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李治架空媚娘,權力中心轉移(4)

四、風起云涌

大駕回到長安時已步入夏天,二圣未回西內而是先至太廟,祭祀列祖列宗。西域諸國的酋長、使節紛紛叩謝拜別。為了讓天下人牢記這場封禪,李治和媚娘又決定開鑄新錢,鐫“乾封泉寶”四字,徑一寸,重二銖六分,樣式精美、字跡清晰,每枚可兌換十枚普通的開元通寶,并預計在一年內全部取代舊幣。至此整個封禪活動結束,前后歷時一年有余,耗費無算。從長安到洛陽再到泰山,千里路途走個來回,上至帝后百官下至普通士兵都已筋疲力盡,于是輟朝半月,所有人都需要好好休息一陣了。

英公李也回到自己的司空府,對他而言這場封禪實在沒什么好紀念的,他不僅跌下馬受了輕傷,更在歸途中接到兒子去世的噩耗,豈不痛心?但他沒有為李震之死流一滴眼淚,也沒有以酒澆愁,甚至把來安慰他的同僚張文瓘、李義琰等人都搪塞走了,自回到長安之后他便只做一件事——侍奉姐姐。

李有兩個姐姐、兩個弟弟,大姐和小弟已故去,二弟李弼官拜晉州刺史,二姐早年守寡,如今已八十高齡,他趁封禪之行將其接到京中奉養。按理說英公府邸還缺仆人?李卻執意親自侍奉,姐姐年紀高邁,牙齒早掉得差不多了,他便每天清早親至廚下為姐姐熬粥,然后端到堂上親手喂給姐姐吃。姐姐常說:“你堂堂國之宰相,何必干這等事呢?”李卻回答:“阿姊年老,我年紀也不輕了。咱們來日無多,即使我天天為您熬粥,還能熬幾日?”

李震之死讓李生出許多人世無常的感慨,莫說昔日并肩沙場的那些同僚,連鼎盛之年的兒子都隨時可能失去,珍惜身邊每一位親人吧。每天清晨熬粥的時候他是那么認真,不讓任何人幫忙,穿著樸素的布衣,悉心濯洗著每一粒米、添著每一根柴火,便似一個從未經歷過戰場官場的普通百姓。

這天清早一如尋常,李又仔仔細細在灶邊守了半個時辰,不停攪動著羮勺,直至米粥熬得又爛又稠才舀出一碗,準備給姐姐送去。哪知剛一轉身,忽見有個頭戴烏紗、身穿赭黃袍、腰懸佩劍之人正站在門口朝他微笑。

李年紀雖大但依舊耳聰目明,一見之下手足無措,險些把粥碗摔了:“陛、陛下,臣參見……”饒是老人家英勇一生,做夢也想不到天子竟會出現在自家廚房里。

侍駕的李君信眼疾手快,趕忙接過那碗熱粥端走了,李這便要施禮,李治哪還容他下跪?一把抱住,帶著頑皮的笑容道:“英公,是朕來得唐突,您老不必多禮。”

李方要埋怨下人們不曉事,卻見灶房之外自家仆僮們都齊刷刷跪著,料是早就見過駕,李治不準他們稟報。自古天子不輕涉臣宅,何況一大早跑到廚房來,李發覺李治臉上洋溢著許久未見的得意之色,似乎在泰山時都沒今日這么興奮,不禁疑惑:“陛下莫非有要緊之事吩咐老臣?”

“哈哈哈……”李治未言先笑,“確有一件大事要請您老指教。”說著竟不顧身在灶房,從龍衣袖中抽出一份奏疏神神秘秘遞了過來。

李滿心詫異,在袍襟上擦了擦手,小心翼翼接過,剛展開看到頭一句話便精神一振——外臣高麗莫離支泉男生遙叩大唐天子!

莫離支是高麗國最高官職,相當于中原王朝的宰相,甚至比宰相權力還大,可以掌控軍隊。所謂“泉男生”其實是淵蓋蘇文的嫡長子淵男生,因為要避高祖皇帝李淵的名諱,故而“淵”字改為“泉”。高麗國莫離支不是淵蓋蘇文嗎?何時傳位給他兒子?淵男生又為何突然上表,而且措辭如此謙卑?

原來李世民、李治父子的老對手淵蓋蘇文去年已身染重病,前番之所以遣王子高福男隨駕封禪,一來是為了改善戰后關系,二來也是想穩住大唐,避免在高麗內部權力不穩之時再發生戰事。

但經過一年的休養,蓋蘇文病情非但未見好轉,反而愈加嚴重,就在李治、媚娘封禪泰山之際,這位寧折不彎、殺伐果斷的高麗權臣終于撒手人寰,其長子淵男生繼承權力,接任莫離支兼三軍大將軍。淵男生為人處世不似其父那般跋扈,鑒于父親窮兵黷武、暴政多年,想搞一次巡察,撫慰各地官員百姓,廣收人心。臨行前他又將國政托付給兩個弟弟淵男建、淵男產——在剛接過權力的淵男生看來,滿朝文武還不能完全信任,況且國王高藏恐怕也不甘心繼續做他們家的傀儡,這時候唯有讓親弟弟替他掌握住大權,才能放心離開平壤。

可淵男生這一步走錯了,他沒料到兩個看似恭順的弟弟其實是暗藏野心之人,更沒料到會有佞臣在兄弟之間挑撥。他前腳剛離開平壤,馬上有居心叵測的投機之徒向淵男建、淵男產進言:“男生四處巡游拉攏人心,必是要獨攬大權,遲早會將你們除掉。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趁大權在手除掉兄長,高麗國不就是你們的了嗎?”兩人野心膨脹,雖覺機會難得,但一時猶豫沒動手。

與此同時,在外巡察的淵男生也接到部下的警告:“今男建、男產掌權,日久必生非分之想,恐怕不會再讓將軍回京。將軍當有戒備,以防不測。”淵男生也覺不無道理,便派心腹之人潛回京城,窺察一下弟弟們是否有異動。哪知此人行事不密,剛回到平壤就被淵男建、淵男產逮個正著。二弟本就心里有鬼,見此情形還以為陰謀已被兄長察覺,立時興兵舉事,扣押了男生留在平壤的所有家眷和部下,并假借國王高藏之命召兄長回京。

男生得知弟弟背叛大為惶恐,自知回平壤是羊入虎口,忙向遼東逃奔,意欲歸攏邊境兵馬挽回局面。但淵男建、淵男產根本不給他喘息的機會,立刻以不遵王命之罪撤去他一切官職,又殺害他家眷,并率領大軍連夜追擊。到了這步田地淵男生既無兵馬又失權柄,各地將領不聽調遣,只能依附契丹、靺鞨等部落,勉強立足于國內城(今吉林集安);眼看大軍即將殺到,他走投無路把心一橫,親筆寫下表章向大唐投誠,并派兒子淵獻誠到長安當人質,請求出兵援助……

李是瓦崗草寇出身,識字不多,好在淵男生是異族之人,倉皇之際寫的表章也非常粗淺直白,讀起來并無窒礙。從頭至尾看罷他又雙手奉回,平復了一下心情才問:“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早已遏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坦言道:“春秋陳國弒君內亂,楚莊王興兵討逆而成五霸之業;漢末袁氏手足紛爭,曹孟德一箭雙雕而奠曹魏之基。晉之六卿雖強,互相攻伐終并于秦;燕之慕容雖勇,自相殘殺盡皆殄滅。今蓋蘇文新喪,泉氏兄弟鬩墻,告援于朕,此正掃平高麗之良機,萬萬不可錯過。具體調兵遣將之策,又該以何人為帥,還請英公教朕。”

李雖不曉得古時那些事,但打了一輩子仗,擊殺張須陀、追斬輔公袥,橫掃漠北大破突厥,立下無數戰功,自然曉得“乘人之危”四個字的厲害。此時出兵的好處是明擺著的,但皇帝為何急不可待跑他家里來說這件事?這又不得不令他多想。

李治見他態度不甚積極,訕笑道:“朕心甚喜,一時孟浪,英公切莫見笑。來來來,咱到堂上慢慢談。”竟反客為主,不由分說拉住他臂彎,攙著出了灶房。

李受寵若驚又不敢隨便掙脫,硬是叫皇帝攙到了客堂,剛邁過門檻,抬頭一看又是一驚——自己的老姐姐正坐在主位上,身前有個衣裝綺麗的女子正端著剛熬的那碗粥,一匙一匙往她嘴里喂,那女子不是當今武皇后又是哪個?

“臣一介莽夫,豈敢勞娘娘大駕?”李說著又要跪,卻被李治緊緊攙住。

老夫人也嚇一跳,她方才已見過大駕,后來走進個女子喂她粥,還以為是皇帝派來侍奉的宮女,此時才知是皇后,趕忙掙扎著下跪:“老嫗死罪!死罪!”

媚娘也趕緊雙手相攙:“皇家社稷全賴英公所保,本宮不過投桃報李,富貴殊遇受之無愧,您老無需多禮。”

李治贊嘆道:“英公年逾古稀、身居三公,尚親赴灶下侍奉阿姊,實在令人敬佩啊!”這話一半是恭維,一半也是真心——他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卻愧對自己姐姐,使得城陽公主傷心而去,和人家怎比?

“這也是閑來無事,略盡些心意罷了。”李很謙虛。

媚娘又對老夫人噓寒問暖一番,轉而向李治道:“老夫人半生守寡、恪守節義,又有個功勞赫赫的弟弟,也算我大唐一代奇女子,如今年逾耄耋,陛下能否封她一個誥命以示表彰?”

“好!”李治立刻應承,“朕回去就下詔,封夫人為河東郡君。”

“這……”李家原本出身不高,老夫人出嫁又早,其實只是一介平民之妻,雖說弟弟位極人臣,她自己哪有半分高貴之處?那些授封郡君的女人,丈夫或兒子給國家立過何等功勞?今天二圣竟要把殊榮賜給她。老夫人霎時激動得說不出話,緊緊拉著媚娘的手,只覺世間最仁慈、最和藹、最通情達理者莫過眼前這位皇后。

姐姐見識粗淺不知如何應對,李自然要代為推辭:“臣雖效力朝廷,然阿姊一家無功于社稷,豈可受此厚封?”

媚娘大大咧咧道:“英公一人功勛勝過百萬之眾,受之何愧?”

“不錯!”李治與她一唱一和,“我高祖皇帝之時,英公南征北戰拓定疆土;先帝之時,英公大破突厥、生擒可汗,振我大唐之雄風;朕初繼位,國政盡被權臣所擅,又賴您之力扭轉乾坤。既然高祖皇帝將您錄入宗籍,便為皇家之親,多封一個誥命算得了什么?前番令郎亡于任上,朕也于心不忍,幸而聽聞您之長孫李敬業已入仕,朕決定不再另派官員去梓州,就由敬業接任刺史之職。”他隨口一句話,李敬業一下子就成了四品官。

“敬業并未擔任過要職,怎能超升……”

“虎父無犬子,朕相信李敬業必能繼承父志,鎮服西南諸蠻。”

“他年紀實在太輕。”

李治拿定主意萬無更改:“年近而立怎還算輕?朕不到二十繼承皇位,托賴您老和諸位良臣輔佐,雖不敢言有何豐功偉績,不也天下太平嗎?”

“陛下謙遜,您之功績直追堯舜。”話說到這份上李實在沒法推辭了,只得倉皇謝恩。可是皇恩豈是白白領受的?昔日他受李世民特殊恩典,并以龍袍、龍須相贈,代價是承受秘密托孤的重任,韜光養晦數載才扳倒長孫無忌以大政奉還。如今剛享幾年清福,李治又玩這一手,其目的不問可知。

媚娘好心提醒道:“夫人耄耋之年,見咱們連施大禮,本宮瞧了不忍,還是攙入后堂休息吧。”

“是。”范云仙、李君言忙湊過來,如平日伺候二圣一般,左右攙扶著李的老姐姐去了。

老夫人剛走,李治的話題馬上變了:“英公!高麗蕞爾小邦違我天朝數十載,今其內亂請師于我,男生稽顙拜表誠懇至極,此正所謂‘未戰而廟算勝’。朕昨夜獲悉此事,推枕無眠思忖一夜,若能調集諸部大軍進討,則名正言順勢如破竹,必能一舉鏟除高麗,告慰先皇英靈!未知您老意下如何?”

媚娘也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您老覺得此番出兵該由何人為帥?當今滿朝文武誰有指揮若定、鎮服三軍的威望?”夫妻二人都以炯炯的懇切目光注視著李,言下之意很清楚。

還能說出別的人選嗎?李一陣苦笑,前趨一步朗言道:“臣雖年邁,猶懷老驥之志,蒙二圣不棄,愿統領三軍掃平高麗,為我大唐海外揚威!”雖說七十多上戰場有些勉強,但既受君恩便要效死以報。昔日荊軻受公子丹厚遇,以一匹夫之身豁命刺秦王;諸葛亮酬昭烈帝三顧之恩,屢伐曹魏直至病逝五丈原,這是當臣子的本分。再者李也愿意打這仗,他這輩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唯獨昔日受阻于安市城一籌莫展。當年征討高麗失敗不單是李世民的痛,也同樣是他的痛,現在有機會親手了結此憾,未嘗不是一樁快事。大將軍馳騁疆場建功立業,馬革裹尸再尋常不過,能在人生暮年再踏上征途,李將之視為榮耀,即便壯志未酬薨于軍中也勝過在喪子之痛中頹然老去!

李治與媚娘對視一眼,如釋重負——擠對七十四歲高齡的老司空上戰場確實有些不近人情,但他們也有苦衷。經過連年征戰,功臣宿將已所剩無幾,近來又有程知節、程名振、鄭欽泰、丘行恭、執失思力相繼過世,敢殺敢拼的莽夫要多少有多少,可打仗絕不僅僅是拼命,需要運籌帷幄、料敵機先的統帥之才,而今軍中將領青黃不接,除李之外一流的大將只有蘇定方和劉仁軌二人。但是蘇定方坐鎮西疆震懾吐蕃,且不論他同樣是七旬老翁,單是從西域趕回長安再去遼東,什么戰機都耽誤了;劉仁軌如今已是首席宰相,李治同樣不會放他走,這么一來所能祭出的法寶只剩李。再者相較蘇劉,李更勝一籌,早年便與李靖齊名,堪稱大唐軍界第一人。前番征討高麗失敗固然是急功近利所致,但是南北幾路軍隊配合不當也是毛病,這次李治決定交與李全權指揮,唯有這位“軍神”出馬才能讓爭功心切的諸將服服帖帖。

李治早已摩拳擦掌期盼此戰,這不僅是為了洗雪三年前的敗績,更是為榮譽而戰,雖然他已成功舉行封禪,卻仍覺得底氣不足,似乎唯有平滅父親未能攻克的高麗,他才可以毫無愧色地宣稱自己超越了父皇,橫亙多年的心結才能解開。媚娘同樣期待勝利,作為世間第一位與皇帝共同執政的女人,李治的一切成就都有她一份功勞,她同樣想在青史中留下光輝一筆,也為將來兒子的統治鏟除邊疆禍患。現在君臣一心,主帥已定,還有什么猶豫的?

敲起戰鼓,吹響號角,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裕县| 邵东县| 武邑县| 山东| 龙胜| 河间市| 蚌埠市| 花垣县| 化州市| 忻州市| 成安县| 通州区| 同仁县| 许昌县| 阿尔山市| 和林格尔县| 龙门县| 龙游县| 巴林左旗| 元氏县| 宜君县| 龙山县| 韩城市| 介休市| 公主岭市| 银川市| 保康县| 金秀| 秭归县| 富民县| 金坛市| 文山县| 友谊县| 修武县| 石泉县| 长治市| 永福县| 三亚市| 沿河| 上犹县|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