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業后,工作局面是怎么打開的:出成績的員工各有高招
- 金剛心
- 1642字
- 2019-01-05 00:15:47
前言
請別再說新成績出不來
——別人出成績的“辦法”是自己工作的“寶”
(1)
很多人覺得畢業十年內一定有出息,可是我們總結了眾多學員遇到的職業困惑,發現很多人雖有潛質,但是卻一直不知道怎么打開工作局面。
《人民日報》也曾經有過這樣的調查:五成以上工作十年左右的職場人在工作上力不從心;近五成調查對象無房無車,且處于未婚狀態;近六成工作十年左右的職場人表示,不能承擔社會和家庭責任。《廣州日報》等也都有過類似的調研,結論都差不多。
遇到這類狀況怎么辦?
其中有一些工作方法堪稱經典,有些方法則是做好某個崗位的“只此一招”。
要想在職場里既有崗位又有未來,出業績的工作方法是每個人都需要搜集、積累的,特別是初入職場的畢業生。稍微懶一點,就可能耽誤了自己,一無所獲。
走出校園后,很快畢業生又要走入職場。但有太多的人注定會在迷惘和不甘心中徘徊。這個時候,他們的心情容易亂,道理能起到的作用往往很小。
如果我們想打開工作局面,就需要去抓“救命稻草”:學習一下別人出成績的方法。學到普通員工出成績的經驗,比知道很多道理得當的幫助實在得很。學到經驗等于自己多幾個努力的方向,少走幾年彎路。
(2)
畢業數年內,工作局面是怎么打開的?
我們匯總后發現,這個主題一年年困擾著有上進心的打工者,也同樣困擾著企業老板和部門領導。
打工者迷惘的是: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恰當的方法;
管理者糾結的是:已經給了下屬很多辦法和方向,可是效果都不大。
本書提供的這些實戰方法中有出成績的具體過程、模式,也有針對性的心理分析。
不同的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工作小事中有隱藏的新價值。誰去挖掘,誰先出成績。
領悟后,一線員工出成績的思路與成效一定會加速。
從這些“出成績的工作方法”上觀察:職場精英和菜鳥之間的根本差別就在“這一點”上。
可是現實情況一點都不樂觀。工作的局限性,普通員工是不容易看到太多人是怎么出成績的,更不容易看到出成績的過程與內在的原因,于是能體會到的工作方法就相當有限。如果因為這點原因耽誤了發展前景,是很劃不來的。
如果自己的那些辦法都不行,就到了搜集和體會別人的辦法的時候了。研究發現:很想打開工作局面時,最有啟發的辦法常來自不如自己或者和自己一樣普通的人群。
(3)
畢業數年內,多數員工把工資看得很重,但是“出成績的工作方法”一定比“工資”更值錢。所有的企業家都想讓自己的HR、讓請來的培訓專家引導員工快點重視這一點。
畢業后,人人都對職場滿懷期待??墒瞧髽I家相當冷靜,因為他們知道:雖然大家都長得差不多,一個鼻、兩個眼睛,可是工作之后,同樣的人會迅速分化成四類員工。
寄居型:目標是找發展,但是無心情在企業扎根。接著企業是跳板,跳來跳去;是旅館,換來換去;
寄生型:企業是棲身、拿工資的地方。把工作做完、把飯碗端穩是每天的追求。畢業多年,都沒能建立起給企業創造新價值的意識,工作的目的等同于“拿穩工資”;
雙贏型:總是想著在工作的小事中創造新價值,幫了企業、贏了自己;
共贏型:忽略個人的得失,給事業型領導做最用心的助手,最后水漲船高。
于是企業經營的內容之一就是把寄居型、寄生型員工轉化為雙贏型員工?,F實中,普通員工多是靠企業培訓獲得成長的。
然而據我們長期觀察,企業給員工輸出的“出成績的工作方法”方面的培訓,很容易缺少深入的細節,缺少確切的分析,時常是半瓶子水晃來晃去。因為培訓時常不能轉變成員工賺到錢的動力,于是員工就把工作培訓當成了工作療養——終于可以換個環境透口氣了,說得好就學點東西,說得幽默就笑兩句,說得枯燥就睜著雙眼打個盹兒,實在沒趣又精力充沛就悄悄發個短信看看手機小說——課講完了,該迷惘的還要繼續迷惘。
因此,員工怎么學到出成績的工作方法,就成了企業培訓的一個大主題,這一主題也是永遠有提高空間的培訓主題。如果企業沒有一套機制輔助員工從寄生到雙贏,出成績的方法就要自己去搜集,懶得搜集是會滋生職場危機的。
本書最難得的一點,就是將分布在眾多企業里的員工出成績的辦法匯集起來提供給職場大眾,輔佐員工出成績,輔助企業出效益。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