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亂世發跡(2)
- 亂世漢王
- 張國保
- 2424字
- 2017-08-15 10:15:44
黑白兩道通吃的劉備在涿縣城中一時風頭無兩,蓋過父母官公孫瓚。
城中有舌辯之士簡雍主動投奔,從此甘為劉備鞍前馬后驅馳,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成為劉備代言人。這時,《三國演義》中與劉備桃園三結義的關羽和張飛二人也適時出現,成為劉備身邊一日不可或缺的人物。
關羽、字云長,河東解人(今山西臨猗西南)。關羽本來是山西人,這時候卻出現在河北涿縣城中,原來他是負案在逃的通緝犯。史書中語焉不詳的只是說他‘亡命奔涿郡’,至于為什么他要亡命天涯卻沒有明確記載。大樹底下好乘涼:作一個政府通緝逃犯,關羽功夫在高,到了涿縣卻要遵循江湖規矩“是龍盤著、是虎臥著”。強龍難壓地頭蛇,他投附在劉備身邊尋求庇護是種無奈的選擇;而張飛作為土著,賣身投靠應該也有他自己難言的苦衷。張飛的家世雖然不見于正史所載,卻因此而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為各種文學作品和民間傳奇故事提供了天馬行空的可能。至于其中可信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史書中記載,張飛“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晉-陳壽《三國志-張飛傳》)
劉備慧眼識人,自從結識了關羽、張飛二人,也坦誠相待,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終于找到組織的關羽和張飛二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從此緊密團結在以劉核心的周圍。遇到這樣的領導,“千年等一回”啊!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與二人寢則同床、食則同器,恩若兄弟”。即使是這樣,關羽和張飛也拎的清自己的身份,在劉備“稠人廣坐”的時候“侍立終日”。
這并非因關羽和張飛是“有痔之士”,而是他們二人主動承擔起了劉備貼身保鏢的責任,成了劉備的人肉盾牌。而且終二人一生都是“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劉備如今有了驕傲的本錢,他現在已經是窗戶里面吹喇叭——名聲在外。
劉備隱隱約約意識到需要趁熱打鐵,人生理應再上一層樓。有了創業激情的他卻缺乏啟動資金:用革命樣板戲《沙家浜》中胡傳魁的唱段來講十分恰當:“想當初,老子的隊伍才開張,攏共才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
一文錢憋倒英雄漢,劉備當務之急是尋求民間財團的投資。(國有銀行貸款手續繁瑣,而且根本不會為劉備這樣有黑社會背景的民企注資。)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不同,屬于庶出。劉備如果守株待兔,沒有大量資金注入,他的責任有限公司有胎死腹中的可能。
山到車前必有路,就在劉備為缺乏資金絞盡腦汁時候,有人主動登門來獻金。
劉元起的家當不足以擔此重任,(即使他有錢,投資與否值得商榷)這次獻金的人是中山(今河北定縣)大商張世平和蘇雙。
偉大領袖***開導我們: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理所當然,也不會有人無緣無故的把錢送與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張世平和蘇雙這二位也不是人傻錢多的主兒,俗語有云:生意做久了,眉毛也是空的。讓他們二人將自己勞動所得心甘情愿的雙手奉與劉備,無異于殺了他們。
史料記載——這兩人“貲累千金……見(劉備)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三國志-先主傳》)這二人錢多是實,然而卻主動將勞動所得雙手奉與劉備,就值得后人推敲了——
沒有一個人愿意將吃到嘴里的東西吐出來(喝多了除外)。大家明白,凡是商人,生意做到最后,終是難免與政府打交道的。民營企業如果想要生存發展,必須要和政府扯上剪不斷、理還亂的男女關系。(這樣講,不是曖昧,而是掰扯不清。男女關系本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那個關系。)
張、蘇二人做的是販馬的生意,這種生意雖然是一本萬利,但卻是刀尖上舔血的生意。如果將這種走私販私的生意與官府搭上邊的話,那么無疑是為一本萬利的生意上了雙保險。涿郡靠近邊境,自然不缺少馬匹。但販馬往中原,涿縣卻是通往中原的必經之路。張、蘇二人想要做這個生意,必須要交若干過路費(國、省、市、縣、鄉、村,都有權利設置路障,天價過路費的事情自古就有,即便是張、蘇二人掛的是軍牌,也必須交過路費)。從前的縣令收了孝敬之后已經拍拍屁股走人,沒有取得繼任者公孫大人的諒解,二人的販馬生意就無法繼續。(馬匹的生意應該屬于政府嚴打范疇,惟其專賣,所以利潤可觀)。
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從前張、蘇二人為了求個出入平安,自然沒少孝敬從前的涿縣縣令。只是時移世易,現在的父母官已經是公孫瓚,突然間的人事變故令他們措手不及,想要繼續在‘道上’混就必須要遵循游戲規則,交納一定數目的保護費是按潛規則行事。讓他們去直接向公孫瓚行賄是違反游戲規則的事,“地方豪強”劉備做掮客實在是不二人選。兩個人為了給自己的販馬生意開辟一條綠色通道,必須先結識地方實力派劉備。
為求得販馬生意有一個較為安全的外部環境,黑白兩道平趟的劉備是他們無法繞過的坎,張、蘇二人必須不惜血本為劉備奉上巨額資金。不甘心在涿縣地方終老一生的劉備與張、蘇二位綠林豪客一拍即合,雙方達成意向——張、蘇二人為劉備送上不菲的保護費之后,劉備保證他們的馬匹可以安然無恙的通過涿縣地界。
保護費劉備也不能獨吞,他只可以按勞取酬。公孫瓚不差錢是他生財有道,不要是種高姿態,但如果劉備不有福同享的話,他就會違反游戲規則,面臨出局的風險,無法在江湖上立足了。
很快雙方各取所需,形成了共贏局面——有了蘇張二人的資助,完成原始積累的劉備如虎添翼,法人代表為劉備的責任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而有了劉備從中斡旋,張、蘇二人的走私生意同樣做的風生水起,入了好漢股的劉備和干股的公孫瓚每年都有數目驚人的額外進項。
人之所以貪心不足,正是因為欲壑難填。劉備很快厭煩了這種坐地分贓,胡天胡地的新生活。
華夏歷史上,士人有‘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之說。在東漢末年時候,尚只是停留在立功的層次。班超的投筆從戎、萬里覓封侯的人生傳奇距離時代已經遙遠,然而公孫瓚的人生經歷無時不在影響著青年劉備,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和師兄公孫瓚一樣馳騁疆場,報效國家,改變人生。
機遇只給有準備的人!
事實證明,劉備是個有準備的人。
就在劉備苦苦尋覓機會的時候,另外一個不甘寂寞的人橫空出世,不但改變了劉備的人生,而且在一夜之間改變了許多“有志青年”的人生命運,同時也改變了東漢帝國前行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