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時代潮流(3)

  • 亂世漢王
  • 張國保
  • 2381字
  • 2017-08-15 10:15:44

所謂“黨錮”,就是操控政柄的宦官把與他們進行斗爭的士大夫群體指為朋黨,并以此為罪名剝奪其政治權利的一種形式。東漢中期開始,宦官與外戚輪流坐莊把持朝政。而士大夫對此只能作壁上觀,根本不容他們插手其間。

士大夫群體對此深惡痛絕,但他們對外戚的恨卻遠不及如對宦官那樣恨的徹底。士人反對外戚的時候少,而對宦官則無時無地不反對。這并不是因為外戚比宦官們“多那么一點兒”的原因,而是因為多數外戚出身于社會上層,個人的儒學修養比較高,有的外戚干脆就是士大夫中的一員。他們與士人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均有共識;而宦官多出生在社會最下層的貧苦人家,基本上屬于文盲,偶爾有讀過書的太監也是鳳毛麟角,士人與他們難得有共同語言。

外戚與宦官相比,許多人做事還有些分寸,知道謹小慎微。而宦官一旦得志便猖狂,行事也是百無禁忌。

士大夫與太學生除了在言論在抨擊宦官,許多做地方官的士人還利用手中的權力懲治宦官家屬及其黨羽。其中最著名的事件無過于山陽郡督郵張儉殺張讓母親一事了——張儉道逢宦官張讓母親,以其“不避路”為由,命手下收殺張母。張讓即便是罪惡滔天,也只是一人作惡,張母只是因為生了一個宦官兒子的原因,就橫死于通衢。

此舉,看似是士人的過激行為,實則是士人集團開始任權的前兆,他們也在嘗試著向皇權公然叫板。

靈帝公然稱大宦官張讓為爹,張儉這么做,等于是殺了靈帝的奶奶。

聞此噩耗,張讓仗著背后有皇帝撐腰,從此對士人更是睚眥必報。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整個宦官集團也同仇敵愾的對士人極力打擊報復。(對宦官的媽還要痛下殺手,對待宦官還不知會有什么駭人的手段了。)雙方仇怨越積越深,都存了‘必欲除之而后快’之心。

面對宦官集團的撲咬,士人不為所動,頑強抵抗的同時為了激勵人心,更隆重包裝推出了“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等名目的士大夫群體與宦官相抗衡。(君,宗師之意;及,意為能為人表率;俊,為精英;顧,道德楷模;廚,是樂善好施。)

靈帝即位之后,竇太后臨朝,竇太后的父親竇武與陳蕃共同輔政,重新啟用了遭受禁錮的李膺、杜密等,共同謀劃誅除朝中宦官集團。當時有“不畏強御陳仲舉(陳藩字),天下楷模李元禮(李膺字、八俊之首)”的說法,陳藩、李膺都是道德高尚之人。靈帝繼位之初,氣象一新,帝國頗有些新開茅廁三天香的景象。

扶風竇氏是東漢著名的外戚世家,與皇室親密無間。不是皇家的公主下嫁到竇家為婦,就是竇家的女兒入宮為后。需要指出的是,東漢最初的外戚專權“禍首”正是竇武的前輩竇憲。歷史在重演——竇武的女兒又是桓帝的皇后,靈帝以外藩繼統,竇皇后順理成章成了竇太后,竇武成了大將軍,漢帝國儼然又走上了太后臨朝、外戚專權的老路。

陳藩作為士人領袖、一代名公為什么會和外戚合作?

原來,竇武雖是貨真價實的外戚,但他還有一個身份。

竇武名列“三君”之首,同樣是士林領袖。竇武不但在經學上造詣不淺,而且曾有過傳道、授業的人生經歷。在第一次“黨錮”之禍發生時候,不惜丟官挺身而出保全黨人性命。這樣的外戚,讓士人無法恨起來,只有引為知己同道了。

陳藩更是有恩于竇家,當年桓帝立后中意的是田貴人,正是陳藩極力表示反對,在他的堅持下,竇武之女終于母儀天下,成了桓帝朝的皇后。靈帝即位之初,竇武與陳藩主政,可說是漢帝國政界一對璀璨的雙子星。二人合作基礎牢固,在誅除宦官痼疾的問題很快達成了共識。如果可以順利鏟除宦官勢力,那么東漢國事仍將大有可為。

然而,很多事情不因人的意志為轉移。一場看似縝密的行動,居然會功虧一簣。行大事者不拘小節,竇武和陳藩的失敗,正是緣于他們讀書太多的原因。

漠視對手的存在,與自殺無異。在這次秘密行動中,竇武不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反而決定走司法程序,事事向自己的太后女兒早請示、晚匯報。

讓竇武不解的是,女兒反對父親這樣做,婦人之見認為:只要“誅其首惡”適可而止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因此而大動干戈。她就是那些宦官身后的黑保護傘,在她眼中看來,這些沒有胡子的宦官看起來要比長胡子的老父親和藹可親多了。

竇武決心有法必依,將打擊宦官勢力辦成鐵案,試圖將東漢帝國恢復到從前理性行政的正常軌道上。讓那些宦官認罪伏法,在沒了卵子之后夾緊尾巴作人。

沒有不透風的墻,事情很快被官中的宦官偵知,同竇武陳藩不同,這些宦官行事根本不按常理出牌。

所謂的規矩,只是給守規矩的人設的。古往今來,凡成就事業者,無一不是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視規矩如無物的人。

竇武陳藩在規矩面前束手束腳,可能還寄希望于宦官集團的良心發現。與此截然不同的是,宦官們在感覺到形勢迫人、禍到臨頭之后,在第一時間就決定先下手為強。

宦官們在突發事件中的表現出來的操控性之強,令竇武和陳藩望塵莫及。這些宦官緊密團結,說干就干,沒有絲毫的猶豫。而且措施得力、行動果敢:他們先是控制了少年靈帝,繼而質押了尚書,假傳圣旨,搶奪了軍隊領導權,使出了釜底抽薪的妙著,一招正中外戚與士人政治的軟肋。

竇武和陳藩忘記了完全掌握軍隊,或者尋求軍界人士的支持。當宦官們展開瘋狂反撲時候,軍界多數人不是采取了靜觀其變,就是陣前倒戈,投向了宦官勢力。在他們眼中看來,外戚和宦官都和他們不是一路人。誰把持朝政也沒有他們的發言權,他們不僅僅是安于現狀,也是在暗中觀望、等待變化。(任何勢力都不愿只做配角、跑龍套)

如此一來,形勢急轉直下。

最終,八十多歲的陳藩被殺害在獄中。竇武孤掌難鳴選擇了自絕于人民,扶風竇氏家族則被宦官組團發配往日南任其自生自滅了。

表面上看,似乎是宦官集團戰勝了外戚與士人的聯手,但實質上卻是迂腐敗給了卑鄙,循規蹈矩敗給了不擇手段。

竇武陳藩二人如果生在太平盛世,自然可以恪守儒家忠君報國的理念。在人性普遍缺失的時代講道理,實在是愚不可及。在亂世,首先考慮的不是什么忠君愛國,而是生存。

亂世沒有人性、理性,只講適應性;亂世不講人道,只講生存之道。

腦袋也不保了,還談什么禮義廉恥?

活下來才是硬道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城市| 屯昌县| 蒙城县| 思南县| 元朗区| 万荣县| 永泰县| 长乐市| 阿城市| 四子王旗| 永定县| 上蔡县| 偃师市| 色达县| 涟源市| 浦北县| 云林县| 新源县| 蒙自县| 保康县| 嘉荫县| 高清| 曲水县| 福清市| 苗栗县| 平昌县| 石台县| 永仁县| 北安市| 水城县| 阳泉市| 霍山县| 永兴县| 宿州市| 许昌市| 长阳| 东辽县| 万源市| 页游| 栾城县|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