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序言二 親子之愛:叫聲父母很沉重

一些教育專業人士對一群四到八歲的孩子做了一項調查,問他們“愛是什么意思?”孩子們的回答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愛就是當你出去吃飯時,你把自己大部分薯條給某個人,卻并不在意他是不是也給你。”克里希,6歲。

“愛就是在你累的時候讓你笑起來的東西。”特里,4歲。

“愛就是當你告訴一個男孩你喜歡他的襯衫,他就每天都穿著它。”諾艾爾,7歲。

“愛就是在媽媽把最好的雞塊給爸爸的時候。”伊萊恩,5歲。

“愛就是你一整天扔下你的小狗狗不管,而它卻仍然舔你的臉。”瑪麗·安,4歲。

“我知道我姐姐愛我,因為她把她所有的舊衣服都給了我,而她卻不得不出去買新的。”勞倫,4歲。

“你真的不能說出‘我愛你’,除非你是來真的。但是一旦你是來真的,你就應該經常說。人們總是忘記。”杰西卡,8歲。

……

一位被評為最有愛心的孩子是個只有4歲的小男孩。他的鄰居是一位新近喪妻的老者,當他看到那個老人在哭時,走進了老人的院子,爬上老人的膝蓋,然后就坐在那兒。他的媽媽問他做了什么,他說,他什么都沒做,只是陪著他哭。

我曾經問過很多父母:“愛是什么?”他們給的答案多是夸夸其談的說辭,不外乎是愛的特點、愛的價值和愛的來由,卻沒有一個人能給出讓人滿意的回答。我不禁深思:這是否意味著成年人不僅缺乏回答愛的能力,也缺乏愛的能力。所以,愛得盲目又迷蒙。

相對于父母的自以為是,孩子們的思考和回答則顯得那么精彩,并尤為可貴。

古人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是那么多付出了滿腔熱忱的父母換來的卻是孩子的拒絕、排斥和冷漠。為什么大多父母得不到孩子的積極友好的回應呢?為什么孩子把父母對自己的愛視為理所當然的同時,并沒有一顆對父母尊敬、寬容和接納的心靈呢?

原因就在于,父母有心給孩子以愛,卻不能給孩子智慧的愛,他們的愛多是亂愛、溺愛和錯愛!當父母不會正確愛孩子時,也就沒有能力教給孩子如何愛父母、愛他人、愛自己了。因為愛是共同付出真誠、理解并包容彼此。

感恩教育不能功利

為什么有些人大肆吹捧的“感恩教育”能擊穿父母愁苦的心靈?恐怕就是因為父母對愛有太多的恐慌和渴望吧。

在中國儒家文化的背景下,感恩教育往往流于功利,這是一種落后愚昧的“恩主情結”的體現。所謂“恩主情結”,如同“完美情結”“戀母情結”一樣,都是指人類都有的無意識感覺與信念,而“恩主情結”是一種由于對他人付出了情感、金錢等支持,于是產生了一種希望別人給予報答的主人心理,通常表現為一種恩賜他人的優越感。

所以,許多接受了感恩教育的學生,聽了所謂的勵志講座后,當下往往感慨萬千,羞愧不已,與父母報頭相擁,痛哭流涕,甚至會給父母作揖,跪拜。但是,沒過幾天,孩子就故態復萌,被打回原形。究其原因,感恩教育只不過是一次配合了現代聲光電技術的催眠劇,用被動的眼淚和沖動的擁抱來彌合親子感情的縫隙,只能讓彼此得到當下暫時的滿足,卻無法觸及親子問題真正的本質,通常只是一次低級低效的教育秀。當問題再一次暴露時,反而加深了對彼此感情的傷害。

感恩教育絕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正確適當的感恩教育能讓人知恥知進退,錯誤過度的感恩教育則會讓人成為功利化情感的仆人。眼淚可以喚醒認識,悔恨可以震撼心靈,但都不能解決問題。

父母愛孩子要有智慧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讓人承認自己的錯誤很難。孩子當然也會犯錯,而孩子的很多錯誤其實都跟父母有關,只是父母從來都沒有這個意識罷了。

父母犯錯誤分主觀和客觀兩種情況:主觀錯誤是“知錯還犯”,客觀錯誤是“不知而錯”,具體表現為做的內容錯了和做的方法錯了。

一般人認識到自己錯了,該怎么改正就怎么改正,知錯、認錯、改錯即可,沒有人會討厭承認自己錯了的人。但為什么父母“知錯還犯”?一部分原因是他們不愿意承認錯誤,怕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所以硬著頭皮繼續。其實,敢作敢當的父母更容易被孩子認可和接納,而固執己見、強勢霸道的父母則容易招致孩子的抵觸。另一部分原因是這些父母不知道怎么改正,所以只能重復錯誤,想方設法地來掩飾自己的無知與恐慌,還以為用“愛”這把萬能鑰匙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殊不知,這么做是南轅北轍,越陷越深!

為此,我給父母的建議是,首先要遠離那些心靈雞湯式的教育理論,這種教育理論只是讓人聽得很舒服,但卻沒有指導性,是沒有營養的廢話。人生了病,不是靠幾句安慰就可以治愈的,還需要對癥下藥,教育也如此。問題需要用明確、有效的措施來解決,而不是通過幾個簡單的詞匯就能搞定的。

為什么父母會“不知而錯”?因為“父母”這個身份對于大多數父母來說是第一次,是一次陌生和新鮮的挑戰。所以,犯錯在所難免,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那么父母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做法有錯誤呢?作為父母,如果發現孩子的表現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首先要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什么不足:孩子愛哭鬧,我有什么問題?孩子亂花錢,我有什么問題?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我有什么問題?……仔細反思,一定會發現自己有沒做到位的地方,導致孩子出現種種問題,或者對孩子遇到的問題沒有給予及時的幫助。

當然,我不是說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造成的,因為孩子還受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影響。但是,當孩子出現問題后,父母沒有及時進行有效的干預和指導,使得孩子的問題進一步擴大和惡化,父母是難逃其責的。

再來說父母犯錯誤的具體表現。

內容錯了往往導致父母決策兩難。由于父母不明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是什么,就按照自己的經驗或感覺來決定。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夫妻由于孩子的教育問題經常起爭執,因為他們都是“家庭教育盲”,沒有足夠的依據說服對方,只能看誰的嗓門大,誰厲害聽誰的,或者簡單以“男主外,女主內”的方式,誰也不干涉誰,或者人云亦云隨大流,別人的孩子上補習班,咱的孩子也要上。孩子的成長不良就是由于教育不均衡導致的。

方法錯了往往導致對立沖突。父母即使想法正確,但是由于方法不當,無法落實到位,不僅不能按照期望解決問題,還容易導致親子關系出現危機。所以,作為父母需要了解并掌握和孩子交流的技能,并把控好隔代教育的技巧。如此,我們的教育理念和目標才能有良好的體現。所以,愛孩子也需要智慧。

好父母要遵循三個“三”、兩個“四”

父母的要務是確認自己的身份,了解自己的職能,明確自己的方向,掌握教導的技能。在現實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很多想法與做法是非常無知與荒唐的。很多父母總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就應該無條件服從自己,總覺得自己比孩子有更豐富的人生經驗,所以孩子就應該聽從自己,擺出一副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架勢。所以,中國的孩子要么特別順從,缺乏獨立自信的人格,要么與父母非常對立,由于負氣而喪失良好的人生機遇。

想做優秀的父母,首先要了解父母的基本含義。家庭是孩子進入社會前的第一環境,而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是對孩子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民法通則》),父母的職能就是負責孩子生命品質的全面發展,并為孩子進入社會提供足夠的支持與保障。理論上講,父母的主要工作階段大約在孩子1~18歲期間。

生命品質有三個維度,即生命健康、生命智慧和生命價值。具體到孩子的成長分別是“為生之道”“為學之道”和“為人之道”。我們把以“三道”為核心的家庭教育觀稱為“三道生命發展教育理論”。其中,“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為核心,由生理保健(健)、心理健康(樂)、安全適應(安)三大方面組成;“為人之道”以生命價值為核心,由生命角色(本)、人格人生(志)、處世修養(交)三大方面組成;“為學之道”以生命智慧為核心,由學習品質(學)、綜合素養(素)、自主專長(特)三大方面組成。通常父母犯的錯是用力不均,即“三道”教育不均衡。

中國父母往往“重智輕德”,忽略生命健康和生命價值的教導,結果培養出許多生理和心理健康不良,個性自我自私,缺乏上進心和合作精神的孩子,這種孩子被稱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三道生命發展教育理論”的提出,為未成年人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基本依據,也為家庭教育理論提供了全面系統的學術基礎和框架,父母可以科學有序、清晰條理地按照其中的內容和標準來對孩子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

父母在執行教養保護的過程中,所有的行為是以安全、有效和可持續三點為操作標準的。安全是前提,追求有效是目標,期望可持續發展是宗旨。

另外,父母在執行教養保護的過程中,為了促成最終技能的實現,需要依賴四個法則:開展法則、實現法則、評估法則和自省法則。開展法則是父母開展家庭教育所需要的基礎資源與基本常識,不僅對孩子的發展有規劃,還要對家族的發展有謀劃。教育孩子是系統工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所以父母要有前瞻性。實現法則是父母開展家庭教育過程的具體策略和方法。其中,指導孩子有四大策略:啟發、選擇、解釋和要求。如果父母慣用“要求”的策略,孩子往往缺乏獨立性,不愛思考;而父母如果慣用“啟發”的策略,孩子往往積極活躍,善于思考,愛挑戰……評估法則是父母評估家庭教育成果的依據與標準,只有正確的評估策略才能產生正確的調整策略,否則只能背道而馳,適得其反。自省法則是父母對自己開展家庭教育的總結與思考,經常不斷總結自己的問題,尋求可靠的解決對策,這需要父母有充分的自我批判精神,不斷地尋找和探索,去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策劃出得體的教養方案。這是合格的、優秀的父母應該具備的素養。

有人說,父母沒有必要非得學習,因為教育是沒有用的,只能順其自然。有的農民父母連字都不識幾個,卻能培養出非常優秀的孩子;有的父母天天打牌喝酒,他們的孩子也能成為學習狀元。可是,這樣的個案不能作為教育的標準。教育雖然不能保證孩子不出問題,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問題過多。

父母是一份值得不斷追求和探索的職業,而孩子的幸福是對父母的最大褒獎。幸福的標志是心想事成,而依據就是把握規律。當孩子以健康的身心狀態,用自己的智慧,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時,無論他們遇到什么挫折,需要多大的付出,他們都會感到幸福。我想,對于父母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幫助孩子獲得“追求幸福”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尾市| 江山市| 平果县| 金湖县| 正定县| 临汾市| 萝北县| 三江| 镇原县| 永年县| 泸西县| 潜江市| 莱阳市| 太康县| 陵川县| 托里县| 平潭县| 卓资县| 平塘县| 榆树市| 会泽县| 法库县| 綦江县| 博客| 柘荣县| 湄潭县| 徐水县| 恩施市| 昌吉市| 平凉市| 丰镇市| 霍邱县| 武隆县| 龙门县| 青铜峡市| 漳州市| 钟祥市| 稻城县| 乐至县| 修文县|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