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生氣地工作
- 邱永林
- 8字
- 2019-01-05 00:15:57
第一章 一般問題篇
失眠問題困擾高壓力族群
工作做不完,怎樣都睡不著嗎?
失眠是身體對你發出的警告,真正要緊的,是你的心病!
周經理是一家銀行的分行主管,手邊永遠有做不完的工作等著他去完成。大約半年以前,他開始有失眠的癥狀,最近幾次員工發生一點小錯,他一時情緒失控,便在擠滿客人的交易大廳中非常激動地對員工破口大罵。另外有幾回他自己忘記在期限內完成一些工作,以致被區經理嚴重警告。
針對這些癥狀,一開始他不以為意,拖了好幾個月才去醫院就診。醫生開了些安眠藥給他,但他很擔心自己一輩子都要依賴安眠藥才能解決失眠問題,因此經由家庭醫師轉介,前來進行心理咨詢,希望能減緩影響睡眠的心理因素,并學習利用非藥物的放松技巧幫助入眠。
我第一次看到周經理走進咨詢室時,他的眼睛布滿血絲,坐下來談話時大腿不停地抖動。他第一句話就告訴我:“我現在好怕睡覺,一到晚上我就開始焦慮今晚會不會又失眠了?”我試著探索造成他失眠的原因:“你可不可以描述一下那種焦慮的感受呢?”他回答:“一閉上眼,白天發生的事情就像一部電影不停地播放,想停也停不了?!蔽矣謫枺骸斑@幾個月以來有沒有睡得特別好的經歷呢?”希望能從另一個角度找到他失眠的心理因素。他說:“有幾次吧……仔細想想好像是因為那段時間工作比較沒那么忙,有空跟朋友去打球,比較快樂?!边@時,他的臉上仿佛出現了一絲微笑。
34.4%的職場工作者最近一年內有失眠的困擾!
到底失眠的問題困擾職場工作者有多么嚴重?根據最近政府一項有關勞工健康的大型研究調查顯示,有34.4%的職場工作者表示,最近一年內曾有失眠的困擾。這個結果跟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是差不多的,但是國外的研究提供了更值得參考的信息。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曾經連續幾年調查全美人口的睡眠質量,結果發現睡眠質量的好壞,對工作表現、情緒、人際關系會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接受調查的93%受訪者有表示,睡眠不足的確會影響連續幾天的工作表現。每天平均睡不到6小時的人,比那些睡足8小時的人,經歷負面情緒(如憂慮、發怒、沮喪)的概率高出2至3倍。另外在人際關系上,這群“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為了小事而不耐煩或被激怒(64%)、在工作或生活上犯錯(65%)、與周遭人群相處困難(44%)等?;饡睦硎麻L葛魯拉(R.L.Gelula)為這系列的調查做了結語:“這個社會面臨的許多問題,如肥胖、暴力等,都跟睡眠質量不佳有所關聯?!?/p>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失眠?
那么,周經理以及許許多多職場工作者的失眠是怎么來的呢?一般人所說的“失眠”只是睡眠障礙的一種類型。準確地說,睡眠障礙包含以下幾類。
類型一:入睡困難
也就是俗稱的“失眠”。如果躺在床上超過半小時還無法順利入睡,就可能是輕微的失眠;超過兩小時還無法順利入睡,就可能是嚴重的失眠了。
類型二:維持睡眠困難
也就是一般人說的“淺眠”。這類的睡眠障礙患者通常能夠以正常速度進入夢鄉,但是在睡眠期間極容易被一些輕微的干擾(例如同床的人翻身、空調的聲響等)驚醒,而且一旦醒來后,就不容易再度睡熟。
類型三:睡眠品質不佳
睡眠質量不佳的人既不是入睡困難,也沒有維持睡眠的困難,但是不管前一晚睡了八小時或十小時,醒來之后仍舊覺得疲倦,甚至還會出現黑眼圈。
類型四:過早覺醒
屬于比較輕微的睡眠障礙,常見于銀發族。前一晚不管幾點鐘入睡,經常還不到應該起床的時間,就自然從睡眠中蘇醒,但并不感到特別疲勞。
其他類型還有:突發性睡眠癥(猝睡癥)、窒息性失眠、夢游、夜驚、睡眠癱瘓癥(俗稱鬼壓身)。
睡眠質量自我評估表

本調查表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睡眠與健康全球項目計劃”所擬訂的“失眠癥自我評估表”。注意:如果你針對上述問題的答案,有兩個以上是“經常如此”或“總是如此”,你可能就需要向醫師或心理師咨詢專業的評估。
臥室中只能有兩個S
許多有睡眠障礙的個案,都會有類似的疑問:除了服用安眠藥之外,有其他的選擇嗎?
現代人生活繁忙,許多事情都講求速成,因而使“安眠藥”成為本世紀最暢銷的處方藥之一。最新型治療失眠的藥物如Zolpidem、Zopiclone、Zaleplon等非苯二氮平類藥物,常在服用者身上產生頭痛、嗜睡、疲勞、惡心、口干、腸胃不適、味覺改變等副作用。長期或高劑量使用,甚至有可能導致順行性健忘(無法記住最近發生的事)等癥狀。由于醫療環境的限制,失眠病友到醫院就診時,醫生往往沒有多余的時間向求診者說明藥物之外的治療選擇。剛剛提到的周經理,因為忍受失眠的折磨長達半年,因此他的情緒、行為及人際關系都出現了典型的睡眠障礙者反應。經過兩次心理咨詢后,我發現周經理有幾個不良的“睡眠習慣”。
第一,他經常在睡覺前,帶著筆記本電腦坐在床頭上繼續處理未做完的財務報表。
第二,他忙碌了一天之后,經常與妻子在臥室中討論甚至爭吵家中經濟、夫家與婆家相處以及彼此工作上的問題。
這樣的睡前行為似乎是許多人共通的習慣,但其實非常不符合“睡眠心理衛生”。因此,我經常奉勸有失眠障礙的患者,臥室中只能有兩個S,其他事情都不適合做。第一個S是性行為(Sex),第二個S當然就是睡眠(Sleep)。為什么呢?理由很簡單,因為人類的行為與環境之間具有“制約”的心理特性!也就是說,在潛意識的層面,我們身處的環境(例如臥室)經常會提醒我們曾經在此經歷的情緒(憤怒、興奮)與行為(工作、爭吵)。如果你希望能有天天好眠的行為結果,就應該營造一個單純、放松的睡眠環境。因此,我給周經理的第一份“家庭作業”,就是盡快改善家中臥室的“硬件”和“軟件”,塑造適合睡眠的環境。硬件的改善,指的就是一切與臥室功能無關的家具或用品,譬如書本、計算機、電視等,以后都不能出現在臥室中,而應該歸位到更適合的位置。至于軟件的改善,則需要當事人與家人(周經理與妻子)約法三章,任何無法帶來情緒放松的談話,如討論家中的金錢、兒女教養、工作上的麻煩等,都必須在臥室以外的空間進行,而且最好不要緊挨著上床前的時間談論。
另外,在每天上床睡覺前,也可以創造一些讓自己從緊張狀態中逐漸放松下來的“儀式”。為了了解這個概念,不妨先想象自己是一部車子。早晨起床就像要將車子從車庫中開到街道上,這時大概用一擋或二擋的低速擋就足夠了,在小巷子中開太快反而容易出意外。等到抵達上班場所,為了應付工作的要求,就必須用到三擋或四擋等高速擋,因為這時就像車子開上了高速公路,大家的速度都很快,你自己開太慢反而容易妨礙別人。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之后,到睡覺前的幾個小時,則是讓自己逐漸從高速擋慢慢“退擋”到空擋(N)或停車擋(P)。
良好的睡前儀式讓你一覺到天亮
以下這些睡覺前的“儀式”,不僅有助于“催眠”自己的大腦進入睡眠狀態,更可以有效幫助我們的身心,從白天快速而紊亂的步調,調整至身心放松。
● 預定睡覺前一個半小時洗溫水澡(泡澡又比淋浴好些)。
● 預定睡覺前一小時將家中的電燈調暗。
● 預定睡覺前半小時關掉電視,改聽輕柔的音樂。
● 在輕松音樂的陪伴下,跟伴侶談談心或者閱讀自己喜歡的小說。
● 上床后跟伴侶彼此按摩五分鐘,不必害羞告訴對方如何取悅自己。
● 如果自己一個人住,可以將小腿放置在一盆溫水中輕輕按摩。
● 在床頭擺上一支筆和一個小筆記本,躺在床上時若想到明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把它通通寫下來。
● 盡量將窗簾留些縫隙,讓早晨的陽光能夠照進臥室,自然地“催醒”你的身體及大腦。
一開始周經理表示要做這樣的改變并不容易,畢竟壞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但經過大約三個禮拜的調整,他與家人終于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重溫“一覺到天亮”的美好感覺,享受睡眠的恩賜。他在情緒和人際關系上也達成明顯的進步。
人一生中大概有1/3的時間花在睡眠上。所有父母也都知道,嬰兒需要更多的睡眠來幫助腦部的發育。當我們漸漸老去,所需要的睡眠時間會相對地減少。但是,不論我們需要的睡眠“量”有多少,維持睡眠良好的“質”永遠是一件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