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的手術刀:基因編輯簡史
- 王立銘
- 688字
- 2019-01-05 02:22:01
推薦序二
好科普如清泉
清華大學教授
顏寧
有話說“不打不相識”,用這句話來形容我和王立銘同學的關系真是恰如其分,只不過時至今日我們都還從未見過面、通過電話,這似乎也正映射出網絡時代人際關系的常態——從BBS一代到微博二代,再到微信三代,網絡中的匿名ID逐漸幻化成了有真實身份、有思維、有聲音,甚至有視頻的存在,卻就是在現實中從沒遇到過。所以,我對于王立銘同學的全部認知也僅僅來自他留在網絡上的痕跡。
既然都是網絡“達人”,那或多或少總是有些話癆,一不小心說的不對就容易招板磚。畢竟象牙塔里訓練出來的書生,誰又能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呢?于是斗個嘴、吵個架、拉個黑,自然也就變成了新常態。不過嘛,透過現象看本質,成年人只要三觀沒有本質對立,真正反目成仇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更何況,我們畢竟多少也還算古道熱腸、路見不平會一聲吼的好青年(按照杰出青年評選年齡限制定義青年),慢慢地,那點雞毛蒜皮的網絡恩怨也就煙消云散,剩下滿滿都是正能量了。所謂正能量,也就是互相吹捧,看看對方有而自己無的那些特質。
立銘很讓我佩服的一點就是他作為一個一線科研工作者對于科普的熱情和才情。如果我自己沒有從事過科普,也許會覺得科普比起科研相對容易,可好巧不巧我恰恰給某個科普公眾號當過半年的主編,盡管只是玩票,但對于科普的酸甜苦辣可能比多數科學家更明白些。至少我自己,是輕易不敢動筆寫科普的,畫虎不成反類犬,夾在專業知識和大眾傳播之間弄不好滿滿都是尷尬。也因此,我佩服立銘能夠用“人話”把我們的“行話”娓娓道來,趣味性與知識性兼備。我曾經說過“好科普如清泉”,謝謝立銘挖出這一眼清泉,灌溉著包括他女兒在內的尖尖小荷們。