包羅萬象,刑事、民商、行政,無奇不有。殺人放火不說,就是久旱不雨,妖魔害人,忠節被隱,婚姻無著,科舉不中,都可以到開封府擊鼓鳴冤,之后青天出馬,一番折騰之后,照例就是邪惡得到懲罰,正義得到彰顯,而小民三呼萬歲。終于,包拯匯聚了無數老百姓的理想和夢幻,在無數的傳奇故事中被包裝成青天大老爺,成為中國封建法治史中的千年模范法官。

民間故事中包拯的主要官職是開封府府尹。天子腳下,皇城根兒,皇親國戚多,權貴多,牛人多,是非也多。小屁事都可能到達天聽,這一畝三分地的父母官,實在不好干。

在許多故事中,包拯已經成為剛正不阿的代名詞。其執法如山的兩個極端事例:一是在封建法統下敢于對抗皇權,不顧皇姑和皇太后的求情,以重婚罪、遺棄罪和涉嫌教唆殺人未遂罪斬殺皇家女婿負心人陳世美;另一極端事例是對自己親人的絕情,不念嫂娘自小的養育之恩,以貪瀆的罪名斬殺自己的侄兒包勉。

歷史學家的考證已經證明陳世美案件和鍘包勉純屬民間文學中的戲說,其中,歷史上的陳世美是一個鐵面無私的清官,當官后以前的同窗找上門去,想打點秋風撈點好處卻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回鄉后就寫了一個劇本,將其妖魔化成為撞到包拯鍘刀下的負心人,而包勉也是一個創造出來的文學形象,因為在程朱理學盛行的封建倫理價值中,一個忠誠于皇權的官員是絕對不允許有親情存在的,在職責和親情發生沖突的時候,統治者事實上是要求官員斬斷親情來證明自己對封建王朝的忠誠度。于是,道德標兵包拯法官不得不在戲劇中再次勉為其難地擔當起鍘死自己親侄兒包勉的任務。為了強化這種職責與倫理的沖突,在故事敘述中,包勉的親娘對于包拯有著超越一般嫂子的恩情,那就是:包拯在剛出生的時候因為被誤以為是妖孽,被父母遺棄,是嫂子將其偷偷帶回并以自己的乳汁撫養長大的。

開封包公祠

包拯匯聚了無數老百姓的理想和夢幻,在無數的傳奇故事中被包裝成青天大老爺,成為中國封建法治史中的千年模范法官。

二、在專制政體中,即使是人民滿意的好法官包拯,在對抗邪惡勢力時,仍然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在許多故事敘述中,邪惡勢力一開始都是十分強大的,包拯的對手龐太師在宮中有皇帝寵愛的妃子吹枕邊風,在外暗勾國家的敵人(契丹人),還有特權等級對于不識時務堅持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固執的執法者的厭惡。既得利益聯盟力量的強大、手段的無所不為(不受法律的約束和道德的譴責),依附者眾(以權力和金錢作為紐帶),使得反派們迫害起好人來輕而易舉,整死人沒商量。

《三俠五義》

古典長篇俠義公案小說經典之作。書中塑造了一位鐵面無私、不畏權勢的清官形象,其中有包公平冤獄、“鍘龐昱”、“除藩王”等情節。

另一方面,忠君愛民的好人群體在面對著邪惡力量的迫害時總顯得軟弱和被動。應命而生,承擔昭雪冤案實現正義,對抗和消滅邪惡勢力的包拯,所配備的武器除了受命于天的道統(文曲星下凡,替天行道)、剛正不阿的性格(富貴不能淫,權貴不能屈)、得道多助(除身邊的文武護衛外,每逢危急時候總有代表正義力量的俠客適時出現)、代表著最高皇權的法器(尚方寶劍和三道御鍘),但在陣容強大的邪惡力量面前,力量似乎仍然不足以完成使命。

聰明的說書人和文藝創作者也注意到了這種敵我力量的不均衡,于是,他們進行了補救。

首先,他們制造了包拯與皇帝不同一般的交情,那就是:他是皇帝的恩人,皇帝欠了他的情。在《貍貓換太子》中,正是包拯發現了流落民間的李妃才是仁宗皇帝親娘的事實,頂著巨大的壓力查明了被邪惡勢力篡改的真相,恢復了皇家道統。而在李妃起訴皇帝兒子不孝的公案中,法官包拯又巧妙地想出了打皇袍的變通判決。于是,原被告雙方都有臺階,皆大歡喜。有了這份過命交情和皇太后的面子,包拯某些忤逆皇帝意志的過火行為,皇帝也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勸解自己的那些皇親國戚別去惹那黑包子了。

在家天下治理模式中,自小在封閉環境中長大不知人間疾苦的皇帝是一個極易受蒙蔽的角色,因此,許多官司的一方當事人總喜歡打皇帝牌。再加上天威難測,偏聽偏信的皇帝使起性子來誰也管不住,別說是干預司法了,連法官的烏紗帽和脖子都有和身體分離的危險。

在皇帝意志即法律的權力體系中,母儀天下的皇后只能規勸,作為長輩的皇太后制約功能也有限,于是,聰明的中國人只好在包拯的法律故事中,又塑造了一位制衡皇權的人物,那就是大宋王朝的八賢王。

在包拯的法律故事中,許多時候,正邪兩方力量在殿堂之上對決而皇帝老兒又偏袒壞人一方時,傳說中的八賢王就如半路殺出的程咬金般在最恰當的時候出場了。八賢王有兩大武器:一是輩分,他是皇帝的叔叔;二是他手中有一把金锏,據說是死去的老皇帝御賜的,上面還刻有“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授權委托書。面對這種超越現行權力體系的超權力,連至高無上的皇帝也只有躲閃而無還手之力,國丈國舅之類的裙帶更只有抱頭鼠竄的份了。這種非常規的對抗方式顯然非常符合國人的胃口:記得小的時候聽社戲,每逢八賢王拎著一把棍子在金鑾殿上橫沖直撞的時候,臺下總是一片哄笑和掌聲。當然,這一切建立在一個不用論證的前提下:八賢王總是站在正義的一方,而且他比皇帝更具有甄別壞人的分辨力。

三、我們驚訝地發現:原來包拯也搞刑訊逼供

在包拯的庭審記錄中,幾乎所有的審判都用上了刑訊。各種慘無人道的刑罰,不僅用在罪有應得的壞人身上,也用在普通證人和無辜的當事人身上。

在包青天的故事中,除了傳統刑訊逼供的手段外,其好友兼師爺公孫策還為其設計了一種名叫“杏花雨”的刑具:如同一個大熨斗,用鐵打造,上面有許多圓珠釘兒,行刑時將刑具燒紅,專挑人犯肉厚處燙炙,人犯往往痛苦難忍而認罪服法。

在審理一起通奸殺人案中,為了取得女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在其十個手指拶得像胡蘿卜一樣粗而嫌犯仍拒不招供認罪時,包拯下令衙役用箝子將其頭發一根根拔起,又用鹽鹵朝傷口滴下去,拔完手指指甲后,轉而拔腳趾甲,最后用豬鬃攢入女犯乳頭。

酷刑的運用,發生在以清廉自命的法官包拯身上,說書人娓娓道來,不厭其詳,反而幫助我們從另一個視角窺視到所謂青天老爺身上潛伏的專制的文化基因。而在另外一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趙大在公堂上當場被刑訊逼供致死,其最終命運是拖出去喂狗,所有的人包括青天老爺在內,無人覺得有什么不妥之處,似乎也無人追究其責任。

雖然學者已然證明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包拯,與民間文學形象中的包青天是兩碼事,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于青天文化的解讀。我們可以理解百姓對于青天的憧憬和渴望。司法越是黑暗和不公正,人們對于公平正義的追求越是強烈。在摧殘人性的封建專制極權下,司法黑暗只是活著痛苦的一部分。對于認識程度不可能超越時代的庶民們而言,將希望寄托在一個虛擬的人物中,也是一種無奈中的意淫和自我麻醉罷了。

從來沒有救世主,也沒有救苦救難的包青天,對于民眾而言,青天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制度。我們無意以現代法治作為杠桿去衡量和評價一位封建時代法官的是是非非。但是,我們發現,生活在21世紀的中國百姓,心中仍有很濃厚的青天情結。因此,還包拯以歷史本來的面目,目的是為了破解中國封建法律文化中,一道至今還在封鎖百姓天靈蓋讓其失去思考和自救能力的符咒。

青天三鍘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乐至县| 永寿县| 玉田县| 罗甸县| 郓城县| 汕尾市| 财经| 安国市| 黄陵县| 古田县| 阿拉善盟| 叶城县| 木里| 石河子市| 昌图县| 卢龙县| 怀集县| 黔南| 邹平县| 阿拉尔市| 顺昌县| 朔州市| 安龙县| 铁岭市| 库尔勒市| 仁布县| 开化县| 十堰市| 丰原市| 贺州市| 安顺市| 县级市| 广东省| 荣成市| 孙吴县| 临颍县| 法库县| 平邑县| 安岳县|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