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業后,工作局面是怎么打開的:出成績的員工各有高招
- 金剛心
- 5594字
- 2019-01-05 00:15:48
第4章 這樣競聘,不突破都難
——在企業內做競聘準備時,有兩個“沒有失敗”的經驗談
在向我咨詢的學員中,想競聘又缺少思路的人占有不小的比例。
如果你處在這種狀況,這里我們總結一個經驗之談,通過兩個案例講出來。只要你認真體會,一定能夠幫到你。
小提示
你需要競聘崗位嗎?
啟動“成長帶動成功”的模式準沒錯!畢業后的十年,很多人都是通過企業內的競聘找到出路的。
但是我們看到很多人找出路時卻在回避競聘,他們寧可去企業外應聘。
很多人回避競聘是覺得:競聘就是為內定做的走秀。有調皮的學員說:“參加競聘就等于光著屁股拉磨,轉著圈地丟人?!?/p>
可是我們總結發現:不管是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還是內定,競聘準備的過程都能讓一個人的職業功力提升不少。
我們還發現,即使企業存在內定的競聘,可是連續參加競聘的人也會迎來內定的機會。
小提示
企業里,普通員工很少有舞臺,而舞臺是領導重新認識自己的地方。
所以,回避競聘就等于向領導宣告:
我在回避打造自己的機會。我過去的工作沒什么特別的體會,我也沒有承擔更多責任的動力。我就希望你主動培養我。
于此,我們常對咨詢者說:
積極參與企業內競聘,是職業發展規劃絕對不能少的環節。
接著這句話,還想對企業領導們說幾句提醒的話:
企業家老是說企業的第一目標是贏利,可是在贏利出現了平臺期后,很多企業家常覺得把第一目標進一步落實下去有點難。如果你管理的企業也有類似的狀況,不妨啟動競聘模式,讓員工在“成長帶動成功”中多挖掘一點工作能力。
如果你與這個觀點共鳴,下面會是你用得著的經驗之談。
4.1 四個觀察點
——競聘新崗位前,能用到的法寶
畢業十年內,要遇到好多次競聘上崗的機會。抓住一次,就可能在收入和發展上有很大不同。
大概是這個原因,于是我發現平時不怎么和我聯系的老學員,只要一面對競聘,就會“冒個泡”。
如果你也遇到競聘,或者意識到將來必然要面對競聘升職這一關,這里分享一個經驗之談:
成長帶動成功的模式之一是四個觀察點。
“四個觀察點”能幫你很大的忙,不管你所在單位的競聘活動是否為內定的形式主義。
※案例※
有個學員很普通。因為處在職場金字塔最下一層,所以收入和職位連續多年很普通。
小提示
長期收入普通的員工可以好好體會這句話——不是我們每月就值那么多錢,是我們屁股下面那個位置就值這么多錢。
這個學員很為自己“有位置、沒未來”的現狀而苦惱。他覺得自己可能要普通好多年,說不定在職場里普通一輩子。懷才不遇啊,生不逢時啊,這類詞總是在他心里如燒滾的油一樣翻來翻去。他甚至對我說過這樣的話:“老師,你相信活人能體會到地獄里下油鍋的滋味嗎?”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
我沒有和他說陳勝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是拿出在培訓中常引用的一個理念:“最普通的地方往往孕育著最不普通的職場能量,因為這個地方人最多,如果做了什么事情能對大家都有好處,那這里就容易出成績?!?/p>
我問他對這話有什么感悟?他留了三個字:“白開水。”接著就不再信任我們,去別處買醉去了。職場里,很多有抱負的人很可憐,在你沒有成就之前就將自己交給一些沒有意義的娛樂去麻醉自己。顯然,我們那句“交流產生力量”的話在他這里一點都不給力。
之后,這個學員依舊上班下班兩點一線,不知道往哪兒努力會成長,也沒有規劃過三年五年后過什么樣的生活。因為心中無目標,生活上物價上漲的壓力又很明顯,于是心里常郁悶:“我的出路,為什么總是在施工中?”
他知道“競聘”這個詞,可是他一點也沒意識到他的出路有個小名會叫“競聘”,更沒想到過“競聘的能力==每月多收入三位數、四位數”。
某一天,不知道哪根神經動了,哪個腦細胞開竅了,他又新瓶裝舊酒,把老困惑提了出來。
我翻看半年前的留言記錄,才又接上了上次本該討論的內容。
這次我給他介紹了“如何做”。
給他介紹了職場成長的四個觀察點:
基層員工的工作成熟度是如何增加的?
工作心態是如何提升的?
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處理的?
心思是如何不安定的?
小提示
這四個觀察點對提升職場功力很有用,是啟動普通員工出業績的重要方式之一。前幾天,我的另一位學員也要競聘公司的基層干部,也來咨詢怎么做準備,我又把這四個觀察點告訴他。他立即表示要在這四點上多儲備。之后,他在競聘中一戰成名。(不過接下來又遇到了新問題,老員工都不想服從他的領導。這是其他小節里的內容,這里不多說了。)
但是也有很多人知道這四個觀察點,可是知道并沒去做到。本案例中的這個學員不同,他一下子買了四個筆記本,一個觀察點用一個本子。
我問他:“這回出現的行動力為什么這么大?”
他說:“我孩子要吃奶粉,一個月一千多塊。我怎么敢不努力?”
他真的很努力,基本上每天都會記錄,有時還通過郵件發一兩篇給我看。
那么,這個新的工作方法起作用了嗎?
有一天,這四個本子迎來了發揮作用的機會。公司要進行崗位競聘。
競聘會上,面對一排中高層,他的腿有點抖,幸好提前穿了一條寬松的褲子。他按事先設計好的思路,開口就直奔主題說:“我憑什么應聘主管這個崗位?因為基層管理一定會面對基層員工的工作成熟度、工作心態的提升、遇到問題的處理,還有心不安定這四方面的問題。”
接著,他就一條條列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分析原因和提出解決方案。
此時,他的競聘發言在外行看來很普通,沒有口號,沒有有力的語氣。其他競聘者越聽心里越笑??墒穷I導的耳朵和普通員工的耳朵是不同的,在做實事的領導感受里,這份質樸的發言很給力。
小提示
你將來競聘,如果不知道怎樣讓實干型的評委眼前一亮,那么競聘前用這兩個思路做準備,準沒錯。
因為內定的原因,這次競聘沒有成功。
但是過了不久,有人要生孩子,主管崗位空缺出現了,部門經理向主管大領導匯報這個事情,大領導聽到這兒,心里就已經把這個位置給了他,部門領導提到其他人選都屬于例行公事、走走過場而已。
我們分析他們的大領導這么快就看中他,應該就是出于這樣一個原因:
企業里各種領導很不少,很多領導在舞臺上會演講,在餐廳里照顧客人的能力高過照顧家人,甚至超過照顧愛人,而且這方面的能力越鍛煉水平越高??墒呛芸?,大領導眼里的問題就冒出來了:為什么自己手下真正愿意長期深入一線、熟悉員工工作細節的領導并不多?
接著大領導的心里就會進入第二個層面:期待特別關注和熟悉工作細節的那些手下的出現。
大領導的心里出現第二個層面,也是有很深的內因的:
職場顧問和企業老板一樣都有一雙雪亮的眼睛,我們對企業領導這方面的能力做過認真的觀察和總結,發現至少八成的領導存在這個問題,官越大的領導對一線員工的工作細節和心路歷程越是生疏。有一個培訓同行對此認識得也很深刻,他上課時常用這句話:“你身邊那些好像很懂行的領導,其實只知道個大概。對一線的工作細節他們常常是半桶水。半桶水就半桶水,可是他們還喜歡把半桶水晃蕩來晃蕩去,看上去像是裝滿了水。”
這樣的狀況就給那些想做實在事的老板出了一個難題:自己手下的干將們對一線員工的工作細節不了解,就會存在盲目指揮的情況,如此肯定會影響工作效率和增加團隊內耗。怎么辦呢?
我的同行對此有個很認真的分析:“領導都有種本能,想心里輕松點。所以領導都會本能地希望有這樣的手下幫自己做基層工作。所以做實事的大領導,尤其是那種想做實事又對一線情況深入不多的領導,一看到對一線員工的工作細節特別清晰的員工,心里就會心生一種喜愛之感。”我贊同這個說法,因為我也發現了,那些對一線員工的心路歷程、常出現的問題、心思的變動等三方面都很熟悉的人在做實在事的領導眼里,那簡直就是個寶。
如此一分析,你就知道在企業里有一個升職的規律:
在市場上跑的人員要升職一定要先有信服人的業績,在公司里上班的人員想升職,多記住些一線員工的工作細節,一定會幫助自己的工作出成績。
如果把這個規律說細致些,就是這些話——誰愿意長期深入熟悉一線員工的工作細節、心路歷程、反復面對的問題和心思動蕩的狀況中的一條,誰的升職機會就處在一點點地孕育中了;四條都熟悉,那誰的升職機會就擋也擋不住了。很多想升職的人熱衷于讀管理方面的書,別人在玩自己在看書,總是很上進的樣子,內心總是響著一句勵志的語言:“我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別人在喝咖啡的時間我在讀書罷了”。但是我們的總結發現,真正對你的升職有幫助的“管理書”就是上面那“四條”。如果這四條讀得不夠厚、不夠深,那么讀再多的管理名著也是事倍功半。
但是也要說句實話:多數的員工都在一邊找出路一邊又不喜歡在這四方面做積累,于是很多有上進心的員工都無緣得到做實事的領導的賞識,接著就會抱怨說:升職要靠運氣,要靠關系,要靠旁門左道等等。
小提示
四個觀察點能幫你很大的忙,是因為它是職業功力里一個基本而重要的概念。但是我們很早就發現,很多想有發展的年青人啟動這項職場功力時很懶。
4.2 熟字訣妙用
——如果你有一天需要靠競聘打開發展空間,請先啟動熟字訣
小提示
成長帶動成功的模式之二是熟字訣。
對正在做的工作,員工常會覺得已經弄懂了、做熟了。
其實不是的,我的一位同行有句妙喻:“熟悉一樣事情哪有那么簡單。很多人覺得對戀人已經熟到家了,于是放心地把性感的身體、珍貴的感情,甚至終身大事都給了對方??墒墙Y婚后很快就發現,對方有很多生活上的細節、有很多性格上的表現自己并不熟悉,一天不知要說多少次:天吶!”
感情世界如此,工作崗位上更是如此。
我們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每個員工在“熟”上總有可以挖掘的空間,所以在“熟”字上挖潛力就成了企業培訓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也正因為如此,競聘中誰表現出對工作細節和員工常出現的心路歷程很熟悉,誰就會讓實干型領導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有位實干型老板在和我們討論競聘時說:“贏利是大海,員工多一點貢獻,大海里才會多一點水。所以我最喜歡那些對工作很熟的員工來競聘?!?/p>
※案例※
記得有一日,一位咨詢者有了困惑,就來留言:他們公司里的主管經常跳槽,他所在部門的主管兩年里竟然換了五個。他開始懷疑他所在的公司是不是值得待下去。
我們以前有位學員也有類似的情況。我給他講了這個故事——那們學員所在公司的老板老是任命這個、任命那個做她們部門的主管,就是不提拔她。有時有的主管跳槽了,她滿懷希望等待著,結果又是一場空。
我們給了她建議。
職場里有一個升職通道是這樣形成的——一個崗位總是留不住人,公司就會開始反思;一個崗位老是留不住管理干部,公司就會反思更多。反思多了就會有新舉動,這時機會就容易降臨到準備好的人身上。
接著我們建議她不要“干等”:“你以為你很熟悉的工作,其實有很多是你不熟悉的?!?/p>
這些建議被她接納了。她不再抱怨,也不去關心那些報紙的招聘版,她開始研究為什么公司留不住那些主管,是誰的問題更大一些。
她只要有一點心得就記錄一點,沒事就拿出來看。
這個過程讓她對前面的主管辭職的原因越想越透徹。
終于有一天屬于她的機會來了:老板改變了選領導干部的方式,由任命轉為競聘。
競聘會上,別人慷慨激昂,表達華麗;明眼人一聽就知道哪些是套話,哪些是大道理,哪些是用情緒給自己加分。
相比之下,她的發言很簡單,語氣樸實無華。她分析了以前各位主管的工作,誰有什么優點,誰有什么問題,然后總結出自己當主管后會怎么做。
臺下打分的公司高管們基本上都給了她最高分。
她給我留言,講了這件事情。
我問她:“你怎么這么有心,一般人是不會這么做的,他們分析別人辭職的原因,只是想一下就以為全知道了,而你有一點心得就記錄一點,沒事還會拿出來看。是什么動力讓你有這樣的職業態度?”
她說:“你知道有個講評書的老師叫單田芳嗎?我知道他曾經在‘文革’時被下放到農場,他一邊在大田里種地一邊心里講三俠五義、講三國。后來他被平反后,所有的評書爛熟于胸。所以有一天我就想,如果我也能這么做,那我對我們企業是多么了解和熟悉啊,接著肯定會與眾不同的?!?/p>
我分析了她成功改善自己職業前景的原因——從職業分析的角度上看,她的心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職場里最怕抱怨和不滿走在成功的前面,職場里最容易進步的路是:改變不了別人就去改變自己。所以她的心態自然而然就與這條成功法則接軌啦。
我也分析了她老板的心態——這個老板的工作作風一定是很強勢,這種特點的老板容易給員工帶帽子和扣蓋子。他欣賞的人就帶高帽,不欣賞的人就被扣蓋子。但是強勢的老板還有一個特點:比較有思考能力。所以他看到自己任命的主管做不出什么成績,就會反思找新辦法,于是就給那些踏實成長的小員工帶來了新的機會。
所以我們在培訓和職業咨詢中都不主張大家跳槽,除非更上一層樓,那誰也攔不住。但問題是,現在的年輕人經常是這樣的:一想換心情就先換老板。
說到這里,就給本節做個小結——我們交往過的企業不少,每一個發展中的企業都會經常貼出海報:競聘上崗。這些海報有時出現在公告欄里,有時貼在食堂門口。
本節內容里的兩個案例,是告訴我們競聘前的準備工作是有方法的。
其實這兩個案例還隱藏著另一層意思:
想對回避企業內的競聘,積極在企業外應聘的員工說點提醒的話——競聘并不難,與其去尋找招聘啟示,不如好好挑戰企業內的競聘。
進入職場后,有不少上進心強、危機感重的員工會感到心慌,因為不能馬上找到成長的機會,擔心這樣下去耽誤未來。
很多人在找不到成長的機會時,就想跳槽。
如果你也有這種觀念,這里給你提一個醒:
這樣做,很可能跳進另一個大隱患中——向我咨詢的學員中比例很高的一群人曾經帶著豪氣跳槽,跳來跳去,最后依然沒有一技之長,同時薪水越跳越不滿意。
如果你也處在缺少成長機會的煩惱中,怕耽誤未來而出現了內心的恐慌,那么本節內容或許能助你一臂之力。
普通員工想找到成長的感覺也很容易,就是在幾個基本職場法則上多下功夫。比如熟字訣,比如四個觀察點等等,這些經驗會在你競聘崗位時起大作用。
小提示
你知道嗎?老是指望企業帶著自己成長,這個觀點是很有害的。因為多數企業家都在為效益、為改善現金流苦思苦想,根本沒時間和心思關注小員工的職業規劃和職場功力!于是競聘上崗就會經常在各個企業中上演。
這個狀況相當現實,誰忽視,誰回避,誰就是在自誤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