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機關算盡(5)

  • 亂世漢王
  • 張國保
  • 1540字
  • 2017-08-15 10:15:44

強臣不奉朝旨,好在還沒有撕破臉。對董卓的不臣之舉靈帝只有徒喚奈何,認命吧!只要他肯交出兵權,一切從權!

在博弈中再次勝出的董卓,志得意滿地領著他的三千虎狼親兵上了路。就在由董卓組成的旅游團閑庭信步一樣走在前往并州的途中時候,接到了何進的征召文書。

多數的人只關注到了歷史人物、事件的精彩,卻懶得去歷史的故紙中尋找事件背后的究竟。天下武夫數不勝數,為什么何進會優先考慮征召董卓呢?難道真的兩點之間,直線最長、曲線最短!董卓和他的部眾離洛陽最近嗎?

還是董卓欠了何進一個人情?

上述假設全部不成立,或者,真正的歷史原因是董卓欠了袁紹一個人情!

精確的講,是董卓欠袁家一個人情:他曾經一度擔任過袁紹叔父袁隗的“司徒掾”之職!是無數袁氏故吏中的一員。按照東漢官場規矩,故吏視舉主為君。歷史學家錢穆將這一歷史現象稱為“兩重君主觀念”。按常理,故吏對舉主的后人都要禮遇。否則就要遭世人唾棄!

袁紹正是基于此,才慫恿何進征召董卓入京的。在征召什么人入京一事上,袁紹不知謀殺了多少腦細胞。

人的智商高下不過是一個時間差的問題,何進和袁紹本是一丘之貉,不同之處是何進的反應每次慢1/2拍而已。這也是他總會被袁紹牽著鼻子走的原因,終于醒過味來的何進,也是出于與袁紹同樣考慮,派出了種劭前往董卓軍前卻兵的。

董卓曾經接受過桓帝朝名臣種暠的征辟,史載,種暠為“稱職相,年六十一薨。并、涼邊人咸為發哀。”——(《后漢書-種暠傳》)

種劭是種暠的孫子,種暠不但對董卓有薦舉之恩,而且在西部邊疆有崇高威望,更有遺愛于并、涼邊民。何進派種劭卻西涼兵,確是不二人選!

據《后漢書》載,種劭到了軍前

卓不受,遂前至河南。劭迎勞之,因譬令還軍。卓疑有變,使其軍士以兵脅劭。劭怒,稱詔大呼叱之,軍士皆披,遂前質責卓。卓辭屈,乃還軍夕陽亭。

從史料記載分析可知,種劭擋駕是前后兩次。一次是董卓趕至河南界之時,另一次是董卓在河南新安(今河南澠池縣東)。從其他的記載中也可以相互印證種劭卻兵之事,據《三國志-董卓傳》載,“進乃如卓使將兵詣京師,并密令上書。”

按照袁紹先斬后奏的行事風格,董卓進京確實是出自袁紹的授意。接到征召令的董卓略一琢磨,就明白了其中緣由。多年以來,前輩武人的夢想立刻就要成為現實。他眼前似乎看到了一條通往朝堂的星光大道,坦途的終點,主持人何進和袁紹一臉的諂笑在恭迎自己。

心領神會的董卓,立即上書中央指出:中常侍張讓等竊幸承寵,濁亂海內。他此番洛陽之行,正是要逐君側之惡人,以清奸穢。

董卓雖是武夫,但他也深諳官場潛規則:不論你內心世界再陰暗,也萬萬不可示人。做大事就要打出冠冕堂皇、理直氣壯的借口。大家都明白這是在掩耳盜鈴,但政治之美,就在于它具有朦朧感。一旦放在顯微鏡下,再美的女子也是膿血包裹下的紅粉骷髏。

打著清君側旗號的董卓,可以雄赳赳、氣昂昂的跨過黃河直趨洛陽。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前行的腳步,即便這個人的祖上對他有恩。

種劭奉令前來阻止董卓,他也如同何進一樣天真地認為,此行十拿九穩。他們沒有想過,一個不把圣旨放在眼中的武夫,名教綱常對他的約束力會有多少?種劭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急赤白臉的大怒,然后狐假虎威的“稱詔大呼叱之”。董卓所部軍兵盡是湟中義從與秦胡兵,在種暠的積威遺愛之下,“軍士皆披”。董卓只好放緩步伐“還軍夕陽亭”。

在打發走故人之孫之后,他立即再次上書,表明了此行不達目的、絕不收兵的態度——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潰癰雖痛,勝于養肉;——(魏魚豢《典略》語)船到江心補漏遲。長痛不如短痛,不徹底解決困擾帝國的痼疾,不是董卓不答應,是他的手下軍兵集體不答應。

董卓上書向所有世人透露出一個訊息:他此行,與何進、袁紹等人一點干系也沒有。他這樣做,是一種神圣使命感驅使。(囿于時代所限,他還不能想的出“以革命的名義”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西县| 沁水县| 岱山县| 新津县| 永登县| 梁平县| 嘉义县| 定边县| 福贡县| 荃湾区| 古交市| 新河县| 威宁| 揭西县| 永春县| 洪江市| 五大连池市| 阿尔山市| 布尔津县| 苍南县| 毕节市| 教育| 惠安县| 驻马店市| 资阳市| 云阳县| 绵阳市| 马山县| 遂宁市| 开原市| 会宁县| 芦山县| 德化县| 禄劝| 孝感市| 吉木萨尔县| 漠河县| 定边县| 喀喇沁旗| 额敏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