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讓我們一起做稱職的家長
- 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第2版)
- 劉稱蓮
- 1647字
- 2017-07-07 18:04:01
大學剛畢業(yè)的時候,我二哥的兒子——我的一個侄子正在上初二,寄宿在我大哥家。他迷上了電子游戲,每天沉溺在游戲廳不肯回家。大哥發(fā)現(xiàn)侄子玩游戲后,就每天到游戲廳去找,每次找到都是二話不說就給侄子一個耳光,侄子也乖乖地跟著大哥回家了。可是,第二天他依然去游戲廳,大哥依然去找。就這樣,侄子玩了一年,大哥找了一年。到初三畢業(yè)的時候,侄子因為成績太差,險些連初中的畢業(yè)證都拿不到。
過了幾年,我三哥家的兒子——我的另外一個侄子,又是在初三的時候迷戀上了電腦游戲。那時候,我已經(jīng)到了北京,三哥三嫂向我求助,我便給侄子寫了一封長信,苦口婆心地勸他不要再玩游戲,并以我為例激勵他,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脫離農(nóng)村,才能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據(jù)說,收到我的信后,侄子果真不去玩游戲了,但為時已晚,此時離中考已經(jīng)沒有幾天了。所以,這一位侄子也沒有考上高中。
一次回鄉(xiāng),聽說我的一個表侄女正上初三,因為網(wǎng)戀,學業(yè)一塌糊涂,有一次沒有告訴家里就偷偷到外地去會網(wǎng)友,把表哥表嫂嚇得半死。
我說的這幾個孩子,在我們的家族里都是稟賦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據(jù)我所知,他們都是聰明又懂事的孩子,之前學習成績都特別好,大家一致看好他們,覺得他們將來一定能夠?qū)W有所成、出人頭地的。可結果卻是,一個一個不得不中斷學業(yè),早早地走向社會。
那個時候,我不懂心理學和家庭教育理論,跟大家一樣只怪這些孩子不懂事,不知道體諒父母的辛苦。最揪心的是,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前程受到了莫大的影響而無能為力。如今,我一再地反思哥哥嫂子們的教養(yǎng)方式,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之所以行為叛逆,除了自身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正確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缺失。因為家庭教育沒有及時跟進,導致孩子在青春期出現(xiàn)的問題未能矯正,進而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fā)展。
這些至親的孩子的教訓,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也因為這樣的前車之鑒,我不斷地思考如何才能做一個稱職的家長。
我愛我的女兒,打從懷孕的那一刻,就想著讓她接受優(yōu)質(zhì)的愛和教育。女兒到了青春期,我希望她能順利度過這一特殊時期。也就是在這時候,我有時會覺得“搞不定”女兒。于是,我開始系統(tǒng)學習家庭教育理論,不為別的,就為做個好家長。沒承想,在試圖做好家長的同時,我也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業(yè)方向,成為了一個家庭教育工作者。
2013年春節(jié)前,我正準備結束工作回老家過年的時候,我們的工作室卻接連來了幾位來訪者,他們都是家長,都是要咨詢解決孩子的問題。這些孩子里有不參加期末考試的,有連續(xù)幾天在網(wǎng)吧玩游戲不回家的,有離家出走的,有不愿意再回到學校的……巧的是,這些孩子又全在初中就讀。就在我動身的前一天,還有一個初三女孩的媽媽來電話哭著說想見我一面。
我的書《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和《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出版以后,深受廣大家長朋友的認同和支持,策劃編輯朱笛女士也多次催我再寫《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我本來還有些猶豫,沒有想到工作室的訪客中會有那么多的初中生家長和孩子,可見大家是多么需要支持。可工作室一對一的咨詢作用又是那么有限,于是,我堅定了寫《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的決心。
在先生和女兒的支持下,經(jīng)過一年多的構思和寫作,《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終于結稿。
雖然我分別用三本書寫了孩子成長的三個階段,但我一直覺得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教育也不可能分割成幾個階段來分別進行。所以,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jīng)在《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和《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里表述過的教育觀點便沒有再涉及。另外,在這本書里,依然沒有談論太多關于孩子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問題,因為我覺得要讓孩子熱愛學習,家長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在動力上。而對于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家長能夠跟孩子很好地相處,便是非常重要的陪伴。因此,本書較多著墨在如何理解青春期孩子并跟他們有效溝通。作為一個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有得心應手的時候,也有手足無措的時候,所以書中發(fā)生在我家的例子有成有敗。從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把自己的覺察和反思也寫在了書中,以期能夠?qū)Υ蠹矣袔椭?
劉稱蓮
2014年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