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打破憂慮的習慣(2)
- 人性的優點: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
- 卡耐基
- 4897字
- 2017-07-25 14:41:52
“經過數日的懇求,我終于說服他暫停生產罐裝草莓,在舊金山的生鮮市場出售新鮮草莓。這樣一來,問題幾乎得到了完美解決。按理說我沒什么好擔心的了,但我卻無法戰勝憂慮。憂慮是一種習慣,而我已經染上了這種惡習。”
“回紐約后,我開始擔心一切——從意大利購入的漿果,從夏威夷購入的菠蘿等。我焦慮得睡不著覺,就像我先前說過的,幾乎要精神崩潰。”
“在絕望中,我開始調整生活方式,從而治愈了失眠,并且不再憂慮。我讓自己忙碌起來。我集中全部精力解決問題,忙得沒有時間再去擔心任何事。以前我一天工作七小時,而現在我一天要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每天早晨我八點就進公司了,一直工作到午夜才離開。我承擔了新的工作職責,每晚到家都筋疲力盡,一躺到床上就立刻睡著。”
“這種狀態我保持了三個月。三個月后,我改變了憂慮的習慣,重新調整到每天工作八小時左右的常規狀態。這段經歷已經是十八年前的事了,從那時起,失眠或焦慮就再也沒有困擾過我。”
蕭伯納的見解再正確不過了。他用這句話概括了憂慮的本質:“痛苦源自有時間琢磨自己是不是快樂。”所以別再琢磨了!摩拳擦掌,行動起來吧!讓自己的頭腦開始運轉,血液開始沸騰,很快,生活的飽脹激情將帶來身體的積極反應,把憂慮從你的心里趕走。忙碌起來,并保持忙碌,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有效的解藥。
若想打破憂慮的習慣,你需要:
「原則1:
保持忙碌。憂心忡忡的人們只有在忙碌中忘記自我,才能避免在絕望中凋零。」
注釋:
[1]1英里≈1609米。
Section 07 別讓忙碌擊垮你
下面這個故事我一輩子都會記得。這是羅伯特·莫爾向我講述的親身經歷,他住在新澤西州梅普爾伍德高地大街14號。
“1945年3月,我在中南半島附近276英尺[1]深的水下,學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教訓。”他說,“當時,我隨其他八十七人登上了巴亞S.S.318潛艇。雷達偵測到一支小型日本艦隊正向我方逼近。破曉時分,我們潛入水下,準備發動攻擊。我通過潛望鏡看到對方共有一艘護航驅逐艦、一艘油輪和一艘布雷艦。我們向驅逐艦發射了三枚魚雷,但魚雷的機件似乎出了什么毛病,三枚都沒有擊中。對方驅逐艦毫無覺察地繼續航行。我們正準備攻擊隊尾的布雷艦,不料它突然調頭直接面向我們(當我方潛艇在水下60英尺的時候,一架日本飛機偵測到了我們,并用無線電把我們的位置報告給了布雷艦)。為了避開對方的偵測,我方潛至150英尺深,用螺栓加固艙口,準備應對深水炸彈。為了確保潛艇不發出聲音,我們關掉了風扇、冷卻系統和電氣裝置。”
“三分鐘后,我們身陷地獄。六枚深水炸彈在潛艇周圍爆炸,把我們推向276英尺的海洋深處。所有人都驚恐萬狀。在不到1000英尺深的位置遭遇攻擊相當危險,而在500英尺之內幾乎致命。而我們受到攻擊時位置只有500英尺的一半,就安全而言,相當于一個人站在沒膝深的水中遭到攻擊。日本布雷艦持續發射深水炸彈,攻擊長達十五個小時之久。”
“如果深水炸彈在距潛艇17英尺之內的地方爆炸,沖擊力會把潛艇炸出一個洞。而當時大部分炸彈就在離我們50英尺之內的地方爆炸。我們奉命停止工作,靜靜地躺在鋪位上,保持鎮定。我嚇得幾乎無法呼吸。‘死期到了,’我一遍遍地自言自語,‘死期到了……死期到了……’由于風扇和冷卻裝置都已關閉,艙內的氣溫超過了100華氏度[2],但是恐懼讓我冷得發抖。我把外套和皮夾克都裹在身上,還是凍得打顫,牙齒咯咯作響,一陣陣冒冷汗。攻擊持續了十五個小時后,突然中斷了。布雷艦的炸彈耗盡了。而這十五個小時就像一千五百萬年那樣漫長。過去的一幕幕在我面前閃過,我想起所有曾經犯過的錯,還有那些曾讓我煩憂的可笑的小事。入伍前,我是銀行職員。那時,我整天為工作時間太長、薪水太低、事業沒有發展前途而心煩意亂。我擔心買不起房,買不起新車,沒錢給妻子買好衣服。我恨那個嘮嘮叨叨、責罵下屬的上司,每晚下班回家我總是牢騷滿腹,和妻子為小事吵架。我還擔心以前的車禍在我額頭上留下的那道丑陋的傷疤。”
“這些憂慮在幾年前的我看來是天大的事情,而如今當深水炸彈就要把我送上天國的時候,這些憂慮又是多么可笑!我當時暗暗對自己發誓,如果有機會再見到太陽與星辰,我將永遠不再憂慮。永不!永不!而我真的再也沒有憂慮過!在潛艇中度過那地獄般的十五個小時讓我學到的人生道理,比我在雪城大學讀的四年書要有用得多。”
我們能夠勇敢面對人生的重大挫折,卻任由這些讓人頭疼的小事把我們擊垮。塞繆爾·皮普斯在他的《日記》一書中提到曾經目睹哈里·文爵士在倫敦被砍頭。哈里爵士被架上行刑臺的時候竟然沒有為自己求饒,反而請求劊子手不要碰他脖子上那個疼痛難忍的癤子!
伯德上將在南極極夜的黑暗與嚴寒中同樣發現了這一點——他的士兵遇大事沉著冷靜,卻為小事心煩意亂。他們忍受著危險、困苦和-80攝氏度的寒冷,幾乎從不抱怨。“但是,”伯德上將說,“我知道有隊員因為懷疑對方把工具放在了自己的地盤而絕交,還聽說弗萊徹主義者咽下食物之前一定要嚴肅地咀嚼二十八下,逼得其他人在食堂里躲著他才吃得下飯。”
“在極地的營房里,再自律的人也會被這類小事逼瘋。”伯德上將說道。
我想伯德上將也會贊同,婚姻中的小事同樣會把人逼瘋。至少權威人士是這樣說的:“世界上有一半的心痛是瑣事引起的。”芝加哥的約瑟夫·塞巴赫法官曾經仲裁過四萬多起不幸的婚姻訴訟,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大部分婚姻的不幸都源自雞毛蒜皮的小事。”紐約郡的地方檢察官弗蘭克·霍根也曾說過:“刑事法庭中有半數的案件是由小事引起。比如在酒吧里逞能、家庭口角、侮辱人的言辭、輕蔑的話語、粗魯的舉動——就是這些小事引發了暴力和兇殺案件。導火索往往都是刺痛了自尊心,侮辱了虛榮心,很少有人受到什么重大冤屈。世界上有一半的心痛是瑣事引起的。”
羅斯福總統夫人埃莉諾·羅斯福剛結婚的時候,因為新來的廚師做飯有失水準,她便整日心煩意亂。“如果是現在遇到這樣的事情,”羅斯福夫人說,“我會聳聳肩,把這件事拋在腦后。”很好,這才是成年人應有的反應。就連獨斷專行的凱瑟琳大帝,看到廚師搞砸了一餐飯的時候也只是一笑置之。
有一次,我和夫人去芝加哥的朋友家共進晚餐。那位朋友切肉的時候似乎做錯了什么,我當時并沒有注意到;就算注意到了,我也完全不會在意。但是他妻子看到后,立刻當著我們的面發起火來。“約翰!”她嚷嚷著,“看看你在干些什么!你就學不會招待客人嗎?!”
她又轉過身對我們抱怨:“他一天到晚犯錯,就不知道用點兒心!”或許他沒有用心切肉,但至少他用心和妻子共同生活了二十年。老實說,我寧肯在和諧的氛圍中潦草地吃幾個加芥末的熱狗,也不愿意一邊聽她罵街一邊吃北京烤鴨和魚翅。
那晚過后不久,我和太太也在家設宴招待朋友。賓客到來之前,我太太發現有三塊餐巾和桌布不是一套的。
她后來告訴我:“我馬上跑去問廚師,才知道那三塊餐巾還在洗衣機里。客人已經到門口了,來不及換了。我當時急得快哭了出來,滿腦子想的都是:‘為什么我會讓這個愚蠢的錯誤毀掉整個晚上?’緊接著我意識到,那就不要讓它得逞。我走進客廳,下決心好好享受這個夜晚。我也確實做到了。我寧愿朋友們把我當作一個粗心大意的家庭主婦,也不愿意他們把我當作一個神經兮兮的壞脾氣妻子。話說回來,據我所知,那個晚上根本沒人注意那些餐巾。”
有一句關于法律的名言是這樣說的:“法律對瑣事不以為意。”憂慮的人們若想得到心靈的安寧,也應該這樣做。
大部分情況下,如果不想被瑣事擾亂心情,就應當轉移關注點,建立一種全新的思維邏輯,用豁達的心態看待問題。我的朋友霍默·克羅伊是一位作家,曾出版《他們應當看看巴黎》及其他多部著作。他很好地證明了如何做到這一點。當他在紐約的公寓中潛心寫作的時候,暖氣的噪音快要把他逼瘋。蒸汽嘶嘶作響,時不時還發出一聲巨響,霍默無法專心工作,氣得坐立不安。“后來有一天,我和幾位朋友去野營的時候,”霍默說,“我聽著樹枝燃燒時的聲音,突然覺得和我家暖氣的噪音其實差不多。那我為什么要喜歡前者而厭惡后者呢?回到家中,我告訴自己:‘木柴在火焰中噼里啪啦的聲音讓人愉悅,暖氣的聲音也差不多。上床睡覺吧,別去管噪音什么的了。’結果我真的做到了。剛開始的幾天我還是很介意暖氣的聲音,但漸漸就忘干凈了。其他一些瑣事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為這些討厭的小事心煩意亂,是因為我們夸大了這些事的重要性……”
英國政治家迪斯雷利曾言:“生命如此短暫,不值得為瑣事計較。”法國作家安德烈·莫魯瓦在《本周》雜志上寫道:“這句話幫助我熬過了許多痛苦的階段。我們本應一笑置之,卻總是縱容自己被瑣事擾亂心緒……人生在世只有短短幾十年的光陰,我們卻把一去不復返的寶貴時間用于煩惱,計較那些一年后誰都想不起的瑣事。不要這樣!讓我們把生命用于有價值的行動和感受,投入偉大的想法、真摯的情感和長久的事業。因為生命如此短暫,不值得為瑣事計較。”
就連魯德亞德·吉卜林這樣大名鼎鼎的詩人都常常忘記“生命如此短暫,不值得為瑣事計較”。結果如何呢?他和妻弟的爭執鬧上法院,成了佛蒙特州歷史上最出名的一次訴訟。這場官司鬧得沸沸揚揚,以至于有人專門為此寫了一本書——《魯德亞德·吉卜林在佛蒙特州同室操戈》。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吉卜林娶了佛蒙特州女孩卡羅琳·巴萊斯蒂爾,他們在佛蒙特州的伯瑞特波羅共筑愛巢,打算在那里度過余生。吉卜林與妻子的弟弟比迪成了密友,兩人一起闖蕩,也一起玩樂。吉卜林從比迪手中買了幾塊地,并約定比迪有權每個季度在地里收割牧草。某日,比迪發現吉卜林竟然在那片草地上劃出一塊區域建了花園,不禁勃然大怒,吉卜林也不肯低頭,兩人之間一時劍拔弩張。
幾天后,吉卜林騎自行車的時候,比迪突然駕著四輪馬車沖出來,害得吉卜林狠狠跌了一跤。這位詩人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即使世人喪失理智,你也依舊要保持清醒。”然而他卻自己喪失了理智,發誓要把比迪送進監獄。接下來的審訊轟動了全城,大城市的記者都紛紛涌入這座小鎮。很快新聞就傳遍了全國,人們議論紛紛,吉卜林夫婦被迫永遠離開了在美國的家。而這些憂慮和仇恨的源頭不過是一次微不足道的爭執而已——就為了一捆干草!
古希臘政治家伯里克利在兩千四百年前就曾說過:“諸位,我們在瑣事上糾纏太久了!”此言著實不虛!
愛默森·福斯迪博士曾經講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關于一位“森林巨人”的戰斗。在科羅拉多長峰的山脊上,有一棵死去的古樹。自然學家判斷它已經在那里佇立了四百年之久。當哥倫布在圣薩爾瓦多登陸的時候,它還是一株幼苗;當新教徒在普利茅斯定居的時候,它正在茁壯成長。漫長的一生中,它被雷電擊中過十四次,暴風驟雨無數次從它身邊咆哮而過。它頑強地挺過了這一切,不料小小一隊螞蟻的攻擊卻令它轟然倒塌。這些小蟲子從樹皮啃噬到樹干,用微小卻從不間斷的攻擊一點點摧毀了古樹。四個世紀以來,這位正值盛年的“森林巨人”在雨雪風霜面前從未屈服,卻倒在了微不足道的蟲子面前。這些蟲子是多么渺小啊,人用兩根手指就能輕易碾碎它們。
我們不也像這棵大樹一樣嗎?我們同樣熬過了生命中的暴風驟雨,卻任由心靈被這些叫作“憂慮”的蟲子一點點地啃噬——而我們原本用兩根手指就能碾碎它們!
幾年前,我和查爾斯·賽弗里還有其他幾個朋友去提頓國家公園旅行。查爾斯是懷俄明州的公路負責人。我們當時正要去參觀約翰·洛克菲勒在公園里的私人住宅,但是我搭的車轉錯彎,在公園里迷了路。當時只有查爾斯有大門鑰匙,他在蚊蟲為患的炎熱森林中等了我們整整一個小時。那里的蚊子多得足以讓圣人發瘋,但查爾斯卻安之若素。等我們的時候,他隨手折了個小樹枝做成哨子。等我們到那里時,發現他并沒有煩躁地咒罵蚊子,而是若無其事地吹哨子玩。我留下了那個哨子,時時提醒我向這個懂得不為瑣事所擾的人學習。
「在憂慮擊敗你之前,先擊敗它!秘訣就是:
不要為瑣事煩惱,一笑置之吧。請記住:“生命如此短暫,不值得為瑣事計較。”」
注釋:
[1]1英尺≈0.3米。
[2]1華氏度≈-17.22攝氏度。
Section 08 戰勝憂慮的定律
我的孩提時代是在密蘇里州的農場里度過的。還記得有一天,我幫母親摘櫻桃的時候,突然哭了起來。母親問我:“戴爾,你哭什么呢?”我抽噎著說:“我好怕會被活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