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互聯網金融的未來
近幾年來,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取得了迅猛發展,并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而熱烈的關注,在經歷了多個層面的理論碰撞、實務磨合以及監管整治后,當前已經進入一個相對平穩、規范而有序的新階段,并且在業界也初步形成了一個普遍的認知與共識,即只有回歸到金融的本質,互聯網金融才會有真正的未來。
在這樣一個新背景下,這本《互聯網金融的新常態》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了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邏輯、本質與未來。金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血脈,有其內在的邏輯與運行的規律。互聯網金融也一樣,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模式,其本質是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提升金融體系服務效率的新業態,更加需要在“嚴監管、重自律、創新導向”的體系下高效運行。在這本書中,作者全面分析、比較了我國互聯網金融與西方國家金融科技(fintech)的區別與共通之處,并結合我國市場環境的一些特定實踐案例,從平臺、數據、場景等多個維度系統闡述了互聯網金融主要業務形態的產生背景、創新模式以及對提升我國普惠金融服務水平的現實意義。
與此同時,在這本書中,作者還展望了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這需要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與時俱進”的加以分析與應用。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創新成果的加快普及,未來的市場對手、客戶需求、經營環境、行為模式等都會發生較大變化,這也就需要我們更好地將金融與科技結合起來,不斷創新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并強化相關模式的風險管控。金融業發展的歷史證明,風險管理是金融業得以發展的基本原則之一。我相信,這個原則對于互聯網金融也是適用的。只有這樣,互聯網金融行業才能行穩致遠;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這個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并更有效地服務于當前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本書的作者曹漢平曾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就養成了比較嚴謹務實的工作風格與研究習慣。我相信本書的內容應該是作者多年來對互聯網金融行業觀察、思考與實踐的結晶。特作此序,希望能為廣大讀者提供借鑒并帶來收獲。
任若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6年9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